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書院位于湖南平江。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縣楊世芳倡建于今三陽鄉天岳村小天岳山,故有其名。乾隆十一年(1746)起,先后遷建于縣城東、西。嘉慶九年(1804),知縣徐以垣再遷至城西五龍山,改名“昌江”。同治六年(1867),平江士紳張岳齡與李元度慨然捐助,再次在今址新修天岳書院。張、李兩人都是湘軍將領、湖湘學人。張岳齡幼承家學,為長沙城南書院的肄業生,官至布政使銜福建按察使。李元度為岳麓書院肄業生,癸卯科舉人,官至布政使銜云南按察使。新修的天岳書院完全承襲岳麓書院的規制,集教學、藏書、祭祀于一體,有大門、講堂、藏書樓、東西齋等,并建屈子祠、九君子祠、羅孝子祠等,“尊崇忠孝理學,以為后進楷模”。天岳書院坐東南朝西北,扼汨羅江盆地,地勢平坦,視野開闊。當時耗銀萬余緡,建有樓宇4棟,齋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