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廣西省工委英家舊址AAAA ![]() 中共廣西省工委英家舊址位于鐘山縣燕塘鎮白沙井村。1942年7月9日,桂林發生“七九”--事件,中共廣西省工委于10月轉移到鐘山縣白沙井村,在村后的桐油林中搭建茅棚作為省工委機關駐地,重新建立了廣西地下黨的指揮中心。為紀念省工委在鐘山縣從事革命活動的業績,教育全縣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中共鐘山縣委、鐘山縣人民政府于……[詳細] |
![]() | 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反映和展示中共廣西省工委革命歷史的博物館,著重反映和展示以錢興為書記的中共廣西省工委(1940年12月恢復重建)在經歷桂林“七·九”事變后,從桂林轉移到鐘山英家時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在錢興書記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保存黨的力量,領導指揮廣西革命的艱苦歷程和光輝業績。內容包括省工委主要……[詳細] |
![]() | 龍歸庵年代為清,位于兩安瑤族鄉三聯村委蓮花街,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龍歸庵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龍歸庵主體建筑四周墻基為基線,向北外延X米至蓮花戲臺、向東、向南、向西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
![]() | 松林村石德壇(本坊業主老尊福德碑、松林紳士碑)年代為清,位于回龍鎮泉嶺村委松林村南,類別為石刻。2018年11月8日,松林村石德壇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主體四周3米。保護范圍:以石德壇及石刻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
![]() | 松桂文星閣年代為清光緒,位于石龍鎮松桂村委松桂村,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松桂文星閣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星閣主體建筑四周墻基為基線,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
![]() | 英家古戲臺、英家小學門樓年代為清,位于清塘鎮英家村委英家街,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英家古戲臺、英家小學門樓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古戲臺主體建筑四周墻基為基線,向四周外延2米范圍內,小學門樓向南至戲臺,向東、向西、向北至英家小學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
![]() | 東嶺泰山石敢當年代為清乾隆27年(1862年),位于燕塘鎮合群村委東嶺村,類別為石刻。2018年11月8日,東嶺泰山石敢當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敢當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
![]() | 風門云洞石刻年代為明清,位于鐘山鎮龍團村委,類別為石刻。2018年11月8日,風門云洞石刻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石刻四周10米。……[詳細] |
![]() | 荷塘城皇廟、戲臺年代為清,位于公安鎮荷塘村委,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荷塘城皇廟、戲臺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荷塘城皇廟與戲臺外四周5米。……[詳細] |
![]() | 福龍庵年代為清,位于兩安瑤族鄉沙坪村委,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福龍庵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主體建筑外四周5米。……[詳細] |
![]() | 鐘山黎氏宗祠年代為民國,位于鐘山鎮城廂街委,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鐘山黎氏宗祠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主體建筑門前及左邊至村道,后至董氏祠堂,右至城廂街民居。……[詳細] |
![]() | 榕水張氏宗祠年代為民國,位于清塘鎮榕水村委,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榕水張氏宗祠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主體建筑外四周10米。……[詳細] |
![]() | 靈山寺(石刻)年代為后周至明清,位于鐘山鎮太平村委,類別為石窟寺石刻。2018年11月8日,靈山寺(石刻)被公布鐘山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寺外5米內。……[詳細] |
![]() | 新中國第一塊鈾礦石采集地遺址位于三叉村,這塊被譽為“開業之石”的石頭,于1954年發現,1955年呈送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研觀。這塊鈾礦石如今完好地保存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它見證了中國核工業的起步與發展,是中國核工業的“開業之石”,2018年入選國資委發布的首批“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2022……[詳細] |
![]() | 賀州龍井古民居距離市區9千米。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區。是一個建于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古村,目前仍然保留大量清朝同治至光緒年間的古民居群,其中包括民國三任總統顧問張廷輔故居。古民居建筑技術精湛,建筑物雕龍畫鳳,至今保持完整,龍井村也是本地人聚居的一個重要村落,至今仍保留著本地人的奇特生活習俗。是研究賀州本地人文化的一個重……[詳細] |
![]() | 一洞天遺址一洞天遺址,位于英家鎮英家街東牛王爺山南麓,為石灰巖洞穴,洞口東南向,距山腳地面約7米,洞口寬10余米,高3米,洞深50余米,分內外兩進,文化堆積層主要在外洞,呈灰褐色,膠結堅硬,經普查,及堆集層發掘有螺蚌殼、獸骨、燒土、石器、陶片等遺物,在洞中采集有磨制鹿角矛、骨珠、打制砥石片、繩紋夾吵陶片和鹿牙、獸骨等化……[詳細] |
![]() | 丹霞觀丹霞觀又名天師觀,位于公安鎮塘貝村白云山麓,始建于漢永壽元年(155年),傳說為張道陵煉丹之所,歷代屢毀屢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丹霞觀,后又在觀側及觀前相續建起“益公祠”及戲臺,1958年均被毀,1986年當地群眾集資在原地重建丹霞觀及戲臺,丹霞觀依山傍水,座西向東,兩進三間,寬11.7米,進深23.3米,高12……[詳細] |
![]() | 玉坡恩榮石牌坊玉坡恩榮石牌坊,位于燕塘鄉玉坡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廖世德(號棗林)為紀其祖廖肅而建。占10.4平方米,寬6.2它米,通高6,9米,四柱三間五樓廡殿頂青石牌坊,榫卯結構,柱立于石基座上,前后均抱鼓石,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鏤雕石獅。明間正樓廡殿頂正脊兩端飾反尾上翹魚形鴟吻,正中為寶葫蘆頂,四斗拱間為透雕……[詳細] |
![]() | 蔣氏神道碑蔣氏神道碑位于鐘山城廂鎮白馬村旁,因碑文刻于一塊兩石相合如掌的巖石內,故又名為合掌石碑,該碑全文近1300字,碑文記載南北朝時期,鐘山藉人蔣氏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而忠烈戒子的史實。南朝后主陳叔寶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有較控制在嶺南擁有重兵的伏波將軍——廣南酋帥鐘士雄,從而鉗制各地武裝,把鐘士雄之母蔣氏作為人質,“……[詳細] |
![]() |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和碑刻是鐘山比較多的歷史人文現象,最有特點和意義的有幾處,即反映南北朝時期的蔣氏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為老百姓不再受戰爭之苦,而勸子歸隋之事跡的宋朝重刻的合掌石摩崖石刻:有宋至民國的摩崖石刻11題(詩題)的碧云巖摩崖石刻,有反映明朝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開辟水陸航道,迫使各地瑤壯苗民歸順的《百蠻遵道》摩崖……[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