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 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境內,規劃總面積2788.53公頃,共分為三大片區,即大蘇山片區、龍首山片區和王母觀片區,區內森林面積2573.81公頃,森林覆蓋率92.3%,主要景點包括王母觀風景區、凈居寺寺廟、藍天生態茶葉公司和藍天度假村等。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于2015年01月被中國林業部正式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于2017年12月成功入選國家4A級旅游景區確定名單。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2.3%,植物有133科、436屬、891種,主要分布有馬尾松群落、杉木林、栓皮櫟群落、楓楊群落;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獸類40種、爬行類30種、鳥類……[詳細] |
![]() | 鐘鼓樓親子樂園AAAA 鐘鼓樓親子樂園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總面積占地約1.9平方公里,沿線道路景觀長度總計約20407米。是以生態山林、田園鄉村環境為基底,以兒童自然實踐教育為核心,通過自然景觀的營造,文化休閑旅游的活動,無動力設施的設置,兒童戶外的實踐,對兒童的體育、智力、德育全面發展,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詳細] |
![]() | 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AAA ![]() ![]() 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將以以豫南解放戰爭為主線,以紅色為主體,以民俗為依托,努力把它打造成集紅色、民俗、民情、民居于一體,展示光山民國時期的窗口,使其成為溶紅色、民俗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經典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東南30公里的磚橋鎮。北離312國道37公里、滬陜高速公路32公里、京九鐵路光山站20公里,西離阿深高速公路9公里。距信陽市98公里。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在此召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旅以上高級干部會議,即史稱“王大灣會議”的舊址。紀念館共分為四大部分:會議會址與-舊居(文氏祠),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磚木結構,二進16間,座東朝西,為一天井院落,內有回廊一周。整個建筑分正殿……[詳細] |
![]() | 樺昌生態景區AAA 樺昌生態景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磚橋鎮。樺昌生態園就該鎮黨委、政府精心打造的集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特色種養“三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園區,也是全鎮“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范工程的縮影。樺昌生態園是由外出創業成功人士魏均昌2007年回鄉投資建設而成,園區跨磚橋鎮李崗村和斛山鄉蔡莊村。樺昌生態園,就是以魏老榨村民組為核心打造。魏老榨村民組建設以增強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為目標,創建了民生、土地、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新農村建設、特種珍禽養殖等六大工程。昔日破敗鄉村,而今岸柳成行,壁湖蕩漾,樓臺輝映,鳥語花香,成為集山水園林、農家餐飲、天倫頤養、生態旅游于一體的農村生態大觀園。……[詳細] |
![]() | 豬山圈生態旅游景區AAA 豬山圈生態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豬山圈村。光山縣豬山圈生態旅游區位于縣城西南14公里處,于2018年被評為國家級3A級旅游景區。豬山圈生態旅游景區是光山茶旅融合的示范基地,有光山縣誠信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近萬畝茶園、油茶園及苗木花卉。近年來,景區對山林進行綜合改造,增加了采茶體驗區和休閑垂釣區,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是旅游觀光、休閑健身的好去處。走進豬山圈,就是走進了茶的海洋。豬山圈生態旅游景區有3000畝茶園,滿山的茶樹嫩綠透亮,醉人心脾。茶農們背著竹簍穿梭其間,陣陣茶香溢滿山谷。不僅茶農可以采茶增收,游人也可以在這里免費體驗采茶樂趣。……[詳細] |
![]() | 鄧穎超祖居AAA ![]() ![]()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系河南省光山縣城關鎮人。清咸豐年間,鄧穎超祖父輩帶著四個兒子居住于此。鄧穎超的父親鄧廷忠排行老四,清咸豐末年人,自幼習武,臂力超群,清光緒十一年,中武進士,并點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衛,后調任廣西南寧鎮臺之職。在此期間,他認識了湖南長沙籍醫生楊振德女士,兩人由友情發展為戀情,并很快結為伉儷。1904年,楊振德生一女兒,取名玉愛,學名文淑,“五四運動”后改名鄧穎超。后來鄧廷忠病逝他鄉,靈樞運回光山,葬于城南5華里鄧氏祖墳――望水樓子。二00一年文旅局投資30多萬元,對鄧穎超祖居經過認真整修,基本恢復原貌,又多方籌資200多萬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詳細] |
![]()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紅色旅游景點---吉鴻昌將軍舊居,位于光山縣城西8公里的城關鎮胡圍孜村。北有寧西鐵路、葉羅高速公路、312國道,東有京九鐵路、阿深高速公路,距京廣鐵路樞紐站信陽市90公里。吉鴻昌舊居原為裴氏祠堂,始建于民國七年,民國九年竣工。是當時的吉、長(吉林、長春)鎮守使,將軍府將軍裴其勛親自組織籌建的。建筑座北面南,二進18間,為一天井院落,內有回廊一周,有正殿和東西廂房,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640平方米。1931年春和1932年冬,吉鴻昌將軍兩次率部來光山,居住在裴氏祠。在這段時間里,吉鴻昌將軍刻石寄言志,蘇區尋真理,巧計助紅軍,除惡安民心。他的足跡,踏遍了紫水弦山,他的革命活……[詳細] |
![]() | 五岳湖風景區位于光山縣城西南35公里,氣候宜人,冬暖夏涼,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是進行生態旅游的好去處。五岳湖又名五岳水庫,系全省19座大型水庫之一,因大壩上游的“五岳廟”而得名。五岳湖有五條河匯集,在壩前形成開闊水面,宛如一只巨大的手掌橫臥于青山翠嶺之間。“掌心”有一島嶼,叫漁夫島,島上生長著濃密的美國松、杉樹、翠柏,置身其中,如同進入原始森林,景色秀麗,春日映山紅爭香斗艷,層林盡染,蘭草花漫山遍野,暗香襲人,各類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繁多,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銀杏樹。名貴藥材——辛荑樹。湖水系山泉水匯集,清洌潤滑,無污染,可直接飲用。湖中因盛產腥味輕、形體美、肉質嫩、無污染的“五岳……[詳細] |
![]() | 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大灣會議會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東南20公里的磚橋鎮,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會址為清代建筑,溶鄂、豫、皖三省建筑特點于一體,主要由“福”、“祿”、“壽”、“禧”四個四合院落組成,是一處典雅別致的民居群。1947年秋,遵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起進大別山,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于8月27日勝利到達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地區光山縣境內。由于部隊初到大別山區,由北方轉到南方,不服水土,飲食不習慣,語言不通,地形不熟,又缺乏山地作戰的經驗,不停的……[詳細] |
![]() | 司馬光故居景區位于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歷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于此。據縣志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后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筑。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宋嘉定十年(1217),縣城遭金兵襲擾,官余舍毀而再復。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間,知縣黃德昭遷治另建新署,自此,縣署及官舍移辦學宮所用。清初,官舍在學宮之內為訓導署,之后,訓導署圮,井亦隨址棄于學宮西墻外為民間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學宮……[詳細] |
![]() | 紫水塔位于光山縣東門外。塔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乾隆年間塔毀,光緒年間重修至第六層。建國復原七層和塔剎。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27米。第一層辟塔門,內有塔心室和塔道,可逐層登臨。二至六層均有四個對稱的半圓拱形門,二真二假。每層有疊澀塔檐。塔頂為八角攢尖,上置塔剎。平面為八角形,現殘存六層,是一座沒建成的樓閣式文峰塔,殘高約20米。紫水塔塔身高聳,仰凌碧空。既有南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塔的莊重勁秀。它是古老的光山縣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們常用紫水弦山來象征光山縣。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淵源紫水塔坐落在光山縣城東門外,因瀕臨紫水河而得名。塔始建于明代,當時由于縣……[詳細] |
![]() | 光山凈居寺,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凈居寺管理區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又名“敕賜梵天寺”,此乃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源地,國內外名僧常來尋根訪祖。寺處“三蘇”環護之中,素有“九龍捧圣,四水歸池”之奇、十二景觀的幽妙。高僧慧思、智覬名冠禪宗,史稱二圣。蘇東坡、陳季常、黃庭堅咸會于此,頌為三賢。寺前現有5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傳為唐代和尚所栽。還有一棵年逾千載的銀杏,樹高7丈余,干粗3、4人圍,冠枝遮蓋面約1畝,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宋真宗題名“敕賜梵天寺”石刻5個大字匾額,現仍嵌在門頭上。寺內大雄寶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萬歷“皇帝敕粉”碑、清康熙“欽賜大蘇山梵天……[詳細] |
![]() |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省級紅色旅游景區—白雀園革命舊址群,位于光山縣城東南33公里的白雀鎮白雀老街(白雀園明清街)。是土地革命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軍事基地。是聯系豫東南、鄂東北、皖西北三志片紅色區域的交通要衢。也是1946年6月中原軍區突圍的主戰場之一。1930年2月初,光山縣委派縣委委員、光山縣紅色補充軍軍長來合云率光山赤衛隊一部,在白雀、沙窩共產黨的配合下,一舉攻克了白雀園,建立了中共白雀園區委員會。4月白雀區蘇維埃政府成立。6月白雀園區蘇維埃改為白雀園市蘇維埃政府。同時,光山戰斗營、教導營、特務營和光山獨立團、獨立師先后成立并駐扎于白雀園,還設立了紅軍槍械修造所、紅軍醫……[詳細] |
![]() | 斛山寨戰斗紀念地,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城東20公里的斛山鄉。1934年9月,中央蘇區紅二十二師師長程子華攜帶-和指示從瑞金來光山,11月4日省委接到指示后,當日率紅二十五軍往光山開進,敵五個“追剿”支隊緊緊追隨,紅二十五軍一路劈荊斬棘,連破四道-線,于11月8日上午到達斛山寨,遂即布置警戒,安營造飯,部隊開始休息。尾隨之敵東北軍107師、117師兩個團及敵64師三個團、65師三個團跟蹤而至,向斛山寨實施進攻,企圖奪取制高點。此時,敵“追剿”支隊總指揮上官云相乘坐飛機至斛山寨上空低旋督戰,另有三架飛機在斛山寨上狂轟亂炸,并用機槍掃射紅軍陣地。戰斗空前酷烈,斛山寨上滿山煙霧,硝塵滾滾。由于敵人陸空配合……[詳細] |
![]() | 徐畈遺址位于光山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南向店鄉何畈村西南部徐畈自然村,處于何畈的上河鄉、新村、汪圍孜三個自然村之間。遺址為一河曲高臺地,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20萬平方米。緊靠遺址東部的青龍河(淮河支流)由南向北流過,遺址中部有一寬約10米的小溪(現已干涸)南北穿過,將遺址一分為二,后折東流入青龍河 。徐畈遺址自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后,省、地、縣先后幾次進行了調查,從遺址中斷壁上看,自上而下為耕土、灰土、深灰土、紅燒土、黃褐土,層次清晰,土質疏松。文化層主要分布在徐畈自然村西,層厚1——2米。徐畈遺址內含豐富,雖未經正式發掘,僅在調查時從斷壁剖面上看,有不規則形灰坑,直……[詳細] |
![]() |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縣城西南7公里的潢河龍山。乘西寧鐵路的火車或走312國道都可以到達。距雞公山風景區92公里,湖北武漢230公里。龍山湖風景區已建成一個集觀賞自然風光、游覽名山、古寺,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龍山湖是為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發電,旅游開發的需要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龍山湖工程20世紀70年代末期動工,1988年建成。湖面寬闊平展,水域面積2萬余畝,最寬處有兩公里,向上游延伸達9公里。湖壩筑于兩座山頭之間,因壩頭有座南龍山,壩中間有座珠山,壩北邊有座北龍山,人稱為“二龍戲珠”,龍山湖由此而得名。湖的西北方有1座設備齊全,環境優雅的旅游賓館、網球場、斷橋、小木屋、花卉生……[詳細] |
![]() | 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區——上官崗農民新村,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城西關,隸屬于弦山街道辦事處,轄24個村民組,789戶,2989人,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1456畝),2006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上官崗農民新村位于光山縣城西一公里,與司馬光故居、鄧穎超祖居同居司馬光大道上,總占地面積200余畝。上官崗農民新村是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被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同志譽為“豫南地區的鳳毛麟角”,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現有旅游項目主要開展以采摘、戲水為主的休閑游;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店、干農家活為主的農家游;以看光山花鼓戲,賞司馬光故居、鄧穎超祖居為主的人文游。主要景點有:上官崗文化大院、別墅觀光……[詳細] |
![]() | 花山寨會議舊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崗鄉花山寨村。1934年11月11日,0鄂豫皖省委在此召開第十四次常委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長征。1934年11月10日,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到達光山城西南的花山寨,和鄂東北道委書記鄭位三、0中央來人程子華勝利相會。11日,0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在花山寨西南的一個小村莊里召開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務會議,鄭位三、程子華等參加。會上,程子華傳達了-代表0中央和軍委對鄂豫皖根據地的指示。-對紅軍二十五軍出路問題指示說:“中央已經決定了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這樣部隊就能得到發展。同時能把敵軍主力引走,減輕根據地的壓力。根據地的敵軍減少……[詳細] |
![]() | 永濟橋又名萬金橋。位于光山縣城南25公里的潑陂河鎮街北頭,呈南北向橫跨于潑陂河上,連接潑陂河南北兩街。該橋始建于明代,為典型的聯拱石橋,全部由雕鑿過的花崗石條構成,建筑結構嚴謹,其建筑風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點。永濟橋是河南省最長的古代石拱橋。南北長101米,東西寬10米,橋下由9個拱形孔長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寬度和高度由中間孔向兩邊遞減。使整座橋呈八字型。這種建筑在古代既能使樓船順利通過,又可以迅速排除橋面雨水,防止橋下滲透腐蝕橋梁結構。每一橋墩都“肩挑”兩拱,拱拱相連。橋墩的東側,建有高大的分水嶺,可分開洪水穿孔而瀉,以減少山洪對橋身的沖擊。橋面兩側建有欄桿,兩邊為人行道,中間為車道……[詳細] |
![]() | 尤太忠舊居位于光山縣城東南磚橋鄉陳崗村尤崗。尤太忠1918年12月出生于磚橋鄉陳崗村尤崗一個農民家庭。13歲參加革命隊伍,走過了艱難、曲折、輝煌的戰斗歷程,經歷了極其嚴峻的戰爭考驗,曾擔任過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紀委第二書記等職。他于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副營長、營長,第三八六旅十七團副團長,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旅副旅長、十六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二軍三四師師長。參加了淮河戰役,渡江戰役,挺進大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