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封開縣博物館(新館)位于封開縣廣信文化園內,是肇慶地區縣級博物館中館藏最豐富的,有多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尤其是收藏的史前以及漢唐文物,見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里程。封開縣博物館成立于1981年,是封開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屬下的全民公益--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文物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詳細] |
![]() | 1949年春,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綏賀支隊為了領導封開人民的解放戰爭,由山區向平原挺進,在開辟漁澇游擊區和賀江流域時的平原游擊區時,司令部就設在古胡世居的大屋中,綏賀支隊的司令陳勝、政委葉向榮、政治部主任何濤等,在這里領導封開人民對國民黨-派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為封開縣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建國初期,這里也作為土地改……[詳細] |
![]() | 1926年夏,開建縣在轟轟烈烈的農-動的影響下,也開始正式組織農民協會。10月,在開建縣的于村,在全縣第一個成立農會。主要領導人是于善鵬、于大沖。現今,于村鄉農會舊址是開建縣大革命時期開展轟轟烈烈農-動的見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詳細] |
![]() | 1926年10月,開建縣官埇鄉農會成立,主要領導人是侯日宏。開建縣官埇鄉農會舊址是開建縣大革命時期開展轟轟烈烈農-動的見證,對于了解開建縣官涌鄉農會的歷史以及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詳細] |
![]() | 1926年10月,開建縣平灘鄉農會成立,主要領導人是梁時昉。農會成立后,團結廣大群眾,發揮農會的作用,領導全鄉農民開展“二五減租”,減租減息等斗爭,為農民爭取應有的權利,維護了當地農民的利益。農會為了保護農會、會員的利益,迅速地組織起武裝力量,把民團的人員和武裝直接轉過來,組建新的農民自衛隊。農民自衛隊巡邏放哨,擔負起……[詳細] |
![]() | 李炳輝,字祖德,別號路得士,廣東封川人,南洋教士。1908年,赴廣州讀書,曾遠渡重洋,到達大霹靂埠(今馬來西亞)入教會學校學習英語,后在革命黨人肖錦蘭介紹加入同盟會。從此,他到處宣傳革命,不少華僑在他的鼓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11年1月(宣統3年),李炳輝得知同盟會決定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即與其它革命志士一起取道香港……[詳細] |
![]() | 1949年11月6日,封川特派隊命令桂東人民--義勇總隊與開建縣地方起義部隊聯合作戰,參加解放開建縣城南豐的戰斗,攻下了雞仔頂,搶占了制高點,解除了威脅,為解放南豐縣城創造了先機。解放開建縣城的戰斗結束后,桂東人民--義勇總隊奉命在杏花的奉政第參加整編,編為綏賀支隊第六團暫編第二營,正式加到解放軍的序列。……[詳細] |
![]() | 二區范村鄉農會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平鳳鎮范村村委范村自然村的陳家祠。1926年3月,封川二區范村鄉農會與羅鳳鄉農會均在此成立,前者主要領導人為陳定林、明周禮,后者為黃善全、黃有方、黃經余。它是共產黨人傳播革命道理、發展農民革命組織、開展土地革命的大課堂,見證了封開大革命時期農-動的光輝歷史。……[詳細] |
![]() | 二區河村鄉農會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平鳳鎮登河村委河村自然村的河村書館。1926年8月,封川二區河村鄉農會成立,主要領導人李超如、李樹德、聶旭漢、黃金海、聶光漢、聶亦彬。二區河村鄉農會舊是封開大革命時期農-動的重要史跡之一,對了解封開農-動的歷史以及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詳細] |
![]() | 二區新南鄉農會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平鳳鎮新村泰新橋橋頭屋,又稱泰新橋橋亭。1927年3月,封川二區新南鄉農會成立,主要領導人黎亞梓、聶奕元。二區新南鄉農會舊址是封開縣大革命時期開展轟轟烈烈農-動的見證,對于了解二區新南鄉農會的歷史以及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詳細] |
![]() | 廣信塔,位于封開縣新城區西江與賀江交匯處東岸廣信文化園內的犀牛頭山頂,是以廣信命名并采用仿--格,集樓、閣、城、亭、廟于一身的方形塔樓結構建筑,也是兩廣標志性建筑。塔的主體采用框架結構,塔的內外裝修則按照漢代美學原則并采用傳統工藝、材料,體現了古代建筑形式與現代工藝技術的完美結合。其布局獨一無二,既有嶺南活潑多變、生動……[詳細] |
![]() | 1926年9月,城琰鄉農民協會成立,會址設于五通宮。農會成立后,組織會員開展“二五”減租,去除一切不必要的額外負擔,這樣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反對大斗大秤,收繳地主-械等革命活動。實行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由農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決策農民自己的事情,處理農民之間的日常糾紛,落實國民政府的政策。因此,當時的農會威信十分高……[詳細] |
![]() |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廣州、西江地區也相繼發生“四·一五”和“四·一六”--大屠殺。這時,各地農-動遭受-派的瘋狂鎮壓。同年在6月20日—26日,平鳳地主黃宴平、黃佐南,依仗-軍隊,組織還鄉團,并勾結駐江口的國民黨第四軍三十七團第二營和駐都城的廣東守備軍嚴博球部的一個營,共有六、七百兵力,向封……[詳細] |
![]() | 1926年3月,封川二區第一個農會組織——思禮鄉農會成立,主要領導人龍拔漢、龍世光、龍俊全、龍亞木。龍拔漢為二區農會委員長,并提出“一切權力歸農會”。二區農會變成了封川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封川二區思禮鄉農會舊址是封開縣大革命時期開展轟轟烈烈農-動的第一個農會組織,同時又是革命烈士龍拔漢同志的故居,對于了解二區思禮鄉農會……[詳細] |
![]() | 1926年8月,在景福宮建立峽聳鄉農民協會,開展轟轟烈烈的農-動。劉興賢為委員長,執行委員會有黃漢達、陳拔廷、黃福謙。農會成立后,團結廣大群眾,充分發揮農民協會的作用,實行減租減息,落實國民政府的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還成立農民自衛軍,為保衛農民利益做好各項工作。……[詳細] |
![]() | 1948年—1949年,封川特派隊在漁澇地區活動時,就選擇埇侶村作為常駐地。晚上的流動崗哨就設在前一山崗的雞塘村,綏賀支隊第六團政委封川特派隊前隊長黃江則秘密駐在雞塘村中。后來何濤當負責人時,就常駐在埇侶村的甲長家中。二、三戰漁澇取得勝利,封川特派隊都是在村中作戰斗總動員,整裝出發的。而莫漢率領的國民黨第十二區專員公暑……[詳細] |
![]() | 1950年2月,封川縣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地處封川、平鳳漁澇、七星、蓮都、杏花、羅董等地區的不法地主勾結匪特串通一氣,組織發起--武裝--。后南下大軍一二二師三六六團、軍分區十三團一營、駐梧州大軍一個連等聞訊即趕來支援,經過幾個月的圍剿,才將匪特剿滅。在這次匪特--中,計有大軍犧牲9人,縣大隊和地方機關干部犧牲50余人。……[詳細] |
![]() | 封開縣平崗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在1987年,當地政府為紀念大革命時期(1925年—1927年)平鳳鎮犧牲的26位革命烈士而建。現今,封開縣平崗革命烈士紀念碑已成為平鳳鎮開展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詳細] |
![]() | 1949年6月底,綏賀支隊第六團封川特派隊奉命接收了由李濟深領導屬下的桂東人民--義勇總隊,王烈生任總隊長,這支隊伍有100多人。為了避開國民黨廣西軍隊和地方民團的圍剿和無謂的糾纏,綏賀支隊命令這支隊伍開進開建縣的石硯頂山區(今大玉口鎮的長群、群勝、群星一帶),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建立穩固的革命根據地,同國民黨-派展開英……[詳細] |
![]() | 封開縣杏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為紀念解放前夕到1950年6月,清剿殘匪期間,南下的人民解放軍3411部隊指戰員霍尚禮、警衛員唐錫林、戰士馬大良等三位烈士,先后被殘匪伏擊中彈犧牲。為紀念這一時期殉職的烈士,杏花鎮人民政府于1983年建立此碑。現今,杏花革命烈士紀念碑已成為杏花鎮開展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