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 > 海豐縣旅游

海豐縣旅游景點介紹

  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準提閣)位于海豐縣城東鎮龍山村西側龍津溪邊,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家麒故居位于海豐縣梅隴鎮石洲村,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洲村農會舊址位于海豐縣梅隴鎮石洲村,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東江特委遺址(五龍寺)位于海豐縣城東鎮橋東社區,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其尤故居位于海豐縣附城鎮城南社區頭社村,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浮潭村紅四師師部舊址位于海豐縣海城鎮蓮關村委會浮譚村,年代為1928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豐各屆人民團體聯合會成立舊址(劉氏家塾)位于海豐縣海城鎮南門社區紅場路紅場舊址東側,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征軍黃埔軍校政治部舊址(海豐工農革命軍團隊部舊址)位于海豐縣海城鎮南門社區南湖車站對面,年代為1925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共青團海陸豐地委舊址位于海豐縣海城鎮南門社區博約街,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陶河樑美樓位于海豐縣陶河鎮陶北村港口自然村,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東大茂樓位于海豐縣平東鎮谷兜村,年代為民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豐縣城東鎮龍山公園位于城東鎮龍山新邨二巷南,城東鎮龍山公園建成了海豐縣首個以消防宣傳為主題的文化公園。公園內環境優美、富有特色,內設有消防設備展示區、消防安全知識文化長廊以及各種充滿了消防元素的漫畫卡通、石椅、藝術造型石等4個主題區域,消防宣傳特色突出。……[詳細]
  赤山寶塔位于城東赤山,明崇禎三年(1630)舉人葉維菱建。為七層八角仿樓閣式實心塔。磚與灰砂混合結構。底層周長23米,往上逐層縮少。通高20.63米。一至五層為灰沙實心夯筑,六、七層用黑方磚砌筑。現塔基有部分崩塌。……[詳細]
九龍黨訓班舊址
  九龍村屬我縣著名革命根據地“九龍峒”所在地,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當時的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舉辦了兩次黨訓班,為黨和軍隊培養了一批人才,堪稱海豐的“延安”。九龍現存有“黨訓班舊址”等一批革命舊址,是平東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九龍峒泛指近代公平的九龍約,地域涵蓋今平東鎮的一半,毗鄰海(豐)、陸(豐)、惠(東)、紫(金)、五(華)等縣區交界點,山嶺縱橫,易于防守,故在革命年代是一處相對安全的天然據點。九龍峒最初的星火閃現在虎山北麓的鳳翔古觀,它以1923年保護過“七五農潮”時前來避難的彭湃、李勞工等革命志士而聞名海豐。1928年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后,國民黨調動近千武裝對九龍峒的赤衛隊實行“冬防會剿”,蘇區淪陷,鳳翔觀遭焚。1935年海豐黨組織恢復活動,九龍峒成為重要的交通站與聯絡點。抗日戰爭時期,九龍峒重新組建了海陸豐中心縣委,并以此為中心建立游擊區,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峒舉辦了兩次黨訓班,為黨和軍隊培養了一批人才,堪稱海豐的“延安”。九龍峒作為海陸豐地區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在大革命……[詳細]
廣東省農業公園(陸港農業基地)
  汕尾市陸港生態種養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港)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金1000萬元,是一家致力于農業產業化、集果蔬種植、魚禽養殖、加工、銷售、科研、觀光于一體的農業企業。陸港在海豐縣平東鎮經營各類耕地、魚塘共11000余畝。其中耕地5000畝,己建成魚塘5000多畝,園林中心200畝,名茶培育中心100畝,年生產蔬菜2萬噸,水產品5000噸,產值達1億元以上,是當地重點的農業產業化企業。2016年春節,陸港投入300余萬領先推出油菜花觀光節,春節期間迎來十余萬游客,日均入園客流多達六千余人,引起多地報紙與電視媒體爭相報道其盛況。油菜花項目的成功舉辦,使公司具有建設生態農業公園的信心。2016年,該基地成功申報“廣東省農業公園”項目,公司計劃再投資1.5億元,建設成一個以農業為主題,集農科示……[詳細]
  南門村委是黃甘嶺古道的必經之路,黃甘嶺古道走向為:黃羌鎮上頭洋,經平東鎮谷兜村委黃甘嶺、華照樓村、谷兜村、嶂下村,至平東鎮南門村委上新村、南門村、橋頭村、九菜坑村,再到陸河縣龍須徑,全長13千米,路面寬約2米。該路建于清乾隆年間,為當時海豐通往陸河至揭陽古道,一直用至改革開放初期,其中南門村委上新村段古道路邊建有排灌渠。相傳,曾有位惠東高潭的富人途經此地,捐建了黃甘嶺石階。由于現代交通發達,該古道基本荒廢,但森林密布,成為驢友們尋幽探勝的好去處。……[詳細]
18、鳳翔觀
鳳翔觀
  鳳翔觀,俗稱“鳳髻庵”或“鳳冠庵”,位于海豐縣平東鎮九龍洞革命老區坑口村北側虎山上,是當時鄰近“十三鄉”群眾崇拜的道教圣地。清乾隆版《海豐縣志》載此山“盤郁幽深,茅庵梵剎、聯絡山脈,居民多持長素,以種茶為業,恍然別有洞天”。鄉民傳述及現存“納租記事碑”等文物考證,此觀在明代建于現址右側,在清初“移民縮界”后鄉火旺盛,進行擴建,遂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租用山上李姓地基,擇址建成兩進三間的道觀模式,內祀“三寶佛祖、三清佛祖、元天上帝、三官大帝、司命帝君、大峰祖師、福德老爺”諸神像,并祀當年主要捐建者“清大檀越主曾公媽”神位及“林桂花長生祿位”等。建至民國,隨著山上生態空間的局限及山民的遷徙,鳳翔觀隨之淡落,僅存一名道長住持。1923年8月16日(農歷七月初五日),海豐赤山約總農會遭受當……[詳細]
  南門吊澗位于平東鎮南門村南門水庫副壩口約50米處,是明代軍屯時所開鑿的水利工程灌溉石渠。“南門吊澗”位于南門峽谷懸崖峭壁,橫亙石渠,瀑泉飛瀉,是一道長約200余米的石渠,懸空架設在30米高的峭壁處,這是明代軍屯水利工程建設的引水渠道。明洪武28年(公元1359年)秋,海豐站碣石衛,駐軍5600人;為解決軍需,實行屯田政策,每次輪換三分之一的士兵在屯田務農;為解決水源,下令士兵用繩索綁腰,吊掛在南門谷口的懸崖峭壁處,手執鐵錘鋼鏨,每隔1.5米處進行鑿孔,然后將長約1.5米的石條鍥入石壁,石條上平鋪石板;以此懸空架設石渠,將山谷內的水源引進山下,灌溉軍屯田。至今完好無損,仍然發揮其引水灌溉的功能。1969年,在“南門吊澗”上面建設南門水庫,分上下庫兩座,該水庫具有灌溉、發電與供水的功能。橫掛距谷……[詳細]
平東平龍水庫
  平龍水庫平龍水庫位于平東鎮的九龍洞,因屬公平、平東兩社所建,故取名平龍。集雨面積10.6平方千米,總庫容1479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20萬立方米,死庫容5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水田240公頃,旱地317公頃,另加計劃開發的海豐塘荒地667公頃。主壩高程60.5米,加防浪墻1米,最大壩高30.5米,壩長500米,頂寬5米。泄洪閘設于主壩北側,為圬工涵洞式結構,設雙孔凈寬2X2~4米,最大泄洪量88.5立方米每秒。輸水管2條,主管1米口徑為鋼筋混凝土壓力管,最大輸水量6立方米每秒。壩后電站裝機2臺250千瓦。淹沒兩個村莊計28公頃耕地,移民244人。工程于1974年8月14日正式開工,1977年夏全面建成。主壩因兩社交界處填壓不實,發生嚴重滲漏,后經多次灌漿得到妥善處理。水庫設立管理處,受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 在线看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