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 > 端州區旅游

端州區旅游景點介紹

  介 紹 景福圍局紀念亭在端州區培腳路北側,東鄰景福祠與崇德塔,建于1935年,為正方形結構,每邊長7米,亭內主柱四根,檐柱四根。紀念亭內原來豎有“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和“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涉諸公紀念碑”兩塊碑,現已移放在肇慶市博物館的碑廊中。紀念亭現存完好,由肇慶市堤圍管理所管理。廣東肇慶市……[詳細]
  介 紹 護龍祖廟在端州區黃崗鎮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樹懷抱,環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過,廟前遠眺,田園秀色一覽無遺。廟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積136平方米,大門上方鑲嵌楷書“護龍祖廟”石匾,前后殿為硬山頂,面寬進深均三間,建筑物前設“低頭牽”,抬梁與穿十混合式梁架結構,兩殿之間以平面方……[詳細]
  介 紹 龜頂山炮臺在端州區西郊龜頂山上,建于1920年,是羅陽鎮守使林虎在肇慶所筑的七座炮臺之一。龜頂山在西江大鼎峽北岸,海拔230米,是肇慶西南的屏障,戰略地位重要。炮臺另配有三座烽火臺和一座掩體工事。烽火臺也在山頂上,相距36米,直徑從3.8米到4.2米不等,青磚壘砌臺壁;掩體則位于山頂東北面,在烽火臺前沿稍低……[詳細]
  介 紹 安定郡祠碑原存放在端州區東郊渡頭村梁氏宗祠內,現由肇慶市博物館收藏。 碑原名“安定郡祠記”,高0.36米,寬0.50米,楷書,刻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此碑是當地僅存的宋代碑記,碑文記載渡頭村梁氏始祖梁燮為宋咸平元年(998)進士,先后兩次任端州刺史,他見這里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便將粵北南雄的……[詳細]
  肇慶古城墻位于宋城路,地處肇慶城區中心。據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墻,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并筑為磚城。該城墻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過20多次修葺,但城墻和城門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墻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城墻周長2801.2米,高6.5—10米不等,寬8—18米,平面呈長方形,外為磚砌,內為夯土,是……[詳細]
  玉屏巖七星巖巖峰之一。與閬風巖對峙,中帶橫嶺,狀若列屏,四周陡峭,林木叢生。半巖有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三仙閣,閣外蹬道中有兩凹穴,訛傳為“神仙腳印”。有一大石半凌空間,以石擊之,各處音響不同,名八音石,又稱扶嘯臺。道邊壁間,有清初嶺南文學家屈大均等分韻賦詩紀游之石刻。右鄰有峻石夾立如堵墻,中通束狹小徑,僅容一人往來。頂嵌……[詳細]
  宋代名臣包拯,在肇慶任端州知郡事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當時居民因長年飲用不潔凈的水,瘟疫、疾病時有發生。包拯發動群眾在城區開挖水井7口。居民感激包公,將這7口水井稱為包公井。肇慶的水井到了清末民初已數不勝數,基本上所有街巷都有飲用水井。由于包公井年代久遠,7口井在何處,卻鮮為人知。據元末明初郡人董源《義井……[詳細]
  城西清真寺在端州區康樂中路。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最初創寺于忠勇坊,后遷至現址。占地面積1285.2平方米,寺內有禮拜殿、兩廊房舍等建筑,禮拜殿前檐石柱陰刻楷書檻聯“勤念禮課齋,七日一朝須敬畏;守忠存仁義,六行三物貴真誠”。殿內其中四根石柱上陰刻回文古蘭經。寺內還存刻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高2.23米、寬……[詳細]
  肇慶地處南亞熱帶,廣東的中西部,北回歸線橫貫全境。此處湖泊密布,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森林植被覆蓋率60%以上,大面積的茂密原始森林,到處飛瀑流泉,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國際侯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環境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樣性,既有一萬多……[詳細]
  羚山炮臺在端州區東南郊,西江羚羊峽入口北岸之羚山。建于1920年,是肇羅陽鎮守使林虎在肇慶所筑的七座炮臺之一。此炮臺控制旱峽陸路及羚山峽水道交通的要沖,形勢險要,這里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炮臺主體建筑設在紅崗制高點,以主體暗堡(母堡)為中心,在平面為長方形的陣地上按照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位分設四座較小的暗堡(子堡……[詳細]
  水月宮,位于肇慶市星湖中心區石室巖南麓,北靠崧臺,面臨紅蓮湖,曾因立有高6米、重7噸的銅鑄佛像摩利支天而聞名省港澳和東南亞各國。水月宮原為觀音堂,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但“頻年為風雨所折”,后得官民“樂于趨事”,遂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冬“辟廣升高,壯址展基”。據傳,觀音能顯現32種不同的應化色相……[詳細]
  梅庵,在肇慶市西2公里梅庵崗,北枕北嶺山,面對滔滔西江水,是嶺南少有的千年古剎.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據載,唐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回新興時路過肇慶曾在此山崗插梅為記.后來智遠和尚為紀念先師,便在惠能插梅處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四周筑有圍墻保護.主體建筑由山……[詳細]
  閬鳳巖舊名石角巖。是七星巖的最東峰。以道教經籍有“昆侖山三角,其一角干辰之輝,名曰閬鳳巔”之說而得名。巖高聳如削,與玉屏巖之西峰對峙,氣勢雄偉;循玉屏巖南麓,可拾級而登,經玉皇殿東側攀登峰頂,極目遠眺,東望羚羊峽、鼎湖山,環視七星巖全景。巖東南北三面臨水,溶洞特多。頂峰南面有無底洞,洞口直徑約2米,深邃黝黑,蜿蜒曲折而……[詳細]
  崇禧塔在肇慶市東西江畔。始建于明萬歷十年(1582年)九月,萬歷十三年四月建成。建國后重修。塔高57.5米,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9層,內分17層。內部運用磚拱設計,既美觀又能減輕塔身的壓力。塔基石刻須彌座上的浮雕,造像明朗,花紋精致,該塔與對岸巽峰、文明兩塔遙遙相對,裝點了江山景色。塔外觀比例均勻協調,每層塔檐均……[詳細]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是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和ISO14000國家示范區。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組成,總面積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寶鼎園。早在唐代,繼智常禪師開山創建白云寺之后,環山修起三十六招提,……[詳細]
  元魁塔在端州區東堤二路,南臨西江。始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相傳力渡頭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學、仕途暢通之時回鄉所律,故名“元魁塔”。該塔高27米,平面八角形,外觀七層,內為十層,屬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磚石塔。塔基用石,塔身砌磚,各層于南北兩面辟拱門,塔剎的覆盆與葫蘆則是鐵鑄。該塔的造型,自下而上,每層高度按比例遞……[詳細]
  白沙龍母廟在端州區西郊龜頂山東側,南臨西江,因廟址面臨西江北岸的白沙灘,故名白沙龍母廟。白沙龍母廟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歷代有修葺,是眾多的龍母行宮中,規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間皇帝賜封的行宮。該廟現僅存牌坊、龍母亭及大殿的一部分,肇慶八景中的“龜頂松蔭”和“白沙夜月”離廟不遠。龍母亭建筑面積28平方……[詳細]
  紀念五君祠在端州區城北路,現端州醫院內。建于1922年,原稱三君祠,是為紀念在1915年的肇慶景福圍崩決時奮力救災的鄧瑤光、凌福彭、葉蘭泉三位英雄而建的;到1935年,又將熱心當地水利事業的余漢謀和梁祖誥列進祠內紀念,遂改名為紀念五君祠。此祠在民國時期曾是肇慶景福圍董事會的會址,祠內有不少水利碑記,現尚存碑記三通。19……[詳細]
  麗譙樓在肇慶市端州區城中路175號第一人民醫院西地。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臺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后,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詳細]
  披云樓位于端州區人民中路以西的端州古城墻上,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8年),樓高三層,當時是作為瞭望臺而建造的,它由披云樓和炮臺兩部分組成,因樓矗立在城墻西段最高處常有云霧繚繞,因此得名。現在的披云樓是1989年重建的,樓高19.3米,其外形是仿照江西的滕王閣、湖北黃鶴樓和山西飛云樓而設計的,內部結構系鋼筋混凝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高清国产免费大片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