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峒泛指近代公平的九龍約,地域涵蓋今平東鎮的一半,毗鄰海(豐)、陸(豐)、惠(東)、紫(金)、五(華)等縣區交界點,山嶺縱橫,易于防守,故在革命年代是一處相對安全的天然據點。九龍峒最初的星火閃現在虎山北麓的鳳翔古觀,它以1923年保護過“七五農潮”時前來避難的彭湃、李勞工等革命志士而聞名海豐。1928年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后,國民黨調動近千武裝對九龍峒的赤衛隊實行“冬防會剿”,蘇區淪陷,鳳翔觀遭焚。1935年海豐黨組織恢復活動,九龍峒成為重要的交通站與聯絡點。抗日戰爭時期,九龍峒重新組建了海陸豐中心縣委,并以此為中心建立游擊區,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峒舉辦了兩次黨訓班,為黨和軍隊培養了一批人才,堪稱海豐的“延安”。九龍峒作為海陸豐地區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在大革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