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洋烈士故居位于臺前縣夾河鄉顧莊村。年代為1942年。 汪洋烈士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玉皇嶺古墓 位于后方鄉玉皇嶺村西南約300米處。原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圍村堰時將土丘挖平,露出墓頂,發現墓穴內有一懸梁吊棺,遂用土掩復。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墾為耕地。傳說墓主為明代奸相嚴嵩,但無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該墓先后被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河南省革命委……[詳細] |
![]() | 八里廟治黃碑刻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明朝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黃河在新鄉八柳樹決口,洪水直沖張秋鎮,沙灣一帶運河河道被沖毀,南北漕運的大動脈失去了作用,朝廷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督御史洪英等治理河道長達七年均失敗而歸。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代宗皇帝命徐有貞為左僉督御史,治……[詳細] |
![]() | 臺前金水國家濕地公園被列為2015年市重點監控項目,項目西起臺前縣城關鎮高廟橋,東至吳壩鎮張莊入黃閘,概算投資3.5億元,總面積1407.3公頃,全長約30公里,其范圍含防護堤以內所有區域及兩側部分林地和綠地,劃分為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等5個功能區,預計2015年10月開工建設,2……[詳細] |
![]() | 魏氏墓碑,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碑原位于張秋鎮西南,1986年移至夾河鄉張廣村內,有明代碑6通。其中“忠顯校尉錦衣衛鎮撫魏良富墓”碑立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云南大理石料,總高3.43米;“奉天誥命”碑立于隆慶四年(1570年),漢江石料,總高3.63米;“魏君墓表”碑立于隆慶五年……[詳細] |
![]() | 張公藝墓位于孫口鄉橋北張村南200米處。1963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張氏林地碑記載,原墓園廣20余畝,松柏參天,仰視不見天日。墓前有石坊3座,石碑10余通。清光緒年間黃河屢次決口,墓園被沖毀,墳墓、石坊、碑碣淤埋于地下。其后人在墓址上堆起一座土冢,高12米,底直徑3米。張公藝,唐代名人,鄆州壽張……[詳細] |
![]() | 晉王城遺址位于吳壩鄉晉城村內,1957年、1976年先后被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于慎行編《兗州府志》第22卷載:“城跡俱在,相傳為晉王李克用屯兵壘也。”該城一說為唐末李克用攻打黃巢時所建,一說為五代李存勖與后梁作戰時所筑。因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先后被封為晉王,故名晉王城。城為方形,……[詳細] |
![]() | 古賢橋張公藝墓前的古賢橋又名“訪賢橋”,位于孫口鄉古賢橋村南100米。2006年4月,濮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和臺前縣文化旅游局協作,按照河南省文物鉆探工作規程進行了文物鉆探,初步斷定此橋為石拱橋,東南、西北走向,深埋地下約6米,橋長52米,寬6米,建于唐初,比著名的趙州橋僅晚幾十年,可稱“中華第二橋”,極具科研價值和文物……[詳細] |
![]() | 玉皇嶺古墓 位于后方鄉玉皇嶺村西南約300米處。原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圍村堰時將土丘挖平,露出墓頂,發現墓穴內有一懸梁吊棺,遂用土掩復。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墾為耕地。傳說墓主為明代0相嚴嵩,但無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該墓先后被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河南省革命委……[詳細] |
![]() | 濮陽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以金堤河道為主題的濕地公園。該公園位于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南環路以南,西起濮陽縣城關鎮南堤村,東至106國道濮陽縣清河頭桃園村。公園東西長約10.07公里,總面積724.97公頃,區劃為5個功能區,即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其中,濕地面積約490……[詳細] |
![]() |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黃河于新鄉八柳村決口,洪水直沖張秋鎮(今屬山東陽谷縣),沙灣(今濮陽市臺前縣八里廟村南)一帶,運河河道被毀,南北漕運大動脈幾乎中斷,朝廷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工部尚書石璞等治理沙灣河道,工程均失敗。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明代宗又任命徐有貞為都察院僉都御史,治理沙灣河道……[詳細] |
![]() | 大河神祠位于臺前縣城東30里夾河鄉八里廟村西北,位京杭古運河東岸,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間。相傳嘉靖年間,一周姓四品官員押運漕船至運河沙灣段(八里廟處),放閘時落水溺死,被列封為“大王”,并在祠中紀之,故當地人又稱大河神祠為大王廟。大河神祠前原有鐵牛兩只,以作鎮河之用(見“鐵牛”),其后祠被洪水沖毀,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詳細] |
![]() | 蚩尤冢當地人稱蚩尤墳,位于今城關鎮后三里村東南約300米處。該冢西南1公里有一村名尤坊,以鄰近蚩尤冢而得名,后訛稱油坊。據《皇覽》載:“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首葬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今汶上縣西南),肩髀葬山陽郡巨野重聚,部分尸骸葬臺前境內。臺前境蚩尤冢筑修年代不詳,清末尚高1.5米,……[詳細] |
![]() | 臺前縣孫口將軍渡黃河游覽區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冀魯豫野戰軍渡河處”為依托,沿臨黃堤規劃建設。該區位于豫魯交界的黃河之濱,是連接魯西北和魯西南兩大地區的交通咽喉,為歷代軍事戰略重地。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以孫口為中心強渡黃河天險,揭開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一偉大事變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為緬懷革命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