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昌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宜陽縣韓城鎮福昌村……[詳細] |
![]() | 段村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宜陽縣尋村鎮段村村北……[詳細] |
![]() | 興泰宮遺址位于趙堡鄉西趙村上溝與下溝之間,為一唐代宮城遺址,是當年武則天所建的行宮。該遺址坐落在山凹中,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地表現存有宮城南門、南墻、東墻及大量的碎板瓦、筒瓦、繩紋磚等。南墻東段有部分殘垣遺址。東墻筑在坡脊上,依山勢而修。在遺址北部的西趙河北有一大型夯土基址,面積大約1000平米,殘高2.5米,夯土……[詳細] |
![]() | 蘇羊遺址位于張午鄉蘇羊村洛河南岸的高臺地上,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0米,北臨安虎路,南依華岳。遺址文化層厚達6米左右,陶質有夾砂紅陶、陶灰、黑陶及彩陶?勺R別器型有紅陶缽、缸、酒器、小口尖底瓶、壺、杯、彩陶盆、缸、缽,黑陶有小口高領缸,夾砂灰陶有觚性杯、-底盆等,紋飾有籃紋、刻線紋、網狀紋、附加堆紋和白底彩陶,……[詳細] |
![]() | 詩經·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拔;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边@里記載的故事,就發生在宜陽縣西北4公里處鄭盧路北側的甘棠村。甘棠為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驛站,站旁生長著茂盛的棠梨樹。三月花如白雪,八月果實累累,風景秀麗迷人。西周大政治家文王庶子召伯,輔成王時,外出巡視于此,……[詳細] |
![]() | 韓都宜陽故城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陽縣城西25公里的韓城鎮東側,是當時韓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中心。該遺址規模巨大,布局完整,結構嚴謹,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豐富,是東周時期韓國歷史沿革的客觀見證,對于研究當時的政治制度、經濟水平、建筑藝術、喪葬習俗、社會風俗以及古代都城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宜陽……[詳細] |
![]() | 石敬瑭墓即后晉顯陵,位于宜陽縣城北12.5公里的石陵村西,石陵即因之得名。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沙陀族,太原人。他以自稱兒子、割送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為條件,在契丹的幫助下,于公元936年11月滅后唐,契丹封他為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后晉! ≡摿陥@現有墓冢1座,呈覆斗形,坐北朝南,墓……[詳細] |
![]() | 位于宜陽縣城東12.5公里苗村南虎頭山腳下,因山崖形狀似虎頭而得名,寺也隨山名而稱虎頭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頭寺石窟。石窟內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開鑿年代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F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魏建都洛陽后,大興佛教,當時人們就在這里因勢就形,開鑿石窟,建造……[詳細] |
![]() | 九龍洞位于宜陽縣西南部的半坡山山腰,白楊鎮西北7公里處,距縣城東南12公里。這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巖溶洞,相傳龍母一胎孿生九子就在此洞。至今每年農歷三月三民間還有規模盛大的廟會,遠近數萬善男信女到此進香還愿,向九龍圣母祁求風調雨順,幸福平安。洞為東西至西北走向,深約500米,內有石板橋與九龍圣母像。洞里潮濕幽邃,蜿蜓崎嶇,……[詳細] |
![]() | 錦屏山位于宜陽縣城南,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500米,屬斷裂突起的石灰巖質地殼外貌。山勢緊貼縣城,拔地而起,高聳峻峭,陡如直立,蔚為壯觀,是宜陽城的天然屏障,也是歷史悠久的旅游勝地。據傳,百年前這里柏林如海,古木參天,因而俗稱柏杷山,此山“體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巖墻”。登高俯瞰,縣城東西及洛河沿岸山……[詳細] |
![]() | 宜陽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故里,他的詩詞深得毛澤東的贊賞,其著名詩句“雄雞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均得到毛主席的引用。李賀廣場是一處宣傳李賀文化、品賞李賀詩詞魅力的公益性群眾休閑文化活動廣場。項目總投資300萬元,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于2010年11月建成。廣場內設有李賀像一座,基座高3米,像高6米,采用一……[詳細] |
![]() | 宜陽縣香鹿山省級森林公園位于縣城北城區。香鹿山森林公園建設工程2002年11月開始實施,歷時7年建設6期工程。工程總投資7000萬元,總面積21800畝,涉及2個鄉鎮、13個行政村,綠化了32道嶺、35條溝、75個山頭,栽植側柏、刺槐、女貞、五角楓、雪松60余個樹種、230余萬株。新修道路63公里,建護林房5處,埋設輸……[詳細] |
![]() | 為打造沿洛河休閑生態經濟帶;提高洛河城區段防洪標準,把城區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從根本上治理洛河水患,變水患為水利;打造生態水系長廊,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通過洛河城區段治理,拉動地產經濟發展,吸引重大項目入駐;加速洛河兩岸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觀光農業,促進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生態旅游“三篇文章”……[詳細] |
![]() | 龍潭寺位于張塢鄉岳社村東南的龍潭河東。因寺附近有一面積約60平方米左右的龍潭而得名。以寺院大殿結構造型特點,可推斷為金代所建,F存大雄殿、天王殿、東陪殿、僧房等17間。另有土窯7孔,總占地面積3畝多。院內石碑多塊,碑面風化,字跡模糊。其中一塊上面有“天和元年”(公元566)字樣,是否為創建年代,尚不能確認。據傳,原來這……[詳細] |
![]() | 洛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 這座花果山可不是齊天大圣的老家,而是地處洛陽市宜陽縣西南部的女兒山,俗名石雞山。山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90公里;ü綄俦ㄆ诘孛玻悍妩c點,林濤起伏,重巖疊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麗。1991年被國家林業部定為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景區4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主要景區有北部、南部……[詳細] |
![]() | 靈山風景區AAA 靈山風景區位于宜陽縣城西7公里處的洛河南岸,距古都洛陽40公里,面積達2平方公里。風景區處在安虎路旅游干線上,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33公里,西距西游文化圣地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43公里。景區依山臨水,融山、林、水、寺、泉為一體,交通便利,優勢明顯。 位于風景區內的靈山寺為豫西名剎,是釋源祖庭白馬寺的姊妹寺,具……[詳細] |
![]() | 福昌閣位于宜陽縣韓城鎮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師祖的活動場所。據舊縣志記載,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宮,現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撥款5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福昌閣進行落架重修。福昌閣為垂檐雙脊塔連式建筑,雙層垂檐,黃綠琉璃瓦覆頂,四角挑檐懸鐘。福昌閣坐北面南,面開五楹……[詳細] |
![]() | 洛陽靈山寺位于宜陽縣城西7.5公里靈山山腰,距洛陽市區40公里。靈山原名鳳凰山,因周靈王葬于此地而易名。靈山寺原名報國寺,也因靈山而更名為靈山寺。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這里建剎,原名報國寺,后隨山而易名靈山寺。全寺因山勢而建,坐南朝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山門形似城樓,單……[詳細] |
![]() | 陳氏祠堂位于三鄉鎮曲村,由山門、廂房、過廳、聽廂、戲樓、耳房等部分組成。山門及廂房面闊五間,建于長方形石基上,硬山頂。正殿面闊三間,正背雕花草,斗拱八組,雕花,額梁有繪畫。過廳現存地基及東山墻。山門東大約25米處有戲樓1座,面闊三間,硬山頂,通高7米,磚結構,建于1.8米高的臺基上。東側有耳房一間,其下部墻體鑲有雍正年……[詳細] |
![]() | 五花寺塔,位于宜陽縣三鄉村北,連昌河畔,漢山腳下的連昌宮遺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僅余此塔。五花寺塔實際修造年代不詳,舊志記為唐塔,但有關人員鑒定為宋代遺作。五花寺塔矗立在連昌河西岸,是黃河流域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在建筑、繪畫、雕塑上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塔起九級,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磚結構,八角密檐。底部周長3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