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點介紹

千佛崖附近摩崖石刻
  “壽”字題刻:楷書,清1898年,70乘90厘米;“金”字題刻:楷書,金(約1130年),120乘99厘米;“圓通教主自在佛”題刻楷書,金(約1130年),165乘115厘米;重新觀音大士佛像碑記,小楷,明1600年,44乘30厘米。……[詳細]
322、彌勒窟
  該彌勒窟位于舍利塔正南偏西約50米,窟寬2米,由于窟前土層漫進窟內,此窟高度無法測出,該窟傳為唐代,稱唐代彌勒窟,也有人認為早于唐代,為南朝遺物,窟上有摩崖石刻小字,但已不清,窟內原佛像毀于文革,現佛像為進年新塑。……[詳細]
323、東花洞
  洞口寬8米,左側4米處有佛龕,依稀可見兩尊佛像,洞口高約4米。洞與佛龕之間有梁洞眼七處,可見古代這里曾有建筑的,洞左邊有自然風化巖石,入洞約10米后分為兩洞,左邊小,右邊洞約3乘3米,舊時洞內墻壁上鑲有小石碑,今無存。……[詳細]
  建國初娘娘觀建筑尚存,作為龍潭小學校舍用房,現僅存一古井及石鼓、石柱礎。娘娘觀為龍潭陰歷3.15廟會源頭,供奉天妃娘娘,由于歷史上龍潭地處大江之濱,祈禱行船安全,民間有祭祀天妃娘娘之俗。……[詳細]
  位于龍潭鎮龍潭中學校園內,俗稱“馬號”。龍潭古鎮,后負巨麓,前臨大江,處于水陸之沖。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句容縣縣令錢良臣建龍潭水馬驛。從“水馬驛”之名可知當時的驛站不僅為陸路,還包括水路。……[詳細]
  舊志中有此廟的記載,民國年間,陶行知創辦曉莊師范,同時在這里開設中國第一個農村幼稚園,從房屋構造看出為清代建筑,一進兩廂,目前主體建筑尚存,外部改造較大。……[詳細]
  南朝時印度僧人來建康傳佛,受到梁武帝冷遇,達摩離開建康,傳曾在此洞面壁坐禪,此洞便被稱為達摩洞。洞口面朝東,可見大江風貌,洞壁怪石嶙峋,較具觀賞價值,洞內面積約二十平方米,洞高約兩米余。夾騾峰有達摩洞。相傳達摩北上時曾在此休息過,他是聽到梁武帝坐騎的蹄聲才離洞而去的。梁武帝沒有能追上達摩,又見他折蘆為舟,這才發現他“佛法無邊”,追悔莫及。于是稱此洞為“達摩洞”,還在洞中塑了一尊達摩金身,以示自己虔誠之心。現在達摩洞尚在,但金身早已無存。……[詳細]
  乾隆駐蹕棲霞行宮時,其隨行御林軍駐扎之地。該處建筑群共有9處建筑遺址,殘留圍墻斷續有348米長,高度在1.3米左右。有三開間、兩開間兩種建筑遺跡,建筑遺跡為100乘70米范圍。……[詳細]
  相傳此處建筑遺址是清代萬松山房時留下的建筑遺存,最高處的墻體有一米多高,還可見到一些石柱礎,萬松山房為清乾隆帝在棲霞山建造行宮時所建的一處建筑。……[詳細]
地藏王殿遺址
  此處未古代地藏殿遺址,2009年棲霞寺復建新的地藏殿,在遺址處挖到原地藏王殿的墻基、路面、下半截拱型門以及觀賞石“棲霞石”多塊。2010年復建的地藏王殿主體建筑已完工。……[詳細]
衡陽寺遺址
  位于棲霞鎮衡陽村北。元《至正金陵新志》載:“衡陽寺在上元縣清風鄉。”明萬歷六年(1578),倪公甫、吳先兆游衡陽寺時,寺門外仍有二石幢,南唐時所立,殿內石爐,鐫“宋宣和五年癸卯造”諸字。民國21年(1932)至民國23年朱楔曾多次登臨棲霞山,考察棲霞寺及其下院衡陽寺,并拍攝、搜集一系列照片。……[詳細]
黃天蕩遺址
  黃天蕩以險要著稱,抗金英雄韓世忠與夫人梁紅玉曾在此圍困金兀朮大軍。歷史上位于棲霞、龍潭及靖安之間的江灘上,為長江下游險要之地,曾有許多船只在這里顛覆,現已為陸地。……[詳細]
  該地堡為民國建筑,江防用,從頂部看為八邊形,東側有入口,北側有槍眼,東西兩側邊長1.7米,南北兩側邊長1.2米,其余四條略短。地堡為鋼筋水泥結構,現大部已埋入土中。……[詳細]
  位于龍潭鎮南街與灣河街之間,架設在灣河上。龍潭在宋時設巡檢司,根據橋名,疑此橋應在巡檢司門前或附近。司門橋原為拱形橋,橋長約8米,寬4米,建橋之始全采用青石構筑,其護欄石質風化嚴重,足見其歷史久遠。歷史上由于江水不斷南移,街面始終呈低洼態勢,橋兩端路面不斷抬高,致橋面已看不出拱形。今原橋身石材被水泥橋面覆蓋。據當地老人回憶,橋側有一小碼頭,有石階,供上下船乘客及居民淘洗之用。橋東側下有石雕龍頭,為出水石槽(南街下水道由此入河),雕制較粗,但仍能見其形。橋南約10米處,原有一拱形石橋,后拆除。龍潭鎮民間有“一步兩井(定水庵處,現仍存),三步兩橋”之說,即指此兩橋。……[詳細]
  南街炮樓為一正方形建筑,青磚砌建,相傳地基建在杉木樁上,至今墻體未開裂,長寬各4米,北面有2個窗戶,西面1個,東、南面不詳。傳為民國年間龍潭自衛團集資建造,三層,頂凸出,有木欄桿。……[詳細]
靖安王家大村王氏祠堂
  王家大村祠堂始建于明代,磚木結構,座北朝南,前后二間共十一間,祠堂面闊18米,進深21米,大門門額上有石匾,上刻“王家宗祠”四字,門兩邊有石鼓,上雕二龍戲珠圖案,天井地面鋪設青磚,正屋南面有古典木格屏風式門窗與天井相隔,墻面青磚主要是立砌,屋面為小瓦,未進行過大修。目前房屋產權歸村部,非王氏所有。2009年王氏集資將屋面進行了維修,并將門前原石匾和石鼓換成大理石新匾和新石鼓。……[詳細]
  位于棲霞鎮南九鄉河上,系乾隆皇帝南巡時建造,故名“御龍橋”。民國時,御龍橋是九鄉河上最大的石橋,是當時到甘乘鄉必經之路。橋西側原有清同治七年(1868)鄉民捐修記事之碑,現無存。新中國成立初,地圖注該橋為“玉龍橋”。……[詳細]
  中國水泥公司龍潭工廠舊址現僅存化驗室樓房一座,四面坡頂,樓上朝北有陽臺;高級技工電話樓房一座,兩面坡頂,屋脊上帶天窗,有排煙煙囪,廠長傭人及理發室樓一座,兩面坡頂;另有俗稱“三十間”的二樓住宅建筑共三座,兩面坡頂,樓上檐下有走廊,樓后有廚房。這些建筑都為木梁架,有的還使用水泥瓦,此外“三十間”之西的部分平房也傳為民國時所建。……[詳細]
  河西街民國建筑坐北朝南,共有兩幢,前幢共有8間,屋頂呈梯形狀,梁為木結構,傳梁上有日文字,屋面為水泥瓦,房寬5.4米,高約4米,屋內原有榻榻米,建國后被廠職工拆除。后幢為廚房,斜頂,高4米,寬4米,亦為水泥瓦屋面,外墻亦用水泥抹面。……[詳細]
  此建筑傳為日軍侵華期間建造,主要供日軍控制龍潭火車站的日方人員居住。面闊20米,進深16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原屋內有榻榻米,墻下部有透氣孔,天花為老式木條釘拼而成,主建筑的左后側延伸出一間,建國后,此屋供龍潭火車站職工居住,榻榻米結構被拆除,東邊墻上的一個窗戶后被拆成一扇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欧美大片一级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