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秦亭遺址位于清水縣秦亭鎮秦亭村東北800米年代為秦、漢,類別為古遺址。1989年8月28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至秦亭村東一公里處;西:以村道公路為界;南:綿延至秦亭河兩岸一級臺地以內;北:綿延至秦亭河兩岸一級臺地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30……[詳細] |
![]() | 西城故城遺址位于清水縣紅堡鎮西城村西側山地。年代為東漢,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莊天公路為界;西:以山神廟為界;南:以南側壕溝為界;北:北城墻下以斷崖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50米。……[詳細] |
![]() | 臺子遺址位于清水縣黃門鄉臺子村一級臺地。年代為齊家文化、漢代,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斷崖為界;西:以斷崖為界;南:以斷崖為界;北:以山巔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 | 山頂崖遺址位于清水縣紅堡鎮咀兒村。年代為仰韶文化晚期,馬家窯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鴨兒溝為界;西:以安坪村村民住宅區為界;南:以斷崖為界。北:以端山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 | 蔡家灣遺址位于清水縣紅堡鎮蔡灣村南側。年代為仰韶文化晚期,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天平鐵路南側蔡灣老莊為界;西:以小石溝為界;南:以山腳崖壁為界;北:以蔡灣小學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 | 田家灣遺址位于清水縣紅堡鎮田灣村西側。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廟溝為界;西以忍溝為界;南以頭地崖北側崖壁為界;北以斷崖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
![]() | 程溝坪遺址位于清水縣白沙鄉程溝村東100米。年代為廟底溝類型、齊家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東側程溝老莊村民院墻為界;西:以半環型程溝河為界;南:以半環型程溝河為界;北:以桐溫公路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詳細] |
![]() | 泰山廟塬遺址位于清水縣永清鎮東關村泰山廟塬上。年代為齊家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斷崖為界;西:以斷崖為界;南:以大崖溝為界;北:以桐溫公路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 | 小塬遺址位于清水縣永清鎮義坊村西南1000米(清水一中南側)。年代為廟底溝類型,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后峪溝為界,南以三爺廟為界,西以清社公路為界,北以清水一中南墻外小路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20米;北:位于永……[詳細] |
![]() | 軒口窯遺址位于清水縣永清鎮樊峽村馬場溝東北陽坡臺地上。年代為齊家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62年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南、東北、西北以圈椅形崖壁為界,西南以馬場溝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各向外延伸50米。……[詳細] |
![]() | 永慶寺又稱佛窯,在神龍山北不遠永慶村王家碾北山南麓。據寺內保存光緒建元(1875)年木刻《重修永慶寺碑記》載,續建于乾隆壬午(1762)年的佛窯,其歷史可謂遠矣。神龍山永慶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神龍山位于天水街子鄉(現撤銷,其北歸甘泉,其南并麥積,老鄉戲稱“二失街亭”)永慶村東南,因傳遠古神農氏采藥嘗百草曾到過此地,故而……[詳細] |
![]() | 學校始建于1959年。1988年以“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獎勵。2000年由天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天水師范學院,開始本科招生。2007年5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為培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2013年開始招生培養教育碩士……[詳細] |
![]() | 甘谷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甘谷縣城東環路,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紀念館以實物、圖片、資料等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了紅軍長征在甘谷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陳展內容主要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五過甘谷等。 1935年8月,紅25軍從鄂豫陜根據地長征進入甘肅,9日晚,紅25軍到達天水,副軍長徐海東親率一營部隊突擊攻城。……[詳細] |
![]() | 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麥積區馬跑泉鎮什字坪村,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整個展館通過圖片展板、藝術雕塑、歷史遺物等方式,真實還原天水革命先輩艱苦卓絕、不屈不撓斗爭的歷史畫卷。陳展內容有紅色印記、卓絕斗爭、走向輝煌等。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和其他進步思想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正在北京求學的葛霽云等20多名天水籍學生在以……[詳細] |
![]() | 秦安解放紀念館成立于2012年8月1日,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位于縣城南街。紀念館展廳分四個單元,分別為紅25軍長征過秦安,秦安黨的秘密組織,大軍西指—解放秦安和繼承光榮傳統,建設美好秦安,共展出各類圖片200余幅、革命歷史文物40余件。1935年8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經麥積區新陽鎮蝣蜒咀從料光石峴進入今秦……[詳細] |
![]() | 清水縣隸屬于天水市,地處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東界陜西省隴縣、寶雞,南連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毗鄰。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隴上要沖,關山屏障”之稱。清水縣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位于縣城內文昌路,2012年8月建成,總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展覽分“抗日烽火遍中國”、“抗日星火耀清水”、“迎……[詳細] |
![]() | 沈遐熙革命紀念館位于張家川鎮人民東路8號民族博物館4樓,建筑面積748.3平方米,使用面積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傳、教育、陳列紅色革命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紀念館。展覽分為“隴原曙光”“出生入死”“星火燎原”“迎接解放”“情滿故鄉”“阿陽遺韻”六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張家川領導回漢人民進行抗……[詳細] |
![]() | 武山縣隸屬于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素有“全國武術之鄉”之稱。紀念館分三個單元四個章節,由中央紅軍三大主力先后過境武山、武山早期黨組織建設、武山縣工委領導下的武山起義和武山東梁渠四個部分組成,共展出各種圖片100余幅、革命歷史文物100余件,陳展面積200多平方米,……[詳細] |
![]() | 趙充國墓位于清水縣城北李崖村西500米。墓朝南,封土平面呈圓形,高3.8米,底徑10米。墓前有碑亭兩座,內立有清嘉慶十三年(1808)“大漢后將軍營平侯趙壯公諱充國之墓”碑和道光己酉年(1849)“漢故營平侯趙公之墓”碑。碑均為圓首方趺,砂礫巖質,拱首條碑,通高1.5、寬0.65、厚分別為0.20、0.18米。碑文陰刻……[詳細] |
![]() | 灰地兒遺址位于甘谷縣新興鎮頭甲村西北1公里。屬馬家窯文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1米,暴露有灰坑和白灰面居址。1959、1972年局部發掘,出土有平行帶紋平底瓶、葉紋彩陶壺、同心圓紋白彩盆、泥質紅陶素面缽、斂口碗、卷沿盆、侈口細頸瓶、罐、杯及泥質陶屋模型、灰陶壺、罐,還有石刀、石斧等生產工具。遺址保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