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岔遺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類別為古遺址。西岔遺址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海生不浪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中灘鄉海生不浪村附近黃河北岸的臺地上。1962年調查發現。1992年進行發掘。海生不浪文化的確立緣于海生不浪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此時段的房址為圓角方形,門向多朝東南,內設雙灶。一般前灶為坑式,后灶多以石塊或泥圈就地圍砌,有的灶后尚有一凹坑、青銅時代早期……[詳細] |
![]() | 惱包旅游休閑街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北部大青山南麓,北與敕勒川草原旅游區、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相鄰,占地面積14.8萬平方米。街區以江南水鄉園林風光為主題,具有人文化、生態化、智能化和國際化的特點,將中國明清古典建筑與歐式建筑完美融合,已吸引海內外260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2023年夏天,成功舉辦了首屆生態惱包……[詳細] |
![]() | 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由蒙古族收藏家斯琴塔娜女士投資興建,著名建筑設計師張鵬舉先生擔綱設計,從設計到落成,歷時兩年,于2012年7月建成開館。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如意開發區濱河東路,占地面積18畝,分為三層框架式結構,建筑面積為9600平方米。該博物館是呼和浩特市首家民營博物館,也是呼和浩特市的重點文化工程項目。博物館具有鮮明……[詳細] |
![]() | 塞外桃園生態旅游區AAA 塞外桃園生態旅游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鎮,“塞外桃園”綜合體項目占地2300多畝,是集種植、養殖、采摘、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綠色有機農業綜合項目。總項目分為三期,一期已于2017年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逐步建設完善中,預計2025年三期全面建成。景區目前建成了農事體驗區與采摘區、餐飲住宿區、歡樂……[詳細] |
![]() | 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AAA 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坐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景觀大道南側,占地面積48824.05平方米,建筑面積17254.6平方米,使用面積14904.01平方米,樓外展場面積21735.6平方米。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廣場開闊,內部功能科學完備,是內蒙古文化標志性建筑,主樓雄偉,副樓典雅,展廳分合有致,獨特、優美、堅固的蒙……[詳細] |
![]() | 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AAA 內蒙古自治區的大青山位于陰山山脈中段,是陰山山脈的主體山地,東起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三岔口,西至包頭市昆都侖河,東西綿延270余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大青山地區面積約93000多平方公里,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蒙古族聚居、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大青山地區是陜甘寧邊區的北方門戶,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為打通……[詳細] |
![]() | 黃河麥野谷生態休閑旅游區AAAA 黃河麥野谷生態休閑旅游區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河口管委會,地處黃河岸邊,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是集大型戲水、生態娛樂、綠色餐飲、采摘和青少年農事研學教育于一體的大型旅游休閑體,在麥野谷既可以觀賞庫布齊沙漠的落日余暉,又可以俯視黃河的金波粼粼,還可以做一天農夫或者天使,體驗生態和游憩的樂趣。我們以休閑文化為理念,……[詳細] |
![]() | 綏遠城墻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區北垣街和東護城河北巷。清雍正年間為加強戰備,雍正帝將駐守在長城以內的大同右衛城屯兵北移至長城之外,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舊城)東北五里另筑新城作為屯兵之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動工,歷時兩后竣工,乾隆賜滿漢名“綏遠城”。綏遠城是清代營建城垣為數不多的實例。墻原高二丈九尺五寸、頂寬二丈五尺、……[詳細] |
![]() | 白塔站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四等站,建于1923年。1923年,白塔站始建。1937年歸綏淪陷后,日本侵略者對其進行了局部改造;同年,白塔站停運。1977年,京包線局部改線,白塔站就此隱沒。2014年9月24日,白塔站舊址已于被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詳細] |
![]() | 豐州故城位于大青山南、大黑河沖積扇上,距離呼市市區18公里,即東郊的白塔村。豐州故城建于遼代,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后來到元代,成為中原通往漠北的重要樞紐。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出巡歸化城時,曾經過這里。全城按唐代中等城市的制度建設,城內官署、市肆、廟宇、民居等一應俱全。現在,城垣已於埋地下,露出部分有僅1-3米。在豐州故城……[詳細] |
![]() | 岔河口遺址位于黃河、渾河交匯點北岸的高臺上,今王桂窯岔河口村,距縣城25公里,1998年內蒙古考古工作者發掘。經考古專家認定,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環壕聚落遺址,是當時內蒙古中南部沿黃河兩岸一個重要的酋邦部落中心。2019年,岔河口遺址入列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清朝賜名“廣化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區“八小召”之一。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舊城西北大約80多里的大青山南麓,地處今土默特左旗境內。因位于東喇嘛洞召以西(崇禧寺),故又稱“西喇嘛洞召”。 相傳,該寺由來自西藏的高僧察罕博格達-于明朝萬歷初年興建。……[詳細] |
![]() | 內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內藏有一件極其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迄今國內外首次發現的“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語金質圣牌”。在該館二層展廳里就陳列著“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語金質圣牌”的相片圖冊。該博物館是公益性質的公共服務場所,常年向社會免費開放。該博物館以實物陳列和影像資料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中國北方民族以及蒙古民族游牧文明。該博物館共有……[詳細] |
![]() | •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稱,現為呼和浩特市博物館,保存非常完好。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據抄本《公主府志》載,府中先后居住順治第四女靜宜公主、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和碩格格、康熙第六女夠恪靖公主。府第舊址雖經多次改筑,但依稀可見其舊的格局。地址:……[詳細] |
![]() | 土默特左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的土默川平原上。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回、滿、朝鮮等25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多民族聚居旗。北魏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描繪的就是這里的風景。土默特左旗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在此創……[詳細] |
![]() | 白石水利風景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郊,依托五一水庫及庫區上游陰山山脈大青山自然風貌而建,被譽為呼市的后花園。 景區屬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縱深長7公里,面積為28平方公里。景區山勢陡峭,自然風貌獨特,空氣清新,水流清澈,周邊分布有紅色革命根據地舊址與宗教文化遺址。景區規劃投資1.2億元,引進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積極開……[詳細] |
![]() | 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前夭子水庫水利風景區前夭子水庫水利風景區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縣,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前夭子水庫庫容9700萬立方米,四周群山環抱,水域廣闊,岔河岔溝形成了幽深的湖區。景區所在地是北方草原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結合部,兼容邊塞軍事和農牧貿易的多元文化。……[詳細] |
![]() | 呼和浩特市天主教堂位于回民區伊斯蘭風情街上。天主教堂以圣堂為主要建筑,其建筑風格呈典型的歐式羅馬形制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與呼和浩特市的佛教、伊斯蘭教廟宇寺院建筑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與之和諧相處,構成了呼和浩特市宗教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是研究近現代外國宗教勢力在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地區發展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2013……[詳細] |
![]() | 春度廉政文化公園位于烏蘭察布東路與豐州路十字路口東南角,原為春度公園,是園藝研究所樹木園改建而來,春度公園取意“春風不度玉門關”而得名,寓意春風吹來,綠意盎然。公園是集水系、廣場和植物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游園,綠化覆蓋率高,環境好,是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地址:呼和浩特市賽罕烏蘭察布東路與豐州路十字路口東南角類型:城市公園游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