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馬尾區(qū)共投入1.05億元,組織實施船政文物修繕一期工程:規(guī)劃船政文化遺址保護開發(fā)范圍,完成船政遺址修復保護和場館建設;完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等處的展覽展示;整治船政文化景點周邊環(huán)境。船政文化遺址群被列為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據(jù)了解,船政文化遺址群是整合了馬尾造……[詳細] |
![]() |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區(qū)西南部。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筑羅城時,現(xiàn)存明清建筑約三百座。戶院深三至五進,多至十一進,為封火墻建筑,俗稱馬鞍墻。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筑墻傳統(tǒng),都有高、厚磚或土筑的圍墻。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型,翹角伸……[詳細] |
![]() | 長樂蔣氏宗祠坐落在長樂市古槐鎮(zhèn)嶼頭村定山東麓,高接董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始修,構筑后座366平方米。民國16年(1927年)續(xù)建,占地1870平方米,建筑面積1125平方米。祠前后二座及回廊、天井、東廂房、西廂房。后座,為木結構,有寢室與享廳。寢室安放歷代祖宗神位牌。前座,有大戲臺、戲臺藻井封頂,兩側有化妝……[詳細] |
![]() | 蔡三俤故居位于福清市鏡洋鎮(zhèn)長征村掌溪自然村。早在1933年底,中共地下黨福清縣委書記何文成就來到福清西區(qū),在上店、樟溪、波蘭和北郭等村開展工作,宣傳革命,發(fā)展許春來、陳池仔和陳石榴三人入黨,并成立中共北郭支部,由陳池仔任支部書記。1934年,許春來介紹了姑父蔡三俤入黨。從此,樟溪蔡三俤家成為黨的一個秘密聯(lián)絡站,何文成、……[詳細] |
![]() | 閩海戰(zhàn)役松下抗敵遺址位于長樂市松下鎮(zhèn)松下村大王山麓。1941年4月19日,日軍48師團所屬400余眾官兵由長樂牛頭灣寨下灘登陸,向福清方向竄犯。松址鄉(xiāng)副鄉(xiāng)長陳俊盛組織丁壯聯(lián)合松下水警分隊警兵在日軍必經(jīng)¬之道——鹿山北嶺頭與日軍浴血激戰(zhàn),陳俊盛等三十一人壯烈犧牲。1943年3月各界在松下大王山麓建“閩海戰(zhàn)役松下……[詳細] |
![]() | 漳港抗敵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漳港社區(qū)崇賢公園內。民國33年(1944)“祭灶節(jié)”前夕,日寇小隊長廣賴鬼雄率親弁數(shù)人,闖入漁村,圖奸掠,激起蕭宗星(邦燦)等憤慨,奮起叢毆。狡敵詐死遁脫。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一日(1944年1月16日),駐鵬程村日隊長井上率隊報復,經(jīng)¬由百戶、演嶼、西丘各村,包圍漳港,沿途燒殺,血洗漁村……[詳細] |
![]() | 江濤烈士陵園位于瑯岐鎮(zhèn)上岐鰲山公園內。江濤烈士,1912年出生于福州瑯岐上岐村,1929年由葉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中共閩東特委委員、常委,羅源、周寧縣委書記等職,不幸于1941年4月在周寧縣被國民黨-派殺害。1988年由福州市郊區(qū)人民政府批準上岐為革命基地村,并由省民政局撥款建設江¬濤烈士陵園,陵園面積……[詳細] |
![]() | 天儒樓位于閩清縣解放大街39號(即原-閩清一中老校區(qū)校園內)。建筑占地面積6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1000平方米,建于1917年。19世紀初外國傳教士在天儒中學建了5座洋樓,稱天儒樓,為閩清一中前身。解放前拆除了3座,余下2座,其中一座為教師宿舍樓,一座為圖書館,是當年中共閩江特委在閩清活動的主要地點。1940年,國……[詳細] |
![]() |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建造于1963年9月,座落在梅城鎮(zhèn)洋桃村梅溪岸畔,占地6200平方米,其中烈士陵墓占地215平方米,陵墓建在小丘之巔,三層石砌基礎,正中矗立著一座呈四方形柱狀的革命烈士紀念石碑。碑高10米,頂嵌五角紅星,碑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描金大字,陵和碑概以水磨石裝飾,每層基礎均有護欄。山崗至園門鋪設……[詳細] |
![]() | 中共閩清縣委機關駐地暨劉忠瑤故居舊址位于閩清縣坂東鎮(zhèn)坂中村佛堂前。1947年8月底,中共閩浙贛區(qū)黨委決定加強閩清工作,成立以陳世明為書記、劉忠瑤為組織委員的中共閩清縣委。為了更好地貫徹省委8.28會議精神,盡快打開閩清及閩(清)永(泰)尤(溪)邊工作新局面,陳世明開始組織力量。一方面,從福州地下黨中抽調一部分閩清籍或與……[詳細] |
![]() | 伴嶺(今桔林鄉(xiāng)伴嶺村)位于閩清古田交界,左濱閩江、右臨古田溪,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是建立地下革命據(jù)點的好地方。1944年1月下旬,受中共福建省委之命,省委特派員黃扆禹及劉捷生、陳鼎坤、吳盛端等4人秘密來到古田。是月30日,黃扆禹召集江作宇、周道純等10多人在平湖尾周道純舊厝內開會。會議傳達了省委的指……[詳細] |
![]() | 中共連江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遺址關公亭位于連江縣城西郊玉泉山。1929年5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全委會議作出關于《福建政治現(xiàn)狀與黨的工作總方針》的決議。決議分析了福建政治現(xiàn)狀,對全省各縣工作予以布置,同時決定:全省分為六個區(qū),福州區(qū)以福州為中心,福州附近連江、長樂、福清……等縣屬之。此區(qū)工作目前先要注意植立福州工人運動……[詳細] |
![]() | 透堡農(nóng)民暴-動-舊址林氏宗祠位于連江縣透堡鎮(zhèn)北街埕里。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農(nóng)村轉移。10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領導(市委農(nóng)村工作巡視員)鄧子恢(化名林祖清)到達連江鏡路,隨即召集特支擴大會議,傳達部署減租抗債斗爭,并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共連江特支為了引導農(nóng)民同-勢力作持久的斗爭,保……[詳細] |
![]() | 閩中工農(nóng)游擊隊第一支隊成立地舊址護國觀音寺位于連江-縣官坂鎮(zhèn)合山村。1932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開展連江、福安為中心的閩東北地區(qū)工農(nóng)游擊武裝斗爭作為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市委進行了周密與細致的準備。6月中旬,深諳軍事斗爭藝術的中共福建省委軍事部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陶鑄到連江對官坂合山村的地形社情進行實地考察……[詳細] |
![]() | 連江縣抗日骨干訓練班舊址鄭氏宗祠位于連江縣蓼沿鄉(xiāng)溪東村。1938年秋,日寇鐵蹄踏遍大半個中國,神州陸沉,江河嗚咽,地瀕東南沿海的連江縣受到戰(zhàn)火的威脅,沿海島嶼川石島與馬祖的南北竿塘被日軍侵占。在這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中國共產(chǎn)黨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救亡圖存的重任。9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宣傳兼--部部長、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詳細] |
![]() | 閩東紅軍第13獨立團成立地舊址瑞豐寺位于連江縣透堡鎮(zhèn)大街。1933年10月,蔣介石糾集100萬兵力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五次軍事“圍剿”,其中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根據(jù)地。由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然而,閩東地區(qū)的黨組織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巧妙地利用“閩變”形成的有利形勢……[詳細] |
![]() | 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地舊址大王宮位于連江縣長龍鎮(zhèn)洪峰村義澳自然村。1933年春季,連江地區(qū)開展的春荒分糧廢債抗捐斗爭,有力地震懾和搖撼了地主階級在鄉(xiāng)間的統(tǒng)治地位,昔日穿長袍馬褂威風凜凜的“老爺”在農(nóng)會面前成了可憐蟲和“稻草人”,使得農(nóng)民看到了共產(chǎn)黨和游擊隊是真心為窮人謀利益的,也深切地體會到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斗爭的力量……[詳細] |
![]() | 抗日游擊隊成立地舊址九使府位于連江縣長龍鎮(zhèn)下洋村。1941年4月19日,連江首次淪陷后,中共連江(臨時)縣委遵照省委的指示組建地抗日游擊隊。中共下洋支部書記梁仁欽向黨員和抗日骨干下達的暗號為“把‘碗’和‘筷子’隨身帶著”。所謂“碗”即土制的-、手-,“筷子”即-支。4月20日清晨,120多名游擊健兒手持大刀、梭標(只有……[詳細] |
![]() | 共青團連江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元帥府位于連江縣鳳城鎮(zhèn)東門兜(連江一中大門西向)。1930年12月,連江黨群組織恢復活動后,共青團組織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城關、東湖、透堡、鏡路成立了團支部,丹陽、馬鼻成立了團小組。1931年3月23日,擔任過中共閩西特委書記的郭滴人主持連江縣第一次共青團代表大會召開,會議在連江縣城東岳廟田都……[詳細] |
![]() | 龍山會議舊址位于閩侯縣荊溪鎮(zhèn)桃田村龍山。龍山位于福州市閩侯縣與晉安區(qū)交界的山嶺中,原屬桐口鄉(xiāng),現(xiàn)屬荊溪鎮(zhèn)桃田村。這里山高坡陡,叢林茂密,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是地下黨人活動的區(qū)域,是革命老區(qū)村。抗戰(zhàn)勝利前夕,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派莊征到福州聯(lián)系過去隱蔽下來的少數(shù)黨員,開展城市工作。莊征來到福州后,聯(lián)系了孟起、林白等人,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