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蓮峰宮位于涵江區大洋鄉蓮峰村。始建于宋寶慶二年(1226),清嘉慶丁卯年(1807)重建。坐西南朝東北,由門廳(前殿)、后正殿組成,建筑面積306平方米。前殿、后正殿均面闊五間,前殿進深四柱,后正殿進深五柱(含后墻壁柱),單檐歇山頂,抬梁穿斗式木構架。……[詳細] |
![]() | 楓林世惠祠位于涵江區梧塘鎮楓林村梅岺自然村。始建于宋代,歷代重修。坐北朝南,由前殿、天井、主殿等組成,占地面積190平方米。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附屬文物有宋紹定五年(1232)“曾公陂”碑和古建筑龍溪祖社。楓林世惠祠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雁陣山(古作巖沁,巖□)是莆田市涵江區境內海拔最高的山,位于三江口鎮鰲山村。東面瀕海,海浪滔滔,漁舟點點,海闊天空。深秋之際,退潮之時,鴻雁成群結隊在此覓食、過冬,故稱雁陣山。雁陣山地形奇突,山脈延到海濱,形如大鰲之頭,故又名鰲山。夏天登山,海風吹拂,暑氣全消,堪稱避暑勝地。自唐代起,雁陣山以秀麗風光,令人矚目。宋狀元……[詳細] |
![]() | 黃岡祠黃岡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黃巷坡西側,這是紀念黃岸的祠堂。門樓是四柱三樓的花崗巖0式,黃色琉璃瓦頂,埕內列石馬、石羊……。碑墻上嵌著十多塊自唐代以降的歷代碑碣,是黃巷歷史的真實記載。埕前有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據傳為由年已七十、精于地理的妙應禪師親手勘定形勢所開鑿的古井。黃岡祠正面闊三間,二進,門廳與正廳以天井相隔。因……[詳細] |
![]() | 鞏溪宮鞏溪宮位于涵江區新縣鎮廣宮村洛陽山麓,創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由進士黃徹發起興建,歷代均有重修。正殿保留宋代典型梭形瓜楞柱、盆唇覆盆蓮花柱礎、抱鼓石等主要構件,梁架結構與福州華林寺基本相同。這些石構件,雕工古樸,線條流暢,尤其梭形瓜楞柱直徑較大,蓮花柱礎具有早期工藝特點,四角線刻出柿蒂紋,古意盎然,是不……[詳細] |
![]() | 鯉江廟涵江鯉江廟,亦稱城隍廟,創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秋。座落在涵江鑒前路(古地名稱鳳嶺),坐南朝北。鯉江廟南高北低,整體建筑依地形而建:殿堂節節升高,瞻之彌高,更顯氣勢雄偉。1985年由僑胞捐資重修后,媽祖及其部屬千里眼、順風耳也成為涵江鯉江廟的重要神像。現為市、區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鯉江廟整體造型為單檐歇山頂……[詳細] |
![]() | 白塘秋月白塘位于涵江區的白塘鎮,地跨洋尾、鎮前、上梧三村,匯聚泗華,木蘭諸水,面積達三百畝,為莆田南、北二洋最大的一個水塘。宋代叫“注月池”,今叫“白水塘”、“白塘溝”,俗叫“白塘”。白塘白水茫茫,風光秀麗,自古以來是人們游覽賞月的勝地,有“白塘秋月”之稱,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每逢中秋,沿塘各村點燈結彩,車鼓、演戲,還……[詳細] |
![]() | 黃璞故居宋代,黃璞后裔把古官道邊的建于唐代的黃璞故居重修。黃璞故居面闊五間,三進,占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大門外一對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圖案,刻工精巧。兩邊門門楣上各嵌一塊石額,分別用楷書刻上“霧居”、“歸隱”,字跡清秀,石色發黃,應是當年建房時的原物。黃璞號霧居,故居內雕梁畫棟,氣勢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礎等……[詳細] |
![]() | 國歡寺唐名僧妙應禪師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禪師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雙親墓西側的舊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為囊山慈壽寺的屬院。后梁開平元年(907),奏請賜額,適閩王王審知以孫王昶出生,因名國歡寺。明末清初,國歡寺住持超元(字道者,為雪峰亙信禪師弟子),于永歷四年(1650)東渡日本-,住持長崎崇福寺,傳“盤桂派”。今長崎、……[詳細] |
![]() | 陳應功紀念館在涵江區紫璜山下有座金碧輝煌的宮廟,廟前立著一座陳應功的石雕像,這就是鹽神陳應功紀念館。陳應功,字以忠,涵江東山(紫璜山)人。生于后晉出帝開運元年(944),卒于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興國二年(977),陳應功游說同吳越王錢俶勾結叛宋的漳泉侯陳洪進納土歸宋,使福建人民免遭戰亂之禍,使宋完成統一大業……[詳細] |
![]() | 莆田老鷹尖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和新縣鎮境內,地處莆田市的東北部,東起福清市界,西至莊邊鎮界,南抵新縣鎮北部,北接永泰縣和福清市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18°58′13″~119°8′52″,北緯25°40′10″~25°45′28″。行政區劃涉及大洋鄉、新縣鎮2個鄉鎮10個行政村。總面積2830.9hm2,……[詳細] |
![]() | 瑞云山森林公園AAAA 瑞云山森林公園位于涵江區西北部與永泰縣交界的大洋鄉和莊邊鎮境內。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素有“大景一十八,小景三十六”之稱。2005年被評定為省級森林公園。以瑞云山為中心,規劃為5個景區,即觀光朝圣區、休閑度假區、草原風光區、生態觀賞區。數百種野生動物時常出沒,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蟒蛇、猴面鷹、穿山甲、蘇門羚、白鷴等也……[詳細] |
![]() | 到過江西婺源的游客,一定會癡迷于這個“中國最美鄉村”的醉人美景。在莆田,也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落,它被譽為“莆田的婺源”,在這里,同樣可以見到粉墻黛瓦、曲欄回廊、流水小橋,以及成片的油菜花……坪盤村位于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海拔400多米的崇山之中,距離莆田城區約18公里路程。該村與常太鎮、西天尾鎮、莊邊鎮接壤,因四周群山屏立……[詳細] |
![]() | 紫霄巖,是福建閩中名山,位于莆田市市區以北約10公里處。其西南與九華山相連,東北與囊山相連,離南少林寺近在咫尺。海拔為559米,山體主要由火成巖構成。漫山遍野奇石嶙峋,千姿百態,故有“紫霄怪石”之稱。山石肖人肖物,千姿百態,絕頂有“萬歲石”,尤為峻拔。此外,還有“仙人冢”、“暖日臺”、“三清石”、“太府厝”、“仙巾帽”……[詳細] |
![]() | 座落于江口鎮石庭以西囊山。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創建,名延福院。唐光啟二年(886年),閩王王審知把其改名為“慈壽寺”,俗稱囊山寺。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禪堂、藏經閣和鐘鼓樓等。明宣德八年(1433年)增建齋房300間。嘉靖年間,寺被倭寇焚毀。現有建筑物為清康熙、雍正、光緒與民國年間陸續所建。囊山寺曾為古驛道……[詳細] |
![]() | 東岳觀位于江口鎮新街中心,整體建筑雄偉壯麗,布局齊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間廊廡連接,石柱間立,渾然一體,顯得古樸而典雅。前殿為主體建筑,單檐歇山造,面闊五間,殿頂龍脊鳳檐,飾以彩色琉璃,金碧輝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報功祠、兩廡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觀內尚存明代思宗時禮部尚書曾楚卿親筆書“東皇司命”巨匾,清代書……[詳細] |
![]() | 簡介 在莆田縣新縣鄉鞏溪村的夾祭山上,離市區北面約30公里。草堂原為名副其實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興化軍知軍鐘離松把草屋改建為瓦房,題額“夾祭草堂”,供后人瞻仰。鄭樵,字漁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宋崇寧三年(1104年)生于廣業里下溪(今莆田縣白沙鎮霞溪村)。鄭樵一生述著頗豐,多達81種,669卷,又4……[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