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關東法院舊址,坐落在大連市旅順口區黃河路北一巷33號。該建筑由沙俄始建于1902年,作為俄軍工兵營營部。1905年日本俄戰爭結束后,日本侵占旅大。1906年,日本設計師前田松韻利用俄軍兵營的中間空地巧妙設計,插建成一座具有希臘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歐式建筑。該樓外形簡潔明快,錯落有致,樓頂有三組貌視天秤的裝飾物。1906年9月,日本殖民當局頒布《都督府法院令》,在旅順設置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兩院即在此樓合署辦公,所以樓頂的天秤……[詳細] |
![]() |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是日本在滿洲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侵略活動的指揮中心,1906年成立之初就得到了長約1,100公里的鐵路。從1907年6月開始,把得到的干支線全部改為標準軌距,先是安奉鐵路的改軌和變線,在改軌的同時,修建了中朝邊界上的鴨綠江鐵路橋。從1908年開始,分別修建了大連至長春、沈陽至撫順等線段的第二線工程;與此同時,大規模地擴建大連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大連設立的對滿洲進行殖民的機構。是執行日本國策的地方機關,簡稱滿鐵……[詳細] |
![]() | 大清銀行大連支店舊址日殖時期的大清銀行大連支店建筑,建成于1910年6月,是中山廣場上落成的第三棟建筑。其位于現大連中山廣場人民路與七一街交匯的中山廣場7號,當時此處稱大連大廣場山縣通與敷島通的交匯處。此建筑以文藝復興后期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為主,由中國設計師負責設計,這也是中山廣場上唯一一座由中國人設計及施工的建筑。解放后這里成為大連市教育局的辦公樓,現在是中信銀行大連中山支行的所在地。……[詳細] |
![]() | 大嘴子遺址位于甘井子大連灣鎮東南一座瀕海的土丘上,向北走沿振興路的右側即可找到。年代為公元前2000至1000年,屬青銅時代的聚落遺址。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依其文化內涵分為三期。1987年大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遺址進行發掘,發現房址41座,出土陶、石器等各類器物總計1611件,其中有陶罐、陶壺、陶缽、石刀、石斧、石錛、--等。遺址中發現有用于軍事防御性質的石圍墻,出土銅戈、銅鏃;房址中有炭化粳稻和高粱,是大連地區農業考古的重要收獲……[詳細] |
![]() | 石河烽火臺位于大連市金州區石河街道辦事處石河村東臺山頂上。是明代遼東鎮海防倭烽火臺之一。明代時,金州是倭寇猖獗進犯之地,為了防御倭寇騷擾和打劫,遼東半島黃海和渤海岸邊建立了許多烽火臺,構成以金州衛為中心,南到金州旅順口、北到遼陽、東到九連城三條烽火干線和支線。明代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遼東總兵官左都督劉江,曾利用烽火臺傳遞軍情,在金州的望海堝一舉全殲來犯倭寇1500余人,史稱“望海堝大捷”,至此倭寇和海盜再也不敢侵犯遼東。石……[詳細] |
![]() | 龍引泉遺址位于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三八里。旅順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它地處遼東半島南端,與山東半島的蓬萊、煙臺等地隔海相望,其海防形勢“出可截剿敵船,退可扼險自守”,是京津的天然“門戶”。清朝末年,來自海上的侵略狼煙四起,為加強防衛,清政府被迫籌建水師。在向國外大批購置艦船的同時,在沿海重鎮大力修建軍港、炮壘等防御設施。于是,一位歷史人物從此與旅順結下了不解之緣。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受命在旅順建設北洋水師基地,曾是寂……[詳細] |
![]() | 金州都統衙門舊址坐落在金州城內東街路北。原建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四進大院落,占地2600余平方米,有古建筑13棟共60余間,所有建筑沿中軸線對稱排列,最后一進為原副都統公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月,清政府為加強金州(含旅順、大連灣)海口防御力量,將熊岳副都統衙門移駐金州,改稱金州副都統衙門,隸屬盛京將軍。置正二品銜副都統一員,設印務處,分左司和右司,各司配以司達、班達、謄錄等官員。金州副都統轄金州協領、旅順水師營協領、蓋平城守……[詳細] |
![]() | 金州小關屯小石棚位于大連市金州新區向應街道辦事處小關家屯村的東山上。向應小關屯小石棚屬于青銅時代,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金州地區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來在小石棚南邊大約250米的小丘陵土包上還有一座比小石棚要大了許多的石棚,故被稱為大石棚,可惜在1950年代初期被毀,據當地老百姓說是當時的蘇聯駐軍給炸毀的,但未見資料有此說明。如今大石棚的石板已經不知去向,在石棚東邊不遠的一個村莊名字就叫“大石棚村”,也算是對消失的大石棚的一個紀……[詳細] |
![]() | 郭家村遺址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鐵山街道郭家村。郭家村文化遺址,這里距村委會只有100多米。文化遺址是這座村莊的驕傲。大連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城下這片土地卻古老而深沉。從長海縣的小珠山遺址,到營城子漢墓群,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證明了大連這片土地上的先民,曾創造出很多燦爛悠久的文化與繁華一時的城郭。1976年,由遼寧省博物館和旅順博物館共同考查發掘了旅順口鐵山鎮郭家村文化遺址。這里位于郭家村北面,東南是老鐵山,西北距海1000米,遺址長152……[詳細] |
![]() | 老鐵山-將軍山積石墓年代為青銅時代,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鐵山街道老鐵山、將軍山。老鐵山位于旅大市旅順口區鐵山公社郭家村東,韭菜房村南,西距渤海岸約5公里。從老鐵山北部第一峰向西北與將軍山,刁家村北山相連,大約有3公里的起伏山脊上有積石墓40余座。(1)老鐵山。保護范圍:以老鐵山北峰南端M3中心(東經121°10′116″,北緯38°44′544″)為基點,東、西各30米,南、北各50米以內;以老鐵山二月牙口北坡M5中心(東經121°1……[詳細] |
![]() | 文家屯遺址位于甘井子區營城子鎮,是大連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已被列入大連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詳細] |
![]() | 元寶溝北山遺址位于大連市金州區擁政街道九里村元寶溝屯北山坡。元寶溝北山位于北平山東部,東南距遲家溝臺山約3000米,西南距大榆山約1500米,南距三榆山約1500米,北距北平山主峰約600米。該遺址分布在南坡自山頂至山腳約30000平方米的范圍內。據金州博物館工作人員說,元寶溝屯北山遺址是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的一個生活居落址,它的分布面積很大,從山腳下到山的半坡,基本涵蓋了整個山的南坡。我們從遺址地表采集到石球、石斧、紅燒土,尤其重要……[詳細] |
![]() | 于家砣頭墓地為獨立的積石冢,內有58座墓室,流行叢葬習俗,墓室叢葬人數多達21人。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銅器等200余件(套),為于家村遺址上層人們的公共墓地,屬于雙砣子三期文化,距今約3000年。……[詳細] |
![]() | 唐屯塔位于普蘭店市雙塔鎮唐屯村西山上,為金代石塔。公元1115年,金取代遼統治今大連地區,今普蘭店市當時隸屬復州。塔周圍四面環山,東臨塔底屯,西臨排子溝,南臨小滕屯,北臨周家溝。該塔為花崗巖建筑。高約7米,分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塔座似大磨盤,由第二層起,每層都雕成蓮花座,座中間的小龕中雕有坐佛,共10尊。塔身為八角形,逐層上收,每層上蓋均有檐。197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藤屯塔位于普蘭店市墨盤鄉滕屯村滕屯塔山上。此塔距唐屯石塔約5公里,因此稱雙塔,雙塔鎮名稱始此。二塔為金代石塔。該塔為花崗巖建筑,由16塊圓形花崗巖堆成5層,高約5.6米,分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底座寬1.6米,長1.25米,厚0.3米,塔身為八角形,逐層上收,每層都雕有蓮花。頂部有浮雕坐佛。……[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