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旅游景點介紹

  永安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zhèn)塍西村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安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主體為青石,踏步為花崗石砌筑。橋長11.50米,頂寬2.90米,堍寬3.40米。橋孔凈跨4……[詳細]
  茭瀆橋,在宜興市新莊街道茭瀆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茭瀆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1917年重修。橋下拱券內有明成化、嘉靖橋鉻銘各一塊。茭瀆橋為單孔石拱橋,由青石、陽山石、花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詳細]
  大浦橋,位于宜興市丁蜀鎮(zhèn)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稱樓瀆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浦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光緒年間再修,橋拱內有明成化、清康熙修橋碑銘各一塊。大浦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7.2米,……[詳細]
  東倉橋,位于宜城街道東風巷(舊稱“東域里”),橫跨于舊城河上,1985年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倉橋始建于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由縣尉趙汝邁發(fā)起興建。明代重建,清咸豐年間重修,抗日戰(zhàn)爭期間又遭日寇破壞,抗戰(zhàn)勝利后才修復。1997年……[詳細]
  新橋,在宜興市新街鎮(zhèn)東約1公里,寧杭高速公路東側。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橋建于明代,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7°),兩側各有石階30級。青石質,券石及橋面車道為花崗石質,橋兩側長系石兩端雕刻龍首。橋長31.30米,中寬3.9……[詳細]
  步龍橋,在宜興市西渚鎮(zhèn)元上巷里村。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相傳有真龍?zhí)熳訌臉蛏辖涍^,故名。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步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砌筑,欄桿為4柱5節(jié),柱頂刻蓮花紋。橋長19米,中寬3.30米,堍寬……[詳細]
  張公洞石刻,位于宜興市湖氵父鎮(zhèn)盂峰山中,為宜興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入口處碑亭內碑,寬1.06米,高2.70米,厚0.25米,青石質地。正反兩面都有字,正面落款為:天啟甲子秋。反面碑名為:朝陽道院開山碑記。洞口入口處有碑2塊,高、寬0.64米,款:民國二十一年。洞口墻上……[詳細]
  張澤橋,在宜興市大浦鎮(zhèn)張澤老街,1983年6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入第六批宜興古橋梁)。據(jù)《宜興縣志》記載,春秋時,范蠡鑿蠡河,在此建木橋。現(xiàn)存石橋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國23年(1934)重修,近年又多次對拱券進……[詳細]
  徐義莊祠(閣老廳),在宜興市宜城鎮(zhèn)茶東新村內。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閣老廳為宜興著名歷史人物徐溥的宅第,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廳內所藏的明刻“楚頌碑”等刻石亦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徐溥(1428-1499),字時用,號謙齋,……[詳細]
  黃龍山紫砂泥礦井位于丁蜀鎮(zhèn)黃龍山,共有大水潭、臺西井、五號井三口井。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龍山紫砂泥礦井-大水潭,位于丁蜀鎮(zhèn)中心廣場。大水潭馬路北面山地剖面,可見紫砂礦巖石的脈絡。大水潭據(jù)說為明代泥料礦,挖掉后……[詳細]
  龍頭岕窯址,位于丁蜀鎮(zhèn)周家村分洪橋南九十頭山龍頭岕襠(新長鐵路南50米),與小窯墩窯址相距500米,是宜興六朝青瓷窯址集中的區(qū)域。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頭岕窯址依坡勢而建,創(chuàng)燒于東漢,盛于西晉,產品主要有青瓷盤……[詳細]
  螺絲墩遺址位于宜興市楊巷鎮(zhèn)楊巷居委,為新石器時代遺址。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螺絲墩遺址范圍南至廣通路,東至安前路,北至清泉路(楊巷中學1954年春新建校舍,出土磨制石斧、石錛、石鑿、石刀、有孔石斧等多件文物。19……[詳細]
  榮宗銓,字德生,無錫市郊區(qū)榮墓鎮(zhèn)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實業(yè)家。早年經營錢莊業(yè),1901年開始與胞兄榮宗敬在無錫、上海、漢口等地開設保興(茂新)、福新面粉廠和申新紡織廠等。建國后歷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蘇南行政公署副主席等職。榮德生墓位于無錫市西郊梅園果場西的孔山里。墓冢背靠孔山,正對梅園,占地115.6平方米……[詳細]
  華彥鈞墓,在無錫市惠山天下第二泉西面春申澗畔。華彥鈞,小名阿炳,無錫人。從小跟雷尊道院法師華清和(他的父親)學習音樂技藝,1915年他父親去世后接替為法師。1928年雙目失明,離開了道院走上街頭賣藝,以演奏樂曲和說唱新聞受到群眾的歡迎,人稱“瞎子阿炳”。1950年,中國音樂學院為了發(fā)掘、研究和保存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資料,錄……[詳細]
  高攀龍墓在無錫市西郊青山上。高攀龍,系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字云從,更字存之,別號景逸,無錫人。萬歷進士,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對閹黨被革職回鄉(xiāng),與顧憲成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派人前往逮捕,投水而死。高攀龍投水自沉后,被草草埋在無錫西郊橫山附近。崇禎年間東林冤案平反后,在原址重建墓地。清順治三年(1……[詳細]
  徐霞客墓在徐霞客鎮(zhèn)馬鎮(zhèn)南旸岐村東首。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詳細]
  趙翼墓,在無錫市馬山桃塢鵓鴣山麓,清嘉慶二十年(1815)建。趙翼,字耘松,號甌北,詩人、史學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曾任廣西鎮(zhèn)安知府,貴州西兵備道。后辭官歸故里陽湖(今江蘇武進),主講揚州安定書院5年,其余三十多年在家專門從事著述。趙翼在史學上成就顯著,著有《廿二史劄記》、《陔余叢考》、《陸放翁年譜》等。《……[詳細]
  錢裕墓,位于錫山市西南郊窯窩里,1961年4月發(fā)現(xiàn)。錢裕,字寬父,系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氏后裔。死于延祐七年(1320),葬于至治元年(1321),妻陸氏與錢裕合葬。墓葬結構為豎穴磚室墓,中間用磚墻隔開并列雙穴,墓頂用四塊大青石覆蓋,用三合土嵌小黃石填縫,葬具為一棺一槨,槨外和穴內四壁涂有一層三合土,墓底鋪一層松香。錢……[詳細]
  北宋孫四娘子墓,位于江陰市夏港三元村尚書墩南。1980年12月。蘇州博物館和江陰縣文化館對該墓進行了發(fā)掘清理。孫四娘子(995~1055),系北宋尚書職方郎中葛官之妻,授“瑞昌縣君”封號,生前喜誦佛教經書,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女弟子,歿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墓為單穴澆漿墓,一棺一槨,木槨四角分別置一陶罐,棺木前置木供……[詳細]
  夏顴墓,位于江陰長涇涇東陳典橋,1947年江陰縣文化館發(fā)掘清理。夏顴,字叔度,號雪州,江陰習禮墅人。生前工醫(yī),長于針灸和外科,是元末明初江陰名醫(yī)。墓系豎穴式澆漿墓。墓內隨葬墓主生前使用過的一套外科醫(yī)療器具,共15件,分外科手術用具和醫(yī)用器具兩類。外科手術用具有柳葉式外科刀、平刃式外科刀、牛角柄鐵圓針、鐵鑷、鐵剪、木醫(yī)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字日韩二区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先锋影音人成在线 | 在线视频亚洲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