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揭陽市 > 榕城區旅游

榕城區旅游景點介紹

1、祜記祠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祜記祠堂位于榕城北環城路,年代為近代。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二圣古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圣古廟位于榕城西窖西側,年代為明、清。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盧侗夫人薛氏墓園(潮州八賢紀念館)位于黃岐山鳳內水庫北側,年代為宋代。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詹墓及永思堂位于黃岐山中段南坡“黃龍出洞”、新河村,年代為宋代。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稹墓位于黃岐山中段南坡“尖石仔”,年代為宋代。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繪墓及祠堂位于榕城區仙橋錢崗山、槎橋村,年代為宋代。2005年7月,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揭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揭陽縣青抗會、中共揭陽縣工作委員會舊址(啟蒙小學)位于榕城區中山街道店馬社區東橋巷23號。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在中共韓江工委的直接領導下,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簡稱“汕青救”)成立,揭陽籍青年鄭玲參加“汕青救”。隨后,黨組織派她回揭陽縣城開展抗日救亡工作。9月28日,揭陽縣青年救亡同志會(簡稱“揭青救”)成立大會在國民黨揭陽縣黨部禮堂舉行,大會選出鄭玲、姚木天、陳德智等7人為第一屆干事會執行委員。1938年1月28日,為了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青年抗日團體的合法地位,揭陽縣青年救亡同志會改稱為揭陽縣青年抗敵同志會(簡稱“揭青抗”),并選出第二屆干事會執行委員7名。之后,揭陽縣青抗會由韓祠街遷至啟蒙小學。1940年8月,揭陽縣青抗會……[詳細]
介公宮巷李氏宗祠
  介公宮巷李氏宗祠位于榕城區中山街道南門社區介公宮巷中段,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揭陽乃至粵東地區現存一座較大型、較完整“宗祠兼民居-四世同堂”的宗祠,2022年被列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筑概況該宗祠坐西朝東,宗祠主體為面闊5開間、20.2米,進深20開間、52.7米,建筑面積1046.4平方米。宗祠主體建筑為三進二天井、六房、四旁廳、一埕一反照廳構成。宗祠建筑由石木結構,自東向西依次為反照廳、陽埕、左右門樓、前廳、子孫巷、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前后天井兩旁為南北廳。宗祠在清光緒、民國年間曾作修繕,最后重修是2008年。藝術價值該宗祠整座布局巧妙合理,結構嚴謹,抬梁穿斗式混合結構。祠內梁柱、瓜柱、駝墩、脊飾等建筑構件及飾件中的木雕、石雕、灰塑、彩繪等集潮汕民間建筑工藝于……[詳細]
9、名賢公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賢公祠
  名賢公祠位于榕城區中山街道永革社區,是為紀念揭陽南宋名賢黃煥國營建的家族式祠堂,目前已有600多年歷史,2022年被列入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以皇帝御賜“名賢世家”榮耀牌匾,冠以“名賢公祠”名賢公祠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坐南朝北,門含岐嶺千秋翠,西臨碧水玉滘溪,東依壁壘禁城廓,祠前陽埕寬敞,整座典雅雍容,流光溢彩。據史料記載,該祠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八年(1395),距今已有628年歷史,是為奉祀揭陽歷史名宦黃煥國,供子孫后代四時祭祀所筑,并以南宋理宗皇帝御賜“名賢世家”之榮耀牌匾,冠以“名賢公祠”。藝術價值公祠呈現典雅高貴的格局,凸顯潮汕明代祠堂建筑典型風格公祠主體建筑面積約432平方米,為“二進廳一天井,加左右二火巷”布局,樓脊飾以雙麒麟向日吉祥圖嵌瓷,祠堂凹肚門為石結構,門口石壁石……[詳細]
新風林氏家廟
  新風林氏家廟又名林厝祠,位于揭陽市榕城區西馬街道新風社區市尾圍,迄今已有近120年的歷史,是揭陽市區現存規模最大民居古建筑組群之一,2022年被評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新風林氏家廟建于清代光緒29年(清末民初),由九牧世家后裔林兆鳳、林憲選此地建家廟,正南面榕江西湖,延申至榕江南河,周圍由溪河環繞,富有水鄉特色。林氏家廟建筑群坐東北向西南,格局是傳統三壁連四馬拖車形式,共有18座,主要由三進式家廟、四座大四點金、東西書齋、四條火巷及一后包組成,總面積為8600平方米(含前埕)。新風林氏家廟建筑群主體建筑新風林氏家廟為三進二天井二廳,廳中有八角形抱鼓石及數條支撐柱,精美石雕,有產地云貴高原的堅硬鹽木,精碉細刻花鳥木雕,其工藝精細考究,形象生動,堪稱一流,極具較高藝術價值。新風林氏家廟中……[詳細]
11、揭陽樓
揭陽樓
  揭陽樓,是揭陽市的象征,位于廣東省揭陽市區東入口,在揭東區和榕城區的交界處,雄踞于寬闊的206國道進入揭陽市區的門戶位置,緊鄰風光旖旎的榕江。取法漢代形式,高達38米,有望成為具有歷史象征意義的城市地標;加上被確定作為新市規劃和歷史文化展示功能用途,它的建成,將激勵揭陽六百萬英雄兒女,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揭陽樓綜合工程的總體布局是廣場以“水上蓮花”為主題,主樓四周以小河環繞,寓意古護城河和“嶺南水鄉”之意。揭陽樓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揭陽城樓,總高38米,總層數為五層,其中城臺兩層,樓閣三層(含暗層一層)。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五層高城樓,主樓前放置9.99米高、重達58噸號稱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方鼎。而寓意“博大精神”重達136噸的泰山石……[詳細]
黃歧山風景區
  黃岐山位于廣東省潮汕地區揭陽市區北部,自揭陽市榕城向東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主峰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為黃岐山風景區。此處林木蔥郁,群石嵯峨,勝跡眾多,古有九庵十八寺之說。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征,自古以“黃岐晚翠”列為揭陽八景之一,是揭陽最出名的山脈。黃岐山位于揭陽市區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榕江北河從山下緩緩流過,主峰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征,自古以“黃岐晚翠”列為揭陽八景之一,是揭陽最出名的山脈。山上有九庵十八巖,山顛有岐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侶云寺、臥云洞等名勝古跡,有“海濱鄒魯”摩崖石刻等二十余處。還有珍稀罕見的古槐、風景秀麗的水庫和嶺南佳果。從南麓登山,岔道向東,有月容墓……[詳細]
13、甲東里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甲東里
  甲東里位于揭陽市榕城區新興街道東郊村。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是市區現存最大型、最完整的三壁連民居建筑組群之一。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甲東里與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的丁日昌舊居皆同期所建,同為“興”字布局,是祭祀、民居合一的典型潮汕傳統建筑,反映了清代潮汕地區傳統的建筑結構、材料和工藝特點,表現了很強的地域特征和時代特征。甲東里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左右對稱,是市區現存最大型、最完整的潮汕傳統建筑“三壁連”民居建筑組群之一。甲東里郭氏家廟主座為紀念明代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郭之奇的祠堂,為五開間三進布局,祠前設石鼓、石獅各一對,陽埕前有高浮雕花塑麒麟照壁和風水池,祠堂左右分別為通奉第、秋官第兩座四點金式的府第,東西各兩條火巷,每巷有四個小院……[詳細]
太史第建筑群
  太史第建筑群(含金馬玉堂、郭氏宗祠)位于揭陽市榕城區中山街道東門社區。郭氏宗祠、金馬玉堂、太史第均為揭陽先賢郭之奇于明崇禎二年(1629)創建,至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現整體結構相當完整,屬揭陽市文物保護點。郭之奇為揭陽“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愛國,矢志不渝地抗清復明的精神和被俘后鐵骨錚錚、至死不降的英雄氣概備受后人景仰;郭之奇傳世詩作多達三千多首,為潮汕地區詩文傳世最多的先賢,名列潮州后七賢。太史第 位于東門直街北側,主體建筑坐落于蓮花芯,坐北朝南,總體為“百鳥朝鳳”,墻基全部墊石條,墻體用青灰磚砌成,整座建筑均用木柱支架屋頂,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郭氏宗祠 坐落于東門直街馬山橋以東,坐、南朝北,為典型的潮汕三進式祠堂建筑,規模宏大,建筑格局保存完整。祠堂前原……[詳細]
揭陽縣署圍墻
  揭陽縣署圍墻位于揭陽市榕城區中山街道永革社區。揭陽縣自南宋復置后,只建衙、街巷,沒建城墻。到了元朝至正年間,倭寇常來襲擾,縣內外一片平原,無險可守,難以防備,更重要的是,蒙古族統治中國,民族壓迫十分嚴重,動不動就使用武力鎮壓漢人,因此,農民起義不斷發生,經常危及縣城安全。當時任揭陽縣令是蒙古人芩不歹,便下令修筑內外城墻,外城墻為土夯實,內城為石砌圍墻。內城長300丈,把整個縣衙圍起來。明朝年間,又擴修內城墻,增100丈。這樣,內城墻長400丈,高1.5丈,基厚1.4丈,大都為石砌,小部分為貝灰夯實,十分堅固,有如金城湯池。這樣,揭陽縣便有內、外兩重城墻,城中有城,實屬罕見。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直正公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正公祠
  直正公祠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西岐村古寨后,建于1908年,是陳氏古溪族第十世祖義直公和持正公的子孫興建的祖祠。建筑坐北朝南,二進式祠堂建筑,兩邊配四座“四點金”,門前為大灰埕。 公祠首進前面為凹斗門樓,門樓有三門,中門首橫額面刻“直正公祠”,背鐫“見位聞聲”,兩旁門上橫額刻“覲光楊烈”、“崇德象賢”。門前立八棱檐柱,柱上馬面梁架有木雕飾品。前后廳由左右兩廊和天井連接,天井中央是拜亭,亭屋面為“九脊歇山頂”,與周圍的硬山頂屋面形成對比,使建筑景觀富于變化。博古靜物、花果草蟲、祥禽瑞獸等木雕飾件,保存完好。直正公祠是規范的清代祠堂造式,其設計、建造、裝飾均由西岐本村的能工巧匠完成,是地方人文的形象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2014年被列為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詳細]
17、王氏輔祖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氏輔祖祠
  王氏輔祖祠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元鼎路西側丁日昌舊居背后之“名豐埕”, 是清末揭陽著名的“名豐”號夏布行商人王氏的家祠。祠堂建于1873~1877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一進一天井兩火巷建筑格局,凹肚門樓石浮雕和通雕建筑裝飾圖案繁縟,刀法流暢,整體保留的完整程度為榕城祠堂建筑所罕見;木雕裝飾精雕細琢,極具工藝,充分體現清末潮汕木雕的成熟和細膩,保存也十分完整,為揭陽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 2007年12月7日被公布為揭陽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王氏輔祖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彭延年墓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梅云林厝寮村浮丘山北麓,是潮汕名墓之一。該墓始建于宋紹圣三年(1096),前臨平原,后倚重山,清流前繞,是傳統風水學中“山環水抱”的“寶地”格局。墓坐南朝北,碑面寬達3.7米,為宋式典型。墓前有萬歷所樹神道碑。《(康熙)潮州府志》、《(乾。┙谊柨h志》“古跡”、“墓丘”諸篇,均有關于此墓的記載。是當代學者研究潮汕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物證。 2015年12月10日,彭延年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鄒堂鄭氏宗祠與牌坊
  鄒堂鄭氏祖祠俗稱“始祖祠”,位于揭陽空港經濟區地都鎮烏美社區,于明朝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建成,是鄒堂鄭氏之11世祖鄭旻告假回鄉修建祖祠時所建的。鄭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進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貴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職,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幾經焚毀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鄒堂山下,古風依舊!翱频谑兰摇笔品蛔湓陟敉猓瑸槎䦟邮绞娜T四柱全石結構,高約5米,寬約7米;此乃鄭旻的五世孫鄭其崇中舉之后歸故里修祠所立,這石牌坊見證了鄒堂鄭氏一族的榮耀與輝煌,自鄭旻首中進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確實不得不令人稱贊。據說鄒堂鄉曾產生了1名進士、5名舉人、40名貢生,鄉間多處可見到“明經第”的古宅。鄭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渾然自成一體,獨樹一格,更是鄒堂鄉的文……[詳細]
鄒堂古村
  鄒堂古村,一個古樸的鄉村,位于廣東省揭陽市空港經濟區地都鎮,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東部與汕頭市金平區、北部與潮州市潮安區接壤206國道貫穿而過,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處,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鄒堂鄭氏祖祠俗稱“始祖祠”,位于鄒堂里面的烏美村,于明朝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建成,是鄒堂鄭氏之11世祖鄭旻告假回鄉修建祖祠時所建的。鄭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進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貴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職,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幾經焚毀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鄒堂山下,古風依舊!翱频谑兰摇笔品蛔湓陟敉,為二層式石基的三門四柱全石結構,高約5米,寬約7米;此乃鄭旻的五世孫鄭其崇中舉之后歸故里修祠所立,這石牌坊見證了鄒堂鄭氏一族的榮耀與輝煌,自鄭旻首中進士之后,五世之中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婷婷精品视频亚洲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日本免费人成网视频免费看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看片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