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千園AAAA免費 “天府之國”四川的東大門,以蔗糖聞名的“甜城”內江,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在燦若星辰的內江才俊中,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以其卓絕的才情而獨步畫壇、享譽世界,內江也因此以“大千故里”的美名享譽世界。為紀念這位世界藝術大師,內江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了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并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內江大千文化旅游產業園景區籌建工作。2009年,景區一期工程完工,占地280余畝的“大千園”正式落成對外開放。大千園旅游景區位于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依山就勢,吸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擁西林之神韻,抱沱江之風光。樹木林立、荷葉密布。亭、臺、廊、榭應有盡有。自然與人文的匯聚,歷史與印記的重疊。參天的……[詳細] |
![]() | 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AAAA 范長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出生于東興區田家鎮趙家壩。1991年,為弘揚長江精神,中宣部專門設立了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項——“范長江新聞獎”。2006年8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批準,同意修復范長江故居并作紀念館。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以范長江故居和趙家壩新農村綜合體為核心,覆蓋周邊1.5平方公里,是集“長江文化博覽、故居田園風光、果蔬農耕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距內江城區12公里、距成渝高鐵內江北站8公里,S426旅游專線實現了城區10分鐘直達園區,旅游交通十分便捷。俯瞰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地形寬闊、迂回起伏,小青龍河穿流而過。旅游園區以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作為核心理念,重點突出長江新聞文……[詳細] |
![]() | 東興老街AAA 東興老街位于沱江之濱,地處內江主城區內,交通便利。原建東興老街、橫街、三圣宮,屬典型的清代建筑群,沿街為串架結構房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內江城市的發祥地。2010年,東興區按“修舊如舊、傳承歷史文化、重現原始風貌”的原則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東興老街全長250米,保持老街原街巷尺度和院落功能,保留茶肆、酒館、川劇座唱等傳統商業形態,是目前內江城區唯一條展現內江歷史文化縮景的老街,與老街毗鄰的鳳窩街、農校街在風貌改造后以特色餐飲、土特產品、特色旅游商品等業態為主,充分體現東興區的歷史文化和古街、古鎮特色。老街戲樓作為川劇靈魂的載體,定期有川劇團精彩表演。景區新建有“力之幫”、“帆之魂”、“甘之如飴……[詳細] |
![]() | 般若寺位于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三溪鄉松柏寨,寺始建于唐朝,被譽為“川中勝景”,因曾珍藏全國僅三部《般若經》之一而得名。歷史上的般若寺,規模宏大,莊嚴清凈,寺廟原有七殿四廊,僧人多達百余人,后因戰亂、歷史原因,寺廟損毀嚴重。松柏寨·般若寺被譽為川東圣景之一。系清朝咸豐年間甲辰科舉人張德元、郭肇林、李世猷等倡建,屬高橋鎮般若村管轄,其寨墻周長十里三分比當時的內江縣城九里三分還略高一籌。寨內以七山、七堰、八景聞名。寨墻、寨依然遺跡猶存,自然風光與宗教文化融為一體。般若寺位于松柏寨東北面,始建于唐肅宗和代宗年間,經過宋咸淳時的擴建,明萬歷的重修,直到清代才具有七大殿、兩偏殿的雄偉規模。現存藏經樓部份已修……[詳細] |
![]() | 坎瀑布,距離內江市東興城區約8公里。由于陡坎地處東興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六組、高橋街道辦事處陡坎村五組、郭北鎮、新江街道辦事處紅旗村等地的交匯外。流經這里小青龍河被一道石壩攔住,河水漫過攔河堰,形成一道大瀑布直瀉而下,轟鳴的水聲,在幽深深的峽谷中回蕩。陡坎之名由此而生,同時它也素有“小黃果樹瀑布”的美稱。陡坎瀑布結構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在河流上方,地勢低緩,形成一條寬約80米的河床;河水由靜而動翻過攔河水堤,地勢陡然高聳,形成了一道窄窄的峽谷。谷底,怪石嶙峋,河水經過三級跌落后在這兒匯入一個碧玉般的水潭。而在水潭右邊不遠處的山崖壁下則有一個可容納上千人的天然大洞穴。在幾道瀑布中,最右邊的一道瀑布直落……[詳細] |
![]() | 范長江紀念館是現存的范家大院距內江城區 12公里,舊宅有上百年歷史,串架鑲板結構,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風格。范長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內江縣田家鄉趙家壩村,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確山被破孩致死。他是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我國現代新聞史上最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我國科技戰線卓有成就的領導人。育基地和全國新聞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基地。范長江先生作為中國新 聞事 業的開拓者、先驅者和新聞巨子,不僅是內江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他的一生 是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為我國新聞戰線樹……[詳細] |
![]() | 內江市東興區大佛寺座落沱江東岸掛榜山右側,連接大千城市廣場,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大佛寺廟始建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原有殿堂在內共十三間,三百多平方米。建筑規格系磚木結構串架毛屋、常年有僧人居住,香火頂盛。解放后政府關閉寺廟,改為居民住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落實黨的宗教政策,1996年經政府批準開放。 根據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廣大信教群眾的要求經內江市東興區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批準,由信教群眾集資,重新改建大佛寺,在辦理完建筑手續后,于1998年6月10日開工改建,2000年8月10日竣工,現有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五樓一底60多個角的鋼筋……[詳細] |
![]() | 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位于內江市東興區東桐路圓頂山,占地面積20973平方米。東臨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西林寺,西與內江師范學院、內江一中等院校相鄰,南瀕甜城湖,與內江大洲廣場隔河相望,北俯大千廣場和張大千美術館。地勢東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內江盡收眼底。1986年1月,為紀念世界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內江市政府組織成立了內江市重建《大風堂》籌備委員會;次年3月,張大千紀念館舉行奠基儀式,并于1988年8月破土動工。1992年9月11日中秋佳節,張大千紀念館正式對外開館。2011年,為了進一步提升展覽展示水平,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張大千紀念館進行硬軟件全面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后的紀念館采用獨具川南民居建……[詳細] |
![]() | 為提升城市形象,彰顯大千美食文化,新建的大千美食街位于興盛路、蟠龍路南段,街區總長度850米,經營門面300余戶,經營業主127戶,總投資700余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在三個主入街口設置美食街標志、街區人行道改造、美化亮化改造、店鋪臨街墻面磚改造、增設美食街文化墻、招牌牌坊、小品、雕塑、休閑設施等。店招盡可能由內江書法名家潑墨書寫。建成后的大千美食街將極大改善就餐環境,其景觀燈、燈柱、廣告燈箱、霓虹燈招牌將組成夜景亮化景觀,街區人行道鋪設彩色或青石地磚,寬敞、平整、美觀;綠化采取盆栽花與地栽樹木相結合,各類小品與休閑凳椅因地設置,使整條街區更具觀賞性、休閑性。大千美食街于2009年9月18日正式……[詳細] |
![]() | 報恩寺位于東興區白合鎮報恩寺村。建于元,明重建。占地3705平方米,四合布局。現存觀音殿、大雄寶殿、玉皇殿、經堂和左廂房。大雄寶殿正梁有“大明永樂十三年建殿”墨書。殿完好,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三穿八柱。玉皇殿,建于乾隆年間,長25.6米。現存明代石碑三座:一為明弘治五年立,高3.5米,寬4米,厚0.2米,碑額刻有花紋圖像,碑中刻“西蜀報恩禪林”六字,碑文記有建殿經過;二為明宣德7年立,高1.8米、寬1.2米、厚0.16米,碑額刻“白云山報恩寺”7字,碑文述建碑經過;三為邑人明萬歷年間進士張應登題的詩碑,是行草珍品。白云山巖壁石刻,有趙貞吉題字,刻于明萬歷年間。……[詳細] |
![]() | 東興區高梁鎮清溪村一組的普陀崖上,有一處長約15米、高約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歷經風吹日曬后,看上去依舊雄偉壯觀。普陀巖在當地又被村民稱為“獅子山”,和它緊緊相連的兩座山峰,當地村民分別稱其為“大鍋蓋山”和“小鍋蓋山”。在大小鍋蓋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們和獅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構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為摩崖造像中一顆閃耀的明珠,普陀巖摩崖造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而被列入了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村民文學才柴山地,南至清溪村1社曾凡成柴山地,西至清溪村8社村民雷世東自留地,北至清溪村8社公路外側。建設控制……[詳細] |
![]() | 順河崖墓群(東興區)順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宗教文化價值。順河崖墓群造于東漢,位于順河鎮觀音洞村和回龍灣村,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主要有蠻子山崖墓群、觀音洞崖墓群、獅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總計200多座。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觀音村3社村委會,南至順河到平坦公路內側,西至觀音村3社觀音湖東側,北至觀音村3社村民賴理楊柴山地。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
![]() | 鷺瀾洞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內江城區東桐路張大千紀念館山腳下。明清以來鷺瀾洞歷為內江著名的名勝古跡,被譽為“中山勝景”。墓共六座,一洞內尚存完整的漢代石棺兩具,仿木結構雕刻,裝飾風格頗具地方特色。其余洞內外石壁刻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張船山、羅賜卿、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云鵠等唐宋以來歷代書畫名人詩文、對聯30余幅,正草隸篆俱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崖墓群是內江也是沱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漢墓群,其石棺型是四川乃至全國罕見。保護范圍:東至1號崖墓向東外延200米,南至東桐路石砌堡坎基腳,西至6號崖墓向西外延100米,北至崖頂樹林邊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
![]() | 西林寺位于內江市東興區沱江岸邊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毀,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眾30余人,寺廟主體建筑由觀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組成,均系翼飛式頂,屋脊刻彩色人物、獸、龍圖像,付屬建筑現有禪房、祖堂、觀堂、精舍樓等,寺內有明代石坊一座,單門兩柱,造型古樸。保護范圍:以現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
![]() | 高峰寺位于小青龍河口與沱江匯合處,距市區東而約四公里的獅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鐵龍寺,嘉慶十二年間更名為高寺。寺院內高寺塔坐東向西,通高三十0三米,九層、八面體、石結構,攢尖頂,極具鎮“獅子”、鎖“江龍”、興“文運”之威儀。塔內有臺階五十又六級,可旋至五層。各層開窗,額上分別刻有:“百光天后”,“元始天尊”,“混元一氣”,“西天自然”等石匾。進出處精刻二龍戲珠圖案及文昌夫子楷書,外刻浸云鎮山雨雄居勝地,內刻嘉慶十一年丙寅夏月吉日,來授文林郎知邑事徐豐題記。會真洞內刻唐十二進士石像,丹華洞內有石床,丹灶及石刻真人像,造跡猶存。保護范圍:塔基外延50米,及高峰寺現有占地范圍(含現已征用土地范圍)。……[詳細] |
![]() | 東興區長江森林公園位于東興區郭北鎮境內的長壩山,公園由長壩山林管所經營管理,是以森林景觀、水景為主體的風景游覽區。主要人文景觀有軍訓場、天雷擊石、神醫草冢、古剎遺址、一線天等。面積300公頃,公園距內江城區14公里,成渝公路相連。總體風景資源屬佳景等級,是城郊假日休閑、野營勝地。……[詳細] |
![]() | 范長江故居位于東興區,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1月,內江市人民政府公布范長江故居為內江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范長江故居現有占地面積為重點保護范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