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懷別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始建于民國時期,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同懷別墅曾是紅四軍前委機關和軍部駐地,亦是中共中央九月來信傳達地。1929年10月19日至21日,紅四軍軍長朱德、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軍部參謀朱云卿率紅四軍一二三縱隊共6000余眾,分三路出擊東江進軍閩粵贛邊的松源,入粵首戰大獲……[詳細] |
![]() | 林風眠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開基。林風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門楣署:敦裕居。由林風眠的父親二十世祖伯恩公親書,黑字行書體,字跡乃依稀可辨。門聯曰:“敦崇禮義,裕蔭裔孫”。林風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擁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勢高筑石臺基,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軸……[詳細] |
![]() | 雙龍村大夫第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畬江鎮雙龍村。建于清光緒(1875——1908)年間,是李氏十八世馬來西亞華僑晉郎公興建。為二堂三橫一雜屋。坐西向東,高臺基,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結構。系梅縣傳統客家民居建筑形式之一。總面闊55.2米,總進深27.35米,面積1556平方米。該第坐西南向東北處設卷棚頂外門樓,呈“歪門正……[詳細] |
![]() | 干廬位于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錦雞村,年代為1936年。2019年4月19日,干廬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槐崗繼善樓位于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槐崗村,年代為清。2019年4月19日,槐崗繼善樓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葉劍英紀念園AAAA ![]() ![]() 葉劍英紀念園位于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范、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游于一體。葉劍英紀念園籌建于2004年,歷時三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葉劍英紀念園規劃占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游……[詳細] |
![]() | 群豐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縣丙村鎮群豐村。群豐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南北長87米,東西寬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進三堂八橫三圍,儼然一座龐大的古鎮。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國建筑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一書的客家圍龍屋。群豐大夫第與其它客家圍屋一樣,由……[詳細] |
![]() |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喆廬”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丘哲曾在松口與謝逸橋等開辦松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干人才的場所。他還利用松口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開設“公裕源……[詳細] |
![]() | 蓮塘村古氏洋樓位于梅縣區城東鎮,這里的竹管塘一帶,曾經是連姓族人居住的家園,屋前一口大池塘支荷搖曳,是蓮花盛開的水域。雖然,隨著時光的變幻,人世滄桑,連姓族人已經遷往他處,這里居住的古姓、葉姓等居民仍然將村莊喚作蓮塘。離樹德樓不遠的西南方,一座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筑屹立在山坳小溪旁,與另一棟傳統圍屋比鄰而立,房子的建造者是……[詳細] |
![]() | 李金發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羅田上村,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園風光。其故居叫“承德第”,是李金發的父親李煥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經商取得成功后回鄉興建的。房屋右側是一個農家書屋。這個農家書屋由梅縣文化局于2010年設立,擺放各類書籍,為游客提供一個閱讀的環境。著名詩人李金發在“承德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光。李金發才華橫溢,……[詳細] |
![]() | 黃琪翔故居坐落在梅縣水車鎮先鋒村,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黃琪翔將軍的故居。這是一棟建于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中西結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儀園”。黃琪翔故居的平面布局為縱向中軸對稱。建筑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前為南洋建筑風格的樓房,后為客家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獨特。949年,胡璉兵竄梅時……[詳細] |
![]() | 鄧仲元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白沙坪。粵軍上將鄧仲元故居建于清末,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回廊式二層樓房。門樓坐西南朝東北,樓宇周圍有花園護墻,兩邊對稱,辟有外門,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950平方米。混凝土框架結構,木梁頂架,灰瓦天面,上下層為內陽臺式券廊。1993年11月全面修葺。1987年 月梅州市人民……[詳細] |
![]() | 有著近400多年歷史的世德堂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銅琶村下店,是一座三堂兩橫三圍龍的客家圍龍屋建筑,占地近7000平方米。置身古屋,猶如行走在一座偌大的“皇宮”之中,門外有門、屋中有屋的建筑構造,讓人頓感這座圍龍屋的宏偉壯觀。據世德堂23世后人李漢錢老人介紹,世德堂建于1645年,初建時有72天井,36廳,12個……[詳細] |
![]() | 松口圖書館舊址,位于梅縣區松口鎮公園路。1908年,同盟會成員丘哲、謝良牧、梁鳴九等人在松口組織公裕源商號(公裕源米店),成為同盟會成員進行革命聯絡的秘密基地,后改為松口書報社,此為松口圖書館的前身。1912年,松口書報社正名為“松口通俗圖書館”。1934年10月,丘哲、饒一梅、張作新等有識之士,以教育會名義發動社會捐……[詳細] |
![]() | 松江大酒店舊址,位于梅縣區松口鎮繁榮居委。有著80多年歷史的松江大酒店由松口大黃村的廖子君先生于民國21年建成,為中西合璧式的5層建筑,得天時地利之便,當年曾經是閩粵贛最有名的酒店之一。無數客籍華僑由松口火船碼頭坐火船下汕頭出南洋,或由南洋回國探親時,都要在松江大酒店住一宿。因此這里是華僑背井離鄉的第一站,也是回鄉光宗……[詳細] |
![]() | 茶山紹德堂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燈塔村。紹德堂是迄今村中保存歷史最久的建筑,建于明代,歇山式,是茶山村黃氏祠堂。紹德堂祠堂正立面。正面屋脊為內弧線的大坡面與舉架明顯高于后立面的構架,使堂屋氣勢恢宏。紹德堂歷經風雨500年,占地4900余平方米,為歇山式單堂三橫屋格局,面闊7開間,正脊前高后低,有唐代遺風,夯筑、灰瓦面、……[詳細] |
![]() | 張民達故居位于梅縣桃堯鎮石螺崗村。故居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平面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結構,底層及二層均有陽臺式回廊,正面為券廊。大廳正面設置木樓梯,靠后壁處上三分一高后分左右梯登樓。大廳兩側為房間,左右對稱,布局相同。故居依山而建,環境幽雅。1979年11月維修。張民達(188……[詳細] |
![]() | 愛春樓 位于梅縣松口鎮銅琶村。是謝逸橋的故居。建于清末,坐西北朝東南。是一座中西混合的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帶外門庭院,依山而筑,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主體坐西向東,歇山式門樓、亭,左右山墻為硬山式樓頂,平面布局均衡對稱,中軸線設上、中、下三廳,中廳上下辟天井,左右置石級樓梯,底層共有房18間……[詳細] |
![]() | 松源鎮紅軍標語 位于松源鎮。是1929年紅四軍駐扎該鎮時所寫。書寫材料主要以油漆、墨汁及石灰水等書寫在民居的外墻上或居室內墻體,為三合土夯筑部分有批蕩面的廳堂、房間內。字體多為楷書,間中有部分行書。現保存基本完好。 內容是: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地主階級、打倒國民黨政府是目前革命的三大任務、紅軍,楷書體,紅灰框邊白灰字。……[詳細] |
![]() |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縣雁洋鎮陰那山靈光寺山門外的粲花館門前。石高約1.5米、寬約2.5米,石上鑿刻李士淳題寫的詩。陰刻,楷書,每字約0.12平方米。文曰:“鐵橋過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記年,寄語中原車馬客,風塵暫此一停鞭”。李士淳,號二何,嘉應州(今梅縣)人,明崇禎年間曾任翰林院編修,為明代遺老,對清有不臣之心,于清順……[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