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清徐縣東于鎮洛池渠村,占地面積822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溝三縣同時淪陷,閻錫山政權的清源、太原、徐溝3個縣政府退守洛池渠村。1938年1月,中共清太縣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成立,6月,根據國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閻屬八專署委任的縣長接管,成立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洛池渠村一度……[詳細] |
![]() | 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迎澤區郝莊鎮捐子村西,占地面積657.20平方米。1948年10月,小店鎮戰斗結束后,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進抵太原東山地區和太原以北地區,司令部駐扎在捐子村。在7縱的統一指揮下,先后取得風格梁、牛駝寨戰斗的勝利,解放了黃寨、泥屯、蘭村等地區。在戰役轉入圍困休整階段后,7縱司令部政治部展開對……[詳細] |
![]() | 八路軍太原辦事處遺址位于杏花嶺區壩陵南街。1936年5月25日,毛澤東致信閻錫山,向其提出聯合中共、抗日反蔣、建立共同戰線的主張,并派出紅軍將領彭雪楓赴太原與閻錫山秘密洽談。彭雪楓到太原后,由南漢宸陪同與閻錫山會晤,遞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后經雙方商定,紅軍在太原建立秘密機構,聯絡站辦公地址確定在首義門內 “基督教青年會……[詳細] |
![]() | 晉西北三地委舊址位于婁煩縣婁煩鎮席嶺村席國棟院,建筑占地面積307平方米。1939年2月,中共晉西北區委將中共靜樂中心縣委改稱中共靜樂地委,慕純農任地委書記,饒斌任副書記。1940年9月,晉西區黨委、晉西北行署決定專署與地委對應,撤銷靜樂地委,新組建晉西北三地委、三專署,轄靜樂、嵐縣、陽曲(西)、寧武、崞縣(西)、忻縣……[詳細] |
![]() | 犧盟會太原市委員會舊址位于杏花嶺區精營東邊街17號,占地面積421平方米。1936年9月18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犧盟會。1937年4月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領導下,犧盟會太原委員會成立,下轄5個區,主要負責太原市工人、學生和各階層的組織發動等工作。舊居為清代民居建筑,從……[詳細] |
![]() | 晉綏八分區舊址位于古交岔口鄉關頭村西,原為明嘉靖年間村廟,存有正殿、配殿15間,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區是晉綏根據地的南大門,是陜甘寧邊區通往各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羅貴波調任晉綏八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第八地委書記,第八分區地委、專署、分區機關隨后移駐關頭村。1943年冬和1944年2……[詳細] |
![]() | 淖馬戰斗遺址位于杏花嶺區楊家峪街道辦事處淖馬村北。整個淖馬要塞包括淖馬主陣地和周圍小山頭組成的1號至9號陣地。閻錫山以其主力精銳部隊第8總隊、另配有保安六團駐守淖馬陣地;以30師全部和40師兩個團組成機動兵團,隨時增援和組織反撲;以城東黃家墳、剪子灣、大小東門、雙塔寺等炮群作為火力支援。1948年10月26日16時,華……[詳細] |
![]() | 圍困婁煩戰斗遺址位于婁煩縣婁煩鎮舊婁煩村山石梁。1942年8月21日,日軍侵占婁煩鎮,在城西北的山石梁上修了1座大雕堡,在婁煩鎮內黃土圪洞的衙門圪塔修了1座大碉堡,大碉堡周圍修了4座小碉堡,與山石梁炮臺遙相呼應。日軍以此為據點,對婁煩人民進行-與統治,拔除這幾座碉堡成為婁煩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標。1944年秋,抗……[詳細] |
![]() | 草莊頭戰斗遺址位于古交市邢家社鄉草莊頭村西300米的山梁上。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此構筑鋼筋磚石據點,中有主碉,西有巷道并有住宅十余間,四周有若干小碉堡,面積約三千平方米。曾住日軍一個小分隊,偽軍六十余人。憑借地勢險要和筑起的碉堡,日軍控制著草莊頭一帶和玉道川的大片地區,經常四處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草莊頭一帶人民在……[詳細] |
![]() | 東山頭事件遺址位于陽曲縣凌井店鄉西頭村東山頭自然村。1948年3月25日,東陽曲縣第三區委在東山頭村召開區委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縣直機關干部和三區全體干部及各自然村村長、貧農團長、民兵干部、婦女干部共一百三十余人。會議的任務是傳達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發動群眾開展對敵斗爭,以鞏固擴大勝利成果。3月28日,會議結束后因天……[詳細] |
![]() | 牛駝寨戰斗遺址位于杏花嶺區中澗河鄉牛駝村老爺嶺中心,占地近3萬平方米。牛駝寨要塞始建于日偽時期,日軍在這里修建了永久性地面工事、地下隧洞和雷達站。經過閻軍的加強之后,以10座主碉為陣地支撐點,每座主碉周邊,又有若干個副碉或火力點拱衛。除2號碉為2層片石碉堡外,其余主碉均為3層片石碉堡,3層片石之間又灌注了2層鋼筋混凝土……[詳細] |
![]() | 石槽事件遺址位于陽曲縣楊興鄉石槽村,占地面積200平方米。1942年3月,為貫徹縣委對敵工作指示,盂(縣)陽(曲)委第二區區委書記趙豐源、區委副書記孟沛元、區長高山等7名同志從龐家莊轉移到石槽村開會。因叛徒告密,駐南溫川日軍山崎小隊長帶領三十多名日偽士兵包圍會議地點劉天德家。趙豐源、孟沛元、高山等區縣干部突圍時壯烈犧牲……[詳細] |
![]() | 風格梁戰斗遺址位于尖草坪區陽曲鎮風格梁村。風格梁,海拔1059米,登高可俯瞰陽曲縣南部和尖草坪區北部平川。火力可控制南北鐵路、公路交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閻錫山固守太原時的重要防御陣地之一。閻錫山曾把太原防線比喻為“人”字形陣地,風格梁即為“左眼”。閻軍在風格梁一帶共筑有碉堡16個,現村委會所在的“北梁頂”即地堡……[詳細] |
![]() | 小婁峰事件遺址位于古交市常安鄉小婁峰村。1942年1月1日,中共清太徐、榆太祁縣委和縣政府、七專署機關及清太徐游擊四大隊、120師手槍隊全體指戰員進駐小婁峰村,準備召開七專區黨政干部擴大會議,整編部隊,總結工作,部署對敵斗爭。由于領導輕敵麻痹,3日拂曉,遭到太原、古交日偽軍三百余人輕裝突襲時,四大隊等猝不及防,倉促應戰……[詳細] |
![]() | 籍營慘案遺址位于陽曲縣楊興鄉楊家掌村籍營自然村東北約100米處的土梁上。1941年1月18日,因叛徒告密,駐陽曲縣南溫川的日偽軍三十余人包圍了籍營村,村里的男女壯年大都順著村后的山溝轉移到村北山溝里躲藏起來。老弱婦孺,因行動不便鉆進村東溝崖上的存放柴草的一個窯洞里躲避。日軍進村后四處搜查,當聽到窯洞里有小孩哭聲時,殘暴……[詳細] |
![]() | 梁鴻山戰斗遺址位于陽曲縣高村鄉西興莊村與河莊附近梁鴻山地區。1938年2月,為配合國民黨軍-太原,八路軍總部指示120師破襲同蒲鐵路崞縣至陽曲段。賀龍、關向應、肖克等指揮120師主力展開同蒲鐵路破襲戰。至27日,359旅717團攻占平社車站,計破壞橋梁8座、拆毀鐵路二十余公里,炸毀敵軍用火車3列、汽車十余輛,切斷北起忻……[詳細] |
![]() | 洛池渠慘案遺址位于清徐縣東于鎮洛池渠村西,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1938年至1939年洛池渠村為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39年5月,駐清源縣城日軍進攻清太徐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洛池渠村打谷場殺害包括武根全一家五口在內的群眾和干部三十多名,燒毀房子十余間,搶走羊一百多只、大牲畜15頭。此后日軍又6次血洗洛池渠,先后……[詳細] |
![]() | 王興坪慘案遺址位于陽曲縣侯村鄉上陽寨村王興坪自然村,分布面積約3600平方米。1938年6月5日 (五月初八),駐太原日軍松本、三岡部隊及偽軍千余人,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八路軍120師358旅714團獨立營駐地王興坪村。在一陣狂轟濫炸后,日軍向村內猛烈攻擊,獨立營指戰員一邊轉移群眾,一邊奮起反擊。經激烈戰斗,獨立營大……[詳細] |
![]() | 晉陽堡慘案遺址位于晉源區晉源街道辦事處晉陽堡村西北,分布面積約兩千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的當天,守衛太原城的晉綏軍有七十多人撤離到晉陽堡村附近時,與日軍遭遇,因火力不支退至村西北龍天廟內,被日軍包圍繳械后全部用機槍射死。當天下午,日軍又將晉陽堡村重重包圍,進行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搜捕大-。日軍在村東打谷場……[詳細] |
![]() | 周洪濤犧牲紀念地位于古交市原相鄉上石沙村東北梁上的青松嶺。1940年6月8日,太原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周洪濤和董一飛一行6人從平川前往八分區向領導匯報工作。他們抬著一架油印機以及文件、白洋布、毛巾、紙張、鉛筆等物品。行至河口時被日偽軍盯上,一直尾追。行至上石沙村附近一條溝時,周洪濤和董一飛阻擊日偽軍,掩護其他同志轉移。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