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川忠字門在草川鄉興坪村有一座興建于文革時期的忠字門,隨著歲月的流逝忠字門已經破敗,無人修補,或許人們已經厭惡修補。預示了對文革的厭惡,也記錄了文革的轟轟烈烈。在那個年代這座忠字門肯定是附近最宏偉的建筑了。在清水縣絕無僅有![詳細] |
![]() | 魯班山魯班山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簾洞相連的隴上名山。座落在縣城東北20公里處,是古今兵家重地,中原通往西域的古絲綢之路要道,為古寧遠勝景之一。 走進勝景峽谷,相傳魯班用一把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三段的險崖絕壁之間,透過茂密的樹叢,露出一線天色。這里崖壁升聳,峽壑險邃,全境由“魯班試斧”、“松林曉月”、“仙人送子”、“……[詳細] |
![]() | 老君山森林公園老君山位于武山縣城南五華里處,是西秦嶺山系太皇山脈蜿蜒至武山縣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勢雄偉,峰巒秀麗,-涌波,古松參天,自古享有“君山獨秀,俯瞰渭水”的美譽,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寧遠八景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對原有風景林保護的同時,補植松林,使得一年四季郁郁蔥蔥,山色顯得異常秀麗,近年……[詳細] |
![]() | 臥牛山森林公園AAA 臥牛山森林公園臥牛山森林公園,位于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灘歌林場境內,距離武山縣城35公里,總面積7448公頃,森林垂直分布帶明顯,風光旖旎,景-人,交通便利,通訊快捷!」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異常豐富。自然景觀以西秦嶺森林垂直分布帶為依托,依次形成雪峰、草甸、峽谷、幽泉、碧潭、飛瀑、奇峰、怪石等大小景點130多個。尤以太皇……[詳細] |
![]() | 草川大草原從溫泉繼續向前行10公里左右便是草川大草原,這里空氣潔凈、無噪音污染,年溫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鳥語花香,綠垠無限,氣候宜人,湛藍的天空白云悠悠,五顏六色的野花隨風飄曳,游動的牛羊像飄落在綠波里的琥珀白云,好象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圖畫,令游人流連往返,心曠神怡。在溫泉療養生活中去草川草原游覽觀光是不可缺少的內……[詳細] |
![]() | 武山溫泉武山溫泉西北第一武山溫泉是古寧遠八景之一,歷史悠久,是全國礦泉療養向往地之一,F有蘭州鐵路療養院、甘肅省衛生廳直屬療養院和鄉建療養院、農家樂等,集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服務周到、功能齊全。溫泉位于隴海鐵路天水車站至蘭州車站之間,距洛門站僅15公里,每天有旅游專車往返通行于洛門、武山接送來往療養、旅游人員。療養……[詳細] |
![]() | 街亭街亭位于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公里,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里。街亭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三國時期諸葛亮派參軍馬謖為先鋒,王平……[詳細] |
![]() | 可泉寺AA ![]() 可泉寺可泉寺坐落于距縣城1.5公里的南山腳下,整個建筑分為胡纘宗紀念館、可泉寺及媧鄉神母宮等3處。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漢乃至傳說中的女媧補天的上古時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規模,明清兩代雖經戰爭破毀,然屢毀屢建,規模不減?扇聻槊鞔麑W者、書法家、山東巡撫、邑人胡纘宗幼年讀書所在地,他晚年辭官又寓居與此,著書立說,明清……[詳細] |
![]() | 隴城故城隴城故城是晉代設置的略陽郡、略陽城、北魏至唐的隴城縣,宋時的隴城寨,明代設置隴城巡檢司的治所。隴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寶應年(公元762年),因吐蕃進犯而被毀,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現在的隴城,又稱八卦城。八卦城之名與伏羲畫八卦有密切聯系。八卦城為八卦形,城池面積為210畝,城墻高六丈。道光十……[詳細] |
![]() | 秦安文廟AA ![]() 秦安文廟秦安文廟,位于秦安縣興國鎮新華街東,創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總面積2800平方米。現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鄉賢祠、名宦祠、樂器庫、祭器庫等。主體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積240平方米,單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筒瓦,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梁枋構件均施彩畫,收山、出檐較深,脊飾龍、鳳、牡丹、菊等紋飾,兩稍間檻墻嵌有琉……[詳細] |
![]() | 秦安縣博物館位于縣城興國文化廣場北側,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該館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館藏文物3592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2件,二級77件,三級478件,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距今2500萬年的鏟齒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沒有缺環和斷代,堪稱研……[詳細] |
![]() | 人民街人民街,舊稱“南上關”,位于縣城內南部。據《秦安志》記載,金正隆二年(1157)始建秦安縣時,這里就有鋪面。明代以后,鋪面逐漸增加,清道光時期初具規模。到民國時期,私商鋪面共有200余間。規模較大的有“萬順馬”、“復興成”等20多家。人民街東西長454.8米,南北寬8.4米,南北兩側鋪面共175間,總建筑面積35……[詳細] |
![]() | 高氏民居高氏民居位于縣城南下關中街巷21號,建于清代末年。為秦安縣城富商高金貴的住宅。該民居四合院,其上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硬山布瓦頂,結構為五架梁前對抱頭梁。南房建筑風格同上房。東西房各六間(其中西廂房已拆三間),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前后用兩柱。該民宅保存基本完整,反映了清代縣城富戶人家住宅的……[詳細] |
![]() | 丁氏民居丁氏民居位于縣城人民街廟兒巷2號,建于清代末年,系丁錫奎的住宅。丁錫奎(1843-1912),秦安縣丁家店(今屬通渭縣)人,后住縣城城關,從師于任士言(進士,天水人)。后任陜西靖邊、韓城縣知縣。丁氏民居是秦安縣保存較完整的清代民居,布局呈四合院,西面為上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硬山布瓦頂,結構為五架梁前……[詳細] |
![]() | 清真寺位于縣城南下關民族路解放巷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占地面積1231平方米。清康熙年間進行了修繕,擴建了東大庭子和南大庭子,以及講學堂、阿訇居室和學生宿舍等。中華民國9年地震,許多建筑被毀。現存的古建筑僅有主體建筑禮拜殿和邦克樓。禮拜殿為庭堂式,懸山頂,面闊3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00平方米。邦克樓為重檐歇八角攢……[詳細] |
![]() | 天主堂天主堂,位于秦安縣興國鎮南下關25號,縣招待所南200米處。該教堂是天水地區中西合壁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教堂建于民國9年(1920),美國籍傳教士艾嘉道神父來此傳教,購得南下關成氏等民居設簡易教堂。民國14年動工修建,民國18年竣工落成,耗資2萬銀元。殿堂的門窗為西歐教堂建筑式樣,門窗上的圖案精雕細刻,異……[詳細] |
![]() | 飲馬巷清真寺飲馬巷清真寺位于縣城飲馬巷底,建于清代,原系李春的住宅。李春,秦安縣城一富戶,其子李少份為清代武舉。清真寺呈四合院,大門在東北部,東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出廊,硬山布瓦頂,兩邊配有耳房,結構為五架梁前對抱頭梁,用3柱。西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前后用兩柱,南北廂房建筑風格基……[詳細] |
![]() | 甘谷大佛甘谷大佛高達20余米,腳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來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腳下如何變換位置從不同角度觀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藹可親。它奧妙莫測之處在那里呢?這就是古代的藝匠們很巧妙地解決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觀看的視覺差問題。在解決視覺差問題的同時,須解決搭架,造型小樣和安全問題。這些都要用科學的態度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來完……[詳細] |
![]() | 千古磐安碑邑之西有磐安鎮者,處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要沖,將軍挺槍,詩人唱合,商旅笙歌,千年不絕,登高俯瞰,川原平曠,渭水如帶,煙村呈瑞,阡陌井然,宛然仙境矣。鎮東有永寧鎮,設縣建鎮,開茶馬互市,名聞遐邇,清康熙五十七年地大震,北山南移,覆蓋永寧全鎮,千百載鐘鳴鼎食之地,頃刻為地下冤魂,后鎮址西移,名曰磐安,取安如磐石之意……[詳細] |
![]() | 甘谷境內擁有若干伏羲遺址。古風臺,相傳是伏羲的出生地。地處甘谷縣城西南10公里的白家灣鄉古風臺村。這里有八卦山、伏羲洞、伏羲筆、龍眼泉等諸多有關伏羲的景點。而且這里的農戶用的都是樹梢編織的八卦型雞灶、雞籠,巧妙地將伏羲所創造的八卦圖運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現今,這里已建成伏羲大殿、雷澤故地碑供專家、游人參觀、考察。且每……[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