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華安縣旅游

華安縣旅游景點介紹

  華安革命紀念碑位于華安縣華豐鎮草坂村寨仔山頂。1949年11月18日,華安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在革命進程中,無數志士仁人為華安的解放與建設,發展與進步,殫精竭慮,乃至流血獻身,創立了不朽的光輝業績,譜寫了嶄新的歷史篇章。為弘揚長輩們的革命精神,激勵后人繼往開來,中共華安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動工興建華安……[詳細]
  吳運琳舊居位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吳運琳,又名黃德琳,1901年出生于海南萬寧縣龍滾鄉新寨村。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吳運琳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鄉黨支部委員、鄉共青團支部書記、農會主席和赤衛隊長等職。1929年秋,海南地區黨組織遭受敵人嚴重破壞,吳運琳出走新加坡。1931年,他在新加坡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任……[詳細]
  楊裕德故居位于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朝陽路。楊裕德,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人。1927年初中畢業后到上海暨南大學高中師范科讀書,受進步思想影響加入青年團,后轉為共產黨員,由于極參加革命活動,身份暴露,組織安排他回到豐山,利用其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適時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29年端午節期間,他在家鄉組織農會,發展會員二、三百人,……[詳細]
  老游擊隊員游維新故居位于華安縣華豐鎮良埔村上柯組14號。游維新(1909-1949),又名游汀蘭,龍巖永定縣湖坑鄉太聯村人。1928年參加盧肇西領導的陳東暴-動-,曾任大溪赤衛隊中隊長、大隊長等職。積極發展隊伍,帶隊參加攻打中川等戰斗,一度成為敵人抓捕的重要人物1933年由于閩西進行“肅社會民主黨”運動,他被迫離開永定……[詳細]
  玉屏盂峰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湖林鄉湖林村。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8支隊4團5營警衛連長陳志光,帶領40多人的隊伍,在華安與-民團進行一場惡戰。是時,人民解放軍逼近漳廈,華安縣的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警衛連準備解放華安。部隊從漳平出發,來到兩縣交界的涵口,為解救被安溪民團圍困的湖林群眾,部隊直奔湖林,到……[詳細]
  漳龍赤衛團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車鄉際頭村坪溪自然村。1936年6月,老紅軍鄒天寶、鄒天水從龍巖回華安后成立了漳龍赤衛團,對外稱打獵隊,人員100多人,活動于華安、南靖一帶。此后,鄒天水多次同閩南特委聯系,帶領漳龍赤衛團在當地堅持革命斗爭。1943年,國民黨的省保安團利用拂曉山間霧濃的時機,糾集兵馬100多人,“圍剿”漳……[詳細]
  振鳳樓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高安村后墘。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第8支隊支隊長李仲先、副支隊長吳揚,副政委盧炎,率領1團、2團所部的5個連隊,奉命進入華安進行活動,開辟新的工作局面,同時準備聯合安溪的4團,開展軍事整訓。部隊從南靖的荊都出發,首取華安歸德(現為高安)國民政府的鄉公所后,直逼振鳳樓敵偽糧……[詳細]
  紅軍洞位于華安縣高安鎮平東村大片頭和坪斗仔坂底坑。鄒天保,1901年8月出生,鄒天水1907年9月出生,均為華安縣平東村人。在土地革命時期,分別于1929年、1930年在龍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鄒天保、鄒天水先后任胡少海的警衛員,參加過攻打永福、漳州等戰斗。鄒天水在紅軍學校畢業后任汀漳龍聯合赤衛隊大隊部負責人,帶領紅--……[詳細]
  歸德鄉公所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高安村。1949年5月,根據中共閩南地委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即閩南支隊),所屬1團、2團的5個連隊500多人,進軍華安,打擊-勢力,擴大解放軍的影響,增強人民群眾勝利的信心,同時,準備與安溪的4團聯系,開展整軍工作。部隊在支隊長李仲先、副支隊長吳揚、副政委盧炎帶……[詳細]
  華南區游擊隊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邦都村聯春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對于鞏固閩西蘇區,開展閩南游擊戰爭,支援東江根據地人民的斗爭,都起了重大作用。在閩南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閩西紅八團在龍巖、南靖、華安邊界開展革命活動,形成廣闊的游擊區。1932年4月,……[詳細]
  下樟糧倉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沙建鎮下樟村內鄭組下樓社。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第1團、2團的所屬部隊在李仲先支隊長、吳揚副支隊長、副政委盧炎的帶領下,經過高安一系列戰斗后,一路奔襲下樟。部隊趕到下樟時,天色已暗,黃雨定糾集40多名保安部隊占據下樟糧倉,利用堅固的樓房為掩體,與解放軍作負隅反抗,……[詳細]
  東溪窯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三洋村的東溪頭和南靖縣龍山鎮西山村東溪東岸的封門坑,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其中,華安東溪窯遺址屬明中期至清晚期大型民間瓷窯窯址,1986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在冊,2009年8月6日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進行復查。窯址規模約1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高安至……[詳細]
  下垅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華安縣馬坑鄉下垅村德英堂。1929年8月,朱德率領中央紅軍攻克漳平縣永福鄉,成立永福鄉蘇維埃政府和農民武裝赤衛隊,蘇維埃政府主席陳賜容派人到鄰近的華安縣馬坑鄉開展革命活動,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很快得到貧苦農民的積極響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當地群眾受永福暴-動-的影響,積極行動……[詳細]
  銀塘趙氏宗祠位于華安縣豐山鎮銀塘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現存為清代建筑。坐西朝東,由前廳、天井、過水廊、主堂等組成,占地面積740平方米。主堂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梁架,懸山頂。附屬文物有渦紋抱鼓石1對、石旗桿4副。2013年,銀塘趙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詳細]
  洋竹徑雨傘樓位于華安縣高車鄉洋竹徑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元代,現存為清代建筑。土樓坐西朝東,系內外雙圈的單元式土樓的變異形式,外環直徑27米,內環直徑13米,占地面積3155平方米。外環高3層,設32個開間,在東、南兩個方向留有通道大門;內環高2層,含通道合計18個單元,各單元自備樓梯上下,均為單開間。內環設天院,……[詳細]
  中美合作所華安班舊址位于華安縣華豐鎮下坂村,年代為1944-1946年。簡介:全稱為“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種技術訓練班”,是抗日戰爭時期中美兩國軍事情報機構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線合作的歷史見證。舊址包括訓練班教室及美軍教官宿舍舊址、訓練班膳廳和軍械庫舊址及青年團干訓班舊址3處建筑。訓練班教室及美軍教官宿舍舊址位于現下坂小學舊校……[詳細]
  新圩渡建筑群位于華安縣新圩鎮新圩村,年代為清至民國。簡介:始建于唐,歷代均有維修,現存建筑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重建。由渡口、舊船塢、港務站、豎街(勝利路)、橫街(長安路)和媽祖宮舊址等組成。渡口利用天然泊岸加以石筑而成,從唐代開始即為閩西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民國時期,仍是九龍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貨運輸的起點站。豎街(勝……[詳細]
  纘德堂位于華安縣華豐鎮大同中路,年代為明至清。簡介:又名六官公祠堂,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明隆慶六年(1572)、清中期重修。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048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95平方米。由前廳、兩側過水廊房和主堂組成。前廳為儀門做法,明間內凹帶前廊,次間角柱上部浮雕花鳥人物。主堂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詳細]
  龍興庵位于華安縣馬坑鄉和春村,年代為元至清。簡介:又稱龍興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明、次間設兩縫抬梁式梁架,梢間設兩縫穿斗式梁架,用材碩大,法式簡潔。殿內設三個石構須彌座神臺,凹堵石板鐫刻“X元十四年”銘文,并保存……[詳細]
  仙字潭摩崖石刻 位于漳州城西北30公里處華安縣沙建鎮九龍江支流汰溪中游。這里山巒連綿起伏,溪水折曲成潭。北岸臨水懸崖的峭壁上,遺存著許多古石刻,除“營頭至九龍山南安縣界”一處為漢字外,其余都是離奇古怪的紋樣。紋樣有大至長0.74米、寬0.35米的,有小至長0.15米、寬0.09米的,形狀各異,共50多個,占位長30余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 偷偷鲁2019丫丫久久好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