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廬陵文化生態園AAAA ![]() 廬陵文化生態園位于吉安中心城區北端,是當地很值得一逛的城市公園。生態園內以廬陵文化為主線,有一些后來修建的相關人文景觀。景區內有不少移栽至此的名貴樹木,有山有水,生態風光也很不錯,適合休閑走走逛逛。整個生態園更像一處開放式的廣場,景點比較分散。景區內最值得一看的,首先便是西入口廣場上的一棵千年古樟,它也是亞洲目前最古老的樟樹。西入口廣場上有一座噴泉,旁邊的九曲橋通向湖心島,可走到島上散散步。對面的金螺廣場附近有一處“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大型群雕,是吉安紅色歷史的寫照。民俗文化園內,可以通過其中的圖文陳列了解吉安的風俗禮儀和民間文化。吉安廬陵文化生態公園是吉安市為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響應省委……[詳細] |
![]() | 古后河人文谷景區AAAA 古后河人文谷景區位于贛江之畔、禾河之濱,地處吉安市中心城區腹地,是吉安的母親河,河道全長18.8公里,總規劃面積達5200畝,景區包括古后綠廊公園及廬陵人文谷兩大塊。以“賞花、戲水、品文化”為著力點,不斷提升景區的景觀內涵,豐富游玩項目,實現了環境改造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生態與文化相結合、濕地與園林相結合,成為貫穿吉安中心城區的綠色畫廊、金色腰帶。它位于贛江之畔,禾河之濱,地處吉安市中心城區腹地,穿城而過,蜿蜒曲折,自然天成。歷史上曾經風光無限,商賈云集,繁華一片。廬陵人文谷30萬方人文風情旅游小鎮,由江西廬陵人文谷投資集團斥資15億元,按照“文化+旅游|文化+商業|文化+產業|文化+藝術|文化……[詳細] |
![]() | 吉安市博物館成立于1969年,位于市中心城區永叔路80號安市博物館成立于1969年,位于市中心城區永叔路1998年因城區同城改造,原博物館建筑拆除后,搬遷到西肖家巷7號毛澤東、朱德同志舊居。2014年6月18日搬遷至吉安市城南新區,2018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吉安市博物館是集展覽展示、宣傳教育、研究收藏、社會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32.85畝,總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展覽面積6000平方米,展線1000余米。吉安市博物館下轄吉安市博物館新館,朱德、毛澤東舊居,民俗博覽苑,吉安市廬陵民俗博物館四個常年開放景點。吉安市博物館現有六個常設展廳,采用通史加專題的表現手法,通過……[詳細] |
![]() | 釣源古村AAA 距江西吉安城西約十幾公里處,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釣源。走近釣源,如同觀賞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明清景畫;置身釣源,尤如穿越時空隧道,熔入明清時代的社會生活。遠眺近觀,舉目所及的青山碧水,長道短巷,宅院重檐,以及深隱其中的神幽奇絕,無不令人生發出問古風之悠遠,尋流韻之長傳的雅興情思……“太極八卦”布局奇釣源村由渭溪和莊山兩個自然村組成。呈現東西走向,有如道家太極圖“S”形中分線的長安嶺,為釣源村南向的自然屏障。而太極圖中分線的“太陽”中心區“少陰”位及“太陰”處,則分別將渭溪和莊山納置其中。瑰美秀麗的釣源,不僅有天造地設的“太極圖”,竟然還擁有儼然天成的“八卦形”。延綿于“……[詳細] |
![]() | 井岡山農業科技園AA 一、基本情況井岡山農業科技園位于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離城南新區3公里,交通便捷,現建設面積6000余畝,主要圍繞井岡蜜柚、花卉竹木、綠色蔬菜、茶葉等農業主導產業,建有高檔連棟大棚、井岡蜜柚繁育、特色果業、花卉苗木、蔬菜良種繁育和設施栽培、珍稀植物園、觀光茶園基地、奶牛養殖等。先后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農業部授予的四星級休閑農業示范園區、江西省休閑農業示范點等。二.主要特色園區集農業科研、特種種植養殖、觀光旅游、田園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被譽為是“園林式大氣、雅氣、秀氣”的農業科技園區,一年常綠、四季花香,是廣大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三.服務項目蔬菜瓜果采摘、新型……[詳細] |
![]() | 盧家洲AA 盧家洲座落在瀘水、禾水交匯口沖擊而成的綠洲上,位于吉州區曲瀨鎮境內,面積約800畝,是唐代江西第一狀元盧肇后人聚居地,明朝在此開基,以古松、玉祠、斜塔“三寶”稱奇于世。盧家洲現在村民140余戶,600余人,有民居103棟,明清建筑遺存63棟,分為祠堂5座,書院4座,廟宇4座,古民居50棟。這些明清建筑,均為江南硬山式建筑風格,防火墻高聳,馬頭墻起翹,屋內或飾華麗的藻井,或刻畫描金花卉、人文故事,或飾描金家訓,數棟民居還飾有斗拱門樓,用雕、刻、塑、抹、填等多種裝飾藝術手法,做工十分講究。村中尚留古井兩口,井口均為抹角四邊形,大青石板豎砌而成。兩井一深一淺,一大一小,用桶汲水發出的聲響迥然不同,村……[詳細] |
![]() | 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東北方向約4公里(距城區20公里)處有一被竹叢、藤蔓包圍的江邊古村——文石,它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古村,依山傍水,猶如深居閨中的“小家碧玉”。該村歷史悠久,文風鼎盛,建筑別具一格,山水賞心悅目。是唐朝名將李晟(西平郡王)的后裔聚居地,村中皆姓李,至今仍保留著紀念李晟的標志性建筑“西平第”,雖歷經滄桑,仍屹然挺立。文石,又名“橫石”。整個村莊象一塊橫著的大石塊,伸進贛江之中;而一條河猶如玉帶繞村莊而過,宛如一幅圖畫。進村的各條道路兩旁,長滿了小葉竹叢、藤蔓,就像經過園藝師裝扮的通幽花徑,整個古村儼然藏在竹叢中,于是便有了“竹叢里的江邊古村——文石”這一美譽。該村值得稱道的景觀、文物……[詳細] |
![]() | 長壽文化村——興橋石邊村, 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劉辰翁后裔聚居地。位于吉安市吉州區西郊興橋鎮,吉(安)(安)福公路右側,現有石邊路、釣源進村公路與吉福公路呈十字形相交,距釣源古村景區6公里,距吉州城區15公里,乘公交車可達。該村于明朝初期開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村貌呈“龍鳳戲珠”形,其建筑風格以長壽文化為宗旨。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余幢,大部分排序整齊,保持了較好的原貌。村中古木眾多,有柿、樟、桂、檀、柞等古樹,其中近500年樹齡的樟樹、檀樹、柞樹就有10余棵。主要景點有蟠桃百壽祠、五色茶花樹、千年古樟、金魚池等。 一、“蟠桃百壽祠”。又稱“劉家祠”。是一座布局奇特而又功能齊備,工藝……[詳細] |
![]() | 一、基本情況吉州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地處興橋鎮麻下水庫旁,與釣源古村毗鄰而居,交通便利,風景秀麗。園區建設堅持“生態綠色立園,科技產業興園”的理念,融現代生態農業、臺灣精致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教育為一體,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方互動、市場運作”的模式,分期建設,園區一期“六大功能區”基本建設完成,二期建設吉安福容臺灣園,打造成生產、休閑、觀光、旅游的城市后花園。園區成立了管理辦公室,規劃面積3萬畝,建成面積3000畝,完成投資近1億萬元,形成了水稻、井岡蜜柚、綠色蔬菜和休閑旅游等主導產業。先后被省科技廳、農業廳批準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休閑農業示范點。二、主要特色園區集農業科研、特……[詳細] |
![]() | 廬陵人文谷位于吉安市政府東南15度一公里處,古后河綠廊“8”字回旋中心、后河金腰帶中心,有一個在建的文化項目——廬陵人文谷。廬陵人文谷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米,投資規模15億元。項目按“文化+旅游、文化+商業、文化+旅居、文化+產業、文化+科技”的理念而設計興建,建成之后將成為500萬吉安人尋找城市記憶、50萬在外吉安人寄寓鄉愁的吉安首個人文旅游風情小鎮。狀元樓:吉安自有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金廬陵之稱,孕育了21位狀元、70多座書院,一大批如歐陽修、文天祥、胡銓、楊邦義、解縉、等廬陵先賢中的杰出代表。而狀元樓作為街區一個重要文化節點,承擔著狀元街整個街區的核心吸引力,是廬陵人奮發圖強銘志崛起……[詳細] |
![]() | 地藏庵 位于吉安市北門街,清康熙元年(1662年)僧宏熹募建。整座庵堂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平方米,為結構嚴謹、錯落有致的南方特有的建筑群。庵堂坐西朝東,分后殿堂和左右廂房。堂前有50平方米的場地,正對前殿大門有一排古柏,相傳為僧宏熹募建時親手所栽。樹下稍前有一香爐,綠樹掩映,香火繚繞,別有一番景觀。前殿為地藏王菩薩大殿,門正中上方鑲嵌著始建初宏熹大師題寫的“地藏庵”三個蒼勁端莊的金色大字。大門兩側是一副對聯: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金容處處分。殿堂兩側是鐘鼓閣房,迎面是地藏菩薩。每年農歷7月30日地藏王菩薩誕辰,前往地藏庵參加誦經法會、拜佛祭祖的善男信女踴躍而來。在地藏王菩薩左……[詳細] |
![]() | 吉安老街老屋近后河一帶,當年贛江水運昌盛時,這里一派繁榮,而今卻是孤零老屋。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地理上它介于北偉2558′32″至2757′50″,東經11346′至11556′之間,全市長約218公里,東西寬約208公里,總面積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占全市面積的51,平原與崗地約占23,山地與丘陵約占23,水面約占4。可概括為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它的四周,東鄰撫州市的崇仁縣、樂安市及贛州市的寧都、興國縣,南連贛州市的贛縣、南康市、上猶縣,西接湖南省……[詳細] |
![]() | 白鷺洲書院位于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圓數十里,因形似白鷺得名。書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里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并稱江西四大書院。該書院培養造就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著名人物。書院兼為縣學,經歷代修葺擴大,古跡猶存。風月樓高三層,雕梁畫棟,雄偉壯觀。站在書院頂端,只見江流浩蕩,令人心曠神怡。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于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綠洲,這就是著名的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杰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詳細] |
![]() | 盧家洲村坐落在瀘水、禾水交匯沖擊而成的綠洲上,村中有明清建設遺存63棟,其中祠堂5座、書院4座、廟宇4座、古民居50棟。盧氏宗祠占地一畝,門框、門檻、臺階都用漢白玉砌筑。宗祠正廳中間的一級階基,用一塊5米長的漢白玉鋪就,這在全國都屬罕見。氏宗祠大門漢白玉的門楣上雕有傳說中的八仙和太白金星像,人物小巧神態各異,卻栩栩如生,為祠堂添加了不少莊嚴的氣勢。大門下面的漢白玉門檻和門蹲上,雕有龍、蝙蝠、麒麟和喜鵲等祈福消災的吉祥動物,門檻正中雕有“錢斗”,里面裝有不少“花邊”,希冀進出玉吃詞盧氏族人,都能日進斗金。玉石浮雕圖案之精美,寓意之深刻,讓人嘆為觀止。盧氏宗祠有大門、腰門、后堂門共8座,其門楣、門……[詳細] |
![]() | 位于吉安市區東面的贛江中,長1.5公里,寬0.5公里,為一梭形綠洲,因洲上原多棲白鷺而得名。民間有白鷺仙子的傳說。在吉安火車站下車后便可游覽。洲上竹木蔥籠,芳草如茵,環境幽靜,風光秀美。宋淳祜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萬里在此創辦白鷺洲書院,集吉州八邑俊秀攻讀其間,寶佑四年(1256年),書院39人同登進士金榜,文天祥高中狀元,震動朝野,宋理宗親賜御書白鷺洲書院匾額,懸掛書院大門。從此,書院名聲大振,與白鹿洞、豫章、鵝湖同為江西四大書院。洲上現存云章閣,為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重建;風月樓,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風格的磚木結構的三層亭,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其它還有泮月池、狀元橋……[詳細] |
![]() | 釣源宗祠(含釣源歐陽文忠公祠、釣源禮派宗祠、忠節第牌坊)歐陽氏總祠歐陽氏總祠位于釣源村口,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為清朝建筑風格,坐南面北,前有約30見方的場坪,場坪上原聳立有花崗巖巨石建造的牌坊,祠堂東側原有“崇文書院”等附屬建筑。歐陽氏總祠結構特點是品字型天井結構,前廳下的大天井,與上廳兩邊的小天井,都成正方形,組成了一個大大的“品”字,而天井上方的三個檐口,也組成了“品”字。文忠公祠文忠公祠位于釣源古村中心,始建于北宋末年,歷經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的這座祠宇,前有30多米長的甬道,上飾寶頂的門坊,內有天井、回廊、串樓、殿堂。釣源村古建筑內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繪和鎦金字畫。如……[詳細] |
![]() | 鐘鼓樓在吉安市東,濱臨贛江,與白鷺洲隔水相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原名古青原臺,在白鷺洲公園內。清雍正元年(1723年),增修鐘樓為3層,雄偉壯觀,如城闕狀。下有底座,上為重檐四落水式,下檐滴水垂落底座之外。檐之四角飛翹凌空,檐下有鐵馬風鈴,迎風鳴響,其聲清脆。灰墻琉璃瓦,古色古香。四周林木簇擁,景美境佳。樓上懸有大鐘一口,重愈千斤,擊之聲如雷鳴,遠播全城。歷代均有修葺,僅1949年至今,便修繕3次。今雄姿偉貌,屹立江邊。……[詳細] |
![]() | 古南塔俗稱馬纜塔。在吉安市古南鎮四龍橋以西。據《廬陵縣志》云:“古南塔寺,在水府廟之南。有塔,塔頂有赤烏紀年,砌磚亦作赤烏字。”據傳吉字城擬一木排由下各設一樁(即南面古南塔,東北面文峰塔),以免河水上漲。塔9層,高28米,聳立關贛江西岸。為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創建。從形制上看,今塔為元代所建景點位置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古南鎮四龍橋以西……[詳細] |
![]() | 山前紅一方面軍攻吉指揮部舊址群(含山前紅一方面軍攻吉指揮部舊址、山前紅一方面軍攻吉指揮部駐軍處舊址(周氏宗祠)、山前紅一方面軍攻吉指揮部警衛班駐所舊址(周文襄公祠)),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西劉家巷8號毛澤東舊居、西肖家巷7號朱德舊居位于吉州區。為江西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