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錫市第二糧食倉庫系無錫解放后將所接收的中國銀行二棧(始建于1933年),同源豐堆棧(始建于1943年),聯勤倉庫合編而成。1959年設立的無錫市第二糧食倉庫,管轄公私合營倉庫。1966年公司合營倉庫均改為國營倉庫,除1602倉庫(原第一倉庫)名稱未變外,其余各庫均按無錫市第二至第七倉庫的序列命名。1975年,七庫與二……[詳細] |
![]() | 北大街天主堂始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意籍耶穌會士畢方濟來錫有漁民教徒數十戶,畢在三里橋沿河購地三畝建平屋九間作為活動場所。教堂歷經興廢,于1892年教堂在廢址上重建一座大教堂,教堂總面積1270.36平方米系滬寧線上最大的教堂。1900年教堂兩側創辦雅納女學;1912年和1934年先后創辦類思小學和原道中學,為方便……[詳細] |
![]() | 首藩方岳坊位于今南長橋南堍的灣頭上3號與5號之間,是為褒獎龔勉的政績而赦建的,是一座南北向的跨街牌坊,行人車馬通行于坊下。坊址今遺存坊柱2根,護柱獅座3座。……[詳細] |
![]() | 坎宮救熄會位于清名橋鎮塘庵弄3號,該宮原在庵內,民國35年(1946)拆除清名橋附近之日軍碉堡,即利用其磚木料建筑救熄會前樓及儲龍處。該段創辦于同治年間,先用“木龍”,后田雞龍、撳龍、機龍,均用人力拖拉。舊址2006年公布為無錫市文保單位。……[詳細] |
![]() | 在南長街清名橋堍,有快“鎮塘庵弄”界石,這就是建于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比清名橋還要早建數十年的南長街鎮塘庵所在。此庵原名鎮塘禪院,有震懾塘河泛濫、保一方平安之意,曾占地10畝,東臨運河,南接界涇浜,西沿蓉涇浜,北接鐵匠弄。庵內曾有一定規模,清咸豐年間被太平軍燒毀,清同治理年間恢復重建,大殿前還掛有“乾坤……[詳細] |
![]() | 迎龍橋在西水墩西南面、棚下街南端,東瀕臨梁溪河,清乾隆年間重建。該橋為江南石拱橋結構中罕見的三孔單拱石橋,兩邊橋墩上各有方孔泄水門,構思巧妙,結構特殊,對汛期的泄水十分重要。2003年公布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1911年至1917年,薛福成長子薛南溟在如今的前西溪2號之處建造了三幢巴洛克式的洋樓,作為他與周毓希合資創辦的太湖水泥公司寫字樓,后來移作薛南溟次子薛匯東與袁世凱之女袁昭的結婚新居。袁世凱當過83天“洪憲皇帝”,其女自然是“公主”,薛匯東便成了“駙馬”,故有人也稱此宅為“駙馬府”。“駙馬府”建國后辟作無錫市總工會、共……[詳細] |
![]() |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詳細] |
![]() |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詳細] |
![]() | 宜興梅園村墓群,位于宜興市新街街道梅園村銅官組,寧杭鐵路標段DK125﹢490。宜興梅園村墓群位于東梅園村銅官組村間小路東側,一所民宅南部,地表現為竹林。墓群于2008年8月16日南京博物院、無錫市考古研究所、宜興市文管辦調查發現。為配合寧杭鐵路的建設,2009年6-9月,無錫市考古研究所主持了對此土墩墓的搶救性考古發……[詳細] |
![]() | 百合村土墩墓D1位于宜興市新街街道百合村新街茶場,寧杭鐵路主線范圍內DK120+310處。D1共清理墓葬1座、器物群2組、石堆遺跡16處、灰坑1個、窯類遺跡1座。D1的營造,始于春秋中期,結束于春秋晚期。百合村土墩墓D1,東側為山澗沖溝,西側亦為低凹的山崗間洼地。其外觀為突出地表的饅首狀,墩頂至生土面高約1.2米,平面……[詳細] |
![]() | 亦園,俗稱“公花園”,位于宜興市宜城街道公園路1號。亦園,俗稱“公花園”,相傳原為明代宰相周延儒的后花園,民國時重新修葺并辟為公園。園南北長85米,東西寬60米。園北側為人工堆筑的小山,山頂有六角形亭一座,名 “五鶴亭”,直徑6米。站在亭邊,可縱覽銅峰疊翠的景色和浩瀚西氿的風光。園南側為荷花池,池中央有九曲橋亭一座,池……[詳細] |
![]() | 大水潭,位于宜興市丁蜀鎮丁山社區中心廣場。 傳說有異僧叫賣富貴,誘人們到此后消失,人們在其消失之地挖出了紫砂泥。大水潭原為明代泥料礦,廢棄后便留下了水潭,面積約6503平方米。由于年代久遠,宕口中內淤泥較多,宕口邊沿自然崩塌,使自然狀態有所改變,近年對遺址進行整治,改成休閑景點,供人休憩,并建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的……[詳細] |
![]() | 沈氏節孝坊,公布名“石牌坊”,位于宜興市丁蜀鎮大浦北街向西100米。2003年3月19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控制單位。沈氏節孝坊建于清代,正南方向,殘高3.05米,寬3.4米。兩柱外寬2.65米,內寬1.9米,內高1.8米。從雕花橫梁起,自上往下依次寬:0.28米,0.3米,0.278米。柱立面寬0.36米,側面寬……[詳細] |
![]() | 樓下廟基,位于宜興市張渚鎮嶺下村樓下組。據史料記載,樓下廟基為唐代所遺。當時,廟前出產的茶被稱為“廟前茶”,廟后的為“廟后茶”。廟西緊臨通往羅岕的石塊古道,向北翻過山峰15華里(上山7里,下山8里)即到長興御茶廠。廟正東面約20米處有泉水,常年不竭。寺廟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焚毀,現為竹園。遺址現仍有石塊堆的地基,朝向為……[詳細] |
![]() | 大蘆禪寺,位于新街街道銅山村大蘆寺。大蘆禪寺大部分建筑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日軍所毀,現僅存兩進建筑,為后建,面朝南(南偏西22°)。一進殿內有碑一方,名:重振大蘆寺產勒石記。落款:乾隆六十年歲次乙卯孟春下瀚立石。碑高1.32米,寬0.83米,碑首高0.45米。一二進之間院內有露磚地面,柱礎數塊,柱礎下的桑板尚存四塊。從遺址……[詳細] |
![]() | 永豐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為單孔石梁橋,東西向,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踏步、橋樁立柱為花崗石。橋通長14.35米,橋面長6.45米,中寬2.80米,凈跨5米,橋面板寬0.57米。西坡長4.15米,堍寬3.70米,坡度20°。東堍寬3.32米,平堍長1.90米,平堍上寬3.50米。枕石長4米,……[詳細] |
![]() | 永年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0°),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臺階、拱券為花崗石。橋通長13.85米,橋面長1.65米,中寬2.8米。橋孔凈跨4.20米,矢高2.70米。西坡長5.6米,堍寬2.87米,西側下枕石長3.30米。東坡長5.70米,堍寬2.90米,東側下……[詳細] |
![]() | 興隆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賀家瀆自然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興隆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單孔石拱橋,東西向(南偏西5°),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踏步、橋拱為花崗石。橋通長15米,橋面長2米,中寬3.20米,堍寬3.35米。橋孔凈跨4.80米,矢高2.75……[詳細] |
![]() | 永興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賀家瀆自然村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興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0°),花崗石疊砌。橋通長10.28米,橋面長1.42米,中寬2.80米。橋孔凈跨4.50米,矢高2.60米。西坡長4.55米,堍寬2.99米,平堍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