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馮任祖屋位于江西省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委會下馮村,始建于清,因水災毀,上世紀80年代馮任后人原址原狀重建。建筑坐北面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三間,磚木結構,穿斗梁架,青磚清水墻,硬山頂,小青瓦屋面。建筑面積:143.86平方米。馮任,生于1905年,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馮任是江西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領導人。1926年……[詳細] |
![]() | 黃俊伯、黃詢謀合葬墓位于江西省都昌縣春橋鄉鳳山村委會彭井舍村背后山。宋代墓葬,座西北向東南,墓冢為鍋狀,原為花崗巖石盤結成雞公頂,現為混凝土結構,墓高4米,直徑11米,分布面積110平方米。黃俊伯官至比部郎,黃詢謀官至左司郎,墓碑為1999年重立。……[詳細] |
![]() | 彭埠橋祖廳位于江西省都昌縣蘇山鄉彭埠村委會彭埠橋自然村。清代建筑,座北朝南,磚木結構,中有天井3個,花崗巖石鋪就,大門墻體為木板,室內木架為穿斗式與抬梁式結構相結合,進深61米,面闊15米,該建筑規模較大,保存一般。……[詳細] |
![]() | 傅佩橋位于都昌縣左里鎮付橋村委會傅榮華自然村,據同治版縣志記載,該橋位于治北四十里天井坂,傅氏族譜記載:文英公十二世孫佩公乃鄉善士也,因港溪通往為艱,獨自捐資建橋,名日傅佩橋,傅佩橋屬明代建筑且保存較為完整,橋墩為紅石砌成,橋面由花崗巖石鋪成,現仍在使用。……[詳細] |
![]() | 劉肩三故居位于江西省都昌縣汪墩鄉陽港村委會后垅自然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面闊12.5米,進深15米,故居為一幢清代建筑,劉肩三生于1892年,1926年2月入黨,以家鄉為點負責領導農運,在汪墩一帶建立農民協會,并以汪墩為中心向全縣推開。1930年10月劉肩三任“都湖鄱彭”四縣總指揮,帶領四縣黨的組織和地方武裝堅持這塊……[詳細] |
![]() | 千眼橋位于江西省都昌縣多寶西山-嶺腳下的鄱陽湖水底,屬于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930米,寬1.2米,長條花崗石鋪成橋面,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支撐橋面。因為泄洪孔共983個,故得名為“千眼橋”,也稱“千孔橋”。千眼橋自古以來,是都昌至星子、廬山去潯陽,翻-嶺,過鄱陽湖的必經之路,夏季漲水有船可渡,冬季枯水則要蹚水踏泥跨……[詳細] |
![]() | 劉溉鼓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土塘鎮信和村委會鼓樓自然村。坐東朝西,樓進深8米,寬8.5米,樓高約6米。為明代正德年間劉溉而建,劉溉明正德二年進士,先后望江等縣知縣、蘇州知府、吏部天官銜,為官清廉,有政績,明廷旨諭在本村建鼓樓旗表賢勞。鼓樓后是一棟明建三進兩井古屋。一進是萬年古戲臺,戲臺兩邊是化妝房及行頭把子房,大天井……[詳細] |
![]() | 馮任烈士紀念館馮任(1905-1930),土塘鎮馮家村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起,先后擔任共青團南昌地委書記、組織部主任、中共江西地、區省委秘書,省委委員、秘書長。1927年12月任省委常委。1928年6月任省委宣傳部長,年底代理省委書記,主持召開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并兩次代表江西省委向中央匯報工……[詳細] |
![]() | 都昌縣革命烈士陵園都昌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南山西面的山腰上,陵園有烈士墓及革命烈士紀念亭。墓建在360平方米的長方形平臺上,上有革命烈士劉聘三、劉肩三、向先鵬墓。亭正中豎有一碑,上有邵式平同志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亭正面檐下掛有“革命烈士紀念亭”匾,兩邊還刻有“芳名不朽,浩氣長存”八個字。整個陵園松柏環抱,綠樹成……[詳細] |
![]() | 都湖鄱彭中心縣委舊址1934年10月,紅軍主力被迫長征后,南方各省的革命形勢急劇惡化。1935年6月,田英率部至望曉源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中共都湖鄱彭中心縣委,任書記;并組建紅軍都湖鄱彭游擊大隊,兼任政委,開辟了以武山為中心的都湖鄱彭游擊根據地。都湖鄱彭四縣中心縣委依靠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1……[詳細] |
![]() | 都昌第一個中共黨小組成立舊址1926年春,劉越、劉肩三、劉聘三、戴希廣等人在南山古寺召開秘密會議,成立都昌縣黨小組,由劉越任組長,直屬中共南昌支部領導。會上決議以汪家墩、徐家埠、左里的湖洲山一帶為據點開展農民運動,由劉肩三同志負責。不到幾個月,黨小組通過辦平民夜校和在教育界活動,吸收了一批知識分子和農民入黨,極大地推動……[詳細] |
![]() | 新四軍都昌留守處舊址1937年12月初,中共贛東北特委委員,都湖鄱彭中心縣委書記田英率領紅軍武山游擊隊赴浮梁瑤里改編成新四軍。根據陳毅同志安排,田英率領中心縣委成員于1938年1月下旬回到都昌,在大港街設立新四軍都昌留守處,積極開展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的活動。但國民黨反動派卻視田英等人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詳細] |
![]() | 都昌縣位于鄱陽湖北岸,為“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匯聚之地,這里濕地面積廣闊,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全境東西寬52.7公里,南北長80公里,幅員面積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390.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2%。全縣轄24個鄉鎮,總人口78.28萬人,其中21個鄉鎮60萬人沿湖而居。擁有鄱陽湖水域面積18……[詳細] |
![]() | 張嶺水庫水里風景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境內,距縣城30余公里,是第九批國家水利風景區。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山水相映,如詩如畫。景區水質清澈,原始森林幽靜怡人,動植物種類繁多,一幅天然風景畫卷,映入眼簾。都昌縣張嶺水庫水利風景區包括兩座中型水庫、兩個林場和一個森林公園五大部分組成。兩座中型水庫分別是大港(簡稱東湖)、張……[詳細] |
![]() | 鄱陽湖“百慕大”位于湖的北端都昌縣,此地有一處令當地漁民和過往船只聞風喪膽的神秘三角地帶,這便是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死亡“百慕大”。因在其水域的東岸上有座廟,叫“老爺廟”,當地人把這死亡之地叫老爺廟水域。據悉,在近60年時間里,有1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沒和離奇失蹤,出現了一系列令人們弄不明白的怪謎。……[詳細] |
![]() | 聞名遐邇的“2799項目”區,精心選定的休閑基地,南眺縣城南山,西望錦繡匡廬,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山悠水遠,美不勝收;場內243畝精養魚池阡陌縱橫。這里令人心曠神怡。按照把這里建成“水產精養基地與垂釣觀光基地相結合”的目標,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完成了魚池人工景觀、休閑旅游長廊兩項工程的建設。對精養魚池進行了全面清淤……[詳細] |
![]() | 老爺廟位于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筑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詳細] |
![]() | 南山景區AAAA 都昌縣南山風景區位于都昌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景點有南山博物館、野老泉、愛鄉亭、南山寺、碑廊、集賢亭、溢香池等,南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山上有都昌縣博物館、都昌縣烈士陵園及宗教場所、歷史古跡等。南山寺位于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詳細] |
![]() | 馬澗橋位于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該橋為古質單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筑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后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的古代建筑……[詳細] |
![]() | 印山,小巧而靈秀。名為山,實為湖中一島而己。從山下順階而上,踏近六十階便至山頂。山頂地勢平坦,幾近三百平米左右。山上一株大松樹,樹身大可容兩人合抱才圍得住。山頂建有水文站,汛期時,水文工作者孤居荒島,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泱泱澤國一孤島,縱覽云飛看潮生。倒也給孤居者以寬闊的胸襟,遐思的神往。汛期過,水落而山出。看湖洲草色茵……[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