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嗣元墓位于分宜縣鈐山鎮楓溪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葬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南、西、北方向各延伸 0.5米。……[詳細] |
![]() | 萬年橋位于分宜縣分宜鎮,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南、西、北方向各延伸5米。……[詳細] |
![]() | 星拱橋位于分宜縣鈐山鎮防里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南、西、北方向各延伸5米。……[詳細] |
![]() | 登瀛橋位于分宜縣鈐山鎮防里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南、西、北方向各延伸3米。……[詳細] |
![]() | 楓溪古民居位于分宜縣鈐山鎮楓溪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延伸0.5米,向南延伸0.5米,向西延伸1.5米,向北延伸0.5米。……[詳細] |
![]() | 毓慶堂位于分宜縣分宜鎮介橋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8月,被公布為新余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實際范圍為界,向東延伸0.4米,向南延伸1米,向西延伸1.5米,向北延伸2米。……[詳細] |
![]() | 中國洞都景區AAAA 中國洞都景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洞村鄉,是一個以仙女文化、姻緣文化為主題的洞群旅游區。方圓近百里散布著大小溶洞近萬個,是典型喀斯特地貌,有萬洞之都美譽,被譽為“江西第一避暑溶洞”。中國洞都旅游區規劃總面積23.8平方公里,分姻緣千古情、艷遇穴居、神仙鬼斧三期建設,首期“姻緣千古情”由牛郎織女洞和姻緣宮兩大景區組成,是……[詳細] |
![]() | 雙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區AAAA 雙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區由森林、濕地、田園、文化體驗村等主要區域組成,區內綠植遍布,水色掩映,氣候宜人,實乃人居之圣地,養生之佳境。并以“夏布研學勝地、生態親水之旅”為旅游開發主題,鎖定夏布文化體驗游、森林休閑游、研學科普游的三大功能定位,圍繞雙林現有的夏布文化村、濕地公園、森林公園、三鮮街等區域,重新規劃設計了濕地親水、……[詳細] |
![]() | 饗褒堂,又名怡庵公祠,介橋二房祠堂。位于分宜縣分宜鎮介橋村。饗褒堂屬中國傳統村落——介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代權相嚴嵩的老家。因此對歷史名人研究和清代宗祠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
![]() | 尚睦鄧家圍垅屋是贛西僅存的客家圍屋,氣勢宏偉、固若金湯,宛如一座城堡。坐落在分宜縣湖澤鎮尚睦村的鄧家圍屋,又稱三立堂、鄧純雅公祠、鄧家大屋、鄧家老屋,是一處融合了客家土樓與江南傳統建筑風格的客家聚族圍屋建筑,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贛西地區面積最大的圍屋。尚睦鄧家圍垅屋的起源要從一個家族的遷徙與興盛說起。據《鄧氏族譜》記載:……[詳細] |
![]() | 鈐崗上高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將士墓群位于分宜縣鈐山鎮萬年橋西。1941年2月,中國軍隊第9戰區軍監部87兵站醫院駐分宜縣城西門,第15衛生大隊3個擔架隊駐洞村和西茶,分宜縣城成為上高會戰的后方基地和指揮部,上高會戰傷員都在此后方醫院醫治,醫治無效的官兵都葬在鈐崗山麓,共70多座。其中包括74軍51師上校團長陳銘。當時墓園旁……[詳細] |
![]() | 中共分宜臨時縣委舊址位于分宜縣鈐山鎮苑坑片田心村道堎上自然村。1930年,中共湘贛省委決定,撤消北路特委,成立中共分宜臨時縣委,縣委屬中共贛西特委北路行委。舊址又名胡家祠堂,此建筑建于清朝,坐西朝東。……[詳細] |
![]() | 儒延坊肅反委員會舊址位于分宜縣鈐山鎮苑坑片田心村大坑自然村。當時儒延坊區由吉安儒林、延福、坊廓三個鄉組成,也包括分宜縣鈐山鎮田心村大坑自然村一部分。1931年初,蘇區政府開展了肅反運動,而儒延坊肅反委員會舊址就是當時儒延坊區用來關押、審訊人員的地方。舊址為楊氏祠堂,始建于清朝,抬梁式磚木結構。……[詳細] |
![]() | 習鑿齒墓位于分宜縣洞村鄉棗木山。清乾隆四十六(注:公元1781)年重修,墓址座北朝南。墓于2008年重修。習鑿齒于公元379年由鄂入贛,定居新余白梅。習鑿齒也就成了白梅乃至江西習氏開基之祖。此后,習氏子孫繁衍生息,從這里走出新余,走出江西,再遷河南、陜西等地。因此,習鑿齒墓作為歷史名人研究的實物,對研究習氏遷徙及至古代……[詳細] |
![]() | 嚴嵩故里AA ![]() 嚴嵩故里——介橋村,是嚴嵩出生和生活了幾十年的故鄉,她座落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城郊東南角,背倚袁嶺,面臨省道清萍公路。嚴嵩故里數十棟明清古祠群,嚴嵩真假墓址,嚴嵩洞,嚴嵩家廟—石門庵。……[詳細] |
![]() | 時代:唐至明位于分宜縣湖澤鎮鐵坑村的鳳凰山鐵礦遺址,是具有千余年歷史的古煉鐵場遺址。據史料記載,鳳凰山地區的采礦、冶鐵歷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開始,宋朝時期的采礦、煉鐵業相當發達,官府曾專門在此設置“貴山鐵務”作為管理鐵業的官方機構。明朝鳳凰山采礦業達到鼎盛,出產的鐵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從晚唐至明清,千余年來鳳凰山古鐵礦……[詳細] |
![]() | 據光緒六年《江西通志》卷122、《江西佛教史》第11業和《分宜縣志》中記載,靜修寺原名福勝寺(唐朝時稱齊隆寺,宋朝著名詩人黃庭堅有記),始建于東吳寶鼎年間(公元266—268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歷史,是江西省創建最早的17座佛教寺院之一,歷史上曾有多位名人為寺題字作詩,一千多年來雖幾經興廢而不衰,在贛西享有勝名……[詳細] |
![]() | 北鄉溶洞群:昔日“仙女下凡”,美麗傳說成就了仙女湖這一著名旅游品牌;今朝“別有洞天”,深邃奇幽的北鄉溶洞群又將撩開神秘面紗,我們應該珍視和借助大自然的恩賜。蒙山橫貫我市北部,喀斯特地貌發育明顯,洞村、高嵐、操場、下村、人和等鄉鎮已查明的洞穴多達百余處。特別是以洞村鄉南村的神牛洞為中心,方圓10余公里范圍內密集了七、八個……[詳細] |
![]() | 昌山廟,又稱龍姥廟、閱城君廟、圣母廟。位于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西端的昌山峽西岸,坐西朝東,依山傍水,古木參天,上下三進,樓閣井立,建筑巍峨壯觀。廟門有副楹聯:“肇于唐,封于宋,圣跡朔越城,千秋聲靈仰圣德;子則孝,母則慈,神功崇護國,萬民依賴沐嘉休。”相傳龍姥廟在康州(州治在今廣東德慶縣)悅城縣。唐元和(806-820……[詳細] |
![]() | 桃花洞在分宜縣城北九十里地的操場鄉上松村的一個山崗上。洞口比嚴嵩洞小些,高約四、五米,寬六、七米。洞內寬廣開闊,不亞嚴嵩洞。洞頂、洞壁形態多姿的鐘乳石,因未遭到破壞,加上有或明或暗的陽光照射,卻比嚴嵩洞漂亮得多。洞內常有人去觀覽探索的地主,縱深約二百米,分上下右三洞。洞尾尚有大大小小的洞,這些洞伸展多深?整個洞究竟有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