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昌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置縣。這座千年古邑,以它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出豐富的人文景觀。羊角古堡、龍光寶塔、步云橋、大成殿、聯班第……一座座古建筑,為會昌托舉起厚重的歷史。延續至今的賴公廟會,五百多年一直長盛不衰。擺字龍、踩鼓、搬馬燈、斗笠舞……傳承至今的非遺,訴說著會昌永不褪色的記憶。具有“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的賴聲川,……[詳細] |
![]() | 漢仙巖摩崖石刻(漢仙巖”、“壁立萬仞”、“天子萬年”、“漸入佳境”、“漢鐘離得道處”“仙人奕樂”、“月窟”、“天臺”、“問天臺”、“鞠躬門”、“和掌門”、“獅”、“龜”等),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會昌縣博物館前身為1969年成立的“毛澤東同志在會昌革命實踐宣傳辦公室”,1978年更名為“會昌縣革命歷史紀念館”,1984年7月正式定名為“會昌縣博物館”,現座落于縣城教育文化園區內同濟大道北側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七樓,擁有辦公和展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會昌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詳細] |
![]() | 會昌清涼禪寺,原名南禪寺,在縣城南大街,志載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間夷為平地,改作他用,高樓林立,圣地匿跡。一九九三年,移地東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寶殿落成前夕,申報更名為清涼禪寺,近十年來相繼建有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橋等,建筑面積萬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徑……[詳細] |
![]() |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縣富尾老廟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給香油錢。廟會每年大年初一,嵐山嶺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游客,爆竹聲聲煙鎖寺,紅花綠樹喜盈盈。舊時的會昌廟會,其場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贛州、寧都、瑞金、興國、于都、尋烏、安遠及福建武平、廣東梅縣等地的客家百姓,都聞訊趕來。縣城內更是盛裝慶典,不僅縣城各商……[詳細] |
![]() | 西巖廣緣寺,位于會昌縣城南48公里處。奇峰異石拔地而起,碧水環流,山環水繞之間,一座巨巖雄偉巍巍,酷似羅漢,巨首端然,雙肩寬厚,面南跏跌而坐,臍間內收成一大巖洞,洞寬四千余平方米。洞內寺院便是廣緣寺。寺院遠處,左有云蒸霞蔚的紫云峰,右有雁展如屏的鳳凰頂。近處,奇峰疊翠,異石形奇,獅虎龜蛇,鐘鼓燭筍,鬼斧神工,形神畢備。……[詳細] |
![]() | 會昌護生寺,原名護生庵,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5華里,地形平坦,車輛可直達寺前。護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開山始祖為成與和尚。據說成與和尚出家前是個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崗壩湘江河上等水,晚上聽見岸上有雞鳴狗吠之聲,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沒有發現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灘,荊棘叢生。一連幾個晚上都是……[詳細] |
![]() | 羊角水堡 位于江西省東南部的會昌縣 筠門嶺鎮(距縣城56公里,東毗福建,南臨廣東,扼閩粵贛三省咽喉,為交通要沖)羊角堡村。該村距筠門嶺10多公里,處湘水上游,緊鄰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巖。 羊角水城堡,漢仙巖腳下的湘江繞城堡而過,宛如一只羊角,城堡則依著羊角水而筑。這是贛南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村落,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因為扼湘江守……[詳細] |
![]() | 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包括會昌縣境內羊子巖電站大壩至老虎頭電站大壩段湘江及周邊灘地、部分山林地,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為1264.70公頃。該濕地公園是典型的河流及洪泛平原濕地型濕地公園,其以河流、洪泛平原濕地、庫塘、溪流等構成的自然與人工復合濕地系統,在我國南方丘陵地區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詳細] |
![]() | 江西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范圍為會昌縣境內羊子巖電站大壩至老虎頭電站大壩段湘江及周邊灘地、部分山林地,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5°44′14″~115°48′7″,北緯25°14′15″~25°37′30″之間。建設面積1264.70公頃,其中濕地1038.80公頃,涉及筠門嶺、周田、站塘、麻州、文武壩五個鄉(鎮)。江西會昌……[詳細] |
![]() | 漢仙湖水利風景區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壩以上庫區狹長,曲徑通幽,有十里畫廊之美稱。景區植被覆蓋率高,是天然氧吧,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多樣性較好。景區人文積淀深厚,傳說是八仙之一的漢鐘離得道之處。景區處地筠門嶺鎮是贛南歷史文化名鎮,客家文化極具特色。景觀特色漢仙湖水利風景區被正式批準為第十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漢仙湖水利風景區……[詳細] |
![]() |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指揮起義軍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八一起義的成功震驚了國內外,蔣介石、汪精衛急忙調兵遣將討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義部隊揮師南下直取廣東東江,8月26日進占瑞金縣城。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得知,蔣介石嫡系錢大鈞4個師1萬余人,在會昌山一線構筑工……[詳細] |
![]() | 龍光寶塔位于會昌縣城的西北方向約2公里,位屬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與婁宿之間,地處貢江的左岸,坐落在貢江邊一座以中生代紫色頁巖為基巖的小山嶺上,是一座以關攔水口功能為主,同時具備文峰功能的“風水”景光塔。龍光寶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四年(公元1624),歷經58年,于康熙壬戊(1682)年建造成功,距今有380多年的……[詳細] |
![]() | 門票 成人每位5元,1.4米以下兒童半價。索道:上山每位20元,下山每位15元。索道最晚開至21:30景點位置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文武壩鎮水西……[詳細] |
![]() |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會昌縣城東北郊外的文武壩村鄒屋,206國道從村旁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距瑞金約45千米。是一處帶有濃重贛南客家韻味的紅色旅游景區。1933年8月中華蘇維埃政府決定成立粵贛省。此后,粵贛省軍區、0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少共粵贛省委陸續在此辦公。1934年4月下旬,在第……[詳細] |
![]() | 江西軍區第三分區舊址,1932年7月,駐廣東興(寧)梅(縣)地區和福建上杭、武平等縣的-粵軍,糾集閩粵贛邊的地主靖衛團,不斷進擾中央蘇區南部。為適應南線的軍事斗爭形勢,中央和江西軍區決定成立江西軍區第三分區。三分區下轄會昌、尋烏、安遠、武平四縣軍事部,一個游擊大隊,并相繼建立了紅軍學校、兵工廠和醫院。0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詳細] |
![]() | 粵贛軍區醫院舊址,1931年上半年,在會昌縣筠門嶺芙蓉寨建立了紅三十五軍(10月改編為紅獨立三師)后方醫院。由于當時筠門嶺局勢不穩定,1932年7月,醫院遷駐會昌山的半山寺。1933年4月成立粵贛軍區后,改為粵贛軍區醫院。醫院開設有內科、外科和手術室,能治療除動大手術外的傷病員。醫院設備簡陋,當時藥品缺乏,西藥很少,多……[詳細] |
![]() | 1932年5月,鄧小平調任中共會昌縣委書記。6、7月間,鄧小平受黨的重托,在筠門嶺壩篤下和芙蓉寨,先后組建了中共會尋安中心縣委和江西軍區第三分區,并任中心縣委書記、三分區政委。從此,鄧小平坐鎮中央蘇區南大門,領導南線軍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斗爭之中,在筠門嶺工作、生活了10個月。鄧小平到南線任職后,根據閩粵贛邊區實……[詳細] |
![]() | 少共粵贛省委舊址,1933年8月,中央人民委員會第48次會議決定在會昌設立粵贛省,同時建立了少共粵贛省委,內設組織部、宣傳部、白區工作部等工作部門,下轄會昌、于都、興龍等十個少共縣委,機關駐會昌文武壩。9月,少共粵贛省委作出關于《擁護全蘇大會的決定》,就全省青少年積極參軍參戰和投身蘇維埃建設等工作作出六項決定。1934……[詳細] |
![]() | 粵贛軍區舊址,1933年2、3月間,-粵軍乘主力紅軍北上粉碎-第四次“圍剿”之機,不斷進犯中央蘇區,嚴重威脅中央蘇區南部安全。4月,中革軍委決定在筠門嶺建立粵贛軍區,統一南方戰線的軍事指揮,粉碎-粵軍的進攻。8月,粵贛省設立后,軍區司令部從筠門嶺芙蓉寨遷至文武壩,軍區下轄三個作戰分區和一個基干兵團—紅22師,司令員先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