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鶴湖水利風景區AAAA ![]() 黃鶴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內江市,依托黃河鎮水庫而建,景區面積12.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89平方公里,屬于水庫型水利風景區。 黃河鎮水庫始建于1960年,總庫容145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近年來,景區管理單位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與山水景觀、美麗鄉村相融合的優勢,通過水生態修復工程、水利樞紐整治工程等措施,打造集庫區、沼澤、濕地、河流等多種類型于一體的濕地生態系統。景區已建成安泰山莊、特色農家樂、花卉苗木觀光基地、農業休閑產業園等休閑項目,還設置了游客接待中心、主題酒店、游船碼頭等旅游服務設施。……[詳細] |
![]() | 樂賢半島旅游區AAAA 古塔凌空,三元勝景無雙地;漢安耀彩,十里甜城第一峰。七百公里詩畫長卷,兩千歲月文史傳奇,在沱江之畔,甜城腹地,樂賢半島以其獨特的地域特征,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成為川南地區一張歷史、生態、地域、娛樂的名片。景區核心區域2.2平方公里,是集游覽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養生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樂賢半島旅游區坐落于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距城區約兩公里,西距成都172公里,東距重慶169公里,緊鄰高鐵三元站,距成都半小時旅游圈,旅游區核心區域2.2平方公里,總體布局為“一心一軸四區”——以游客中心為起點,沿三元山脈展開的巴蜀古驛道“樂山”為軸線,串聯周邊文化觀光體驗區、精品動植……[詳細] |
![]() | 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山門為六柱五間四滴水式門罩建筑,上 書“王氏祠”;正廳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抬梁式結構,廳前為五級階梯式踏道;正廳屋頂脊飾為兩條直徑約0.3米粗、相向對峙的龍,雙龍之間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約2米的六角形寶塔,塔座為蓮花,塔身雕龍刻鳳,造型精巧。戲臺為斗拱木結構,雀替、臺沿上有大量鏤空或深浮雕人物、龍獸、花飾等圖案。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其飛檐、脊飾、封火墻、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藝術水平。古韻盎然的山門為六柱五間四……[詳細] |
![]() | 內江大自然景園占地680畝,地處內江市樂賢鎮謝家壩,距市中區6公里。前臨沱江河,背靠老成渝路,依山傍水,視野開闊,綠樹成蔭,山水相間,交通方便,風景獨特。景園中有近百年歷史的桂園林、紅桔園聞名遐邇。這里曾是朱德、李井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休息、健身之處,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攝影劇組也下榻謝家壩,并在園中拍攝外景。園中有風格各異的游泳池5個,水面達680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2000多成人、兒童游泳戲水。80余米長,8米高的人工瀑布氣勢磅礴,頗為壯觀,瀑布墻下漂流河趣味無窮,為內江市絕無僅有的新景觀。人工湖水面達20000多平方米,湖面荷花點點,游船、快艇穿梭其中,湖中小島別具風格,島……[詳細] |
![]() | 內江鐘鼓樓位于城區中心,它的建筑規模極小,但歷史內涵極為豐富,被稱為內江“袖珍博物館”,現已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史料記載,明洪武初年,在內江縣署(現市中區政府)大門前,“筑臺卷洞,上構譙樓”(古代城門上用以高望的樓)。天順六年至萬歷年的150年間,譙樓先后二毀二修。崇禎年間(公元1634年)續修,“樓下有門為通道,樓上懸鐘定昏旦。”故又稱鐘樓。明甲申(公元1644年)樓毀。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建,為邑勝景。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譙門頃址,室宇卑陋,不足以瞻。”此后興工重建,規模宏峻。光緒年間,樓毀于火后復修。內江譙樓的命運,正如朝代的交替,在數百年間幾起幾落。……[詳細] |
![]() | 內江圣水寺簡介座落于四川內江市城郊的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其歷史久遠,古跡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圣水寺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間,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興慈禪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終年不涸,水質清純,甘甜爽口,被視為靈泉,故更名為“圣水寺”。圣水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伽50余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參飲設施。寺院屬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軸線上自西向東布局的圓覺樓、藏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均屬明清風格;中軸兩側是回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念佛堂等……[詳細] |
![]() | 云霞古剎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評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莊,斗拱繁復,圖文并茂,雕鑿精妙。云霞古剎牌坊坐南面北,紅砂石質。整座牌坊由50余塊石料砌筑,三門四柱五樓,通高10米,面闊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別置兩只石獅、兩頭石象,中門坊額前后分別陰刻“云霞古剎”、“恩沛佛門”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計有題記11則、楹聯4副、詩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戲劇故事、動物、花卉圖案20幅,這些詩文的作者是當時的地方官員和文人,如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王果題書兩側門邊聯“石龍曲卷縈洄水;野鶴斜盤澹宕云。”兩側門額左為“風清”,由……[詳細] |
![]() | 安泰山莊——川東南首座生態觀光園,位于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黃河湖開發區,占地面積300余畝,投資7千多萬元建成集休閑、觀光、旅游度假為一體的三星級標準別墅花園酒店。山莊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設備豪華,交通便利。 標準的酒店設施薈萃現代科技精華。山莊擁有寬敞舒適的標準客房和富麗堂皇的豪華套房111間,還有功能齊備、盡顯尊貴的商務別墅9幢。充滿人性化服務的老年公寓,各大、中、小型會議室5個,配以先進的音響系統、投影儀等會議設施。設有充滿現代化氣息的特色中餐廳,能同時容納360余人用餐,還有是會議、培訓、旅游團隊、親朋聚會、休閑度假、商務活動的理想場地。 山莊古木蔥郁,滿目蒼翠。信……[詳細] |
![]() | 內江市東林寺,位于城東河壩街。高閣臨江,俯瞰沱水,仰矚重巒,晴云縹緲,岸柳鳴蟬。與沱江對岸之西林寺相對峙而得名。并與西林寺共為舊時 內江“二林晚眺”勝境之一。 東林寺始建于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名曰東津寺,后更名為東林寺。北宋范祖禹《資如路東津寺》詩中有“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之句,范詩自注云:“寺有石佛殿,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建”。寺后靠巖,前臨沱江。巖壁上,自唐宋以來,歷代都鑿有摩崖造像,故有千佛巖之稱。其中宋代千手觀音石刻造像高7.4米,寬7.16米。造型端莊,刻工精湛。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在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前,傍巖結樓。寺宇巍峨,雕梁畫棟。明萬歷年間多次修葺……[詳細] |
![]() | 喻大將軍祠在內江市中央路19號。喻大將軍,即喻培倫(1886—1911),字云紀。四川內江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在日本求學時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后,參與在漢口謀刺兩江總督端方和在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活動。1911年4月27日在廣州武裝起義中英勇戰斗,后因彈盡竭被俘,壯烈就義,年僅26歲。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追贈喻培倫為大將軍,并令建祠紀念。該祠前后3幢,地基高于街面3米許,進門上12級石梯,中有天井,正廳為喻培倫烈士紀念堂。在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內江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園內立紀念碑。內江市人民公園之內,在綠樹掩映中莊嚴肅穆地聳立著“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和“喻培倫大將軍紀念碑”……[詳細] |
![]() | 三元塔,座落在內江市城南四公里處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毀。一座漢安古城(內江)不能沒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毀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舉。清嘉慶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據《內江縣志》戴:“十里紳士羅良存、鄒彥藻、陳資望、劉忠元等,復呈請邑令顧文曜捐資,倡首糧戶樂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層、高八丈八尺。”嘉慶二十年(1815),邑人艾榮松刻石作序曰:“內邑人文,本朝(清)遠遜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復也,而大小二洲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護之故也。塔不復則前無曜,堤不筑則后無枕。”把人文衰敗,官運不亨皆推之為塔之不復修也,故邑人呈請建塔,以正內江風水也。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為八面體,塔……[詳細] |
![]() | 內江十里休閑走廊,位于市中區城鄉結合部,自交通鄉前進村太子湖起,沿白馬鎮雙河村,再至石廟蔗林,全長10公里。幅員面積13平方公里,以雙河十里園區、沱江蔗林和沿線自然景觀展示為基礎,以追溯糖文化起源和太子碑歷史為依托,挖掘和開發以太子碑為主的歷史文化和以古老制糖業為主的農耕文化。為打造十里休閑走廊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增強其生命力沿線。景點有太子湖景區、太子山莊、雙河生態休閑園、大涼山道教文化、沱江沿岸蔗林、彝族風情園、金鐘島、石盤灘水電站等景點。 旅游主線為:太子湖—雙河十里園—石廟蔗林,全長10公里。旅游副線為水上旅游,從大涼山沿沱江經金鐘島至石盤灘。農家樂到處都有,是休閑渡假的好地方。 正是……[詳細] |
![]() | 翔龍山摩崖造像在內江市區玉帶溪畔內江市人民政府側。沿翔龍山崖約100米高、200米長的石壁上,現保留有唐、宋至民國時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軀,大者高約8米,小者僅數寸,風格古樸。另有1龕石刻,分為3級,上兩級分12格,下為通級,長約3米,寬約2米,造像150余軀,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有題刻十余處,其中有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干青年時代所書詩刻1方,高154厘米,寬82厘米,剛勁古樸,是研究張大干書法演變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慶昌、陳鳴蠻、邱特澄等書畫家的書刻題詩多處。2013年5月,翔龍山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第……[詳細] |
![]() | 大自然景園位于市中區南郊六公里的沱江河畔,占地面積約600畝,是一個依山傍水,鳥語花香,空氣清馨的觀光農業風景區,是集水上游樂、餐飲住宿、會議接待、棋牌娛樂、體育健身、野營野炊、風景觀光為一體的休閑勝地。清代康熙初年,江西南豐縣曾氏族祖麒仁公“遷海”如蜀,自其裔孫曾全和起,始卜居內江謝家壩上。住屋經數度擴建,筑成“南豐世家”宅院。占地150畝,有大小房屋200余間,三進三上,左右相連,院中有院,園中有景,形成“天井”48個,大門偏斜,是依風水學,圖大吉大利而建,大門左墻嵌有四個栓馬樁,可見當年達官顯貴往來之盛況;上有望月樓,觀遠山俯沱水。進大門,入大院,穿廓轉道,曲折迂回,深不見低,整個民居,……[詳細] |
![]() | 高峰山上的高寺塔,沱江河正從高峰山的山麓下折流而去,高寺塔似巨人般巍峨屹立在高峰山上。山巖上,游人題刻不少,其中有明、清游客題刻的詩句:“白云萬片擁遙嶺,巖洞花迷一徑深。”“古寺凌霄野霧,半山栗葉舞秋風。”有的被《縣志》載錄,如:明·劉養直的詩句:“鶴去尚余丹客洞,龍歸猶視梵王宮。”明·楊一端題高峰寺聯:“江流百丈牽山色;牧笛三橫山隴頭。”明·劉題高寺詩句:“萬籟蕭蕭聲入座,一江曲曲水流虹。”清嘉慶進士邑人王果,于重陽日與友人登游高寺題有詩曰:“九日喜新晴,雙舟發漢城。五盤斜徑險,三面曉煙橫。水簇飛鴻影,云開弄笛聲。山靈應羨我,草木亦含情。”里人有聯云:“高寺白塔,無雙福地;會真丹華,別有洞……[詳細] |
![]() | 大洲廣場位于沱江之濱的內江大洲廣場與大千紀念館和西林公園隔江相望。廣場呈星月形,東西長1100米,南北寬96米至165米,規劃面積14萬平方米(210畝)。工程概算總投資2600萬元,是內江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00年內江城建五大工程之一。建成后的大洲廣場綠地率達75%,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廣場和綠化中心。整個廣場由中心廣場區、精致花卉區、風鈴廣場區、花架樹林區、水之劇場、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區及服務中心區等15個不同功能的小區組成,現為四川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詳細] |
![]() | 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年代:1953年2019年,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