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旅游景點介紹

禪房寺塔
  禪房寺塔禪房寺塔(第六批國保)時代:遼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處的丈人峰頂上磚塔系禪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禪房寺磚塔!洞笸尽份d:“禪房山東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盤距四十里,西連懷仁馬石嶺,北連七峰山之月窟嶺,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圖寺,遼建。”。塔為六角七級,高約15米,實心磚石結構。塔坐為須彌座,用規整的長方形石料砌就,石間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蓮瓣。再上面為束腰,雕有蓮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鐫刻有一佛二菩薩的浮雕一幅、蓮珠束腰兩層。塔座以上是仿木結構的磚砌塔身,塔身斗栱、角栱均為磨磚鑲砌。第二層塔壁每面各設門式小窗或四欞小窗。以上各層結構相同,每層逐漸向里迭收。禪房寺塔造型美觀,穩健大方,整個雕刻粗獷簡練而富有變化。……[詳細]
222、大同九龍壁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同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第五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大同市內東街南側據《大同府志》記載,創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龍壁坐南朝北。長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黃、綠、蘭、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體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須彌座的束腰鑲有兩層琉璃神獸:第一層是麒麟、獅子、猛虎、梅鹿、飛馬等;第二層是行龍,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九龍琉璃壁身,穩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結構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組,承托琉璃瓦頂。壁頂為單檐五脊,正脊為高浮雕的多層花瓣、花朵以及行龍等,壁頂脊獸俱全,兩側是雕刻手法細膩的龍吻。整個壁身下部蘭綠色海水洶涌波濤、上部以蘭、黃兩色的流云為襯底,九條巨龍之間……[詳細]
223、古城墓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墓群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左云縣城東北5公里三里屯鄉后八里村東南1公里處漢墓群距漢代武州古城(王莽時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為當時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區范圍包括六處:(1)古城墓,現存地面無封土。(2)后八里漢墓群,現存地面無封土。(3)雙官屯漢墓群,地面封土堆三個。(4)云西堡漢墓,現存地面無封土。(5)舊高山漢墓,地面封土堆一個。(6)喬家窯漢墓群,地面封土堆三個。在六處漢墓群之間分散有許多漢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興修水利工程時,曾發現1座漢代磚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面,高約17厘米。在古城村中的廢墟中發現有許多漢代的陶片、磚及一些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詳細]
千福山漢墓群
  千福山漢墓群千福山漢墓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廣靈縣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為漢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顯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間俗稱“謊糧堆”。墓群占地面積約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東西向并穴。其中1、2號和3、5號墓封土直徑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徑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1984年清理兩座磚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樓、壺、罐、案、勺、盤、人傭、豬俑和部分鐵器、銅鏡、錢幣等。1988年清理一座石壙木槨墓葬,出土器物有銅鼎、洗、鑑、鏡勺、骰、鎏金弩機和少量陶器等。……[詳細]
洗馬莊漢墓群
  洗馬莊漢墓群洗馬莊漢墓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廣靈縣城東10公里處洗馬莊村漢墓群分布在村北較平坦的耕地中,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共有十一座漢墓,F存九座封土堆,呈圓形,高4——7米,周長130——4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另外兩座墓的封土已毀。1992年發掘了其中的一座,墓為漢代多室磚墓,穹窿頂。墓室總長6.2米,寬1.53米,距地面1.8米,出土文物有罐、勺、耳杯、壺、灶、井、案、倉等陶器及銅鏡,鐵帶鉤和兩枚“大泉五十”、四十四枚“五株”錢幣![詳細]
226、盤山石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山石窟
  盤山原名叫四里崗,距縣城東南8里許。清朝乾隆年間,知縣張坊等文人雅士到這里敬香踏青,見山勢如龍蟠吐珠,起名盤山。山坳如盆,水草豐茂,并有一小泉流瀉。唐時建有一寺,俗稱盆兒寺,植松種槐。到明宣德二年(1427年)盆兒寺建筑僅存在石幢。是年,重建釋迦殿等,敕賜顯化寺。后來又鑿石洞二窟,名為大小石窟。在明--、嘉靖、萬歷年間,清代的乾隆、道光年間又有維修。光緒年間增建神仙洞。至此,形成座北向南、從高向低四處院落,北院有樓一幢,神仙洞為底層,上為文殊樓;右配僧舍3小間。中院韋馱殿,面闊三間,右配方形鐘樓,左下方有唐松一株,松左山腳有九仙殿一小院,院內有槐抱榆一株。下院釋迦殿,面闊三間,右山巖上玉皇閣,面闊一間。左山腳師房樓,面闊一間。底院,無正殿,左首觀音殿,其南為一小廟,正南開山門。整個寺院東依蓮……[詳細]
227、渾源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渾源文廟
  渾源文廟渾源文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渾源縣城內西大街渾源文廟位于渾源縣城內永安西街北側。坐北向南,南北長140米,東西寬80米,占地面積15586平方米。據清乾隆版《州志》記載,文廟始建于遼,歷代均有增葺,現存建筑為明清遺構。渾源文廟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是大成坊、泮池泮橋、戟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崇圣祠,兩側有東西廊廡等。大成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栱,前后檐均施平身科兩攢,角科有鴛鴦交手栱。為擴大殿內空間,采用了減柱造和移柱造,梁架為六架梁對單步梁。渾源文廟格局完整,規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時期的構造特征,具有較高的價值。2013年5月,渾源文廟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8、恒山建筑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恒山建筑群
  恒山建筑群恒山建筑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渾源縣恒山主峰天峰嶺陽面腳下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齊名天下。北岳恒山歷史悠久,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之華譽,其主峰海拔2016.8米,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和重要的道教發祥地之一。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經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時僅主峰即有大小祠廟60余處。但惜多數已不存,現僅存20余處,為明清所建。整個建筑群占地范圍東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寢宮、會仙府、九天宮、純陽宮、關帝廟、文昌廟、靈官廟、龍王廟、山神廟、瘡神廟、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閻道祠、紫微閣、魁星樓、羽化堂、接官廳、龍泉觀等,其中朝殿,又稱員靈宮,為恒山主廟,是恒山中最大的廟宇;寢宮為恒山最……[詳細]
渾源圓覺寺塔
  圓覺寺磚塔圓覺寺磚塔(第二批省保)時代:金地址:渾源縣城石橋北巷圓覺寺,俗稱“小寺”。清順治版《渾源州志》載:“圓覺寺,在州治東,金正隆三年(1158年)僧玄真建!痹且运䴙橹行牡囊唤M完整的古建筑,有大殿、東西配殿、山門、西跨院大殿等,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將寺內木結構建筑全部拆毀,現僅存磚塔一座為金代原構。明成化五年(1469年)、萬歷四年(1576年)、清咸豐九年(1859年)均曾修葺,或磚刻題字或石刻題字嵌在磚塔上。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層,全部磚砌,無梯級可登。塔基為高達4米的須彌座。最下部疊澀數層,逐漸內收。磚砌壸門兩層。四面嵌滿磚刻浮雕,有歌舞伎樂、武士、猛獸。須彌座上部均施斗栱,每邊轉角鋪作各一朵,栱眼磚刻獸頭、臥獅等。每轉角束腰雕蓮花,束腰柱雕成金剛、力士支托,上置平座。……[詳細]
230、平城興國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城興國寺
  興國寺時代:明地址:大同市平城區小西門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寺坐西朝東,現僅存正殿。正殿分上下兩層,下層為磚券窯洞三孔,外券為仿木結構建筑形式,檐下砌斗栱作裝飾,窯前設有長廊;上層為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為重檐九脊歇山頂。2019年10月7日,平城興國寺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大同文廟
  文廟(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內東南隅據《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即元魏中學書,遼西京國子監,金時之太學,元之大同縣學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藩府學,改云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這里所謂府學即今日之文廟。文廟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筑群,現大多已塌毀,僅存大成殿、過殿、東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廟主要建筑,坐北朝南,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臺上,呈“凸”字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六鋪作,每間兩朵。轉角斗栱繁縟復雜,柱網排列為減柱做法。大殿前的月臺四周有石欄圍繞,欄桿中間嵌有宣武巖石刻。欄桿中的石刻上雕刻著我國古代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欄桿上的柱頭圓雕石獅,千姿百態,意趣橫生![詳細]
大同觀音堂
  觀音堂觀音堂(第三批省保)時代:遼、明、清地址:大同城西7.5公里的同云公路旁寺創建于遼重熙年間(1032-1056年)天輔六年(1122年)毀于兵火。明清時期多次修葺,現存建筑系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兩院。布局緊湊,戲臺、觀音堂、三真殿、沿中軸線由前至后排列,迭層升高。所不同于一般寺院布局的是山門位于中軸線東側,大大低于寺院地平。山門結構為磚券門洞。門額-“觀音堂”三字。前院有一倒座戲臺,建造于離地8米高的券洞口上,洞下是古代車馬人行之道。戲臺與正殿(觀音殿)之間有腰墻相隔,進入腰門,左右兩側各有鐘鼓樓和碑廊。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為懸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廈以擴大佛事活動場地,殿內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觀音像,頭飾花冠直達屋頂。觀音兩側有2米高的石雕……[詳細]
233、許從赟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許從赟墓
  許從赟墓許從赟墓(第三批省保)時代:遼地址:大同市城西南7公里新添堡村為遼代景宗乾亨四年(982年)大同軍節度使許從赟夫婦合葬墓,1986年8月發掘。墓為仿木結構建筑的磚砌單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高大的墓門樓、甬道、墓室組成。墓室平面呈圓形,蒼穹頂,高5.20米,底徑4.92米,頂部繪有殘存的天象圖。墓室周壁為仿木結構,用柱六根間成四面,四面中間各砌一個門,南面是墓門,其它三面為假門。柱頭及鋪間均用了比較規整的斗栱,柱頭鋪作的櫨斗直接放置在柱頭上而不用普柏枋;斗栱為五鋪作,批竹昂及替木等;在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之間的空隙,繪出了人字栱及柱頭枋上隱刻的小駝峰。墓室周壁有彩繪壁畫,繪有文臣、侍女像等十四個人物,是遼代繪畫藝術的精品。出土文物有鐵器、銅器、陶器、木器等20余件。其中有精致的制藥用具……[詳細]
吉家莊遺址
  吉家莊遺址吉家莊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吉家莊鄉吉家莊村東南約0.5公里吉家莊村南臨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遺址位于桑干河二級階地上,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里,大部分現為農田耕地,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地面殘存遺物非常豐富,東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溝,從斷層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層。灰層厚達2.5米至3米左右,遺物數量不少,未發掘。根據地面的遺留物辨認,初步認為:遺址中的陶器質料主要是夾砂陶、泥質陶兩種。大部分為灰陶,還有一些紅陶和黑紅相間的彩陶。陶器上的紋飾主要有粗繩紋、細繩紋、磨斷繩紋、蘭紋、弦紋及素面紋。器型有:大口甕、罐、盆、石錛、石斧、石杵等。器型口沿有侈口、敞口、直口幾種,有很多器物的口沿上均為繩紋,從遺址的包含物來判斷,吉家莊遺址主要為龍山時期文化,也有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存![詳細]
  高山遺址高山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城西30公里高山鎮西約1公里的臺地上遺址是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李星學先生于1950年5月發現的,同年7月下旬,文化部雁北文物勘查團裴文中、陳夢家先生等至此復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77年9月和1983年3月,曾作進一步的調查。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臺地由砂質黃土沉積而成,西高東低,高出現河床15米左右,臺地西側是孟家灣河,北臨武周川,南靠109國道,由于常年受河水的沖刷,臺地的相當一部分已被侵蝕,遺址也相應地遭到了破壞,并且已成為斷丘。在最北的一段臺地上,石片和陶片較多,尤以石片最多,可能是當時人類活動的主要場地。高山遺址細石器屬于典型細石器文化。遺址豐富,類型較多,既有我國細石器遺址中的常見類型,如細石葉、錐狀石核、圓頭刮削器、石……[詳細]
青磁窯遺址
  青磁窯遺址青磁窯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舊石器地址:大同市西郊云岡鎮青瓷窯村西青瓷窯遺址分布在十里河北岸第二級階地后緣。發現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舊石器1000多件和一批動物化石。石器包括石錘、石鑿、刮削器、尖狀器等,動物化石有三門馬、羚羊、古棱齒象、扭角羊等8個種類。這一遺址距今約十萬年左右,地質年代暫定為中更新世后段,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后段。……[詳細]
邊墻古堡
  邊墻古堡山西省大同邊墻古堡,始建于明代,是為防御蒙古族南侵而修建的。五堡為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鎮魯堡和鎮河堡,它們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長城沿線上,每堡相距25里。鎮邊堡東接陽高縣,堡城周長1公里;鎮川堡東接鎮邊堡十六墩,堡城周長也為1公里;宏賜堡東接鎮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長1.5公里;鎮魯堡東接宏賜堡十五墩;鎮河堡東接鎮魯堡二十墩。在這里,可以盡覽塞外風光,了解古代行軍作戰的知識。……[詳細]
238、上華嚴寺
上華嚴寺
  上華嚴寺上華嚴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上華嚴寺占地面積二、三十畝,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另有山門、前殿及鐘鼓亭、祖師堂、禪堂、云水堂及兩廂廊廡,布局嚴整,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大雄寶殿是具有獨特風格和高度藝術水平的遼金建筑,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并稱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兩座木結構建筑的佛殿。大雄寶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臺上。月臺前正面置石級,周圍裝勾欄,四周巨相蒼松,枝葉繁茂。大雄寶殿東向,面闊九間,53.75米;進深五間,29米,總面積為1559平方米,巍峨壯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佛殿之一!∑浣Y構為單檐五脊頂,出檐3.6米,檐高9.5米,殿頂正脊高1.5米,兩端的琉璃鴟吻高4.5米,筒瓦長0.8米,重約27公斤。脊飾垂獸作二首相聯狀,形式極不多見。這種建筑結構……[詳細]
239、塔山禪房寺
塔山禪房寺
  塔山禪房寺塔山禪房寺位于口泉鄉上窩寨村村西七峰山塔山,又名龍泉觀,是道家觀宇。原建有三清宮、菩薩士皇宮,寺院有四處排窯式建筑,F大部分都已不存在,僅有塔山塔基本保存完好,該塔高15米成八棱體,料石基礎,磚砌塔身,一層至頂,周圍有花形雕刻。目前,口泉鄉上窩寨村預開發建設以塔山遺址、老窯溝紅色旅游點、七峰山玉龍洞、白洞村農業旅游項目、七峰山電視轉播臺等周邊景物為軸心,發展旅游區。塔山塔高15米成八棱體,料石基礎,磚砌塔身,一層至頂,周圍有花形雕刻。石碑因年久風化難認清字跡,塔基本完好。塔山塔何時修建無從可查,根據建筑形態系元代建筑。傳說,蒙古人愣真大王的三妹,在此修行時建塔。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口泉鄉上窩寨村交通:七峰山位于大同市口泉峪南側,距離市區西南26公里處……[詳細]
240、焦山寺
焦山寺
  焦山寺焦山寺位于大同城西約六十里的高山鎮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該建筑呈階梯式,是一座窟寺結合的寺院,內有焦山寺石窟。始建年代不祥。但從寺內現存的石窟及其風格看,與云崗石窟晚期雕刻相似,F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時期,其頂部的磚塔亦為此間所置。另據石窟內留存的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正統二年、七年(公元1437、1442年)的游人題記,也可證明當時正是焦山寺的興盛時期。焦山寺因建于焦山而得名。寺院由上而下,層層升高,節節收縮。遠望形如一座錐狀多層樓閣,奇特而壯麗。民間傳說:北宋名將楊業,曾率領大軍在這一帶抗擊過遼軍,后戰死疆場。大將焦贊為尋找楊業的遺骨死于此。后人為紀念他,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寺廟,稱“焦贊寺”!敖股健迸c“焦贊”讀音相近,很可能是穿鑿附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州国产精品一线北 | 午夜性福利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亚色影院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性开放网站在线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