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巷村瓦渣地遺址位于李樓鄉曹巷村,南到田橋壩,西到澗灣,北到徐橋村南,東到公路。地表大量磚瓦等建筑構件及少量陶瓷片,有陶缸口沿。壽州窯黃釉瓷碗,龍泉窯瓷碗口沿,判斷年代為隋唐至宋。……[詳細] |
![]() | 穆干卿才華橫溢,供職于蚌埠的督軍府,穆青的祖父(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亞才,回族,我國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著名愛國將領續范亭女婿,妻:續磊。該墓位于雪華山山頂南端,石砌墓。高出地表0.9米,呈長方形,長3.25米、寬2.25米,朝向正南。石碑刻文“清封奉政大夫穆太公諱幹卿府君之墓,民國十九……[詳細] |
![]() | 葉長才烈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水利工程第一師三團二營八連戰士。霍山縣浮橋區洛陽河鄉人。碑文為淮河工會企業管理處機修配廠基層委員會于1954年8月6日立,墓向東北。……[詳細] |
![]() | 李氏始祖-李國學,明洪武年間從河南遷入蚌埠,后葬于此。立碑一塊,碑文已模糊不清。另一石碑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所立,現墓園為近年重修。李氏回民在蚌埠人口眾多。……[詳細] |
![]() | 甸子地遺址位于李樓鄉張巷村下王莊北側200米,與老墩子遺址相距300米左右,該遺址1985年普查時發現,該遺址現中部被京滬高鐵切斷。地表遺跡現象已不明顯,位置大約在高鐵橋柱41號至44號之間。在遺址內撿到商周時期的陶片及晚期的瓷片。……[詳細] |
![]() | 黃家屋遺址位于李樓鄉張巷村張巷莊西100米處,整體地勢平坦.地表有零星的碗及高腳杯等的瓷片、瓦片。依據其特點符合明代早期的特征。……[詳細] |
![]() | 老墩子遺址為圓形臺地遺址,高出周邊約4米,地表有大量繩紋陶片、鬲足、鼎足。揀選到石錛一個,符合商周時期特征,應為商周時期聚落遺址。……[詳細] |
![]() | 蘆山寺遺址位于李樓鄉曹巷村東南1.5公里,在東蘆山和西蘆山之間的山坳內。遺址附近有一水庫,1966年修建。據了解該寺原有大殿三間,東西廂房及前廳。東側山坳內2002年曾經出土過翁棺兩個。最后一個和尚陳玉民現居住在曹巷村,已70多歲。現寺廟已不存,地表為耕地。現存的遺址區為原寺廟的后殿,前殿及兩廂房已被水庫侵占。……[詳細] |
![]() | 黃郢山瓦渣地遺址位于黃郢山山頂偏南。地表遍布磚瓦殘片,數量很大,其中有壽州窯平底碗瓷片。據當地村民介紹,有傳說為孟良、焦贊在此駐軍。經實地探查,初步認為是隋唐時期的廟宇遺址。……[詳細] |
![]() | 王莊遺址位于李樓鄉賈庵村西北500米,遺址內有一口古井,早已廢棄。僅存三塊井口石條。遺址地表散見磚瓦碎片及大量瓷片,瓷片主要有少量壽州窯黃釉平底碗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片。初步斷定為明清時期的村落遺址。……[詳細] |
![]() | 紅塔古窯址位于李樓鄉紅塔庵村陳家圩子東南200米處。遺址區地表散見大量的磚瓦碎片、瓷片,其中有含壽州窯黃釉平底碗底,宋代刻花青瓷碗底,明代青瓷瓷片以及支釘等,據1985年普查和村民反映,該地區原有紅燒土,支釘較多。該窯址的發現,為蚌埠地區研究古代窯燒情況提供了較好的研究材料。……[詳細] |
![]() | 遺址為高臺地,地勢較高,呈現臺狀。地表散見大量冶煉過的礦石礦石多呈蜂窩狀,有的表面有綠色結晶體。遺址北側為澗灣,有大量水可用,符合冶煉條件,似為冶煉遺址,待專業部門的證實。現在地表多為墳地和耕地。……[詳細] |
![]() | 李臣為明代國公,當地稱之為李國公墓,墓背依錐子山南坡,墓前現存石香爐、石望柱、石像生殘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順壞,現已失蹤。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丁家廟遺址位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長淮衛蚌埠監獄東側,地勢呈中間略微隆起,像龜背狀。地表有少量新時期時代鼎足等,有大量商周時期遺物。如鬲足、紅陶、灰陶、印紋陶片等。還有很多明代早期瓷片,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商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梅家古井位于龍子湖區李樓鄉黃郢村梅家莊南側,井為青磚砌壁,兩順一丁砌成,青石井圈。井沿上有44道繩痕,井圈北部被損壞。井外徑0.75米,井內徑0.50米,高0.5米。民間傳說此進為三國時期魯肅井。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琉璃井位于李樓鄉八里崗郭家灣村村內,井為青磚砌壁,口小底大。井口外徑1.2米,內徑0.46米。圓形石井欄,青白色,夾有翠色,石質細膩。當地村民稱為琉璃井。井沿口有凹痕若干,井欄石油同心圓刻痕。1998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李國公墓位于鳳陽西“涂山門”北側。地勢北高南低,原有石像生若干,文革期間被毀。僅存文臣像和神道碑,文臣像被埋在路橋下面,神道碑座位赑屃形,仍放置在墓區。墓碑被移至村紡織廠院內,碑文被鑿掉,上面隱約能看見嘉靖等字樣,當地稱之為李國公墓。墓區原來有享堂,市文物部門曾在此鉆探,探明享堂和墓冢的位置。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棲巖寺石屋位于安徽蚌埠市經濟開發區長淮鎮。該寺始建于漢代,因其佛殿、僧堂、經閣均以白色石塊建在山巖上,故稱棲巖寺。后經戰火,廟宇等多被毀壞,明初,朱元璋下令重修棲巖寺,并升其為龍興寺下院。現廟宇已毀,院內有蓮花石座一個,石香爐、石柱礎各一個。廟宇基本布局尚存,現有建筑為50年代所建。原大殿后11米處有方丈石屋一座,保存……[詳細] |
![]() | 蚌埠市科技館于1984年6月正式開館,是安徽省第一座科技館,也是當時全國僅有的6座科技館之一。多年來,科技館堅持服務科普、服務大眾、服務青少年的工作宗旨,通過組織中小學校學生來我館免費參觀、開設主題展覽、開展主題活動等形式,對青少年和廣大市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年均開放250天以上。除了常設展……[詳細] |
![]() | 蚌埠市革命歷史陳列館位于市東郊曹山腳下,占地近50畝,山水相映,風景秀美,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已故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同志題寫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名。革命歷史紀念碑背枕曹山仰面龍湖,紀念碑高15.85m。陳列館展陳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發展的歷史,通過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