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夫人廟位于常泰街道上春社區,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白耇廟位于開元街道東北社區,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泉州石筍橋位于浮橋街道浮橋社區,年代為北宋,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寶海庵位于臨江街道隘南社區,年代為北宋-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朱熹小山叢竹坊位于開元街道梅山社區,年代為宋-清代,類別為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后城古街巷位于海濱街道涂門社區,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其他,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清白源井位于鯉中街道東華社區,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羅城城壕溝位于鯉中街道清華社區,年代為唐代,類別為其他,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紫帽山摩崖石刻位于常泰街道龍嶺社區,年代為北宋,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蔡公泉位于江南街道烏石社區,年代為北宋,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城心塔,又名“定心塔”,明·萬歷年間建造,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樓閣式五層五檐,塔身由紅磚砌筑,外涂白灰,平面呈八角形,高約4.5米。下有花崗巖砌筑的塔座,依稀可見“南無阿彌陀”五字,另側有“乾隆十四己巳(1749)年□(重)興”。1983年1月,城心塔被定為泉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6月,市政府……[詳細] |
![]() | 東觀西臺坐落于鯉城區涂門街西段,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原是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進士吳龍征的府第,因其官至東觀侍讀、西臺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晉江人吳魯(肅堂)殿選狀元,泉州吳氏宗親共議興建府級吳氏大宗祠,吳龍征九世孫吳朝銓慨然以其第之前三進改建為泉府五縣吳氏大宗祠。東觀西臺是泉州市現……[詳細] |
![]() | 泉州閩國鑄錢遺址位于泉州市鯉城區南俊路承天寺西南側。為王延曦鑄造鐵錢的地方。1974年,泉州市廢品公司在此建倉庫,掘出大量陶制陰刻“永隆通寶”的錢范,堆積層甚厚。同年,泉州三中挖防空洞,出土部分同樣的錢范。……[詳細] |
![]() | 新四軍特務營北上抗日出發地位于鯉城區南俊巷承天寺內。1937年8月,中共閩工委與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縣政府、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師駐泉州二三九旅談判達成抗日合作協議。翌年3月下旬,中共閩工委領導的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師特務大隊的原閩中紅軍游擊隊,經歷“泉州事件”后,從泉州承天寺出發到達福州洪山橋兵營休整,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詳細] |
![]() | 泉州舊監位于鯉城區縣后街。1949年6月27日,泉州中心縣委書記許集美和委員朱義斌、鄭種植、王經賢等研究,決定利用獄中斗爭爭取到的傍晚七時放風時間,以投石為號,采取內應外合的方式劫獄,由顏嘉祥帶領張尚楚、許昔叢、呂清河4名精干游擊隊員,從內坑前山出發直取泉州城,28日夜,在泉州地下黨員許東漢、史其敏的配合下,將被關押在……[詳細] |
![]() | 泉州市晉光小學禮堂位于鯉城區南俊路泉州市晉光小學內。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共產黨人姚禹玄(張庚)、呂展青(呂驥)和進步人士的共同推動下,泉州進步話劇、歌詠運動就已十分活躍。抗戰爆發后,宣傳抗日救亡的戲劇、音樂團體更加發展,遍及城鄉。泉州晉光小學是當時晉江抗敵歌詠研究社等抗日救亡團體經常舉辦歌詠演出活動的地點之一。……[詳細] |
![]() |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位于鯉城區東街菜巷12號陳宅護厝。1938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撤銷閩中工委,建立福清、莆田和泉州3個中心縣委,泉州的黨組織由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領導,書記李剛。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由莆田、福清、泉州3個中心縣委聯合成立中共閩南特委,李剛任書記,泉州中心縣委書記由鄧貢直代理。1938年秋至……[詳細] |
![]() | 泉州書店位于鯉城區中山中路泉州新華書店。1926年12月中旬,受中共廈門特別支部干事會指派的共產黨員唐生、洪平民依靠泉州國民黨左派人士陳盛明的幫助,在泉州中山路小泉澗巷口租了一間店面,開辦“泉州書店”,出售《向導》、《中國青年》、《共產黨宣言》、《辨證唯物論入門》等書刊和魯迅、茅盾的文學作品,成為泉州地區第一個傳播馬克……[詳細] |
![]() |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鯉城區金龍街道龍嶺社區愛國路。1934年,黨在龍嶺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陳氏)為地下交通員。同年,國民黨軍第9師李延年率部進駐泉州,殘酷“清剿”紅色據點,許多革命同志被迫隱蔽起來,等待時機,傅示家即陳氏四房祖厝便成為黨的一個隱蔽處。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始,泉州地下黨領……[詳細] |
![]() | 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為泉州知州鄒應龍以來泉的外國商人資金建成。橋呈東西走向,原結構基礎采用全河床拋填塊石和條石,橋墩為干砌條石,上部結構為石梁,兩側有扶欄,花崗巖梁橋,長約150余丈,寬1.4丈,橋墩31個。造橋時,泉州古城南門——徳濟門內有奉祀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原名順濟宮,順濟橋因此而得名。順濟橋建成后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