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夏博物館位于寧夏銀川市賀蘭山東麓西夏王陵境內,是中國第一座以西夏王陵為背景,比較全面系統反映西夏歷史的專題博物館,它于1998年9月23日正式落成開館,占地53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各類展廳9間,基本陳列由西夏歷史,西夏王陵和西夏學術研究成果組成。博物館為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風格別致,既有現代建筑之氣勢,又與陵區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筑風格。館內現有《西夏歷史文化展》和《西夏研究成果展》兩個基本陳列,展出了西夏歷史文物……[詳細] |
![]() | 賀蘭山自然博物館位于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迎賓區,2004年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館內以實體標本為特色,圖片與模型相結合的特點,以467件展品生動展示了賀蘭山的自然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及賀蘭山特色景觀,內部設有巖羊館、昆蟲館、植物館、真菌館、地質環境館及動物防生態園等,是賀蘭山文化底蘊的縮影。賀蘭山博物館始建于2004年,總投資近千萬元人民幣,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博物館有珍稀動物館、植物館、昆蟲……[詳細] |
![]() | 民國寧夏政府舊址位于銀川市興慶區,年代為民國。2005年9月15日,民國寧夏政府舊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在銀川市進寧南街的中國農業銀行院內,至今保存著民國時期寧夏省政府的一處老建筑。這里自明代起,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一段時期,一直是寧夏的政治中心,見證了寧夏明清到近代數百年的歷史。如今,作為一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它安靜地藏身于鬧市之中,將歷史封存在一磚一瓦間,別具韻味。……[詳細] |
![]() | 石灰窯石刻位于銀川市西夏區蘇?跍蟽,年代為西夏—清。2005年9月15日,石灰窯石刻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石溝驛古城址位于銀川市靈武市石溝驛鎮,年代為明。2005年9月15日,石溝驛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賀蘭口溝西夏遺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口溝內,年代為西夏。2005年9月15日,賀蘭口溝西夏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滾鐘口西夏遺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滾鐘口,年代為西夏。2005年9月15日,滾鐘口西夏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在銀川市城區南北郊區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這就是聞名國內的鎮北堡古城。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鎮北堡西部影城所在地。被譽為中國一絕。鎮北堡西部影城引地處雄渾的賀蘭山東麓,距銀川市火車站25公里,河東機場48公里,110國道穿行其間,交通方便,是賀蘭山東麓旅游景區的亮點。鎮北堡西部影城是銀川市首家AAAAA級旅游景區,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游目的地和中國最佳旅游景區,并被寧夏回漢鄉親譽為寧夏之寶,是中國文化產業成功的典范……[詳細] |
![]() | 名揚中外的水洞溝遺址,作為我國最早進入系統發掘和研究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之一,自1923年被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發現和發掘以來,傾注了國內外考古學者的艱辛與努力,也有普通人的默默奉獻。84年前,當考古學者把探掘的視線定格在水洞溝時,便于原本和水洞溝遺址沒有直接聯系的“張三小店”有了關系。張三,本名張梓,漢族,靈武水洞溝村人,生于1894年,病逝于1965年。兄弟四人中,因他排行老三,人們便叫他張三,他開的小店也因之被稱為“張三小店”……[詳細] |
![]() | 寧夏靈武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寧夏北部靈武市境內,北依長城與陶樂縣和內蒙古鄂托克旗毗鄰。園區橫跨四個鄉鎮和一個街道辦事處,包括四個景區—恐龍化石遺址景區、水洞溝古文化遺址景區、長流水自然生態景區和靈武市休閑觀光旅游區。該地質公園是一個以恐龍化石遺址、水洞溝古文化遺址和長流水原生態自然景觀為主體、多種地質遺跡配套齊全,自然資源良好、人文歷史厚重的地學科普園地。靈武恐龍化石的發現,填補了寧夏沒有恐龍化石的空白,為研究寧夏和西北地區的古地理、古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