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寧江屯農民協會舊址座落在江屯鎮江屯圩。該建筑原來樓高三層,磚木結構,是一間當鋪,現只剩地下一層和一邊大門。1924年4月10日,周其鑒率領胡超等從廣州返回廣寧,到達江屯,與先期回鄉的羅國杰等會合。第二天,周其鑒便召開農-動籌辦員會議,研究籌建農會的有關問題。會后,各籌辦員分頭深入山鄉進行宣傳發動。經過10天的工作,農……[詳細] |
![]() | 廣寧排沙抗日武裝起義遺址座落在排沙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內的“江家倉”。這是一間青磚石條瓦面結構,墻體堅固、易守難攻的高大建筑物,面積大約300多平方米。1945年2月16日,西江臨委書記歐新在排沙三角村小學召集廣寧、四會兩縣黨組織負責人和部分黨員骨干舉行武裝起義會議,決定2月20日(即農歷正月初八)為起義日期。大家一致認為……[詳細] |
![]() | 廣寧帶洞農民協會舊址錦亭譚公祠座落在賓亨鎮帶洞村。該建筑是一間青磚瓦面杉木結構,設有上下廳房的祠堂,建筑面積大約300平方米。大革命時期,廣寧縣紙業工人工會的發起人、廣寧農-動的領導人羅國杰,就在這里組織發動農民,成立了帶洞農民協會。1924年8月11日至13日,周其鑒、陳伯忠、羅國杰、王世祿、譚鴻機等在這里舉行了一次……[詳細]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在赤坑鎮交贊村,原是當地謝姓居民祖祠“肖梅謝公祠”。三進三開間,深29.67米,寬11.36米,面積37平方米,磚木結構,金字瓦頂,瓦脊上彩塑裝飾吉祥圖案。左右兩側外為走廊與附屬側房,門口為廣場。民國35年(1946),西江人民抗日義勇隊進駐交贊村,在該祠設立司令部。主要領導人梁嘉、……[詳細] |
![]() | 廣寧 公正會館 位于廣寧縣石澗鎮舊街。坐東向西,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會館為金字瓦頂,有0的磚木結構建筑。平面呈長方形,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穿斗式梁架。門口上方嵌有陰刻楷書“會館”二字石匾。有關公正會館規條及記載創建、重修事項碑共五通,原嵌在天井兩旁的墻壁上,現保存于該縣博物館。石澗……[詳細] |
![]() | 銅鼓崗墓群位于廣寧縣南街鎮首約村,西面瀕臨綏江,東面緊靠廣寧至廣州公路干線,是一座孤立山崗,周圍丘陵起伏。墓分布在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崗頂北側。1977年發現并進行清理。墓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長2.6 米~3.4米、寬0.6米 ~0.9米、深2米~3米。墓坑上大下小,尺寸相近,無棺槨痕跡,尸骨無存。有的墓坑底部鋪……[詳細] |
![]() | 龍嘴崗墓群位于廣寧縣南街鎮巷口村。年代為戰國晚期。 1995年~1996年在龍嘴崗西南山脊清理15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規模較小,但墓向較為一致,在8°~45°之間。最大的一座(14號墓),長4.15米,寬2.56米;最小的一座(10號墓),長1.62米,寬1.2米,似為小孩墓。墓坑的長寬比,多數是3:1,少數……[詳細] |
![]() | 周其鑒紀念館位于廣寧縣城東其鑒紀念中學內。為緬懷和紀念周其鑒先烈,弘揚其鑒精神,充實革命傳統教育內容,中共廣寧縣委、縣政府在建設其鑒紀念中學的同時,設立周其鑒紀念館。該館于1993年4月落成,館名為原廣東省省長朱森林題寫。紀念館是一座五層高,設計新穎、裝修華麗的大樓,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館內開設周其鑒光輝的一生展……[詳細] |
![]() | 位于廣寧縣南街鎮新樓江布村,距縣城僅1公里。1924年10月10日,廣寧縣農民協會在縣城南街舉行成立大會,各區鄉代表和農會執委300多人以及農會會員1000多人參加大會。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農委書記阮嘯仙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代表的身份,帶領廣州農講所學員、廣東農軍代表10多人參加大會,并向廣寧縣農民協會授旗授印。廣東省總工……[詳細] |
![]() |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始建于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里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筑之精華。2005年7月4日,廣寧縣政府公布“仁善里”客家大屋為廣寧縣第三批……[詳細] |
![]() | 螺殼山位于廣寧縣東北部,海拔1338米,被譽為“粵西第一山”。民謠唱:“螺殼山高,離天三尺,人過低頭,馬過貼脊”。景區交通便利,省道貫穿全境,距廣州、肇慶、清遠約兩個小時車程。往廣寧縣城、竹海大觀一小時就可到達,與懷集燕峰溫泉漂流旅游度假村咫尺之遙。通訊、文化、生活、娛樂設施日趨完善。螺殼山氣勢磅礴,恢宏壯麗。遠觀,層……[詳細] |
![]() | 從廣寧縣城往北行約30多公里,便到了江屯鎮大連村委會的石橋良村。該村有66戶,人口268人。村民主要以種養加工為主業。村里主要建筑福隆里被稱為“蝠鼠吊花籃”。客家古風悠然的石橋良村竹木成林風景秀麗。古村得名福隆里大屋被稱為“蝠鼠吊花籃”福隆里大屋具備典型的地方特征。沿大屋的中央縱軸有前中后三進廳,每一進廳中間相隔一天井……[詳細] |
![]() | 玉峽仙蹤在顧溪(即今古水河小峽),峽闊丈許,當中有石,當地人-心石。秋冬水涸則露,兩旁石壁聳峭。左為高山,山半建顧江王廟,峽上灣塘石齒嶙嶙,然水勢湍激,其深不可測。舟筏順流號稱崎險。峽下近岸石磧,有若麻籃,水碗形者;復有石灶,名曰“三妹灶”。三妹者,相傳為歌仙也,劉姓。唐中宗(683一689,705一709)時,新興人……[詳細] |
![]() | 福壽寺在城外西南里許,青云橋右山麓(今廣寧中學),其寺曾為祀圣習儀所;后又曾為朔望宣講圣諭之所。寺內設曾焚修祝圣兼供香燈灑掃。寺之前側,有萬壽亭,亭內懸掛徑尺銅鐘一口,其音清越,異于他鐘。每月朔望,僧方酣擊,冷韻幽聲,聳然動聽。……[詳細] |
![]() | 江屯文舉人位于廣寧北部的江屯鎮大連村,該古居建造于清朝道光十七年(即公元1873年),是一座四合院式布局,規模宏大,建筑工藝精巧,蘊含著嶺南古建筑特色的客家大屋。雖然歷經了百年的風雨蒼桑,仍保存完好。壁畫、浮雕仍清晰可見,各種花鳥魚蟲圖案栩栩如生。客家大屋背倚形似蝙蝠的大山,門前有一口1230平方米的形似花籃的半月形池……[詳細] |
![]() | 古水畫廊休閑勝地座落在古水鎮大潘、蒙坑等村,項目距竹海大觀景區15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省道二級水泥路,距離古水鎮政府2公里,擴寬2米即可通大巴,交通條件便利。河兩岸翠竹遮天蔽日,滿目翠綠;河流彎彎,流水潺潺。上游險灘深潭相連,九曲回腸,山在水中,水流山中,山映明鏡,河水清澈見底,沒有一點污染,完全是原始狀態。下游水……[詳細] |
![]() | 碧翠湖寶錠山景區是一個依傍自然奇特的湖光山色、絢麗多姿的動植物種類的展示,巧妙利用竹文化內涵、溶入財神賜福的同時,曉喻人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健康求財思想而建成的生態旅游景區。一道翠湖橋將一泓美麗的湖水分為聚寶天地和君子園兩大部份:進入由金磚作墻、兩錠巨大金元寶托起一串金燦燦的古錢幣的景區大門,便是聚寶天地,走過九……[詳細] |
![]() | 廣寧縣江屯革命烈士紀念碑座落在江屯鎮東南角社學(現江屯中學)崗頂,始建于1951年10月。1961年5月,廣寧縣人民政府組織人力把安葬在崗頂的43位烈士遺骨全部起葬,分別用金塔收拾好集中安葬在崗頂,拆除原紀念碑,在新修的呈圓形的墳墓前重新建造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座南向北,底座呈六邊形,寬約2米,底座1米高處用青……[詳細] |
![]() | 古水河發源于清遠市,于古水鎮匯入綏江,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如果說竹海是鑲嵌在綏江畔的一塊碧玉,那么古水河就是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無論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艷春,還是“兩岸綠樹凝滴翠,翠色隨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兩岸點紅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韻味,即使是“寒江獨釣”的冷冬,也有耐人尋味的底……[詳細] |
![]() | 三宿山位于廣寧縣境內西北面,座落于古水、石咀兩區之間。往上看五峰,往下望七峰,宛如筆架,高聳入云,峻逸秀麗;海拔一千零二十公尺,方園三十六平方公里,是南嶺山脈的分支。因為山高且大,瀏覽一遍,至少也要三天三夜,故名“三宿”。三宿山是廣寧名山之一。漫山茫茫-、翠綠欲滴,松濤陣陣,清爽之氣襲人。木材多為松、杉、竹子,雜以楠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