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隆安龍虎山自然保護區AAAA 位于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喬建鎮和屏山鄉境內,地處北緯22°56至23°00,東經107°27至107°41之間,距隆安縣城35公里。具體范圍為:東起龍堯村的龍垚、龍眉、隴窮,南接雅梨村的群圩,西至雅梨村的下良、底扎、隴連,北達新光村的隴畝、舊劃,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5.0公里,F有面積2255.7公頃,其中:核心區824.5公頃,緩沖區472.4公頃,實驗區958.8公頃。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位于西大明山山脈的北坡,是桂西南石灰巖山地東北邊緣的部分。山峰海拔多在300至500米,最高峰龍山主峰海拔551.1米,谷地海拔200米。龍虎山自然保護區屬南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相對濕度較大。年……[詳細] |
![]() | 不少外地人只知道雁江有蔚為壯觀的利客游,有著名的孔明井,有平坦開闊的新街道,卻很少有人知道雁江那風情古樸、可與楊美古鎮相媲美的老街。一走進那飽經風霜的老街,人們便會把它與外面極富現代氣息的新街相比,有人說把老街稱為小巷更合適些。進入小巷,你便會覺得里面是另外一個世界,小巷或彎彎曲曲直通幽寂之處;或筆直延伸下去,一眼望不到頭;或巷中有巷,巷中套巷,巷巷相通而又巷巷各異;街街都各有各的名而又各有各的味:臨江、富興、仁慈、安寧……小巷內條石鋪成的路面逶迤伸展,踩著那精心鋪就的石街漫步,人仿佛是從遙遠的明清時代走來。歲月的雨水將條石沖出了一條條細密的吻紋;淺淺的洼痕留著往昔繁華時期人們踩下的腳印;雨水……[詳細] |
![]() | “隆邑蝶城千古秀,榜山文塔尤雅優”。榜山文塔為隆邑八景之一,是隆安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件難得的瑰寶。榜山文塔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它座落于縣城東面三公里處的東獨秀山頂,蜿蜒曲折的右江在它的腳下盤旋而過。這里,江水、寶塔、蝶城相互映襯,協調組合,景美如畫。對于此塔的建造,有這樣幾種傳說:一是相傳從縣城往東了望,見到東獨秀山露于亂嶺之上,活像一只大蟲,對著縣城虎視耽耽,致使歷任知縣均任期不長。為鎮好“風水”,知縣褚興周乃授意縣紳發動仕民捐資建塔于此山之上;二是由于東獨秀山能使那九村的人們筆桿尖,饞吃人,建塔其上象一枝筆尖直指天空,他們再無法為非作歹;三是東獨秀山……[詳細] |
![]() | 綠水江仙緣谷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綠水江漂流的起源點,景區山清水秀、群峰疊翠、綠樹蔥蘢、溝谷幽深、田園奇麗、野趣濃郁。阡陌縱橫,青山翠竹 ,環境僻靜優美,且冬季天氣暖和,炎夏氣候涼爽宜人,四季空氣清新, 是十分幽雅和優美的避暑、度假之圣地。景區內巖洞、奇景上百處,集天橋、天坑、天窗、水溶洞等喀斯特地質奇景,山水洞天渾然一體,這些奇妙的自然景觀無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溶洞是屏山鄉最近發現的一個水旱棲結合而成的天然水溶洞。洞內溫度長年保持在22—26℃之間,空氣流暢,潺潺流水,洞壁、洞頂懸掛著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鐘乳石,簡直是鬼斧神工,清晨山頂云霧繚繞,景色十分迷人,被眾多游人譽稱為“水上人……[詳細] |
![]() | 更望湖,源頭來自布泉河,是個季節性天然湖,位于布泉、南圩、屏山三鄉鎮交界處,確切地說,位于南圩鎮四聯村舊旺屯和南圩鎮幫寧新旺屯附近。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是個“變臉湖”,她常扮演著“雨季的天湖”、“春季的麥場”、“夏季的牧場”。她以美麗、閑逸、靜謐純樸、和諧吸引八方游客。更望湖河床地貌復雜,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個湖段,上湖段地處新、舊旺的百馱(地名),河床地貌以平地為主,春秋時節,這里麥(三角麥)浪滾滾,微風吹拂,層層麥浪猶如碧波向你涌來;麥子揚花時節,白茫茫一片,置身其中,像是走進了白雪皚皚的塞北天國。這里有兩個小澤湖,一般不枯水,因中下湖段先枯水,這里是主要的魚聚區,是當地村民一年四季的“菜籃子……[詳細] |
![]() | 淥水江漂流該漂流線路位于屏山鄉淥水江河段,漂流起點源自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上游6公里。全長約15公里,這一漂流段,猶如畫屏,有皮筏相伴,有清泉入耳,有柔風輕拂。順河道漂流,可以直通龍虎山。該河道河水時緩時急,源頭至終點落差達106米。激流險灘處,驚險中奮力闖關,在這龍虎之景盡發各自的龍虎之威,而龍虎山的豪氣無不令人有感于心,熱情于懷。江面平靜處,靜靜的或坐或臥于皮筏上,任由清風吹拂,爽爽的,愜意于心。藍的天,白的云,青的山,綠的水,思緒仿佛凝固,意念漸漸地模糊,感覺如同臥于故鄉的老樟樹下,撲面而來的既有兩岸的花香,也有河中的水氣,沁人心脾。經過4個多小時的漂流后,直接進入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三大猴群領……[詳細] |
![]() | 綠水江漂流位于隆安縣屏山鄉境內,距南寧90公里,距龍虎山僅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綠水江漂流河段全長60.8公里,急灘中最高落差為4.5米,全程漂流時間3個個小時,沿江兩岸茂林修竹,水質清澈,河道蜿蜒,既有急流險灘,又有平靜湖面,既可以享受漂流的感覺,又可以欣賞溪河美景,整個漂流分兩段,上一段河水比較急,一路漂下,可感受到千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漂流三分之一路程后,中間有一水壩,需要抬皮劃艇過河,大家也可以在這里休息一下,水壩上有當地的村民在那里賣當地的玉米和水,以及土雞蛋,所以說大家在下水的時候最好帶一些錢下去,可以在這里補充體力,當然如果你忘記帶錢了,也可以用自己帶的干糧換他們的食物,他們支持……[詳細] |
![]() | 布泉山水生態旅游區布泉山水生態旅游區位于隆安縣布泉鄉,布泉旅游因布泉旖旎的山水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眾多民間自助游者到訪,通過口碑、貼圖、網絡等廣泛宣傳,廣為傳播。2009年底,《隆安縣“布泉山水”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已經出臺,按規劃隆安縣“布泉山水”生態旅游區共分五大景區:布泉源頭景區、山水田園景區、更旺湖谷景區、上禮宗教文化景區、高峰天坑溶洞景區。該工程項目建設規劃分為一期、二期、中遠期三階段,目前尚未正式動工建設。景區的宣傳口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布泉風景美如畫。……[詳細] |
![]() | 峨山峨山位于隆安縣敏陽村南百高速公路旁,是生態旅游區。其主峰海拔572米,頂峰有天池溫泉,東西南北有洞穴四個,其中最大最長15千米,能容上萬游客。洞中流水潺潺,石鐘石乳千奇百怪,洞外林木蔥蘢,古樹參天,藤蔓纏繞,更有石林峽谷縱橫,面積達4—5平方千米。峨山山腳為敏陽河,景區河段全長2千米,河水清澈,河面足可泛舟。據史料記載,峨山乃當年紅七軍革命圣地,當地傳有民謠:進泉知魚性,走山聽鳥聲。峨山常年平均氣溫21℃,是旅游避暑的好場所![詳細] |
![]() | 仙緣谷景區仙緣谷景區位于屏山鄉綠水江附近,景區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能達到一定的水平,景區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規模大、植被好、自然景觀特色鮮明等特點,發展前景看好,景區的相關配套設施達到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創建標準。2009年底自治區旅游局認定隆安縣綠水江仙緣谷景區已達到廣西級示范點標準,同意命名“廣西工業旅游示范點、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詳細] |
![]() | 屏山水溶洞旅游度假景區隆安屏山水溶洞旅游度假景區位于隆安屏山鄉境內,占地面積3781公頃,這里山水環繞,群山披翠,山外有山,洞中有洞,風景迷人,曾留下明代旅游家、地理學家徐霞客的足跡![詳細] |
![]() | 隆安婭懷洞遺址位于廣西隆安縣喬建鎮博浪村博浪屯,為新石器時代大石鏟遺存的代表性遺址。2018年,考古人員在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了3個年度的連續發掘后,已有一系列重要發現。除出土1萬多件文化遺物外,還發現了距今約1.6萬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化石。遺址東北面近1公里處是新石器時代大石鏟遺存的代表性遺址——大龍潭遺址。東南面1公里是右江,附近有天然水塘,前面是平坦開闊地,自然環境優越。該遺址是一處石器時代洞穴遺址。2014年發現,總面積約110平方米,由前洞廳和內洞兩部分組成。洞廳為一高大的巖廈,長和寬均在10米左右,洞口朝西,高出山腳23米;內洞長約8米、寬約3米。為了為配合廣西壯族……[詳細] |
![]() | 壯鄉竹橋原來是壯鄉同胞們在龍虎山上找來大藤與竹子編造,龍虎山開發森林旅游后,為廣大游客的過往安全改為鋼絲繩加固保持壯鄉民間特色的竹橋,走在上面蕩悠悠,然而請大家放心,這座竹橋可以負載15人同時通過![詳細] |
![]() | 布泉古代崖葬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我國古代曾經有過一段神秘的崖葬習俗,這種習俗早在濮、越、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受其影響,隆安縣也有過崖洞葬的現象,在元朝以后又神秘地消失了。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崖洞葬的起因、過程、結果等等,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還是一團迷,這些年代久遠的古跡更令人感到撲朔迷離、神秘莫測。在隆安縣境內最早發現崖葬的時間在1917年,地點在都結鄉龍民村布翁屯南約100米的岜嶺半山腰上,該洞口離地面約40米,方向東北向。什么是崖葬?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也是風葬即露-的一種。是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流行的一種古老的葬法,包括懸棺葬和崖洞葬。我縣發現的崖葬屬于崖洞……[詳細] |
![]() | 鯉魚坡遺址位于隆安縣丁當鎮儉安村更也屯鯉魚坡,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跡。2017年,鯉魚坡遺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坐標X:2564583.100為基點,向四周外延2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向四周外延20米范圍內![詳細] |
![]() | 大龍潭古遺址位于隆安縣喬建鎮博浪村大龍潭,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跡。2017年,大龍潭古遺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坐標X:2556722.727為基點,向東外延至右江河岸,向西外延3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北外延至石人山北面山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向東南外延至右江河岸,向南外延至右江河岸,向西外延至南昆鐵路沿線,向西北外延126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