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達拉宮AAAAA ![]() 屹立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紅山上的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中葉(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布達拉宮緣何而建,一說是因為發展需要,松贊干布為鞏固政權,將統治中心從山南澤當一帶遷至拉薩,為了防御外來侵略,于是在拉薩紅山上建造了紅山宮,這是布達拉宮最早的稱謂。另一說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興建了此宮。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議法王修建布達拉宮。始建后的布達拉宮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雨,于九世紀末,隨著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毀壞。期間主因兩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贊期間金頂受到雷擊,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因反對佛教引發戰亂,布達拉宮被毀得只剩下兩間房屋。17世紀重建后,布達拉宮成為歷代0……[詳細] |
![]() | 大昭寺AAAAA ![]()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始建于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偉規模。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在戒……[詳細] |
![]() | 西藏牦牛博物館AAAA 西藏牦牛博物館是拉薩群眾文化體育中心的一部分,北京市援藏項目之一,位于拉薩市拉薩河南岸柳梧新區,拉薩火車站東面,建筑面積8088平方米,加室外展陳面積,達10000平方米以上,基本建設投資為1.1億元,是我國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各種藏品數千件。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剪彩開館。2014年11月15日 ,西藏牦牛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2015年5月西藏牦牛博物館被授予當地4A級旅游景區,并于2015年5月17下午由西藏自治區旅游局授牌。重要意義牦牛博物館是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的一項重要文化創意工程,位于西藏首府拉薩市,具體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院承建。牦牛博物館以“……[詳細] |
![]() | 哲蚌寺AAAA ![]() 哲蚌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位于拉薩市西郊十公里處的根培烏山-南坡上,海拔3800米,沿山勢-逐層而建,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哲蚌寺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創建,解放前這里的僧侶數目多達10000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寺內主要經殿有六個:甘丹頗章,措欽大殿,密宗院,洛賽林院,郭芒院,德陽院。主要佛像有:見解彌勒佛,金剛怖,不動佛,還有金寫甘珠爾,大戰佛莽等歷史悠久,-舉世無雙的真品和不計其數的-各種鍍金佛像,佛經等珍貴文物。另外,寺廟的-四大佛經學院中-有三個顯宗院和一個密宗院,三個顯宗院,是根據宗喀巴三師徒,所著經典的基礎上-各持己見,洛賽林院習用……[詳細] |
![]() | 羅布林卡AAAA ![]() “羅布林卡”在藏語中意為“寶貝園林”,是歷代0喇嘛的夏宮(布達拉宮為冬宮),有人還把它稱作“拉薩的頤和園”。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0七世),是歷代0-消夏理政的地方。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跡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現在被辟為人民公園,環境優美,建筑維修得也很漂亮,但是晨面的文物沒有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那么豐富和吸引人。所以也有人戲稱羅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兩排工藝品商店、以及圍繞著動物園的幾座宮殿組成的。羅布林卡四面都有門,東面是正門。……[詳細] |
![]() | 西藏博物館AAAA 西藏博物館坐落于拉薩市羅布林卡東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博物。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大慶援藏62項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際落成開館。西藏博物館占地面積5395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3508平方米,展廳面積10451平方米,宏偉壯麗。館區中軸線上依次坐落著序言廳、主展館和文物庫房。整體布局結構嚴謹。西藏博物館具有鮮明的藏族傳統建筑藝術特點,同時又深刻體現了現代建筑的實用特點和藝術神韻,熔載出自己獨具的建筑風格,令人嘆為觀止。建成后的博物館,主體建筑分展館區和庫區兩個部分。展館區二層是西-史展覽。三層是唐卡、動植物……[詳細] |
![]() | 納木錯AAAA 納木錯(Namucuo)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又稱騰格里海,騰格里湖。藏語“納木”,是“天”的意思,“錯”是湖,納木錯意即“天湖”。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縣間。湖面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湖。海拔4718米。湖水礦化度1.7克/升,屬微咸水湖。湖水湛藍清澈,水深30余米。湖中有石質巖島3個,岸壁陡峭,石骨崢嶸。東南部有半島伸入水中,巖性屬石灰巖,久經溶蝕,形成高原巖溶地貌。主要類型有石林、溶洞、天生橋等。納木錯的水源補給主要靠念青唐古拉山和低山丘陵的冰雪融水,沿湖有眾多大小河溪注入,其中較大的有則曲、昂曲、打爾古藏……[詳細] |
![]() | •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廣場南端建有音樂噴泉。景點介紹布達拉宮廣場位于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宮正對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這座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區政府和拉薩市重要的活動場所,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觀光的旅游景點之一,是一座融休閑、文化、-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廣場。布達拉宮廣場東西長六百米,南北寬四百米,道路廣場總面積一點八萬平方米,可容納四萬人舉行大型-活動。從整體布局看,廣場平坦而開闊,南面是西藏勞動人民文化宮,北側是布達拉宮。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布達拉宮廣場四周建有圖書館、兒童樂園、歌舞廳和露天市場,是拉薩市旅游和文化娛樂活動中心。廣場前恢復……[詳細] |
![]() | 秀色才納風景區AAA 西藏腹地、拉薩河下游、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有個叫曲水的地方,當地老百姓把這個地方叫“才納”,藏語的意思是文成公主送來花海藥城的意思。文成公主帶來的種子在這個地方長的非常好,便由此來紀念文成公主。歷史資料記載1300年前在藏地迎接來了一位對漢藏友誼、吐蕃社會的進步影響非常大的人“文成公主”,她給藏民族帶來了佛像、經書、造紙、釀酒、等等技術。其中就有500駝糧食、藥材、花的種子,但是由于環境惡劣整個藏地只有曲水才納才能培育成功。位于貢嘎機場往拉薩方向的機場高速才納出口處,由曲水縣委縣政府和西藏天瑞藏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合資打造,國家AAA級景區,集有機農業觀光、拉薩生態農耕藏藥材博物館、五星……[詳細] |
![]() | 尼木吞巴景區AAA 尼木吞巴景區位于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鄉,距拉薩120公里,是在拉日線上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緊鄰318國道,可進入性強。景區所在地是藏文字創始人、藏香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景區內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吞彌·桑布扎故居、經堂、吞巴莊園等古建筑。景區現擁有8項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最集中、最為完整的地區的民族手工業集聚地。藏香、尼紙、雕刻并稱為“尼木三絕”。而景區擁有的水磨長廊景觀即是西藏傳統水磨藏香制作生產地,這種制作工藝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使吞巴景區的文化內涵及游覽內容更加豐富,我公司還興建了全國第一座以藏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另外還將尼木縣豐富的民俗活動、傳統……[詳細] |
![]() | 娘熱民俗風情園AAA 娘熱民俗風情園是國家3A級旅游景點、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位于西藏拉薩市北郊娘熱溝,距離市中心僅6公里。娘熱溝內空氣清新,環境幽雅,藏式村戶錯落有致,建筑風格保存完好,仍保持著比較傳統的藏民族生活習俗。娘熱民俗風情園占地總面積50000平方米,以民俗、歷史文化作為旅游特色,突出自然野趣、風情民俗觀光、生產生活用具展示、休閑旅游等。風情園里建有林卡娛樂、土質燒烤、鄉村酒吧、民間歌舞、藏戲表演等項目,并根據客戶要求可舉辦篝火晚會、藏式婚慶等各種特色服務。交通位于拉薩市北郊的娘熱溝,離市中心6公里,503公交車直達景點門口;從軍區總醫院大門前20米處左轉,瀝青路直走即到。地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娘熱鄉娘……[詳細] |
![]() | 智昭凈土產業園區AAA 坐落于美麗的白定村智溝生態保護區的城關區智昭產業園,這里發展農業、旅游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四面八達。在奶牛養殖、設施蔬菜、倉儲物流、凈菜加工等方面具有優越的發展優勢。圖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海拔最高、生產工藝流程最環保、西藏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中心。(海外網 賈雯帆 謝明 劉凌)奶牛場運營至今,經過當地工作人員的努力,實現了模式九大轉變:生產方式的轉變、牛舍環境的轉變、養牛設施設備的改變、飼喂方式的轉變、擠奶方式的轉變、奶源品質和產量的轉變、牛奶質量標準的轉變、平衡余種的轉變、牛糞處理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循環經濟。在運營模式上,奶牛繁育中心實行“……[詳細] |
![]() | 位于拉薩布達拉宮廣場南端,北距布達拉宮300余米。2002年5月,在布達拉宮廣場舉行了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碑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紀念碑高37米,主體呈灰白色。碑體南面雕刻銘文,前方設計有兩組青銅浮雕,以翻身農奴得解放、解放軍筑路等為主題。紀念碑碑身頂部設計有按國旗上排列的五星,進一步象征國家主權及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團結。紀念碑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題寫“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大字。地址:拉薩市城關區布達拉宮廣場上布達拉宮廣場的南端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
![]() |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在西藏稱之為“擦擦”、“擦擦”是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走進“擦擦”展覽館,映入眼簾的便是館中色彩絢麗、雕刻精湛的各類佛像、佛塔......,近百種、上萬件的“擦擦”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純樸自然、莊重典雅。‘擦擦’主題館展出的‘擦擦’展品,主要是從日喀則、山南還有阿里各個地方收集而來的,品種近百種,數量則有萬件之多。有些“擦擦”已經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據了解,展館的理念和目的就是要將傳統文化跟現代旅游相結合,把西0特的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對“擦擦”制作這項精湛的傳統手藝進行保護。“擦擦”這一古老的傳統制作技藝,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在制過程……[詳細] |
![]() | 達普天文歷算臺AA 建在墨竹工卡縣唐加鄉達普村的半山上的達普天文臺,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2009年的8月份,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投入50萬元資金,用于對這座天文臺進行保護性的修復,在修復過程中,盡全力保持這個建筑的原有特色,除此之外,還會在觀測石周圍增加了十二宮二十七宿原文造型大理石保護圈。這個天文觀測點還被列入為墨竹工卡縣“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景區。達普天文觀測臺由兩個部分組成:測孔樓和測光石,在測孔樓的西墻面南北方位165度至345度的位置,西墻正中間的屋頂上方有一個日光出口,而側光石與測光孔西墻的距離為29米,每年,當太陽光透過測孔樓頂的日光出孔照到測光石,0連成一條線的時候,就到了春耕及灌溉的時間了。天……[詳細] |
![]() | 德仲溫泉AA 位于拉薩市墨竹工卡縣門巴鄉德仲村,海拔高度為4590米,被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專家稱為“世界第一熱泉”。溫泉依傍的溪流上橫跨一座木橋,橋的一端有一處專治關節炎的溫泉池,水溫達50℃,不能全身浸泡。橋的另一端則有兩處溫泉池,男女式各一座。靠橋的是女池,中間還用木頭隔出了一間溫泉洗衣房。男女緊挨著,用石頭隔開。這兩座溫泉水溫達40℃,一般是全身浸泡。如在冬天,會更感覺全身血脈通暢,欣賞對面的雪山,不覺心曠神怡。交通德仲溫泉離拉薩140公里,可以從拉薩包車去,費用大概每人250元。路況很差,全是石頭路,行車要6小時上下,沿途可以見到黑頸鶴,離溫泉7公里的路口可以去有名的直貢梯寺。門票30元/人景點……[詳細] |
![]() | 思金拉措AA 思金拉措,當地群眾稱為“財主百龍之王”居住的神湖。位于墨竹工卡縣日多鄉東南、山南地區桑日縣增期鄉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國道)約6公里,距墨竹工卡縣城66公里,距拉薩市區124公里,海拔4500米,藏語意為具有威力的神湖,地形猶如聚寶盤,四周群峰簇擁,每年到了-六月十五日那天,歷代班禪、0喇嘛以及直貢-都要來到思金拉措神湖祭拜,湖中投入許多金銀財寶以報神湖的恩賜。據藏文古籍《五部遺教》等藏文記錄,墨竹思金拉措神湖位于猶如聚寶盤里用金銀財寶向四周供奉曼陀羅。其間,藍天倒映在湖中。而墨竹思金龍王以雪域財主的身份把財寶撒在大地上,撒滿整個雪域山川,并用各種珍貴藥材及樹木、鮮花、野生動物將其點綴,。神……[詳細] |
![]() | 從拉薩至納木錯,走109國道,需要途徑念青唐古拉山觀景臺(海拔4640米),是觀賞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的最好位置。實際上“觀景臺”,就是公路邊一個臨時停靠點,一排普通房子帶小賣部、衛生間,以及一個面積不算很大的停車場。公路旁,經幡隨風飄動;遠處,群山巍巍,白雪皚皚。藍天,白云,雪山,還有黑的白的牦牛,以及迎風而舞的經幡,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終年白雪皚皚,云霧繚繞,雷電交加,神秘莫測,如同頭纏錦鍛,身披鎧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峽谷之上。在西藏古老的神話……[詳細] |
![]() | 賽林郭倉寺,在拉薩市之林周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達龍鄉與旁多鄉之間的浦曲村北面。賽林郭倉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上主巴系郭倉巴的住錫地。寺內有達隆巴·桑結雅軍(1203~1272,本名桑結雅軍饒-,達隆寺的第三任堪布,屬于達隆噶舉派法統,故稱他為“達隆巴”)的住房和坐靜室。郭倉巴·袞波多杰(1189~1258),意為“怙主金剛”,是宋代藏傳佛教高僧,主巴噶舉上主巴的人創始人。他生于山南洛扎區的魯穹地方,父名曲洽孟扎,母名索毛華金。他幼年善于唱歌,少年時任舞蹈拔拔希(師傅),人稱“拔希端智僧格”(教師成義獅子)。此間,他從軌范師瓦俠聞習《道次第》從軌范師裕毗瓦學習(在今江孜縣境內)拜師藏巴嘉熱出……[詳細] |
![]() | 西藏藏醫學院創建于1989年,是西藏三大高校之一,屬國家二類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4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是國家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學院主要由院黨委和院委統一領導,下設藏醫藥系、科技研究所、教務處、教學藥廠等七個縣級單位,機構設置齊全、人員精干,是目前國內外最具辦學實力的藏醫藥高等學府。自創建以來,先后為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培養和輸送了1000多名藏醫藥骨干人才,并正在培養藏醫藥博士和碩士生,為繼承和振興傳統藏醫藥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藏醫藥是中華醫藥學寶庫和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已有38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藏民族智慧的結晶,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影響廣泛……[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