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點介紹

  明成化墓碑,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寧南街道花神廟社區,位于南京公交四場內。明成化碑碑通高4米,龜趺高近1米,碑身完整。……[詳細]
302、毛勝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勝墓為原大定坊失考墓葬,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大定坊村,西臨寧丹路、東臨部隊營區。毛勝墓早年被盜,“文革-”中被毀。1982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2001年出土一墓志銘。這漢白玉大理石,鐫刻歐體小楷,據墓志載,墓為“南寧伯追封南寧候毛勝及夫人白氏合葬墓”墓葬現存石馬二、石羊二、石虎二、等神道石刻,遷移至鄧府山石刻藝術園。……[詳細]
303、張瑄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瑄墓為原馬家店失考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馬家店村,東臨寧丹路。張瑄墓在1982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墓前原有神道石刻及神道碑等5對10件,1999年這組石刻被遷移至太平門外南京白馬石刻公園內進行保護展示。2009年2月,南京市博物館進行發掘。1號墓磚室保存較好,由封門墻、甬道、墓室組成,全長7米,墓室寬2.5米、高2.9米。2號墓損壞嚴重,僅存墓室后部,殘長3.2米。該墓早年被盜,僅出土陶缸、瓷盤等少量文物。發現兩合四塊石質墓志銘。記載墓主為“南京刑部尚書張瑄夫婦”![詳細]
  安塘凹地下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高家庫村。安塘凹地下遺址,四面環山,面積近4000平方米,全部被浮沙所掩蓋。1970年至1974年被群眾發現,有石墻,呈長方形,有3間房屋大小,并有石橋、石板路等。1980年后因江蘇軍區某部建設需要,又加土層約2米,遺址現存在3米沙土之下,保存完好![詳細]
305、菊花臺碉堡
  菊花臺碉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安德門社區,位于在菊花臺公園內,北側為九烈士墓。碉堡是抗日戰爭時期原國民政府軍遺留,是難得的抗戰軍事設施,對研究抗戰歷史具有重大意義。作為歷史遺存,是歷史的見證, 是歷史的教科書.碉堡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碉堡直徑4米,高2.67米.……[詳細]
  雨花臺碉堡群,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新村街道雨花社區,位于雨花臺烈士陵園內。大炮山雕堡保存完好,雕堡入口被封堵。碉堡1直徑4.5米,高1.85米,厚0.7米,有五個方形射擊孔。梅崗雕堡保存完好,直徑4.5米,高1.85米,厚0.7米,有三個方形射擊孔。在雨花閣下,楊邦乂剖心處上方,入口處已被封堵,外表完好。紀念碑雕堡坑道保存完好。木未亭碉堡被包入木未亭內,保存完好。直徑4.5米,高1.85米,厚0.7米,有二個方形射擊孔。曦園碉堡保存完好,有一半被掩埋于沙堆中,外露部分完好。東炮臺碉堡保存完好,大部分被埋入土中及有竹林之中。西炮臺碉堡保存完好,入口被封堵,因建設被埋![詳細]
八字山碉堡群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門右側的八字山上,原為四望山,(民國時期改名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國時期,現保存7個較為完整的舊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圍,依山而建,地勢較高。該碉堡群均為鋼筋水泥結構,高低、深淺、長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寬8米左右,長10米左右,高出地面約2米左右。該碉堡群作為戰時軍事設施,建國后已封閉,是日本人建造還是國民黨建造,尚無證據。目前,該處已建設改成為“八字山”軍事文化主題公園,免費向全市開放![詳細]
  民國軍事防御設施。玄武區鎖金村上山的道路旁。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了對首都進行軍事防御,在紫金山各路口建有眾多碉堡,現多保存完好![詳細]
  民國時期軍事防御設施。均為鋼筋混凝土構筑,建筑形狀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形式有地面建筑和半地下建筑及隱蔽式(全地下)建筑等。現存有十余座,是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了對首都進行軍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區各主要道口建有眾多的碉堡,現大多保存較好,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歷年的環境整治中,也對碉堡周邊的環境進行了維護,現已成為以民國時期軍事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場所。這些遺存為研究民國時期首都地區軍事防御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梅花山東碉堡
  民國時期軍事防御設施。為鋼筋混凝土構筑,方形地面建筑。是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了對首都進行軍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區各主要道口建有眾多的碉堡,現保存較好,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歷年的環境整治中,也對碉堡周邊的環境進行了維護,現已成為以民國時期軍事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場所。這些遺存為研究民國時期首都地區軍事防御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紫霞湖大門前碉堡
  民國時期軍事防御設施。為鋼筋混凝土構筑,圓形地面建筑。是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了對首都進行軍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區各主要道口建有眾多的碉堡,現保存較好,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歷年的環境整治中,也對碉堡周邊的環境進行了維護,現已成為以民國時期軍事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場所。這些遺存為研究民國時期首都地區軍事防御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民國時期軍事防御設施。均為鋼筋混凝土構筑,建筑形狀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形式有地面建筑和半地下建筑及隱蔽式(全地下)建筑等,F存有十余座,是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為了對首都進行軍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區各主要道口建有眾多的碉堡,現大多保存較好,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歷年的環境整治中,也對碉堡周邊的環境進行了維護,現已成為以民國時期軍事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場所。這些遺存為研究民國時期首都地區軍事防御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該樓為一四面坡頂磚木結構樓房,據傳該建筑原為慎氏所有,后由張氏購得,張氏有子女七個,張氏遂將此屋隔成七間,每個子女得一間。該樓七間,面闊18米,進深7米,高6米,總高7.5米,西側樓上為一室內走廊,與各間相通,為排山屋架,樓上臨街外墻未用磚,屬簡易腰隔。……[詳細]
解放街107號民居
  該建筑為龍潭曹氏私宅,相傳民國期間曾為龍潭鎮公所辦公之用,磚木結構,青磚扁砌,墻面用水泥抹面,上下二層,平頂,南北向,東面墻樓上有窗,北側樓上有陽臺,南側、西側墻上亦留窗,房面闊9.1米,進深9.3米![詳細]
315、黃氏民居
  灣河街18號黃氏民居坐落龍潭灣河街上,座北朝南,由門廳、廂房、正房、天井、后院等部分組成,房面闊12米,廂房至門廳6.6米,正房進深6.9米,正房為七檀梁架,梁上有雕花圖案,地鋪地席紋磚,天井由青石鋪地。臨街墻面由黑青磚下扁上立砌建。房主建國前為地主,建國后房產被收歸為國有,后部分退還原戶主。……[詳細]
316、褚氏民居
褚氏民居
  南街38號褚氏民居為晚清建筑,舊時可能為多進,現今剩臨街一進,面闊11.3米,進深7米,該建筑的特點是至今仍保留有封火墻,建國前戶主為褚光興,褚光興在建國前曾任龍潭鎮鎮長,文革中,褚氏家人下放,房屋收歸國有。梁架結構未進行改動,屋頂小瓦已改為洋瓦,臨街面全部改動。……[詳細]
317、夏氏民居
夏氏民居
  夏氏民居為二進三開間七架梁結構,沿街原為木門板移動上下門,后被改造,僅見中間木門。前后進房屋面闊11米,進深皆為7.6米,天井5.3米進深,兩側為廂房。主建筑至今未進行過修理,屋頂進行過拾修,現為洋瓦鋪蓋![詳細]
棲霞郭氏民居
  灣河街6號-1郭氏民居為龍潭人郭以林家舊宅,原為多進式,現今存前廳和西邊廂房及后院墻,前房面闊12.3米,進深7.6米,廂房為一面坡式,面闊8.6米,進深3.14米,后院墻為下半截為大片墻,上半截為青磚立砌,上有小瓦作檐。……[詳細]
  該民國建筑群,分為住宅建筑、辦公建筑及用于生產的部分工業遺產等,其中住宅建筑又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甲種亦稱甲招,是建廠時期中方聘外籍廠長的居住用的招待所。京特曾在這里居住過。小黃樓原為廠俱樂部,日軍侵華期間,成為京特等國際友人在這里與日軍斡旋的場所,這里還有難民營臨時診所、京特、辛德貝格故居等![詳細]
神巷失考墓石刻
  2005年12月14日,棲霞區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門接到舉報,棲霞街道一企業在蕭憺墓神道石刻南側,距南龍路約60米處施工中發現一龜趺,根據文物部門要求,該施工企業將龜趺保留在原地,并砌一方池,圈在其中。該龜趺頭朝西,制作很粗糙,體量也不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五月天AV在线免费观看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