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 > 通化市旅游

通化市旅游景點介紹

  柳南大捷戰斗遺址,位于三源浦鎮蘭山鄉、和平鄉,地處柳河縣城南部,與通化縣鄰近,是通化市西北屏障,是松遼平原進入長白山東邊道地區的咽喉要道。柳南大捷是四保臨江戰役中我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1947年3月,國民黨為挽回敗局,調動了十一個師,十萬之眾的兵力,向我臨江地區發動了第四次大規范進攻。三縱隊司令員曾克林和四縱隊副司令……[詳細]
  李安仁犧牲地遺址,位于吉林省柳河縣三源浦鎮安仁屯。李安仁,男,漢族,1924年9月16日出生在山東省安丘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5歲的李安仁被國民黨軍隊強行拉去當了勤務兵,1943年11月12日,在麻窩戰斗中,李安仁所在的國民黨部隊被我軍擊敗,他加入了八路軍,被編入魯中軍區八支隊一營一連三排七班當戰士。1944年10月,光……[詳細]
  姜家店朝鮮族鄉烈士紀念碑,座落于吉林省柳河縣姜家店朝鮮族鄉鄉政府西0.6公里處,駝靖線公路北側,緊鄰道路而建。建筑占地面積78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780平方米。紀念碑地占地面積780平方米,四周建有鋼筋圍欄,碑基分為上下二層,上層為烈士紀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層為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小型廣場,廣場最外……[詳細]
  亨通鎮烈士墓,位于柳河縣亨通鎮柳河至樣子哨公路旁,距亨通鎮2公里。建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300平方米。烈士墓由石柱、紀念碑和二座烈士墳墓組成,左右石柱分別刻有“烈士英名永垂青史”“英雄業績功蓋華夏”。紀念碑塔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紀念塔”,塔基底部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右后方埋有二座烈士墳墓,墳……[詳細]
  孤山子鎮烈士陵園,座落于吉林省柳河縣孤山子鎮北山,距鎮村公路約300米,墓地依山而建,俯瞰孤山子鎮。建筑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4000平方米。烈士墓由二個門柱、紀念碑和墳墓三個部分組成,園內有上百棵松柏圍繞。園門兩側門柱刻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有一拱型鋼架連于門柱上,上面掛有“烈士陵園”四個大字,石門……[詳細]
  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住址,位于梅河口市和平街道,占地約1000平方米。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派集結大批兵力,向東北解放區大舉進攻。隨著國民黨部隊步步緊逼沈陽,中共中央東北局幾經輾轉,于1946年1月,由本溪經撫順遷往海龍。在此工作的有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秘書長伍修權、政治部主任陳云和組織部長林楓等。時任中共中央東……[詳細]
  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舊址,位于梅河口市海龍鎮勝利街。目前舊址保存情況為僅剩老舊房屋三四間,為居民住宅區。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為保衛人民抗戰的勝利果實,壯大革命力量,改變了戰略方針,從各解放區抽調主力部隊和干部到東北地區,任命陳云、彭真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領導中共中央東北局,194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正……[詳細]
  延安抗大紀念地和延安炮校紀念地,位于梅河口市山城鎮團結街四委一組,占地約2000平方米。2011年以前紀念地為山城鎮農民玉米地。2012年該紀念地原址現在已經被占,用于建筑樓房。抗戰勝利后,1945年八月下旬,中共中央確立了控制東北,在東北建立鞏固根據地的方針。為了迅速搶占東北戰略要地,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進入東北,為建……[詳細]
  小西溝事件遺址,位于梅河口市紅梅鎮劉大村一組(四八石村),占地1000平方米。現僅存一塊1987年7月1日設立的小西溝慘案的遺址碑,事發地已成為農民耕地。海龍縣四八石小西溝(今梅河口市紅梅鎮劉大村一組),是海龍地下黨和抗日武裝主要活動區域之一。1932年8月6日,山城鎮日本守備隊得到胡子頭“海蛟”帶領人馬駐扎小西溝的消……[詳細]
  四八石黨支部遺址,位于梅河口市紅梅鎮四八石村,占地約300平方米。現為四八石村黨支部所在地。1930年初,海龍縣(現梅河口市)活動著大批朝鮮共產主義者。按照共產國際的決定,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實行一國--制。1930年6月29日,中共滿洲省委(此時東北地區均為滿洲省委領導)發出《關于滿洲韓國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問題的指……[詳細]
  康大營戰斗遺址,位于梅河口市康大營鎮民安村,占地約400平方米,現為民安村村委會及民居。1931年,康大營-署有武裝-30余人,是圍剿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和游擊活動的據點。-署長赫永昌,死心塌地為日寇效勞,為了拔掉康大營-署這顆釘子,偵察敵情任務落在中共康大營黨支部地下黨員劉正儒身上。當時,劉正儒的父親與-署長赫永昌曾結……[詳細]
  《東北日報》社遺址,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龍鎮海龍大(勝利)街東段,占地約300平方米。后為老新華書店,如今已改建為幼兒園。原貌已經不復存在。《東北日報》是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機關報,今《遼寧日報》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創辦的第一張地區性報紙,從1945年11月1日創刊到1954年8月31日為止,經歷了整個解放戰爭……[詳細]
  朱家爐抗聯司令部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北。朱家爐是榆林鎮復興村北一家大院的舊名,現在是該村村民李謂的住宅。由于年代久遠,當年東北人民革命軍司令部駐扎的5間草房已經倒塌,后在原址重建兩次新房,現房建于1999年。復興村原名撂荒地,南距榆林鎮4.5千米。村東南有一片開闊地,村東400米的山坡下有一條經過老嶺通往臺上鎮……[詳細]
  治安村“紅軍洞”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治安村一組葫蘆頭溝里(也有人稱西溝)約1公里處80米高的半山腰上,是一個天然石灰巖結構洞穴,未遭到自然、人為破壞,現狀良好。洞口寬2.3米,高1.6米,洞內洞口附近處較為寬敞,深處地形復雜、深不可測,并有許多分叉,據當地農民所傳,該洞與集安市大路鎮高地村八組的風洞相通,超過3公里長……[詳細]
  榆林鎮治安村烈士陵園,位于集安市榆林鎮治安村一組小天橋溝溝口附近山坡上。占地面積100平方米。是治安村村民為緬懷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后衛連連長劉金鐸、妻子金順子等而建立的陵園。1935年冬,為配合抗日聯軍北上。劉金鐸奉命率領后衛連在高地、雙岔、榆林一帶開展活動,擔當北移部隊后續警衛任務,擴大抗日力量。1936年1月,金……[詳細]
  榆林鎮烈士陵園,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地溝村六組,部隊哨所后300米處。陵園周圍較多松樹,環境較好。陵園建成于1984年4月5日,安葬著在抗美援朝時期犧牲的劉助理員、王助理員等5位烈士之墓,五位烈士墓前立有一個墓碑,碑高1.20米、寬0.5米,上面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字。陵園可供人們開放瞻仰,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詳細]
  夜襲陽岔工事區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鎮陽岔村溝里。現有鐵路橋1座,日偽修建橋頭碉堡1座及日軍工程師住所1處。目前,該鐵路橋仍在使用。老嶺河流經此處,河水清澈純凈,為集安市區主要水源地。通集鐵路和集錫公路從此處通過,交通便利。陽岔工區,是輯安(今集安)工事區第八工區,由金井組負責,施工地段從陽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前,出了陽……[詳細]
  小荒溝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鎮區附近的山間河谷地帶,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四保臨江”戰役中一保臨江的最后一戰。地勢較開闊平坦,葦沙河流經此處,現為大面積農田,是清河鎮清河村重要糧食主產區。1947年1月19日下午3時,駐通化國民黨軍195師584團殘部由花甸子秘密進犯,黃昏時分進入青溝子地區,其二營進入小荒溝……[詳細]
  頭道鎮烈士陵園,坐落在集安市頭道鎮南山坡上,占地3500平方米。陵園安葬的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六團團長劉仁鳳(原名劉云峰),集安縣頭道鎮區聯會主任于進德(原抗大山東分校指導員),頭道崴子村(今頭道村)農會會長林華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0五師三七三團偵察排長李鳳春以及王林海等烈士。1936年6月17日,劉仁鳳團長帶領抗聯小……[詳細]
  臺上鎮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集安市臺上鎮興安村東側4華里,興安村與光明村交界處的山坡上。紀念碑是1989年春,在臺上鎮劉家村農民崔東健的倡導下,臺上鎮黨委、臺上鎮人民政府以及臺上鎮人民武裝部積極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捐資修建的。當時參加捐款的人共計1291人,累計捐資3419元,同年5月20日修建完成。這座烈士塔高7.5米,占……[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日本日本乱码伦不卡视频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人成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