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旅游景點介紹

341、得勝馬市
  得勝口位于大同城北80里,是外長城的重要隘口。京包鐵路與長城在此交匯,晉蒙兩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于得勝口南三里建置得勝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仞(丈)余,門樓二”。明王朝與蒙古靴靶部訂立互市盟約,發展貿易往來,開辟了民族團結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大同地區的長城、烽堆也變為民族團結的紐帶,當作保衛和平的象征。這種和平局面維護了六十多年。當時,得勝堡是貿易的主要市場。通過此市場,中原地區的絲綢、茶葉、豆、米、糧食等貨物可以運往蒙古及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牛、羊、馬、皮毛等又可以輸入中原內地。如今,得勝堡雖經歷代風云變幻,仍為蒙晉兩省交通要道,也是蒙漢兩個民族的商貿集散之地,人們來此既可購置所需商品,又可吊古憑今漫話開懷。導游:明王朝與蒙古靴靶部訂立互市……[詳細]
342、天鎮慈云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鎮慈云寺
  慈云寺是天鎮縣現存邊塞歷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而著稱,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審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慈云寺始建于唐代,由縣志記載,貞元年間(785—805)筑天成軍城池!败姟碧瞥癁檐娛聠挝弧3浅厥擒娛乱卦O施之一。一般講,先筑城池,后修寺廟。慈云寺建筑在貞元之后,那時叫法華寺,到遼開泰八年(1019年)重新修葺。到明朝中的宣德年間(1426—1435年)又進行大修,敕賜“慈云寺”,史稱“關外巨剎”。清朝,亦屢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時的建筑風格。慈云寺占地1萬平方米,有殿閣僧舍85間,F為四重大殿、三進院落,從南到北,依次為金剛殿(也是山門的正門)、天王殿(又叫大雄寶殿)、釋迦殿、毗盧殿。一殿比一殿高,一殿比一殿雄偉。整個寺院建筑以……[詳細]
343、采涼山
采涼山
  位于大同市城東20公里處,古稱紇真山、紇干山、采藥山等。系陰山余脈,海拔2144.6米,為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采涼山素以山峰峭拔,高寒異常,冬夏積雪而著稱!安蓻龇e雪”為大同八景之一,有“馬嘶踏遍銀山頂,鳥倦驚飛玉樹枝”的詠嘆。山上棲息著灰雀、石雞、隼等鳥類,并時?梢钥吹剿墒、野兔等小動物。山中還生長著黃芪、山茱萸等中藥材。山上物產資源豐富,有鉛、鋅等礦產資源。著名景點有紅石崖?袋c:采涼山素以山峰峭拔,高寒異常,冬夏積雪而著稱!安蓻龇e雪”為大同八景之一,有“馬嘶踏遍銀山頂,鳥倦驚飛玉樹枝”的詠嘆。山上棲息著灰雀、石雞、隼等鳥類,并時?梢钥吹剿墒、野兔等小動物。山中還生長著黃芪、山茱萸等中藥材。山上物產資源豐富,有鉛、鋅等礦產資源。著名景點有紅石崖。地址:大同市陽高縣境內類型:山……[詳細]
邊墻五堡
  導游:鎮邊堡東接陽高縣,堡城周長1公里;鎮川堡東接鎮邊堡十六墩,堡城周長也為1公里;宏賜堡東接鎮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長1.5公里;鎮魯堡東接宏賜堡十五墩;鎮河堡東接鎮魯堡二十墩。在這里,可以盡覽塞外風光,了解古代行軍作戰的知識。:始建于明代,是為防御蒙古族南侵而修建的。五堡為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鎮魯堡和鎮河堡,它們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長城沿線上,每堡相距25里。導覽鎮邊堡:鎮邊堡位于大市鎮大一村。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12米,東西寬215米,周長1054米。城墻高5米,基寬5.6米,頂寬3.3米,內外用石頭包砌,中夯黃土。城墻四隅各設有一方形角臺。南墻中部開有一門,寬5米,門額上刻“鎮邊堡”三字。西墻北部設有馬面。城門已毀。北面墻體保存較為完整。東、南、西面墻多塌毀近半,有部分墻……[詳細]
345、善化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善化寺
  善化寺(第一批國保)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據寺內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載: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五代后晉初易名大普恩寺。遼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毀于兵火,金天會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善化寺俗稱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軸線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層層疊高。東有文殊閣(已毀),西為普賢閣。院內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均為遼金時期原構。天王殿,現為山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廡殿頂。是我國現存金代時期最大的山門。左右次間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橫眉怒目,姿態威嚴。三圣殿位于寺內中部,建于高約1.5米的磚砌臺基之上。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詳細]
平城遺址
  北魏平城是在漢朝平城縣之基礎擴建而成,它包括宮城、外城和城廓三個組成部分。根據近年來考古調查發現,今城北上皇莊、白馬城和安家小村一帶有斷斷續續板筑夯打的土墻遺址,高處五米多,低處一二米,底部約十幾米,這正是外城之北墻,東城墻則在御河之西,南城墻在大同城北操場城一帶,西城墻在上皇莊以南,此區面積約有60多平方里。火車站東北處曾經出土有排列整齊的覆盆礎石,這些遺跡可以說明北魏宮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圍。拓跋硅戲于天興元年(398)七月遷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在平城建都97年,歷經六帝七世,一直成為我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擁有百萬人口。當時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圍三十二里,有門十二,“其郭城繞宮城南,悉筑為坊。坊開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詳細]
大同火山群
  導游:大同地區這類火山共有30多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縣和陽高縣境內,具體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一、東區指瓜園、神泉寺一帶,有肖家窯頭、鵝毛疙瘩等6座。二、南區在桑干河與六棱山之間,包括大峪口、西窯等5座,是因玄武巖流沿斷裂噴出而成。三、西區是大同火山群中最為集中和較復雜的一區,黑山、金山、馬蹄山、閣老山等15座屬之。黑山規模最大,呈扁平穹窿狀;狼窩山范圍最廣,火山口直徑500米,西北有缺口;四、北區以大同市北的孤山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形成以北區最早,東區、南區次之,西區最遲?袋c:金山形態完整,是火山旅游景點的最佳地點。大同火山群是我國第四紀火山群之一,大約在6萬年前就停止了噴發,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詳細]
平型關戰役遺址
  平型關戰役遺址(第一批國保)時代:1937年地址:繁峙、靈丘縣交界處平型關古名瓶形寨,為明代內長城關隘。北連恒山余脈,南接五臺山,東通西冀北,西抵雁門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平型關戰役遺址在平型關東北5公里的山西省靈丘縣小寨,老爺廟梁、關溝一帶,為一條狹長的古道。溝谷全長約7公里,兩邊崖高數丈。抗日戰爭爆發后,侵華日軍占據平、津后,繼而向山西平型關、雁門關一線進攻,企圖進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3個團冒雨設伏于平型關東北狹谷古道兩側崖頂。25日清晨,日本侵略軍板垣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主力數千人及輜重車輛進入伏擊地區,115師發起猛烈攻擊,搶占有利地形,將日軍分割包圍,激戰到夜晚,殲敵1000余人,毀敵汽車80余輛,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詳細]
349、大同關帝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同關帝廟
  大同關帝廟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稱大廟。坐落在大同市內鼓樓東街。清《大同府志》記有明景泰、嘉靖、隆慶、萬歷年間修繕碑記。清康熙、乾隆時均有增建和修葺。從建筑手法和特色看,當為元代遺物,是大同唯一的一處元代建筑。關帝廟的主要建筑沿中軸線排列有致,漸次有山門、過殿、東西廊房、主殿(現已部分改建)。原先在正門之上掛有萬字邊大牌匾一塊,-:“大義參天”。門前樹有雄偉壯觀的木構牌坊。牌坊前又分別豎立著高聳入云的旗桿一對及兩尊威武兇猛的鐵獅子。山門對面曾筑有鐫刻精美的拱形戲臺一座,畫棟雕梁,寬闊高大,頗為壯觀。今存關帝廟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瓦。殿前置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抱廈,為清代所增建。大殿沒有臺基,由平地立柱砌墻。殿內后端置內柱兩根,柱間各置雕刻精細的木質神龕一個,結構均為重……[詳細]
350、云岡石窟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F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F存洞窟大部分鑿于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云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詳細]
351、大同華嚴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同華嚴寺
  華嚴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故名華嚴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典范。上華嚴寺俗稱上寺,是以大雄寶殿為主體的一組建筑。進入山門,可見方門兩側門楣分別磚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間”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寶殿始建于遼代清寧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毀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舊址重建,以后歷代予以修補。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面積1559平方米,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遼寧省義縣奉國寺大殿)。殿內佛壇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稱五方佛。正中三尊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脅侍菩薩都是泥塑。佛壇兩側各塑十尊……[詳細]
352、懸空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空寺
  懸空寺(第二批國保)時代:明地址:渾源縣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龍口西崖峭壁據《恒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約公元六世紀),后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筑皆明清遺構。全寺建筑懸掛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頂呈倒懸之勢。寺坐西朝東,寺門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開,漸次增高。寺院呈長方形,長數十米,寬約5米,有大小殿閣四十余間。共分三組。第一組建筑以三官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幾座殿內供奉道教塑像。中間一組建筑是以三圣殿為主體,殿內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組建筑是以三教殿為主,奉儒、釋、道三教之祖。三教殿為全寺最高的建筑,為三層檐歇山頂,內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像。懸空寺的建筑構思精巧,結構奇特壯觀。建筑懸梁下面以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層以壁間中插木梁為基,梁柱上下一體,……[詳細]
353、北岳恒山 AAAA國家級森林公園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渾源縣境內,相傳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見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連綿數百里。橫亙寨上,主峰海拔2017米,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殿亭樓臺,給雄偉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空寺等十余處,最為著名的就是懸空寺。懸空寺坐落在金龍口的絕壁上,一組紅綠相映的建筑群,玲瓏剔透,像是一幅彩畫貼大石壁上,又像無形的線把幾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當地民謠說的“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該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經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山門依山勢朝南,全寺大小40間殿宇臺閣緊貼巖壁一字排開,南北長如蟠龍,東西窄如衣帶。外觀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內部聯系頗見匠心,有的用棧橋凌空飛渡,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国产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