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梅州市 > 平遠縣旅游

平遠縣旅游景點介紹

  梅平武工隊舊址位于梅州市平遠縣大柘鎮,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梅平武工隊舊址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樹廬”位于廣東省平遠縣仁居鎮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為兩堂兩橫一圍龍的客家圍攏屋,于200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第五批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樹廬”建造于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兩堂兩橫一圍龍,……[詳細]
  見龍圍與炮樓位于龍門縣地派鎮渡頭村。古圍垅屋“見龍圍”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占地面積2630平方米為三堂、二橫、一圍龍結構,是晚清舉人、兩廣學務處查學員劉士驥的故居。見龍圍是劉士驥祖父劉學榮所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落成,劉士驥出生于此。走進“見龍圍”,只見門樓有兩層高,卷拱門上設有木柵欄。穿過門樓踏入圍……[詳細]
  凌風塔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潭頭村。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嘉慶十九年(1814年)潭頭萬安橋碑記載有到凌風塔的路線和凌風塔的風景分析,建塔時間不會晚于嘉慶年間。凌風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七級,高35.5米。樓閣式磚塔,塔梯為壁內折上式。塔首層在西北方正面設門,每層均用菱角牙磚與挑檐磚疊澀出檐,各層每面均留窗洞。游人可循階……[詳細]
  鄒坊文祠,俗稱八角亭,坐落在平遠縣 仁居鎮 鄒坊村村口。根據清嘉慶二十五年知縣盧兆鰲編寫之《平遠縣志》記載,該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劉企賢等倡建,當時地名三楓樹,清代設私塾,春秋兩季則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風調雨順。又因處于河口出口處,亦有“鎮水”之說。民國期間在此辦過小學、設過鄒黃鄉公所、鄒坊鄉……[詳細]
  臥佛山文化旅游產業園坐落于粵、贛、閩三省交界的梅州市平遠縣境內,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總投資20億元,依托“世界第一天然大佛”獨特的自然景觀,開發建設集“祈福觀光、休閑度假、運動養生、生態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園。整個旅游產業園由生態觀光旅游區、祈福養生區、客家文化商旅風情區、休閑運動度假區四大部分組成,主要包……[詳細]
  井下吳屋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井下村,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年),為鄉人吳昆亭所建。井下吳屋面闊43.3米,進深51.72米,占地2252平方米,整屋座東北向西南。主體為三堂三橫一圍龍的客家圍龍屋,占地2252平方米,共64間11廳6舍。前面有平坦耕地,周圍有潺潺溪流。堂屋后有高起半月型“花臺”,花頭與主體合起……[詳細]
  駕虹橋位于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古鎮標志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橋———駕虹橋。荒草萋萋下的橋身仍堅固無比,令人由衷贊嘆古時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橋,所有的石塊均是靠特殊的技藝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劑。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含紅四軍縱隊司令部舊址、紅四軍縱隊軍需處舊址、紅四軍縱隊后勤處舊址、老東門街紅軍標語)位于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平遠縣紅軍紀念園坐落于當年紅四軍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鎮東較場,該紀念園是廣東第一個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為主題……[詳細]
  寶善居位于平遠縣大拓鎮豐光村。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松溪古道始于西晉末年,是中原人向南遷到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潮汕等地的必經之路,距今1600多年,據說被客家人尊為客家人文始祖的程旼也是從這條古道進入廣東,并最終定居梅州的。目前遺存的這段松溪古道位于平遠縣差干鎮,長約6公里,寬5尺,鵝卵石砌面。古代松溪古道上通平遠縣城、江西尋烏、贛州等地,橫接福建武平、上杭,下至蕉……[詳細]
  黃梅興故居位于東石鎮大屋村街尾,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為抗日將軍黃梅興所建。故居坐西北向東南,面闊11.10米,進深17.10米,占地296.03平方米,共6間2廳2舍1天井,是典型的客家“合面杠”建筑。故居泥磚墻,杉木瓦面,花崗石沿,三合土地底。它對研究客家建筑方面、展示黃梅興將軍愛國精神具有一定價值。據悉,黃……[詳細]
  姚子青故居,位于平遠縣大柘鎮墩背村。姚子青(1909-1937)字若振,號中琪,廣東平遠縣人。1926年10月,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入伍生總隊,1927年7月升入第二總隊步三隊軍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畢業,分配至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師任上尉連長,1934年任該師少校團副。1935年改任營長,1936年升任陸……[詳細]
  蕙樓,又叫慎敏第,因是華僑吳蕙根所建,所以叫蕙樓。位于平遠縣東石鎮錫水村,建于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它的設計建造,顛覆了客家民居在傳統上的觀念,不在安全防護性上作過多考慮,而是引用了西式建筑元素。蕙樓主體上是客家民居中常見的上中下三堂結構,以正大門為中軸線向左右伸展,左右兩側類似橫屋,但與傳統橫屋不同是,左右兩……[詳細]
  仁居鎮紅軍標語 位于平遠縣仁居鎮仁居圩。1929年10月紅四軍出擊梅縣,回師上杭,路過平遠石正、仁居、差干等地。在仁居約駐扎一個多月,朱德總司令的指揮部設在仁居中學。隨后,為了打破敵人的“三省會剿”,紅四軍又于1930年2月由贛州挺進平遠。在仁居進駐了10多天。紅四軍兩次到仁居,在墻上寫下了大量內容豐富的革命標語。19……[詳細]
  楓樹崗太平天國摩崖石刻 位于平遠縣中行鎮仲石村以東,楓樹崗石壁上。刻“太平天國平天王左排”七字,分3行豎書,中為“太平天國”,左為“平天王”,右為“左排”。石刻字跡書寫平常,刻工粗糙,呈行書體,略有殘缺,不像名家手筆,更不像是能工巧匠所作,長0.8米,每字約0.15×0.6米。史書記載,太平軍曾兩次入粵作戰:一次為咸豐……[詳細]
  廣東省四大銀行金庫舊址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要沖的平遠縣仁居鎮,從南齊開始,已逐漸有人遷徙到此地定居,古稱此地為“豪居”。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設置平遠縣時,仁居為縣治(縣城)所在地。四百多年來,這座古鎮的歷史充滿了傳奇色彩。金庫是一座民國時期極為罕見的框架結構、帶地下室的三層大樓。大樓雖歷經多年風雨侵蝕,卻未顯……[詳細]
  水口陶窯位于平遠縣石正鎮安仁村水口。年代為西周。1974年發現并清理了4座。為圓形豎穴窯,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窯室,下層是火膛,火膛一側有火門,中間是窯箅,箅孔上大下小,有3~11個。窯室平面為圓形或橢圓形,窯壁略作弧形,窯壁和窯箅用泥拌抹筑,經高溫焙燒而成。其中三號窯窯室殘高1.1米,中部寬1.85米,底寬1.66米~……[詳細]
  寨頂上山遺址位于平遠縣長田鄉龍頸村。年代為西周時期。1986年發現。遺物主要分布在山頂平臺及南面山坡。出土陶器以泥質陶為多,火候高。器類有罐、釜、缽、器座等,多見折肩、高領、圜底或圜凹底。紋飾有席紋、菱格紋、方格紋、粗格紋、雙線格紋、繩紋、云雷紋、籃紋等,少量為云雷與方格組合紋。石器多見半成品器,器類有耜、錛、有段錛、……[詳細]
  金穗谷養生旅游區位于中行鎮快湖村,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秀美。園區規劃面積4800畝,以生態旅游、休閑養生為主題。構筑了一個集休閑養生、科普示范、親情體驗、文藝家創作交流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景區。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是休閑觀光、食宿接待的重要場所。地址:平遠縣206國道中行鎮快湖村聯系電話:0753-8125138……[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永久 | 亚洲精选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