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門市 > 沙洋縣旅游

沙洋縣旅游景點介紹

  罐頭嘴遺址位于后港鎮罐頭村,年代為戰國。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港葉家灣遺址位于后港鎮蛟尾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家灣遺址位于拾回橋鎮橋河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窯堰遺址位于拾回橋鎮肖場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肖場遺址位于拾回橋鎮肖場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敏老崗遺址位于拾回橋鎮馬興村,年代為新石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何橋古城遺址,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十里鋪鎮何橋村五組,西南距十里鋪鎮約10公里,當地村民稱之為“古城”。二廣高速公路從城垣的西北部通過,為了配合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古城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發掘工作自2000年5月19日起至6月19日止,歷時1個月,在施工區域內共布2×10的探溝4條,在故城內布5×5的探方1個。經實地踏勘,地面現今仍可見封閉的土筑城垣,城垣保存完好。……[詳細]
  十里鋪鎮漢墓群古墓分步密集,有封土堆墓葬200多座,保護范圍涵蓋十里鋪鎮全境及紀山鎮境內207國道以東。該墓群于1961年由原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洋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
  沙洋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沙洋縣曾集鎮孫店、太山、龔廟三村交界處,是江漢平原典型的人工庫塘濕地。公園總面積539.93公頃,濕地面積470.96公頃,包括淺水、灘涂、半島、季節性洪泛草地等不同濕地生態類型。這里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種(野大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白尾鷂、普通鵟、游隼、紅隼、小靈貓),湖北省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5種。2013年1月,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獲準開展試點建設,沙洋縣將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成為“環境靚麗、功能齊全、古韻悠長”的生態園區。……[詳細]
  獾子冢墓群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后港鎮松林村二組(原嚴倉村二組),荊門市文物保護單位。經沙洋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該墓群地處一不規則崗地西南坡,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北與韓場村交界,東部地勢較高,南、西部地勢低洼,原有墓葬五座,因修建水利設施,西部一座(4號)為機臺所壓;東部一座(5號)因改田將封土推平。現存三座有封土墓葬,南北排列,1號墓冢位于南端,俗稱“侯家冢”,封土現存高度約5米,2號墓冢居中,俗稱“獾子冢”,封土高大,北部緊鄰機臺,西南毀壞較為嚴重,封土高度約8米。3號墓,俗稱“窯臺冢”位于北端,冢子頂部平坦,高度約3米,曾燒過窯,墓地東南有無封土堆墓葬,數量不清,曾有1座遭到盜掘,從墓葬封土推斷為楚國貴族墓地。2009年和2011年,為配合引江濟漢工程,湖北省考古所分別展開……[詳細]
  楚莊王墓位于紀山寺西北部的薛家大洼墓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是目前楚墓中保存完好的墓葬之一。墓地在自然山崗上,經人工修筑而成,呈南北向。南端是兩個高達11米、墳腳直徑不下百米,遠望象小山的大冢,北端是40個排列井然、大小相當,呈南北向四列分布的陪葬小冢。墓地由矩形臺、祭壇、冢區和五級臺階構成,極為壯觀,是至今楚墓中唯一獨特的墓群。墓地樹木茂盛,青翠欲滴,松濤陣陣,鳥鳴聲聲,野花簇簇,芳草萋萋,人入其中,恍若仙境。據《荊州府志》、《江陵縣志》記載和現-古論證,此乃楚莊王之墓。……[詳細]
鐵鞭古祠
  鐵鞭古祠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后港鎮鐵鞭村七組,荊門市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其古建共三處,最北為道觀建筑,共一棟三間,南北排列,最北為正殿,寬9米,縱7.8米,內中部四柱撐梁,梁為三層抬梁,東、西、北三面墻體上嵌柱,墻角各有一柱,墻面上三柱。正殿北設供臺,內奉道教神君,殿中為一供桌上有鐵鞭、鐵鞋等早期遺物。中殿為中心四柱頂一0為近年仿早期修建。外殿分東西排列三間,與正殿同寬。進祠門為拱門,門上嵌書“鐵鞭古祠”、“嘉慶五年庚申歲重建”。祠正門外15米為一正六邊形香塔,第二層南、北開窗進香。塔南側為一四層階式影壁建筑,對塔呈環抱狀,北側書“三仙亭”字樣。該古祠是東漢時期當地群眾為紀念三位忠義殉節的鐵匠而建。在古祠大門左側墻中石匾上,有咸豐十一年(1986年)維修鐵鞭古祠鐫刻的碑文……[詳細]
金山墓地
  金山墓地位于沙洋縣后港鎮金山村,東周時期墓地。發現8座封土堆墓葬和大量小型墓葬,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封土為白色粘土,部分封土規模較大。該墓地面積較大,墓葬規格較高,保存狀況較好,學術價值較高。……[詳細]
沙洋“五·七干校”舊址
  沙洋“五·七干校”舊址位于沙洋縣范家臺沙洋警官學校校園內。1969-1979年,中央國家機關、湖北省黨政機關及部分大專院校幾十個單位陸續到此創辦“五·七干校”,共有2萬余名干部及家屬在此工作、勞動和生活,其中有一大批黨政領導干部和知名人士。1979年2月,“五·七干校”全部撤銷,歷時10年。保存完好的有原財政部“五·七干校”舊址、原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五·七干校”舊址。舊址現存紅磚平房或二層樓房,大餐廳、水塔及當年干校學員生產時的采石場遺跡。該舊址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五·七干校”,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第五批)……[詳細]
城河城址
  城河城址新石器時代城址,位于沙洋縣后港鎮城河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地面殘存城垣1600余米,城內文化層內涵豐富,地面采集到許多陶器(片),城外有護城河。該城址對于研究漢水流域的史前文明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黃歇村墓群位于沙洋縣后港鎮黃歇村,戰國時代墓群。墓群中有一大冢,高13米,直徑70米,據《荊門州志》記載為楚國大臣黃歇之墓。(第四批)……[詳細]
沙洋古墓群
  古墓群位于沙洋縣十里鋪鎮,東周、汗墓群。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分布于黎明、新橋、建陽、王場等十余村的山岡上。現存墓群(葬)40余座,大部分封土保存完好。……[詳細]
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
  中國農谷·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核心區位于沙洋縣曾集鎮張池村,是沙洋優質油菜集中度最高、雙低化率最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最高的油菜種植地,已成為“全省優質油菜工程樣板示范區”、“全國雙低油菜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試點區”、“國家優質油菜技術工程中心成果轉化示范基地”。每年三月,油菜花飄香時,沙洋70萬畝油菜花吸引大批的游客趕往這里賞花、拍照、觀景,體驗踏水車、捉魚、推磨、走油菜迷宮、戲水、采摘果蔬、逛美食一條街、住農家屋食農家飯。2013年9月,沙洋縣70萬畝油菜花海在“中國美麗田園推介投票活動”中位列全國第五,全省第二,在油菜花景觀中位列全國第二,成為了中國油菜花旅游名縣。2014年曾集鎮張池村榮獲“十大荊楚最美鄉村提名獎”。……[詳細]
沙洋油菜博物館
  沙洋油菜博物館位于沙洋縣經濟開發區洪森天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座油菜主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唯一的油菜主題博物館,于2010年3月建成開館,2011年被評為國家2A級景區,2014年被評為“湖北科普旅游示范景區”。博物館包括主館、副館和戶外體驗區,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展覽分為史海蕓蹤、生命之能、芳澤民生、金色沙洋四大主題,其中“史海蕓蹤”重點介紹油菜的起源與進化、古代栽培技術、古代榨油工藝、中國油菜科學研究重要事件等情況;“生命之能”重點介紹油菜脂用、食用、藥用、飼用、肥用、菜籽副產品精深加工利用等7個方面的知識;“芳澤民生”介紹油菜種植、菜籽加工、菜籽油生產與消費等3個方面的內容;“金色沙洋”由沙洋縣情簡介和沙洋縣油菜生產情況兩部分構成。游客可通過館內大量的圖……[詳細]
城河遺址
  城河遺址地處沙洋縣后港鎮雙村村、長湖北岸,城河流經古城址西南。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面積約70萬平方米。遺址于1983年發現,命名為“草家灣遺址”,2006年更名為城河城(遺)址。城址東北邊以自然高崗為天然城墻,其余方向城垣為平地土筑。城墻外壁較陡直,內坡平緩。在城址東南角、北城墻西端西部、北城西端中部、南城墻中部各有一處缺口。西北、南、西城墻外有寬約30~50米的城壕,東北部自然崗地外城壕不清楚,城址西北部略內凹。城址文化性質屬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城河遺址的發現不僅豐富了長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內容,對研究長江中游地區早期城址之間的關系、探討長江中游史前聚落布局、文明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婷定香花五月天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主播在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