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軍強渡嘉陵江貓兒跳渡口遺址群,包括昭化境內的紅巖渡口、張王渡口、黃金口渡口、玉羅壩渡口、貓兒跳渡口 、青牛廟渡口、大大溝渡口 7個渡口,F屬亭子湖中心地帶,湖面寬約2千米,距虎跳新場鎮約3公里。1935年3月30日 ,紅九十三師二七四團、二七九團及駐旺蒼壩、永寧鋪、元壩子、大石壩等地的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供給部、 總醫……[詳細] |
![]() | 昭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又名普賢寺,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此地文化底蘊厚重,是當地最為重要的紅色文化遺產。1933年6月,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之后,紅四方面軍73師攻克元壩子,于7月23日在元壩子建立以元壩子為主體的川陜省嘉陵縣蘇維埃政府。紅31軍276團1部在普賢寺駐扎兩年的時間里,組織群眾打土豪、分……[詳細] |
![]() | 陜南戰役傲盤觀戰斗遺址位于廣元市昭化區虎跳鎮南斗村,展示了80多年前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在戰斗中的英勇表現。該遺址展示了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始終堅守陣地,用生命和鮮血阻擋敵人進攻的戰斗場景1。陜南戰役傲盤觀戰斗遺址是紅四方面軍在陜南地區進行的一次重要戰斗。紅四方面軍在戰斗中展現了堅毅勇……[詳細] |
![]() | 廣昭戰役涼亭子戰斗遺址位于昭化區牛頭山麓的五里埡上,是天雄關雄踞其上,嘉陵江蜿蜒其下的古驛道必經之處。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在此地發動了廣昭戰役的涼亭子戰役。歷史背景廣昭戰役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廣元、昭化地區對國民黨軍的進攻作戰。戰役的目的是奪……[詳細] |
![]() | 1934年4月3日,紅31軍和30軍各一部,沿大木戌、沙壩和朝陽星夜直奔昭化,隨即攻占了昭化縣城,紅軍在昭化古城雖然只有一個月短暫的停留,但在駐扎營地期間修養兵馬,操練軍事技術,發動革命宣傳,積極鼓勵當地青年參加紅軍,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昭化古城紅軍革命遺址群陳列館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古城游客中心,是文物系統國有博物……[詳細] |
![]() | 反“六路圍攻”昭化戰場遺址(寨保梁戰斗遺址、漩渦塘戰斗遺址)是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戰役中的重要戰場之一。1933年10月,蔣介石任命劉湘為四川“剿匪”總司令,命令其調集所有兵力共110個團約20萬人,分為六路對川陜蘇區進行圍攻。其中,第一路由鄧錫侯第28軍(由廣元、昭化向木門、南江方向進攻……[詳細] |
![]() | 反“三路圍攻”中山觀戰斗遺址是廣元市昭化區的一處重要革命遺址,被列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戰斗中的重要戰場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反“三路圍攻”是國民黨軍隊對川陜革命根據地發起的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目的是消滅川陜革命……[詳細] |
![]() | 廣元桃博園AAA 廣元桃博園為川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桃博園,已引進栽植全國各地不同類型、不同品種桃樹115個。園內各類品種花型、果型、樹姿千差萬別,花期從2月底持續至4月中旬,長達50天以上;果實成熟期從5月初持續至8月底,采摘期110天以上,拉長了賞桃花、摘仙桃、品文化的產業鏈條。園內建成瞻鳳臺、衛公樓、劉家莊子、唐皇井、荷……[詳細] |
![]() | 太公紅軍山景區AAA 太公紅軍山位于太公鎮境內,國道212線廣元至蒼溪公路71公里處,占地1800余畝,海拔977.2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36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之一、市級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所領導的紅31軍276團團部曾駐扎在紅軍大院,并指揮了同四川軍閥“爭奪永寧鋪”、“激戰檬梓埡”、“鏖……[詳細] |
![]() | 王家鎮方山寺年代:明至清2019年,王家鎮方山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為古蜀道米倉道的重要分支,是古時利州(今廣元)至閬中必經驛道。柏林古鎮境內北起石圈子(歇馬驛),南達肖家山(明驛道)、帽盒山(清驛道),貫穿南北十余公里,三里五里便設哨臺,資過客歇足、納涼,險要地段另有較為平坦之路連接,供騎乘運貨之用。驛道上有四處佛爺巖,佛像數百尊。沿途黃梁參天,柏林森森,山程水驛,風物可觀![詳細] |
![]() | 鎖嵐橋為鐵索橋,橫跨嵐溪湖,為古利州(今廣元)至閬中必經之處。因地勢狹窄,依崇山峻嶺,山嵐郁積,湖面水氣彌漫,如橋鎖嵐霧、故名鎖嵐橋。相傳書生魏公子與蘭小姐在橋上邂逅生情,私定終身,最終雙雙殉情,化成五彩錦雞哀鳴雙飛。后人將這凄婉的愛情故事編成川劇《嵐橋祭水》《嵐橋相會》,流傳至今![詳細] |
![]() | 嵐黎寺始建于東晉太元元年(公元375年),位于柏林溝鎮嵐黎村,屬柏林“五嵐”古景之一,清代以來培修,現保護完好。寺院呈四合院格局,四面凌空,寺內塑有釋迦佛、觀世音、地藏王等佛像二十余尊,數十株參天古柏圍繞佛寺,環境幽美。曾在寺中設黎山書院,盛名一時!皪箻蛳鄷睈矍楣适轮械奈汗釉诖斯プx。據清《廣元縣志》記載“廣南嵐……[詳細] |
![]() | 柏林古鎮景區AAAA 柏林古鎮景區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鎮境內,距廣元城區56km、昭化城區40Km。柏林古鎮自西漢興市,東漢永建三年(公元128年)設立葭萌分縣,先后改設葭萌驛、柏林驛、柏龍分司(衙門)、柏龍里、柏龍鄉,迄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是古蜀道分支利閬道上的重要驛站。川劇“嵐橋祭水”“嵐橋相會”演繹的魏公子與蘭小姐“化錦雙飛”的……[詳細] |
![]() | 元壩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7月紅31軍92師二七六團團部進駐太公寺,并將太公鄉蘇維埃政府設在太公寺內,發生了“爭奪永寧鋪”、“激戰檬梓埡”、“鏖戰坳盤觀”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戰役,演繹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留下大量紅色革命遺址。1985年,太公鄉人民政府報經廣元縣人民政府批準,將太公山命名為……[詳細] |
![]() | 費祎墓位于昭化古城東門一公里處的路邊一農舍旁,現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塊供人憑吊。費祎見于諸葛亮《出師表》中“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辟M祎曾是諸葛亮出師前為阿斗推薦的賢臣之一。費祎死后葬于昭化西門外,其墓歷代有培修,自明代以來規模更加宏大,墓地四周有圍墻、神道、牌坊、碑亭、費公祠、草堂等,清代雍正十三年……[詳細] |
![]() | 黃龍石牌坊,位于該鄉治地向東六公里的明水村,高二丈四尺,寬一丈八尺。整個建筑為三門三層樓式結構。底層為四柱,三門。中門闊五尺五寸,兩側門各闊三尺,石門柱除內側外,其余幾面均用三尺大小的連座石鼓襯之。石鼓之上倒刻石象、石獅,將柱、鼓連于一體。二、三層均為樓形。檐角高挑,石雕瓦翎,楞溝分明。頂寬一丈三尺五寸。厚四尺五寸,正……[詳細] |
![]() | 廣善寺及魁星閣(元壩區)1.廣善寺廣善寺始建于東漢,盛于明清,坐北朝南,三進院落,是印度高僧竺法蘭、迦葉摩騰建立的法壇,稍晚于洛陽白馬寺,為中國腹地建立的第二批佛教寺廟,是川北僧人受戒出家的著名禪院。現存寺廟為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復修保存至今,寺內藏有宋代石刻九龍碑等國家珍貴文物。成都昭覺寺、遂寧廣德寺與之頗有……[詳細] |
![]() | 昭化龍門書院唯一四川廣元市昭化鎮昭化古城相府街。龍門書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慶二十二年擴建,始為糧庫,后改為學堂,初名蔥嶺書院,后稱鳳山書院,再改龍門書院沿用至今,寓“魚躍龍門”之意。書院內現有一中廳,俗稱“名倫堂”,是將當時昭化境內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記載于橫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績,現簡稱為“名堂”,這就是名堂一詞的由來![詳細] |
![]() | 昭化古民居(怡心園、益合堂)(元壩區)1.怡心園保護范圍:東至王如志住房西側屋基,南至黃運紅住房北側屋基,西至巷道涂志華房屋東側屋基,北至石板街1米處。2.益合堂保護范圍:東至穆萬城和穆萬康房西側屋基,南至古城石板街1米處,西至張小健房東側屋基,北至揚仕清房南側屋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