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寶塔,也稱浮屠、蘇屠,原是佛家收藏經卷、保存高僧骨殖的建筑物。但在歷史的進程中,浮屠漸漸地離開了寺廟,步入園林,走向世俗,由佛塔演變為風水塔。在我國歷史上,凡是寶塔多的地方,經濟、文化也伴隨著佛教的興盛而發展;寺院、寶塔的建筑,也依賴這個地方社會經濟的繁榮。因此,古老的寶塔作為一種象征和標志,既印記著這個地方社會歷史發……[詳細] |
![]() | 靈溪大石圍位于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靈溪村。這座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古樸建筑位于仁化萬疊紅巖邊的偏僻小鎮內。清朝道光年代社會-,匪賊橫行,四處搶劫民財,焚燒房屋,殘害百姓。靈溪各村寨經常遭受匪賊的侵犯,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飽嘗了匪賊搶劫災難的村民,渴求安居樂業的居住環境。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黃見蓋依據村民的需求……[詳細] |
![]() | 華林寺塔塔座落于聞韶鎮下徐村旁,塔旁有一寺廟,名曰華林寺(已毀),故塔也稱為“華林寺塔”,并沿用至今。該塔建于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該塔為六角形七層,門拱檐平座樓閣式磚構塔,塔為實心塔,但設有磚梯,可繞平座折轉而上頂層。一九九○年由省文管辦撥款進行了全面修茸。修茸過程中,在塔西南角第五至第六層之間拾取了北宋咸平、……[詳細] |
![]() | 長江鎮因長江河源遠流長而得名。它位于粵贛湘三省和仁化、南雄、大余、崇義、汝城五縣交界處,距仁化縣城49公里。長江鎮居大余嶺南麓,以山地為主,山嶺縱橫,溝梁相間。境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0座,多分布于東北東南地域。北部的萬時山海拔1559.3米,為全縣最高峰,又名范子山、白云山。萬時山坐落在粵、贛、湘三省交界處,有……[詳細] |
![]() | 高岡寨,又名高岡廟、中山公園,古稱高岡堡。原是6米高的土墩,后筑樓寨,總面積為12492.5平方米。乾隆7年壬戌歲(1742年)始由長江劉氏十三世孫楚白慷捐千金鑿石筑堡,一門獨入,峭壁陡絕,倡成一方保障。寨內分三級,寨頂平坦,第二重古寨門名為“維賢坊”。砌石圍時,于外層建一石門,石門厚2米、寬1.4米、高2.9米,石圍……[詳細] |
![]() | 省級自然保護區紅山高坪自然保護區位于仁化縣的紅山鎮。主要的保護對象為次生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特別是華南虎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紅山高坪自然保護區它分布了5萬畝的原始森林,林木茂盛,空氣清新。保護區內有高坪水庫水面124平方公里,島嶼10幾個,大小各異,形態萬千,正是山色湖光相輝映,一波青碧競風流。距水庫大壩200……[詳細] |
![]() | 屬于石窟寺石刻類別的雪巖寺。位于仁化縣丹霞街道辦黃屋村委會瑤塘村西南1.5公里海螺峰東側基部(屬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坐西北朝向東南,面闊10.3米、進深7.8米、高5米,占地面積92平方米![詳細] |
![]() | 雙峰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縣城西19公里的石塘鎮,始建清光緒乙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后歷時12年建成,雙峰寨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南北長73米,東西寬70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墻相連,圍墻高9米,厚1.3米,四個炮樓均為四層,高13米,主樓五層,高1……[詳細] |
![]() | 介 紹 韶石山由一系列丘陵山地組成,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是國內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這里氣候宜人(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風光優美,保留著眾多的巖廟、古寨遺跡,更有神奇的巖棺、巖畫。 美麗的神話和古老的傳說為這塊土地抹上了神秘的色彩。相傳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途經此地,登山奏韶樂,樂曲美妙動聽,群山亦為之……[詳細] |
![]() | 丹霞山AAAAA ![]() ![]()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縣城南約9公里處,距韶關市區56公里。丹霞山與南海羅浮山、博羅羅浮山、肇慶鼎湖山并列為廣東四大名山,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山均為紅色砂礫巖,遠眺全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稱之為“紅石花園”。它的地質巖層是由碎屑紅巖,礫石巖和粉狀沙巖所組成,含有鈣質,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