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州龍潭公園AAAA免費 龍潭公園位于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后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雷龍二潭水溫如恒(18—22度),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詳細] |
![]() | 立魚峰風景區AAAA免費 立魚峰風景區是柳州最主要的名山之一,位于柳江南岸鬧市區,東與馬鞍山相望,南對柳州市工人醫院。平地崛起,突兀聳秀,通高68米,海拔156.3米,呈東西走向,長145米,環麓500米。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稱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故得名立魚峰,也叫石魚山,習稱魚峰山。公園因此山峰而得名。山上樹木蔥蘢,亭臺樓閣適布其間,有翠松亭、冠山亭、觀美閣等建筑。半山腰有崖刻“柳江砥柱”四個大字。山中清涼洞、玉洞、盤古洞、純陽洞、陰風洞、螽斯洞、三姐巖七個巖洞彼此貫通,習稱“靈通七竅”。立魚峰是柳州最主要的名山之一,位于柳江南岸鬧市區,東與馬鞍山相望,南對柳州市工人醫院。平地崛起,突兀聳秀,通高68米,海拔15……[詳細] |
![]() | 柳州工業博物館AAAA免費 柳州工業博物館坐落柳州市文昌橋頭東。柳州工業博物館集工業歷史展示、工業遺產保護、科學知識普及、旅游休閑于一體,總用地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設有工業歷史館、生態宜居館等主題展館,截止目前已征集到各類大小工業遺存實物6224件,各種文獻資料、圖片11645件。柳州工業博物館于2012年5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填補了廣西工業類博物館的空白,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第一所城市綜合性工業博物館。該博物館建成后,將會展現柳州工業100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體現出艱苦奮斗、自主創新的“柳州精神”。油畫。在場景展示中,油畫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如被稱為“廣西第……[詳細] |
![]() | 柳州文廟AAAA ![]() 柳州文廟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重修柳州文廟,并撰寫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唐以后,柳州文廟幾經廢興,1928年,文廟毀于全城大火,主體建筑被付之一炬。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文廟的功能已經遠遠超出了紀念性建筑的本身含義,成為中華多民族文化的象征。文廟的存在,體現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柳州是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唐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舉國祭孔,孔廟又稱文廟,廟學合一,既祭祀孔子,又施教育人。柳州文廟始建于唐貞觀初年。1928年,柳州文廟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蕩然無存。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09年,柳州市政府于柳……[詳細] |
![]() | 柳州園博園AAAA ![]() ![]() 柳州園博園為2011年第一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舉辦地,是集園林園藝、民族文化、科普科研、旅游展覽、生態展示的省級公園。園博園位于柳州市柳東新區九子鈴旁,占地面積是6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是42萬平方米,湖體河流水域約12萬平方米,總體投資約7億元人民幣。園博園是以體現科技,人文,生態的設計理念,突出秀美八桂,生態龍城的主題。整個園博園是分為四大區域和六大廣場,分別是展園區,濱水休閑區,公共服務區,生態綠化區。主入口廣場,開閉幕式廣場,形象廣場,溫室廣場,還有我們左右兩邊看到的花卉廣場,花卉廣場上花團錦簇,右手邊這紅色的長廊叫做觀景長廊,登上觀景長廊,整個花卉廣場的景色盡收眼底。柳州園博園具體布局……[詳細] |
![]() | 百里柳江旅游景區AAAA免費 百里柳江在柳州城中蜿蜒而過,美麗的柳江河畔,亦有著城市最靈動的景致。柳江的夜景最為經典,每天晚上在濱江公園一帶,可以看到神奇瑰麗的水上音樂廳,南岸的山水被景觀燈勾勒出迷蒙的線條,相當漂亮。夏天乘船夜游柳江是很享受的事兒,可以吹著江面微涼的夜風,欣賞繽紛的城市夜景、柳江大橋、蟠龍山瀑布。游船發船時間一般在晚上八九點,具體船班情況最好行前咨詢景區確認。白天可坐水上公交(3元)沿著柳江緩行,坐在船艙內欣賞兩岸林立的建筑和江面上的橋梁,又是另一番景象。特別提示游船碼頭:柳航游船碼頭:柳州市魚峰區駕鶴路靠近文惠橋南……[詳細] |
![]() | 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AAAA免費 柳州有著積淀深厚的史前文化。7萬年前,柳州是柳江人繁衍生息之地。1956年,在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賈蘭坡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華南工作隊在柳州發現了白蓮洞古人類遺址。經過數次發掘,共出土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顆、動物骨骼化石3500多件、人類用火遺跡2處。這些化石(遺物)說明了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了白蓮洞文化。白蓮洞古人類文化是柳州、廣西、國家文化瑰寶,需要我們要挖掘、傳承及發揚。白蓮洞遺址在考古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裴文中曾提出:“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古人類學研究的中心,廣西是中心的中心。”不少中外專家、學者在參觀、考察白蓮洞后……[詳細] |
![]() | 窯埠古鎮免費 窯埠古鎮,柳州十大重點工程,百里柳江點睛之作,位于東堤南路,蟠龍山下,享CBD核心地段,為“百里柳江”璀璨明珠,坐擁一線江景。擁有40萬平米風情古鎮,打造柳州城市會客廳。窯埠古鎮總面積86406.55㎡,位于柳州市政府重點發展的區域——河東新區,該地塊不僅擁有河東新區的核心位置,更擁有一線江景,同時地塊周邊既緊鄰CBD辦公、商業、居住中心,又被市政公園、蟠龍山公園以及沿江景觀帶所包圍,具備CBD后花園的天然優勢。按政府--要求,窯埠古鎮的建設,將再現窯埠古村落和古碼頭的古樸風貌,進一步彰顯柳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采和魅力。建成后的窯埠古鎮將會是一個集城市休閑、高端餐飲、文化娛樂、旅游觀光于一體……[詳細] |
![]() |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柳州市東郊6公里的桂中第一高峰——古亭山下,柳江河畔,森林面積約9300公頃,公園內巳建成和待建的風景點有40余處,這里融森林景觀、地貌景觀、水城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風景優美、環境舒適。于1993年被國家林業部評為“國家級森休公園”。公園簡介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的前身是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地跨柳州市東郊和鹿寨、象州兩縣。森林面積1.1萬公頃,樹木蔥蘢,繁花似錦,植物種類成百上千,飛禽走獸時有出沒。森林景觀豐富多彩,山塘水庫碧波蕩漾,江河景觀秀麗迷人,山體景觀奇特壯觀,溶洞景觀深幽寧靜,天象景觀變換神奇,還有許多引人...公園風光森林景觀豐富多彩,山體景觀奇特壯觀,溶洞景觀……[詳細] |
![]() | 柳州靈泉寺 ![]() 柳州靈泉寺位于柳州市河南市區馬鞍山西麓小龍潭畔(樂群路北一巷29號),因小龍潭原名“靈泉”而得名。靈泉寺始建于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宋王安中《新殿記》記載:當時此寺香火之盛,殿宇的壯麗,規模的宏大皆稱“廣右(西)第一”。經1980年和1988年修繕、重建,現有大雄寶殿一座,內塑觀音菩薩、三寶佛及地藏王等神像.并供開山建寺之凈悟大師神位?靈泉寺現有比丘尼住持,寺旁有齋堂。靈泉寺設有佛教素食餐館,珍饈素宴美味可口,每日游客如云。2006年8月至10月,柳州市博物館文物工作隊會同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今靈泉寺東南80米處的區域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經過發掘清理,揭露地下遺……[詳細] |
![]() | 蟠龍山公園免費 蟠龍山位于柳江東岸,其山橫列三峰,臨江聳立,形如蟠龍,公園由此得名。蟠龍山主峰海拔197米,山勢險要,雋秀。明代在山上建有王氏山房、盤古廟等。徐霞客游后有詳細記敘,對此處奇景大為稱贊。清代山上建有古塔,后被拆除。1993年由市政府撥款及各界人士捐資重新修建。除于古塔原地重修“文光塔”,又新建“蟠龍塔”一座,與文光塔遙相呼應。塔均為六角七層建筑,互為襯景,如雙劍插空。入夜,從柳江大橋朝東遠望,雙塔彩燈閃爍,如繁星飛聚;江中塔影倒立,如少女拂袖,與柳江文惠大橋的英姿組成一幅五彩斑斕的夜景美圖。景點位置柳州市魚峰區柳東路3號……[詳細] |
![]() | 柳州文廟大成殿免費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位于第二進院縱軸線上。大成殿有三層丹墀,闊七間,進深五間,殿高31.8米、闊49.7米、進深47.5米。盝頂重檐,銅瓦飛甍,斗拱交錯、雕梁畫棟。40根金柱,柱高6米,直徑0.8米,紫銅斗拱,雕飾云龍紋;殿脊裝飾龍吻,蓋黃銅瓦;四周有回廊,環廊寬4米,為雕花漢白玉欄桿,四周有臺階可上高臺進入大殿;殿前有拜臺,復道四通,是進香祀孔之所,陛下為雙龍戲珠紋,殿內頂飾小篆《論語》名句。整個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具有顯著的東方建筑特色。頭上“大成殿”的匾額是完全以曲阜文廟匾為范本的,字跡雄渾有力。故專家稱譽“北有曲阜,南有柳州”。柳州文廟大成殿設計匠心獨具,建筑體量成國內之最。重檐……[詳細] |
![]() | 箭盤山奇石園免費 箭盤山奇石園位于屏山大道中段北側,建成于1994年11月,面積4.25公頃,是目前廣西乃至全國最大的奇石專類園。廣西境內多奇山秀水,奇石資源十分豐富,以柳州一帶石種最多、數量最大、形、色、質、紋觀賞要素特色鮮明,變化無窮,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癖石者和以經營奇石為業的客商,慕名前來求購者,絡繹不絕,“柳州奇石甲天下”之說,漸為愛石、賞石、藏石、論石者所公認。以反映廣西奇石文化為造園立意的箭盤山奇石園,是廣西首座觀賞石景園,該園以展石為主,兼具休憩、游賞功能。奇石園西大門為主要入口,占地400平方米,建筑梁架顯露、仿竹仿木、直坡屋頂、通透空朗,空間形象優美,富有民族特色,門額題匾“箭盤山奇石園”和“泉……[詳細] |
![]() | 柳州響水風景區位于柳州市東郊,離市區約9公里。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環境幽雅的景區因石美、洞奇、峰秀、水清而獲“小桂林”之美譽。響水風景區因勝景“響水河與玉女峰”而得名。相傳流經景區內的響水河系南海“小龍”的化身,佇立在河邊的“秀峰”即是與小龍朝夕相伴,百般恩愛的“玉女”。景區內目前已開發利用、向游人開放參觀的景點有:響水飛瀑、玉女峰巒、滿山紅葉、仙洞奇觀響水巖、鐵索橋、水簾洞舞廳、溜冰場、度假村等。其中的響水巖,從玉女峰南面至北面穿山貫通,巖洞長102米,寬9—20米,高5-4米不等,總面積1800平方米。洞內常年恒溫20—21℃,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瑰麗神奇、景色壯觀,置……[詳細] |
![]() | 都樂公園免費 座落于柳州市東南郊12公里處的都樂公園,方圓20公里,群山疊翠,峰巒起伏,是一座以巖溶洞穴景觀為主體,具有濃郁田園風光的自然風景園林公園。整個景區由12座山峰、46個巖洞、700多畝綠地、3000多米長的清溪和四個人工湖組成,獨具特色的巖溶洞景有“山村晨曦”、“海南風光”等52景,游程678米,洞內鐘乳石奇異多變,形神兼備。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盤龍洞、通天洞、水云洞、壽仙巖、石刻碑林、龍珠峰、龍珠湖、湖心島、民族餐廳等。其中的盤龍洞、通天洞、水云洞三個巖洞洞內游程678米,總面積6400多平方米。洞內的景點千姿百態,宏偉壯觀,神奇瑰麗,引人入勝,其間的“火炬迎賓”、“山村晨曦”、“三姐對歌”、“……[詳細] |
![]() | 鯉魚嘴遺址位于廣西柳州市區南部大龍潭公園內的大龍潭東北、龍山南麓的巖廈下,北距柳江河約3公里。遺址面積約200余平方米。1980年初,柳州市博物館羅秀英和桂林市文管會譚發勝在大龍潭周圍進行摩崖石刻調查時發現該遺址,并采集到少量夾砂陶片。柳州市博物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面積總計56平方米,但除T1南部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區域未發掘到底。該次發掘出土的遺跡、遺物比較豐富,其中,遺跡包括墓葬6座;遺物包括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余件以及大量的水、陸生動物遺骸(見《考古》1983年第9期)。資料公布后,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使該遺址成為探討柳州、廣西乃至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詳細] |
![]() | 白蓮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白蓮洞高二十米,主洞面積774平方米,洞側有地下河,長年流水潺潺,洞前有湖泊遺跡。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白蓮洞有中國第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室內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說明了在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煮熟食物了。華南古人類的洞天福地-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位于柳州市郊東南12公里,是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提議籌辦的我國第一座洞穴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博物館。白蓮洞自然環境奇特,迂回曲折的洞中狹道全長1870多米。溶洞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洞穴低層,全長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終年不……[詳細] |
![]() | 柳州市江濱公園免費 江濱公園位于曲似九回腸的柳江南、北兩岸,總面積約7.75公頃,是一座開放性的臨江區域性公園。江北岸“綠樹繞江堤”的景觀,已被命名為“柳堤環翠”,為柳州新八景之一。江南岸利用沿江大量的天然奇石作景,建造有仿古亭臺,彩色噴泉、花臺、雕塑等,并大量種植了亞熱帶植物和草皮,方便市民觀賞休憩。兩岸的著名景點有“柳堤紀念碑”、“歸來亭”、“望江亭”、“休息長廊”、“江天飛虹”、“蘭溪酒家”、“趙家井”、“柳浪榕蔭亭”、“對歌臺”、“戲臺”、“民間寓言故事雕塑”等。“趙家井”景點是柳州名勝,井邊的牛奶果樹撐著龐然如蓋的綠蔭,泉水清冽,涼氣襲人。江濱公園正逐步建成柳州的“外灘”。江濱公園又是各路山歌歌手薈萃之……[詳細] |
![]() | 都樂風景區位于柳州市南郊12公里處。整個景區由十二座山峰、一條清水河及兩個人工湖構成。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盤龍洞、通天洞、水云洞、壽仙巖、石刻碑林、龍珠峰、龍珠湖、湖心島、民族餐廳等。其中的盤龍洞、通天洞、水云洞三個巖洞洞內游程678米,總面積6400多平方米。洞內的景點千姿百態,雄偉壯觀,神奇瑰麗,引人入勝,其間的“火距迎賓”、“山村晨曦”、“三姐對歌”、“魚躍天窗”、“百獸林”、“都樂風光”等風景,令人驚嘆不止,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宮殿”。都樂景區青山環繞、綠水長流,還有美麗的田園風光。在這里的藝術書法碑林區,可以欣賞到許多著名的書法藝術珍品。已故著名影藝術家趙丹在此留下手書“天下都樂”四個……[詳細] |
![]() | 柳州文廟從心門免費 從心門高10.98米,寬16米,柱、枋材質均為福建龍田黃青石。柱頭雕為燈籠形,窗欞結構。“從心”二字語出《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在年過70后總結自己一生時所說,意思是說自己到了70歲的時候道德修養已達到了一種化境,凡事隨心所欲,也不會壞了規矩,即無為而又無所不為。文廟規制中沒有從心門這個門名,此門系時任柳州市委書記陳剛根據柳州文化特色與時代相結合而命名,寄寓深遠。“從心門”取隨性而行且不逾越規矩之意,呼喚人心向善、和諧有序的社會。于當今社會的內涵在于: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人的內在需求,都應建立在同外在環境的適應與和諧統一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