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10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10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2439.66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形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窯室和隔墻及煙道組成。下層窯具以支釘為主,下層以墊圈為主。窯包周圍遍……[詳細] |
![]() | 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10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10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2092.51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周圍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品種分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的……[詳細] |
![]() | 玉壘關又名“其盤關”,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內,城區西玉壘山虎頭崖上,唐貞觀初年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鎮靜軍守將白敏中帥蜀時主持重建。現存建筑為明代所建(關樓為近代重建),面積為660平方米。上層建筑為抬梁式木架結構,歇山頂,翹檐,青瓦屋面,為條石和泥漿砌成;下層建筑全……[詳細] |
![]() | 青城山摩崖石刻年代:清光緒、民國十四年類別: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鎮青城村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處,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巖”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國時期名人留書,分別為“云巢”、“云根”、觀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別位于青城山山腳、山腰和山峰處。“大字巖”摩崖石刻因年代久遠現無存。其余石刻雖已歷經數年……[詳細] |
![]() | “寶瓶寺”位于內江邊,距“南寺”約200米,創建于民國十四年(1925)。是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東南經瓦寺土司領地,越鷂子山,經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過二王廟前安瀾索橋,再循“灌松茶馬古道”進灌縣西門而來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據羅樹凡先生總纂的《灌縣志》(1991年版)記載:“寶瓶巷清真寺(也稱懋功寺或寶……[詳細] |
![]() | 蒲陽興隆橋位于蒲陽街道和平社區,橫跨花子河,該橋修建于民國時期,南北走向,全木結構,一墩兩孔,橋墩石質,橋面由6根長15米、徑1.5米的圓木構架,上鋪設條木,橋全長31.59米、寬5.03米,占地158.6平方米。橋南北兩端有七級石階,橋梁架為穿斗式木質結構,重檐懸山頂小青瓦橋面,橋兩頭龍門刻有花卉雕花吊墩,共40根柱……[詳細] |
![]() | 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青城山鎮濱江社區,鑿于唐代,崖面坐北向南,1988年評為都江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造像龕分布在長7.9米,高2.6米的砂石崖壁上,共9龕83尊,大小不一,面積23平方米。其中大龕第3龕和小龕第5龕風蝕嚴重,形象模糊。龕為矩形,敞口拱頂。1號龕高1.8米,寬1.45米,深0.45米,內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三……[詳細] |
![]() | 文廟位于灌口街道文廟社區文廟街52號。始建于五代,明末毀,清康熙二十七年(168年)重建。乾隆43年大加整修,增建廟門、東西廡、鐘鼓樓、祭器庫、戟門、名宦祠、鄉賢祠、忠孝祠及泮池、萬仞宮墻等建筑,設教諭、訓導兩署于此。廟內松柏掩映,建筑莊嚴。大成殿坐西向東,占地面積558平方米,建筑面積307平方米。大殿為穿斗式木構架……[詳細] |
![]() | 宣威門古城墻位于灌口街道南橋社區都江堰景區內,西街盡頭。始建于宋,明弘治間改土木結構城門為石結構,長約2千米,宣威門城墻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城門坐南向北,重檐懸山頂,抬梁式建筑。高8.4米、厚11.2米,門洞為石作素面券拱,門洞寬5.05米(背面5.62米)、進深11.1米、前面高4.75米(背面5.42米);城……[詳細] |
![]() | 溫江文廟在溫江城區文廟街,又稱柳城文廟或魚鳧文廟。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毀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迭經擴建。民國時期曾一度作為縣中學校址,曾為溫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地。1984年2月16日(農歷正月十五日),文廟大成殿因火災被焚毀,左右兩廡,東西兩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風貌。大……[詳細] |
![]() | 在艾蕪的故鄉的新都區桂湖公園中的飲馬河畔,距學士堰遺跡不遠的翠竹叢中,人們修建了艾蕪墓。艾蕪墓由紅砂巨石壘成,上端矗立著他的半身青銅塑像。身后的碑文記載著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蕪之墓”四個字,由巴金手書。墓前端有一塊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著艾蕪的一段座右銘:“人應像一條河一樣,流著,流著,不住地向前流著;像河一樣,歌……[詳細] |
![]() | 楊慎家族墓(新都區)在四川新都城西北,為楊春、楊廷和、楊慎等三人的家族墳墓。保護范圍:現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詳細] |
![]() | 新繁東湖AAA ![]() 新繁東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為新繁縣令時開鑿,是我國有遺跡可考的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之一。占地1.8萬平方米,水面約三分之一。玲瓏別致,布局謹嚴,韻味高雅。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現手法。園內有樓臺亭閣等清代建筑20余處,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間,山水佳……[詳細] |
![]() | 明教寺覺皇殿是一座明代古建筑,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原金堂縣縣城),是原明教寺建筑群僅存的建筑。覺皇殿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代表了四川地區明代中期木構建筑深受官式建筑風格影響的特點,其殿內至今還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建筑彩畫、壁畫,以及兩尊明代彩塑(一尊佛像、一尊童子像)。明教寺創建無考,唐咸通九年(86……[詳細] |
![]() | 陳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時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呈長方形平面布局,面闊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長期作為國家中藥材倉庫用途。2005年,經重修后基本恢復了舊式模樣,并更名為“陳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掛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
![]() | 成都地區的古鄉村書院,在全國素有盛名,其中名氣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區城廂鎮的繡川書院。今天的繡川書院舊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縣級書院遺址。繡川書院所在的成都城廂鎮,歷史上地屬金堂縣,也是舊金堂縣衙門(政府)所在地。作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今天的城廂鎮,還保存著漢代以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威嚴的縣衙署、古樸……[詳細] |
![]() | 唯仁山莊系民國軍閥,原國民革命軍第29軍(其與盧溝橋抗戰中宋哲元的29軍并無關系)軍長田頌堯的私人別墅,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田頌堯,四川簡陽龍泉驛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學習。從1913年起追隨劉存厚。1936年9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從此寓居成都,為四川防區時代的“四巨頭”(劉湘、劉……[詳細] |
![]() | 龍泉驛區田氏支祠座落于龍泉驛區龍泉鎮,為原四川軍閥之一,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興建于民國年間,為田姓宗祠。田氏支祠原為三廳、五院、七天井,建國后,因城鎮建設,側院及過道,前天井被拆除,1998年因龍泉鎮舊城改造,報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田氏支祠原貌遷到龍泉鎮公園路一段做異地保護,現存建筑共有三大廳、三天井,占地六百平……[詳細] |
![]() | 這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系統第一個轉產內燃機車檢修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系統第一個榮獲國家質量管理金獎的機車車輛工廠。這就是位于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北路31號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廠的前身,是安徽淮南煤礦下屬九龍崗機車修理工廠。日前,成都商報記者跟隨機車車輛廠的老員工們重走廠……[詳細] |
![]() | 廖家灣蜀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大面街道東洪社區8組。俗稱廖家灣皇墳,坐南朝北,保存有墓冢,殘高6米,底部直徑29--34米。1996年,文物主管單位專家判定為惠王陵,也有認為是端王陵,《華陽縣志》載“端王陵在縣治東十五里毓靈山”,而惠王陵及其繼妃梁氏墓葬應在白鶴村境,因未進行考古發掘,究屬何王之墓無從查證,該墓為蜀藩王陵之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