![]() | 賽金花故居清黟縣2003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2004年5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內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雙……[詳細] |
![]() | 盧村志誠堂清黃山市黟縣盧村的木雕樓(志誠堂)雕刻技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簡直就是一座雕刻藝術的博物館,折射出古代徽州藝人嫻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集木雕藝術之大成的志誠堂,建于清道光年間,據說是當地大戶盧邦燮(盧百萬)所建,僅木雕一項便由4個工匠用了25年時間才得以完成。保護范圍:東至羊棧河,南至志誠堂南外3米,西至盧錫……[詳細] |
![]() | 吾愛吾廬是關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鑾建于清咸豐年間,距今150余年歷史。書齋式建筑,門口題額為清末書法家趙之謙所題,典出陶淵明《讀山海經》“仲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由門口進入,有一正方形庭院,約四十平方米左右,中有石板甬道直通正廳,四周建有回廊,靠三面墻壁的14根主柱為空嵌暗柱,放眼望去,似懸空而……[詳細] |
![]() | 黟縣韓氏宗祠位于黟縣宏村鎮萬村,建于明萬歷年間。進深39米,寬22米,占地約850余平方米,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祠堂分三進,上廳為三層樓享堂,中廳為把堂,下廳為敞廳,前低后高,兩個天井,石板鋪地。東西兩側山柱不靠壁,祠前有小塘,俗稱“繡球”,整幢祠堂成“撲地獅滾繡球”狀。內部斗拱為二跳五踩式,曲梁碩大,呈梭形,脊瓜柱兩……[詳細] |
![]() | 仁公祠(何氏祠堂)位于黃山市黟縣,年代為清。2012年,仁公祠(何氏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堂四周外,東、南、西、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7米![詳細] |
![]() | 碧山汪氏世祠位于黃山市黟縣碧陽鎮碧山村碧東組,年代為清乾隆。2019年,碧山汪氏世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通濟橋位于黃山市黟縣碧陽鎮,年代為清。2019年,通濟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盧村建筑群位于黃山市黟縣,年代為清。2019年,盧村建筑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縣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重修于清朝。整個祠堂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布局獨具匠心,顯示出中國古代民居建筑規劃設計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進入后方為大門,且為圓洞門,洞內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鑲嵌著一個巨大的風水八卦圖,很是奇特。上幾級……[詳細] |
![]() | 皖南蘇維埃政府舊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縣柯村鄉,是當年皖南蘇維埃政府辦公所在,總建筑面積367.5平方米,由儀門、享堂、寢堂組成。整個建筑結構嚴謹,端莊古樸。儀門重檐翹角,前檐下設有木柵欄,內設門坊,大門兩旁有抱鼓石一對,前后三進,大門前有廣場約160平方米。前廳、中廳四周布置有反映當年中共太平中心縣委領導……[詳細] |
![]() | “宏村·奇墅湖”水利風景區地處黟縣東北宏村鎮境內,由宏村古水系、奇墅湖兩部分組成。明朝永樂年間古人通過筑碣壩引虞山溪的水入村,經大小水圳、月沼、南湖、穿村而過,全長1268米,被聯合國專家稱贊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與宏村古村落一水相連的奇墅湖(又名東方紅水庫)1967年開建,1970年蓄水,水域面積3000畝……[詳細] |
![]() |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縣城東北11公里處,為明、清、民國時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志性建筑。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詳細] |
![]() |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山脈南麓的黟縣東源鄉,距縣城東8公里。據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載:西遞村因“羅峰文其前,陽尖障其后,石獅盤其北,天馬靄其南,中存二水,環繞石之東,西之西,故名西遞。”清著名學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記》中云:“西遞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設‘鋪遞所’,故名西遞!蔽鬟f是一座古老的山莊,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詳細] |
![]() | 云門塔位于黟縣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稱三都寶塔,因塔旁先有云門書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層,全高36.4米,系筒形樓閣式磚體木檐結構。塔平面繼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為六角形臺階,每邊長5.2米。塔身六角形每邊長2.4米,墻厚1.2米。磚砌斗拱,飛檐翹角,檐下飾以磚雕,角端懸掛鐵馬、每當微風吹拂,叮……[詳細] |
![]() | 木坑竹海位于塔川東南1.5公里,距黟城北面15公里,距宏村4公里。漫山的竹林,郁郁蔥蔥,且前往游玩的游客不多,非常地安靜,讓人心曠神怡。在氣候條件好的情況下,還可見到類似于黃山云海般的景致。 是臥虎藏龍竹林打斗地的拍攝地。木坑以竹海而著名,地處桃源山村東大門,為黃山入黟第一寨。木坑竹海又稱“滴翠谷”,此谷縱深約6公里,……[詳細] |
![]() | 屏山景區AAAA 屏山村地處黟城東北約4公里的屏風山和吉陽山的山麓。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石磅不時飛來村婦浣洗的錘聲,蓄水石磅白花飛濺;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構成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特有的風韻。屏山又稱長寧里、舒村,聚族而居的舒氏相傳有1100多年歷史。村中至今完好保存著光……[詳細] |
![]() | 碧陽鎮五里村緊鄰黟縣縣城,南連鐘山水庫,東接中城山莊,西倚南屏古民居群,是全省綠化先進村、全國科技推廣示范村。五里村多丘陵崗地,這里林木成片,四季瓜果遍地,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一座座現代農民住戶閃現在綠色樹叢中,村中古道、鐘山水庫映襯出五里更加秀麗的田園風光。這里建有農業觀光旅游景區、生態農業示范區。五里觀光農業景區擬……[詳細] |
![]() | 位于黟縣北部,景區內山巒重疊、林木繁茂,擁有石楠、巨紫荊等多種名貴樹種,生態資源保護絕佳,深入景區,進行徒步行走,可觀飛瀑流泉,還能乘竹筏皮艇,欣賞黃姑河三十里水墨畫廊的美景。門票·開放時間50元……[詳細] |
![]() | 打鼓嶺AAAA 打鼓嶺位于黟縣美溪,是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嶺。幾十戶人家的村莊散落于山塢谷邊,因嶺而得名。其地以出產茶葉、香菇、木耳及各種優質雜木而聞名。在巒峰姐妹間,它更以幽遠的傳說和別致的風景而獨樹一幟!按蚬膸X”地名由來:此地山高谷狹,莽莽叢林間群峰疊起,一道白練,在峭壁懸崖間飛珠濺玉,蒸云騰霧。那瀑布在山崖間三番沖折,瀉入深潭……[詳細] |
![]() | 古村內最有名的莫過于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古宅。這“八大家”建于清朝中葉,是一戶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這八間大宅,互相獨立,卻又聯成一體。關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處。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而該村居雄關之東麓,因此得名。古村內,古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透露出一些蒼涼感,可或許就是這種蒼涼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