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山湖溫泉度假村AAAA 東山湖溫泉度假村位于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中心交界處東山湖旅游風景區內,這里依山就勢,觀仁者之山,傍智者之水,得天獨厚,擁有罕見的保健型溫礦泉資源,泉口溫度高達100c,富含益生成分,成為潮汕海內外名流獨愛的溫泉。東山湖溫泉屬天然溫礦泉,泉口水溫達到100℃~102℃,其主要礦物質成份為氟、硅、鍶、鋰、鋅等,無色透明、屬高品質CINa型堿性微咸溫泉水具有極高醫療價值,全國罕見。對神經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癥有效,可活絡筋骨、消除疲勞、增進健康、美容美體。潮州東山湖溫泉度假村溫泉酒店占地面積近千畝,建有五層高的洞穴式造型溫泉山一座,以“田園風光、鄉土氣息”為理念,建有近百個溫度不同、形態各異、風格……[詳細] |
![]() | “都爺祠”——該祠位于峽山鎮舊城區內。因峽山鎮桃溪村人、大理寺卿周光鎬勤政愛民、平定叛亂有功,當他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告老還鄉之際,由皇帝賜建。潮汕人稱周光鎬為周都爺,其祠稱“都爺祠”。該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坐西向東,為三廳兩天井土木結構。其飛檐照壁雕刻精美。1992年,由海外華僑和周氏后代集資200多萬元,照原樣進行修葺。由潮安工藝美術廠制作、內用玻璃鋼外用古工藝涂漆貼金、高2.6米的周光鎬塑像代替了原來的神龕,置于第三進大廳中。……[詳細] |
![]() | 翠峰巖景區,位于仙城鎮金竹嶺西北山麓,距潮南城區13公里。《汕頭旅游發展規劃意見書》把其列同中山公園、宋大峰景區、仙湖景區等為第二類資源景區。翠峰巖始創于元至正三年(1343),距今已有660年的歷史。巖上古廟“圣母娘娘廟”,奉祀于巖上西華石室修真坐化的林九姨,民間素稱其為“巖娘”,自古香火頗旺。相傳,林九姨為成田鄉人氏,原名林玉云,生于元延年間(1314~1320)。降生時,異香滿室。爾后素食至18歲,堅貞不屈不嫁,為抗婚攜一犬一鍋逃難至此,獨處巖洞修真。期間,林九姨樂善好施,擅于用藥,治病救人甚多,山下鄉民敬若神明。其貞潔和救苦救難濟世之心,感動上蒼,遂修真升化(其犬同化)。升化之后,降……[詳細] |
![]() | 祥符塔高21.06米,位處海拔83.8米的龜山之顛。站在練江平原或登臨大南山、小北山,百幾十里內,人們都可以看見聳立于龜山之顛的祥符塔:它就象一支蒼老的巨筆,蘸抹云彩,倒寫青天。它的雄姿,它的蒼桑,它的傳說,讓人心生敬仰,讓人浮想聯翩,讓人心馳神往。據傳,因光折射,祥符塔影曾映照于附近江河及水井,乃至人家的水盆之中,成正立或倒立影像,蔚為奇觀,常為民間所樂道。周光鎬在其《明農山堂集》(為館藏文物)中有詩贊之。可見,祥符塔在民間人們心目中影響之大。穿越茂林曲徑,再拾級登上龜山山頂,一目就可以看見山頂原來有一個平坦的可容納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巨大塔盤,祥符塔就聳立于塔盤之中。這么寬敞的塔盤,是青少年……[詳細] |
![]() | 仙湖景區免費 仙湖景區,位處仙城鎮境內大南山北麓中段,距潮南城區13公里。景區內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多處,也有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抗清駐軍營地舊址。它背山環水,湖光山色,自然景光優美。1984年旅外僑胞和群眾集資規劃興建景區,經多年來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景區,被《汕頭旅游發展規劃意見書》列同汕頭中山公園、和平宋大峰景區、深溪翠峰巖景區等為第二類資源景區。景區范圍約3平方公里。仙湖景區內有多處景點,其中:東區有天山龍泉、蓬萊仙苑、財星拱照、天云樓閣、洞天福地(崇德院);南區有南極生輝(南辰宮)、文物展廳、鄭成功紀念碑、花卉基地、萬類咸昌(放生池);西區有紫竹林苑、八卦亭樓、吾佛慈悲、民俗廟道……[詳細] |
![]() | 田心灣景區位于田心鎮西南面,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處,距華古巖2公里,距潮南城區20公里,是《汕頭旅游發展規劃意見書》中的第三類景區。田心灣處于大閘灣至惠來海域交界處的中段。范圍廣闊,碧海浩瀚,藍天無際,水天一色,偶有白帆海鷗點綴,頗多詩意。若是風起浪涌時,田心灣煙波浩淼,驚濤撲岸,更是一番壯觀的景象。南宋太常博士、著名詩人、廣東提舉楊萬里臨“潮陽海岸望海”一詩描寫了這一景象:“動地驚風起海陬,為人吹散兩眉愁。身行島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盡頭。眾水更來何處著,千峰赴此卻回休。客中供給能消底,萬里煙波一白鷗。”海岸望海觀濤,能消兩眉愁,能開闊人心胸,為游人所企望,故游人樂此不疲也。田心灣海灘平遠,……[詳細] |
![]() | 深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汕頭市潮南區仙城鎮深溪居委“雞仔寮”山。北距陳店國道324線7公里,東距兩英6公里,南距紅場15公里,西距普寧市軍埠鎮8公里。基地左前方100米處是潮陽深溪水廠,左后方是深溪水庫,右后方800米處是汕頭市聞名的深溪翠峰巖風景名勝區。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深溪人民的優秀兒子,潮普惠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劉大剛在這里發動農民,成立潮陽縣第一個農民協會,組建赤衛隊,劉大剛任農會執委,劉明合任赤衛隊長。后來二人帶領隊伍開進大南山,為開辟和保衛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展開了一系列斗爭,成長為大南山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劉大剛任潮陽縣革命委員會主席,潮普惠縣蘇維政府副主席;劉明合任潮陽……[詳細] |
![]() | 七星寺,座落于潮南區成田鎮家美村馬家溝東北側。梵宇坐西向東,靜處平疇,遠離村舍,修竹簇擁,環境清幽。每當稻香菜綠,桔黃花紫,鳥語蝶舞,鋤耕人忙之際,乍聞木魚經聲,裊裊梵音,使人有頓忘塵勞、幸逢盛世的怡然之感!古剎累遭破壞,文物散佚,創拓何年,頗費稽考。現據寺中僅存功德紀念牌位及當地有關譜牒查校:昔于明代港頭鄉大檀越主庠生張協熊發愿捐資,鼎力支持通能慧公禪師開山創寺;至明萬歷年間(1573—1620),復有西岐鄉大檀越主冠帶劉光前,舍田14畝永作香油田,寺中現存乾隆十九年(1754)重興住持源海勒石舍田功德碑記殘部可資佐證。據故老相傳,往昔春秋二祭,寺僧依例奉白糖塔一座及香燭,親登劉氏宗祠奉祀施……[詳細] |
![]() | 沙隴鎮溪西鄉五皈寺,俗稱“五保寺”,肇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南宋景炎三年(1278)釋續開擴建,相傳文天祥前來禮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洪武一年(1368)“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1984年起由住持釋惟振重興,文物頗多。相傳南宋末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觀察地勢,見西南山的大龍溪、水龍溪兩溪水浩大長流,東咸水溪流通至海,沙灘平坦,是為寶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來,沙隴人多,分為五片,稱“五保”,故俗稱之“五保寺”。據說明朝剛立,即洪武一年(1368),陳友諒軍師“虱母仙”何野云,兵敗流落到此,為高姓建祠,步至寺,效文丞相登丘懷主。后來因……[詳細] |
![]() | 大南山紅宮紅場舊址 紅宮在潮陽紅場鎮林招村三房祠。該祠外墻油刷紅色,屋頂飄揚著革命紅旗,群眾稱之紅宮。 1929年7月中旬,紅軍第四十七團在此成立;1929年冬,潮陽縣革命委員會也在此成立;1930年初,紅軍第十六師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也設于這里。1929年冬至1932年初,許多重要會議在此召開,紅宮名揚大南山蘇區。 紅場在潮陽紅場鎮大陂村前的飛鵝山下。1931年春,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和潮(陽)普(寧)惠(來)縣蘇維埃政府帶領群眾在這開辟了一個廣場,面積1400平方米。廣場東南側有一塊圓臺形巨石作為紅軍閱兵臺,面向廣場的石壁上刻書“鞏固蘇維埃政權”。5月17日至23日,東江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詳細] |
![]() | 民國潮陽大南山紅軍革命標語位于潮陽、普寧、惠來三縣之間的大南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由彭湃領導的中共東江特委在此成立,同時成立了潮(陽)普(寧)惠(來)蘇維埃政府,土地革命熱火朝天。當年東江特委和蘇維埃政府組織了翁千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活動場所的摩崖大石上鐫刻了數十條革命標語,大震革命威風。據1963年調查,大南山從鹽嶺、湯坑至雷嶺徑數十里,在35塊天然石頭種刻下革命標語57條、461字,其中大部分在潮陽境內,由24石、37條,在普寧境內由10條,其余10條在惠來境內,楷書陰刻,字徑大小不一,一般約50厘米左右。這些標語,經歷數十年風雨,至今仍歷歷在目。翁千(187……[詳細] |
![]() | 大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潮南區紅場鎮鎮區。為了緬懷彭湃、徐向前、鄧發、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弘揚光榮革命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初,由原潮陽市政協提案和潮陽市人大常委會議案,在中共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報經汕頭市有關部門批準興建,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開館。該館主樓為四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1117平方米,外觀莊重,結構嚴謹。館內一樓為服務人員宿舍及會客大廳,二、三樓分四大展廳,其中二樓為第一、二展廳,分別展示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及抗日戰爭時期開辟大南山革命根據地過程的珍貴圖片及資料。三樓第三展廳展示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英勇殺敵的……[詳細] |
![]() | 柯氏家廟位于汕頭市潮南區峽山街道洋內居委寨內,鄉民俗稱“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陽市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據《潮陽縣志》記載,柯氏家廟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為宋代建炎科進士、國子監宣教大學士柯裔武所建。明代由柯氏裔孫按舊制進行修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貢生柯文錦主持全面修建,擴建三山門。由于歷代修建,所以家廟保存良好,1928年至1992年在家廟辦峽山洋內小學。1986年,柯氏族人籌資17多萬元進行修繕。柯氏家廟總建筑面積1005平方米,整體建筑氣勢恢宏,渾厚堅實,古樸大方。家廟大門為三山門,上面匾額書“柯氏家廟”四字。大門兩側刻有清朝康熙年間探花周鳳來題贈的對聯:溪山碧……[詳細] |
![]() | 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古埕聯絡站舊址(正賢堂)位于潮南區井都鎮古埕居委四中隊,年代為抗日戰爭時期,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與代表性建筑。2014年10月10日,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古埕聯絡站舊址(正賢堂)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二靈庵位于兩英鎮仙新疊石山。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占地面積620平方米,建筑面積420平方米,曾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活動地點。庵內原佛像保存完好,周圍風景秀麗,為旅游勝跡。……[詳細] |
![]() | 港頭農民協會舊址(張族祖祠)位于潮南區臚崗鎮新中村,年代為1927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與代表性建筑。2014年10月10日,港頭農民協會舊址(張族祖祠)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勝觀巖位于兩英鎮仙斗北巖山,又名北巖古剎。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天然巨石為頂,石壁雕鑿佛像一尊。景致清幽,為旅游勝跡。……[詳細] |
![]() | 臚崗天后古廟(臚崗農民協會舊址)位于潮南區臚崗鎮臚崗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10年3月22日,臚崗天后古廟(臚崗農民協會舊址)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