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qū)西部,汜水河東岸臺地上,遺址南臨310國道,西部為上街至大峪溝鐵路和工廠,北部臨汜水河支溝。現(xiàn)地表為耕地,地勢北高南低。在遺址南部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灰坑,土色灰褐色,包含有陶片、燒土、草木灰、石塊等遺物。地表采集到少量陶片,陶片陶質為泥質和夾沙,陶色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紋、素面等,器形有罐、盆、杯、碗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湖遺址地處鄭州東南部郊區(qū)的沙丘崗地,東南臨黃淮大平原。現(xiàn)地表為農田及部分臨時建筑物,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在地表采集有零碎的泥質灰陶片,多為素面。另有少量的繩紋-紋陶片。可辨器形有陶盆、雙系罐等遺物。在遺址東北部臨潮河處剖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厚0.5-0.8米,灰褐土,夾有草木灰及細沙,土質松軟,包含物有陶片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龍山魏長城遺址
  青龍山實為一圓形土崗,由此向東有高低不平的山崗10余個,隴海鐵路由青龍山北坡下東西穿過,東有潮河,北流折東;東北古時為圃田澤,崗上有列子故里和新建的管城老年活動中心。據(jù)調查,青龍山崗高近50米,在崗南側半坡上,發(fā)現(xiàn)一個有沙性粘土分層夯筑而成的帶狀夯土遺跡。該遺跡殘長50余米,寬20米,殘存高度0.7米,北到青龍山崗頂,被七十年代修建的軍事工程疊壓,東南部被修路取土破壞,夯層厚度8-12厘米,夯窩較平。包含物有泥質繩紋陶片,以灰陶為主,紅陶較少,器形有豆柄、大口甕、寬沿盆、板瓦等。根據(jù)夯土遺跡的形狀、結構及包含物分析,應為魏長城遺址的一部分。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營崗遺址
  西營崗遺址地處鄭州東南部的沙丘崗地,東南為黃淮大平原。遺址處在一個分布呈三角形的三個沙丘上,西北部沙丘面積約1000平方米,呈不規(guī)則形,高約4米;東北部沙丘近似橢圓形,較為平坦,高約2米,上面種有桃樹,面積約10000平方米;南部沙崗,近圓形,土丘狀,上面分布有近代墓葬。三個沙丘下面均為起伏不定的臺階狀荒地和小塊麥田,東北部緊鄰免燒磚廠。在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分布,厚1-1.2米,紅褐土,夾有燒土、炭粒等,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獸骨、石器等。在東北部發(fā)現(xiàn)有豐富的繩紋陶片、獸骨和石器等。陶片陶質有泥質陶和夾砂陶;陶色以灰陶為主,另有少量的褐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弦紋、素面等;器形有大口尊、深腹罐、大口罐、盆等遺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耿莊遺址地處鄭州東南部郊區(qū)的沙丘崗地,東南臨黃淮大平原。遺址區(qū)中部為一道東西向的沙崗,地表多為農田和棗園。遺址區(qū)地勢為北高南低,中西部有一小沙丘,南部沙丘被破壞。剖面暴露有文化層,厚0.7米。在沙崗的南半部地表分布著豐富的陶、瓷片。采集的遺物均為泥質灰陶和醬黃釉瓷片。陶片紋飾有繩紋、素面等,器形有陶盆、罐、甕等遺物。瓷片器形主要是瓷碗等遺物。村民種地時還發(fā)現(xiàn)有銅箭頭等。在遺址的北部還曾發(fā)現(xiàn)有磚室墓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曹古寺遺址
  曹古寺遺址地處鄭州東南部的沙丘崗地,東南為黃淮大平原。遺址區(qū)地勢較平緩,中部較之周圍稍高,由東南向西北部稍微傾斜。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遺址區(qū)建有一座磚窯場,因取土發(fā)現(xiàn)較多的陶片,后來廢棄。在遺址區(qū)中部地表采集有陶器殘片、石器等,陶片陶質有泥質陶、夾砂陶,陶色有灰陶、紅陶、褐陶等,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弦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盆、罐、甕、釜、豆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地
  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地位于金水大道邊,原燕莊村,目前周邊已改造為樓群。為紀念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視察燕莊麥田活動,1970年5月11日毛主席視察十周年之際,燕莊人修建了木質紀念亭,經(jīng)過風雨侵襲,木拄嚴重腐朽,2002年5月11日又改建新亭。2010年5月11日,毛主席視察燕莊銅像在紀念亭旁落成。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營點軍臺地處鄭州東北部的沙丘崗地,東南為黃淮大平原。點軍臺實為一夯土臺基,當?shù)厝罕姺Q之為“大營舊址”“大營冢”“烽火臺”“小營點軍臺”等。小營點軍臺是2004年8月在考古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勘探,發(fā)現(xiàn)點軍臺東西長40.3米,南北寬40米,夯土厚5.8米,其中地表以上部分厚4米。夯層堆積根據(jù)土質土色的變化可分為三層:一層紅褐色夯土;二層花夯土;三層紅黃色夯土,由紅粘土及黃粉沙土組成。夯層夯窩明顯,圓形圜底,在夯土基址的表面及周圍,發(fā)現(xiàn)有繩紋灰陶片、素面灰陶罐殘片及空心磚殘塊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鄭莊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南王村鄭莊自然村西100米的臺地上。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6萬余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堆積一般在1-2米間,最厚處達4米以上,文化遺跡有陶窯、灰坑、墓葬等。遺址范圍內,地面上散存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骨、石、蚌器等。采集的遺物主要是陶器殘片,器形有夾砂紅陶鬲、盆、豆、甕、簋、器蓋等。陶質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夾砂紅陶等。陶器表面多飾繩紋,還有部分弦紋。從器形特征看,與陜西周原出土的同類器相近,屬典型西周遺物。根據(jù)采集標本特征判斷此處為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業(yè)王野崗遺址
  業(yè)王野崗遺址位于黃店鎮(zhèn)業(yè)王村西南100米處的南北向高崗上,該遺址為商代聚落址,南北長600米,東西寬350米,面積210000平方米,南臨家族墓,東距黃店-馮堂公路200米。采集有泥質、夾砂灰陶片和紅陶片,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鼎、碗、豆、盆和甕。由中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于2007年首次發(fā)現(xiàn),2009年6月3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對研究商代的社會發(fā)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梁惠王墓
  梁惠王墓位于中牟縣官渡鎮(zhèn)韓莊村西南500米處,該墓南北長98米,東西寬65米。墓冢高出地面4米,俗稱“老虎谷堆”。北距隴海鐵路50米,西距310國道—東湖渡假村公路60米。清• 乾隆十五年《中牟縣志》云:“梁惠王墓在縣東30里韓莊西南一里處,周圍二畝,高一丈五,形如偃月”。由中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于1994年首次發(fā)現(xiàn),2009年6月3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玄帝廟碑刻
  賀崗玄帝廟碑刻位于中牟縣大孟鎮(zhèn)賀崗村玄帝廟前,占地約100平方米,計有石碑15通,豎置,陽面向南,碑文記載了玄帝廟始建、重修之事。其中14通保存完好,字跡清晰,一通殘損。立于明萬歷、清順治、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由中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于2007年首次發(fā)現(xiàn),2009年6月3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該碑刻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玄帝廟的歷史沿革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中牟老火車站
  中牟老火車站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處,原隴海鐵路線東側,為侵華日軍于1944年所建,坐東向西,南北長16.25米,東西寬9.8米,紅瓦,磚砌,西墻上方刻有“中牟站”三字。其北25米同時建有一座雙層0,長寬均為6米。1959年10月,西遷1.5公里建新站,遂廢棄,現(xiàn)為私宅。該火車站由中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于2008年首次發(fā)現(xiàn),2009年6月3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該火車站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詳細]
中牟南寺遺址
  南寺遺址位于中牟縣白沙鎮(zhèn)南寺村,遺址區(qū)分布范圍東西長約140m,南北寬約100m,遺址區(qū)中心區(qū)域為高崗,四周為林地。遺址區(qū)遺跡遺物較為豐富,中部取土區(qū)發(fā)現(xiàn)有灰坑及大量殘?zhí)掌S谢姨铡A砂灰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型有陶甕、陶鬲、陶罐等器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孫坡遺址
  孫坡遺址地處鄭州西部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東北部延伸的余脈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呈斜坡狀,遺址區(qū)相對較為平坦。北部斷崖剖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淺灰土,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等。陶質有泥質陶和夾砂陶,以泥質陶為主;陶色有灰陶、紅陶、黑皮蛋殼陶等;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紋、弦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盆、甕、鼎等遺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十里鋪遺址
  三十里鋪遺址地處鄭州西部郊區(qū)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延伸的東北部地帶,地勢相對較為平坦。紅溝是須水西岸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滎陽豫龍鎮(zhèn)前姚崗村南,向東經(jīng)三十里鋪村南、王玥村北,注入須水。在三十里鋪村南紅溝北岸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四個灰坑。灰坑內填土為灰褐土,夾有大量的草木灰及紅燒土顆粒等,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等。陶片陶質有泥質陶和夾砂陶,陶色有灰陶和褐陶,紋飾有繩紋、弦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鬲、盆、捏口罐、夾砂罐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廟溝遺址
  廟溝遺址地處鄭州西部郊區(qū)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延伸的東北部地帶,地勢由南向北稍微傾斜。賣煤溝是發(fā)源于小馬溝村西南的一條須水支流,向東向北經(jīng)燕溝、桐樹王、三王莊、三里莊,流經(jīng)須水村東側、北側,成為寨溝。柳溝是一條比賣煤溝為小的須水支流,發(fā)源于桐樹王村南高地,向北穿過桐村王村,至柳溝村西入須水。廟溝村位于這兩條支流形成的臺地上,在村北南北長700米、東西寬250米的范圍南廣泛發(fā)現(xiàn)有西周早期灰坑。在遺址北部一處廢棄的取土坑暴露的斷崖剖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分布,紅褐土,夾有少量的草木灰及炭粒,土質較硬,包含物較為豐富,主要為陶片。所見遺物以陶鬲、陶盆、板瓦居多。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柳溝碑刻群位于鄭州市中原區(qū)須水鎮(zhèn)柳溝村西部柳溝水庫西側的溢洪道口。1958年在柳溝村西側的須水河上修建柳溝水庫,后又在水庫的西側建成溢洪道。為保護和加固溢洪道口,在柳溝村及其周邊收集碑刻100余通,全部鋪在溢洪道口底面及坡面上,多數(shù)正面朝下,字跡不可見。字跡可見者初步統(tǒng)計共12通,經(jīng)多年流水風雨侵蝕,大多模糊不清。其種類繁多,有墓碑、建廟(祠)碑,重修廟(祠)碑,辦學碑、地界碑等;年代最早的為“重修廣口祠記”碑,清順治5年(公元1648年)立,最晚為“重修圣賢閣碑記”碑,民國26年(公元1937年)立,從清初跨度到民國。通過該碑刻群的文字記載,可以該區(qū)域從清代初期到民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及風俗習慣等。因此,該碑刻群具有很高的民俗歷史、藝術研究有很大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倉關帝廟
  后倉關帝廟地處鄭州西部的丘陵區(qū),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關帝廟,坐北朝南,大殿三間,硬山灰瓦式建筑。大門位于中部,兩側為兩個方形木窗。關帝廟現(xiàn)存碑刻7通,其中1通放在院內,為民國時期碑刻,上面碑額刻有“七次重修”四個大字,其余部分字跡已不清楚。另外在大門的兩側墻壁上還鑲嵌著三通近方形碑刻,室內西側墻壁上鑲嵌著三通碑刻。現(xiàn)存七通碑刻時代分別為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在大殿內側的墻壁上,還發(fā)現(xiàn)有壁畫,圖案精美,大部分已脫落。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前楊遺址
  前楊遺址位于中牟縣鄭庵鎮(zhèn)前楊村南100米一南北向高崗上。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30-150米,面積約37000平方米,西臨萬三路,北臨生產(chǎn)路。斷面可見大量紅燒土塊,調查時采集有素面泥質灰陶片和紅陶片,可辨器形有盆和罐。根據(jù)采集標本分析,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遺存,該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一区视频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国产综合第一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青青网 | 亚洲永久韩国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