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旅游景點介紹

321、水神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神堂
  廣靈水神堂,人稱“塞外小天堂”。位于廣靈縣城東南,與縣城相連。這里的風景區融林、山、水、寺為一體,由壺山古建筑群、中國名泉水神堂壺泉、泉湖、林地、綠地組成。古建筑廟宇現存為明清建筑風格,寺內存有明清時期的壁畫,反映當時廣靈縣的生活狀況,被當地人譽為“廣靈的清明上河圖”。古建筑內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0式磚塔,還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閣、鐘鼓樓等,整個建筑緊湊樸雅,小巧玲瓏,與壺泉水環饒映襯,夏秋碧光瀲滟,春冬霧氣空濛,被稱做“小蓬菜”。遍布壺山島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鐘記載著歷史滄桑演變。由壺山島向四周遠眺,百步湖、豐水湖、下河灣、枕頭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觀盡收眼底,與3萬畝濕地相連,遙相呼應,猶如畫卷。水神堂泉是由壺山四周萬斛珠璣的群泉隨地而涌成湖,水質為天然礦泉水,流量為每秒0.55立方……[詳細]
322、平型關景區 AAA
平型關景區
  平型關位于山西省繁峙縣城東北65公里處,勾注山東端,繁峙縣橫澗鄉東北端的平型嶺上,為雁門十八隘之一,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四周群峰挺拔,地勢險要,是穿過內長城的重要通道,為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在關北喬溝一帶伏擊日軍,殲敵千余名,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使平型關名揚中外。1961年3月4日,平型關戰役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平型關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平型關景區包括平型關段長城、關城、關堡(平型關村)、古關道、烽火臺、校場、六郞城等,總面積1.9km2。平型關現存關城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萬歷九年(1581年)增修,明清兩代均曾維修。關城周長550米,城體底部基石為花崗巖……[詳細]
魯班窯石窟
  魯班窯石窟(第五批省保)時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區云岡石窟西北魯班窯石窟創建于北魏,遼代曾有修建。洞窟坐西朝東,南北長約60米,高約4米,分布面積約240平方米。現存洞窟3座,平面呈橢圓形,穹隆頂,四壁雕千佛,下層雕力士。根據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征,該石窟與北魏云岡二期雕鑿風格相同,時間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養天人等。對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價值。魯班窯石窟創建于北魏,現存洞窟均為穹隆頂。根據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征,該石窟與北魏云岡二期雕鑿風格相同,時間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養天人等。對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324、龍山
龍山
   導 游: 龍山頂峰上有一洼地稱寺洼,原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大云寺,有各種殿閣和僧寮上百間,始建于北魏,為北方著名的佛剎。寺東側的玉泉溝里,還有一座玉泉寺,寺旁泉水叮咚,花木扶疏,是避暑的好地方。這兩座寺院都建有下寺,大云寺下寺在荊莊村;玉泉寺下寺在李峪村。荊莊大云寺大殿尚存,為金代建筑。昔日的龍山寺廟曾是一處重要的古建筑群。 龍山的松林、云杉、落葉松、榆樹、柏樹等,把龍山裝飾得四季常青,成為一片綠色的海洋。 爬山小貼士:攀越南天門時,須手拽藤、足攀石,匍匐而上。 介 紹: 位于渾源縣西南,恒山主峰西15公里處,隔翠屏山與主峰東西相望,海拔2266.8米,比恒山主峰還高250多米。遠望峰巒起伏,狀如龍蛇,故名,亦名封龍山。山西大同市……[詳細]
靈丘古道
  古道峰回路轉,河水彎彎,青山疊疊,風景迷人。僧寺、雄關、佛冢交相輝映。尤其是遼代營建的覺山寺,更有傳奇色彩。寺內的白塔、古井與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都相同,號為一迷,稱為一絕。寺旁有北魏高宗拓拔浚與群臣比武的御射臺,《皇帝巡之頌碑》仍依稀可辨。位于靈丘縣東南部。古道始建于北魏,是山西高原北部通往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北至蔚州,南至沫源,共有140里。 公元五世紀,北魏拓拔鮮卑即由此路,沿唐河谷地出太行山,橫掃河北,問鼎中原。該道開鑿于公元五世紀,北魏拓拔鮮卑即由此路,沿唐河谷地出太行山,橫掃河北,問鼎中原。峰回路轉,河水彎彎,青山疊疊,風景迷人。僧寺、雄關、佛冢交相輝映。尤其是遼代營建的覺山寺,更有傳奇色彩。遠不見寺院隱山澗,近相看白塔矗云端。據說,寺內的白塔、古井與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尺碼相……[詳細]
覺山寺塔
  覺山寺磚塔共分為塔座和塔身兩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磚雕,金剛力士威武雄壯,歌舞伎樂動作優美;塔身為八角十三級,塔內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內有木雕臥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畫色彩鮮艷,形象逼真。:覺山寺位于靈丘縣城東南三十里的懸鐘山之中,懸鐘山也稱覺山。溏河奔流于寺前,覺山屏障于后,寺外群山環繞,寺內古樹參天,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殿宇巍峨景-人。覺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攏,大小禪院有134間,并位于三條軸線之上,顯得錯落有序,但最為稱奇的是覺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個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齊(奇)”覺山寺的美名。寺廟內的佛教殿宇非常齊全,有鐘樓、鼓樓、梆樓、點樓、天王殿、金剛殿、羅漢殿、韋馱殿、彌勒殿、貴真殿。大雄寶殿及丈昌閣和魁星閣等等。大雄寶殿內墻壁上所畫為……[詳細]
   看 點: 大同煤礦獲國家旅游局首批頒發的“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標志牌和證書,成為全國煤炭系統首家獲此標志的井下工業旅游項目。介 紹: 大同市“井下探秘游”集中展示了千年煤炭開采史,主要景區位于地下300多米深處、距今1.4億年之久的侏羅紀煤系。景點依次分布有原始采煤、炮采、普采、高檔普采、綜采和綜合掘進六個工作面。工作面全部采用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工具、設備,通過采煤職工的現場演示,真實地再現不同采煤時期各種設備的采煤過程。游人可以在這里換上礦工服裝,體驗礦工的真實生活。山西大同市……[詳細]
328、法華塔
法華塔
   看 點: 大同惟一的-塔。 介 紹: 位于市內東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經重修。 塔下為一高3米的六邊形塔臺,臺邊砌有花墻。門為磚券洞式券門,上有匾額,刻“小洞大”三宇。過去洞中還塑有佛像。窟洞南北兩側設有門洞,抬級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為須彌座,,座上為兩圈覆缽形“金剛圈”。上為壇形塔身,俗稱“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圍鑲砌黃、綠、紫三色圓形琉璃收檐,共八層。再上是近似圓柱形的相輪和頂上的寶蓋、寶珠等。塔身四方各開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兩側,分別有一尊金剛,周圍飾以彩帶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門 票/開 放 時 間: 6元山西大同市……[詳細]
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頃,建筑面積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模宏大,現后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布置。現存山門、0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規范,建筑表現了金代風格。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布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八百余。渾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330、一龍壁
一龍壁
   導 游: 一龍壁結構拘謹,雕塑規整。龍體雕飾精致優雅;龍頭雕飾細膩有致    看 點: 一龍壁共有四座,以兩座為一組,分兩組按八字形挺立于原明代大同縣文廟的兩側。以龍壁為八字墻,這在大同市現存諸龍壁之中獨此一處。從雕塑風格看,此壁應為清代遺物。四座一龍壁皆為單面龍壁,黃色琉璃龍圖案鑲于磚壁中央。   介 紹: 位于城內北街大墻后街,原是明朝大同縣文廟山門兩側的八字墻壁山西大同市……[詳細]
縣文廟磚雕五龍壁
   導 游: 五龍壁為磚雕建筑,高5.7米,長28.5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砌磚壁座。中部壁面由對方青磚鑲砌,上有五條磚雕團龍,每團直徑均為2.2米,中央二條巨龍昂首挺胸、口中噴出火珠,整個龍身隱藏在萬頃波濤之中;西側一對團龍昂頭向西挺身,呈現戲珠英姿;東側一對團龍,龍頭盤旋中心,似有騰飛壯舉。上部仿木構建筑之磚雕壁頂,由磚雕斗拱承托,下有廊檐磚雕帷慢,帷慢之下又有八根垂廊花柱將壁身分為五個正室和兩個耳室,每個垂廊花柱之間,雕有蓮花、人物等圖案,均楚楚動人。 東西兩端分立之八字墻上,置有兩幅巨型磚雕壁畫,西側為魚躍龍門,東側為魚龍變化,以此激勵世人苦讀孔孟之書,一朝題名金榜,猶如鯉魚躍上龍門。五龍壁,建造奇特,風格別具,構圖新穎,雕工精細,實屬磚雕藝術中之精品。    介 紹:……[詳細]
吳官屯石窟
  吳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岡區云岡鎮吳官屯村西約100米吳官屯石窟是北魏時期營造,東西長60米,高約3米,分布面積約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開鑿,現存窟龕32座,多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龕式洞窟。石窟根據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斷為北魏晚期雕鑿,主尊造像以釋迦、多寶二佛并坐、交腳佛為主,兩側雕脅侍菩薩。吳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帶,“秀骨清像”,菩薩衣服下部的紋飾更加重疊繁縟。窟頂形式多樣,龕面雕飾富于變化,龕面上方兩隅多雕佛傳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飾忍冬龕面,較晚階段圓拱龕龕楣流行雕飾折疊格,格中雕坐佛,窟口外崖面出現幔帳雕飾。……[詳細]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后,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在“以人換煤”的血腥統治下,大批被摧殘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礦工被扔到荒山野灘和廢棄井洞中,在大同礦區形成了20多處白骨累累的“萬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溝的“萬人坑”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和規模較大的一處。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占地33.7萬平方米,分為苦難展示區、文物保護區、煤炭歷史展覽區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覽廳、折板式廊道、多媒體演示廳、“萬人坑”悼念廳、無字碑林等。紀念館從門口到展館的緩坡地面上“1937-1945”字樣的8塊鑄字鐵板深深嵌入周圍的地磚,警示人們牢記大同礦工抗戰8年經歷的深重苦難。紀念館門廳下方,設計有遺骨巨幅浮雕,“14000000”……[詳細]
湯頭溫泉
   在渾源縣東南百里湯頭村,出地水溫約攝氏六十度,宜沐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溫72℃,被譽為北方第一泉,東漢時期被發現利用,北魏時期建為皇家溫泉行宮,經測定,含有38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保健、醫療價值。早在北魏天賜年間即有-到此沐浴治病,興光元年(454)文成帝“幸靈邱,至溫泉宮”,即此。《水經注》:滱水又東合溫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溫熱若湯,能愈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現設有湯頭療養所。 遠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就曾在此修建行宮,經常駐蹕療養。后來,遼代景宗皇帝于“統和十八年秋七月,駐蹕于溫泉”。 湯頭村設有療養院,四周林蔭茂盛,花果滿園,浴室寬闊講究,置有男、女池塘、盆塘及分類病案盆塘,專供廣大游客居住療養。 渾源縣湯頭溫泉,水量充沛,四季不斷,溫度恒定在6……[詳細]
朔州漢墓
   導 游: 這些漢墓群有大有小,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米左右。從這些陵墓的大小、高低、深淺、規模等都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官職大小。墓內出土文物非常豐富,均為死者生前的生活實用物品,包括各類陶器、炊具、酒具、錢幣、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鉛器、木器等。   介 紹: 位于朔州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區一帶,是1983年發掘的,共有1500多個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全國最大的漢墓群。著名的有廣武漢墓群、廣邑漢墓群等。山西大同市……[詳細]
善化寺五龍壁
  五龍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須彌座,座面雕有牛、馬、蛇、兔、鹿、狗。獅、象、膜鱗、狡倪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寬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條四爪金龍,騰云駕霧,大有龍飛虎躍之勢。正中一條金龍,為五龍壁之核心,龍頭向前,龍尾搖擺,鱗光閃亮,別具風采。兩側各有二龍互相對稱,中龍色澤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興云播雨。南北兩側游龍、龍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機騰飛上空;頂部為仿木構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蓋,下有琉璃斗拱支撐,兩端置有鴉吻垂脊獸。:善化寺五龍壁位于大同城內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側,原為興國寺山門前之照壁,建于明朝萬歷年間,1980年拆遷至善化寺內。此壁原為大北街三道營坊巷天竺廟山門前的照壁,建于明末,亦為五彩琉璃五龍壁。其風格與興國寺五龍壁相似。因其有倒……[詳細]
337、三龍壁
三龍壁
   導 游: 三龍壁高6米,厚1.2米,長12米。下部以青石砌筑為基,分別雕有獅子、花卉、行龍等圖案;中部兩面各雕有三條黃色金龍,當中行龍昂首挺身,有一飛沖天之勢,兩側行龍互相對稱,龍頭均面向中心。巨龍頭上鑲有火珠,為仿木結構。三龍壁色澤絢麗,形象逼真,在大同的龍壁中可謂獨具一格。    介 紹: 位于城西同云公路中段,原是遼建觀音堂山門前的照壁,是大同唯一的雙面琉璃龍壁。山西大同市……[詳細]
鹿野苑石窟
  介 紹: 鹿野苑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溝的北崖面上。它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壞,現只剩兩尊古佛。 據專家考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樂盛(和林格爾) 遷都平城(大同)。道武帝從天興二年起,大興土木,其中“鹿苑”南固臺陰,北距長城,東包白登(馬鋪山),屬之西山(雪公山),寬廣數十里,為皇家游樂狩獵之地。苑內殿宇林立,亭榭參差,松柏參天,幽境曲橋,靈山秀水,美不勝收。后因為道武帝煉仙丹的張耀請求出家,道武帝批準在鹿苑建一靜堂。這樣,便于公元466元開始修建該石窟,至471年落成,比云岡石窟早建成23年,故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及考古價值。山西大同市……[詳細]
烽喉延綿
   看 點: 每遇敵情,白天燃煙(也稱熔),夜間點火(也稱烽)互相傳遞信號。因為狼糞燃燒起來煙很大,可直上云霄,遠處容易看見,故烽喉多用狼糞燒煙,因此烽火臺也稱狼煙臺。 明代大同地區的長城經過多次修筑,從宣化到大同西路一千多里的長城沿線上,共修筑了363所烽堆。有了這些烽喉來傳遞軍情,再與長城之上用于巡邏放哨的墻臺、用于瞳望射擊的敵臺、用于攻戰和儲存武器的戰臺互相配合起來,遙相呼應,互相聲援,形成一條堅固的國防線,它對防御蒙古各部的入侵,維護大同的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介 紹: 烽火臺是建筑在城墻以外的單獨土臺子。它是古代專門用來傳遞軍情的信號站。上面備有-,可以四面擊敵。臺子四周筑以上墻,高四尺,周長三丈二尺,名曰:“護墻”,上面設侯卒把守。每個臺與臺的間隔距離以火光可見,炮聲可聞為宜……[詳細]
方山陵墓
  在南部山頂上,有北魏馮太后墓——永固陵,俗稱“祁皇墳”。北魏時期,這里曾經建有靈泉宮和靈泉池,是規模較大的皇家行宮。整個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設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磚砌部分,建筑規模宏大,造型裝飾美觀,顯示了當時高超的建筑藝術。永固陵在歷史上先后三次被盜掘。金正隆年間,盜墓者從西北方打洞進入墓室,隨葬品大部分被盜走。金大定年間,盜墓者再次進入墓室,前室的鋪底磚全部被盜,隨葬的大小石俑、石獸有的被盜走,有的被破壞。清光緒年間,永固陵第三次被盜,墓中殘余物又大都被盜走,所剩無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成色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 日韩国产欧美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