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顧品珍墓(位于昆明市北郊龍泉山黑龍潭公園內)顧品珍(1883-1922),字筱齋,昆明人,出生醫生世家,清末附生。是1911年昆明“重九起義”和1915年云南“護國首義”的主要將領,曾擔任過云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校長等職,是朱德的老師。1921年北伐戰爭期間,顧品珍率部進入昆明,被推為滇軍總司令,隨后兼任云南省省長,成……[詳細] |
![]() | 松坡橋位于嘉麗澤農場西部約3.5公里處的彌良河與天化河交匯處,長22.4米,寬5.97米,矢高3.4米。松坡橋原系木橋,后因交通運輸需要,改建為鋼混結構橋梁,仍稱松坡橋。嘉麗澤位于嵩明壩子中部,周圍65村常遭水患的達48村,雨季水患面積約10萬畝,冬季干涸時也有3萬余畝。遇水災時,“但見屋脊樹杪飄零,微露者略可辨某村某……[詳細] |
![]() | 土官村戲臺碑位于宜良縣湯池鎮土官村。為昆明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宜良文廟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遷建于城內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縣李淳以“歷來建樹取向陽,學宮面北笑宜良”為由,遷建于縣城西北角,是為現宜良文廟。宜良文廟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軸線建有大同門、狀元橋、泮池、文明坊、欞星門、大成門、月臺、大成殿、崇圣祠、尊經閣。文廟占地26000余平方……[詳細] |
![]() | 富民文廟,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遷建于現址,現存建筑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坐西向東,占地3245平方米,現僅存大成門、先師殿及兩廂房、月臺、崇圣祠、兩廡,共5棟21間。大成門、先師殿、崇圣祠均為單檐歇山頂,左右廂房為硬山頂,梁架為穿斗式。富民文廟是研究本地儒學傳播及……[詳細] |
![]() | 大古城魁閣(云南大學社會系研究室舊址)魁閣位于大古城(舊稱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為三重檐四角攢尖土木結構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頂造型獨特,線條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頭盔,整體造型在云南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古建藝術價值。魁閣圖樣由邑人趙鳳兆赴任陜西褒城縣知事時提供,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詳細] |
![]() | 倪蛻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馬街道辦事處馬街中村寶珠山麓,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后墻腳下,座西朝東,墓為圓形,下部由青磚砌圓,上部封土。前立墓碑一塊,楷書“倪蛻翁先生墓堂”。倪蛻,原名羽,字振九,浙江松江人,晚年名蛻,自號蛻翁,其居官清廉,為清初云南著名文人,著有《滇小記》、《云南事略》、《蛻翁文集》等作品。墓穴多次被盜,損壞嚴……[詳細] |
![]() | 金馬寺是昆明地區最早的佛教寺院,早在東漢,金馬山上就有最早的建筑——金馬神祠。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蒙舍威成王加封金馬山神為“金馬名山至德景帝”并命寺額“靈應寺”,這是金馬寺最早的文獻記載。之后金馬寺雖然興廢更替,但是香火終究綿延不絕,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臘月二十三日于明軍攻克昆明,金馬寺毀于戰火;正統三……[詳細] |
![]() | 普渡河鐵索橋舊址位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化鄉頭哨與沿河村委會之間的普渡河上。1935年5月,紅一方面軍主力搶渡金沙江皎平渡時經過此橋,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春,紅二、六軍團在賀龍、肖勁光率領下,準備沿紅一方面軍路線向皎平渡進軍北渡金沙江,4月8目,二軍團準備在普渡河上游過河,紅二軍團到了頭哨停止前進。先頭部隊到達普渡……[詳細] |
![]() | 紅二軍團總部北邑碉樓崗哨舊址位于昆明市富民縣永定鎮北邑村委會北邑村。1936年4月10日,紅二軍團從嵩明的阿子營一帶向昆明挺進,旁晚突然向西進入富民地域,殿后的六師十八團成為前鋒,軍團總參謀長李達隨十八團行動,路上李達交代任務:六甲戰斗打得很艱苦,部隊連日作戰,十分疲勞,你們的任務是監視富民縣城,讓部隊休息。11日凌晨……[詳細] |
![]() | 賴烏包山戰斗四烈士陵園位于八街鎮北面的小山坡上,建于1950年2月。園內安葬著1949年1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簡稱“邊縱”)9支隊及安祿羅游擊大隊與國民黨云南保安16團在賴烏包山戰斗中犧牲的沙志忠、白存書、楊玉發和馬紹增4位烈士。1949年9月19日,義八武裝暴-動-的勝利,震驚了國民黨安寧縣政府,速……[詳細] |
![]() | 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位于昆明市宜良縣城西郊3公里處的巖泉寺公園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為緬懷先烈、激勵今人,教育后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政協宜良縣第一、二屆委員會委員提案,建議修建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1987年12月,中共宜良縣委常委會議決定:……[詳細] |
![]() | 東郊農民運動據點舊址(明應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大板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社區。1949年,根據革命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昆明地下黨組織先后派遣了一批同志到東郊開展工作,領導群眾的反蔣愛國斗爭。在斗爭中發展了黨的組織和黨的秘密-組織“民青”,建立了“農民翻身協會”以及黨的統一戰線組織“新民主主義地方建設協會”。在盧漢宣布昆明起……[詳細] |
![]() | 將軍樹遺址位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平渡鎮杉櫟村委會。1935年5月2日,毛主席、朱德等領導與中央軍委縱隊在趕赴皎平渡途中,來到這棵當年長得非常茂盛的杉櫟樹下稍停休息,并把戰馬拴在這棵杉櫟樹上。杉櫟樹旁邊是皎西鄉杉櫟小學,周邊有村莊,有一條通往皎平渡口的公路。毛主席、朱德等在這里討論了怎樣渡過皎平渡渡口,擺脫敵人追趕的事……[詳細] |
![]() | 位于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東北街居委會東門外。原有城墻和城門等今已無存,現僅存中國工農紅軍攻占嵩明縣城的戰斗遺址和一座跨于護城河上的單孔石拱橋。1935年4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師由尋甸縣塘子進入嵩明縣的匡郎,沿大鋪、倚伴等村直逼嵩明城下。在機槍火力掩護下,紅軍很快突破東門防線,登梯上了城墻,打開東城門,迎接……[詳細] |
![]() | 靈云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山腳居委會靈云山法界寺三天門西南部。原位于縣城東郊漢人屯村后小橫山東南麓。2007年2月,遷至現址。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嵩明縣境內以王茂林、雷發春、孫桂芳等為匪首的一伙敵匪,同云南境內的國民黨殘余勢力、惡霸、地主、反動會道門及社會游離階層,互相勾結,組成股匪,擾亂社會秩序……[詳細] |
![]() | 嵩明縣龍王廟紅軍標語位于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東村村委會西村北約2千米處的龍王廟山墻上。1935年4月29日,紅軍攻克嵩明縣城并占領楊林兵站后,紅一軍團奉命佯攻昆明,以迷惑敵人,順利搶渡金沙江。4月30日,紅一軍團兵分三路向西推進。左路從楊林出發,經白邑的得食、龍潭營等村到達阿子營羊街、大西村。中路從縣城出發,經大村子進抵……[詳細] |
![]() | 位于昆明市呈貢縣城三臺山公園內,三臺山東南方向半山腰。由縣委、縣政府于2000年6月開工建設,10月1日竣工?偼顿Y70萬元,占面積3700平方米,主碑高13.33米,構思為無碑頂“忠”字結構,意思為“忠魂碑”,寓意為全縣人民將沿著革命烈士忠魂鋪就的道路奮勇前進。紀念碑的基座平臺分為三臺,第一個平臺由合圍四周的甬道及四……[詳細] |
![]() | 老紅軍墓位于晉寧縣二街鎮肖家營山腳。端友志(1906-1984).二街鎮肖家村委會三街子人,從小在家種田,因生活所迫。離鄉到外地幫工度日。1935年在綠豐縣一平浪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在一二零師六團三營某排任班長,參加生產建設。因負傷致殘。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1942年精兵簡政時。復……[詳細] |
![]() | 盤龍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晉寧縣晉城鎮東門外盤龍山下。陵園位于晉城鎮東4公里處,北依名利古寺盤龍寺,青靠龍山,面向浩瀚的濱池。四周松柏挺拔。莊嚴肅穆。園內安邳有解放初期在原晉寧縣第五區(現六街鎮)征糧、剿匪工作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陵23冢該園始建于1950年6月,1984年6月復經整修,1987年增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