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花寺蜀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青龍村5組。1958年,四川省興建重點水利工程東風渠,由北而南挖渠道,發現了以巨型青石砌為平行并排兩列簡券拱構成的夫妻合葬大型古墓,-物管理部門派專家考查,確認是一座明代蜀藩王陵,1995年聯合調查,勘得陵區總面積87畝,判定為成王陵,正式列入“明蜀王陵”大遺址保護名單,現已立保護標志。……[詳細] |
![]() | 書房村蜀郡王陵位于龍泉街辦書房村20組一處西高東、南、北三面低的坡地。關于墓葬的年代及墓主的身份是依據二普資料提供,系明蜀王陵家族墓地,具體身份不詳。現場是一處略比四周突起的土包,周圍并無任何陵墻遺址或與墓葬相關的碎磚、器物殘件。據調查,土包從前是一座圓形土堆高約5米、直徑約15米,后因土地承包,土堆被逐漸改平,土堆應……[詳細] |
![]() | 黔江悼懷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僖王陵東北300米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地農民翻田發現大量的青磚,呈券拱頂,成都市文管處查證為蜀藩陵寢,立即覆土掩蓋保護,據《華陽縣志》、《明史.諸王世表》考證,該墓為明蜀府首代黔江王朱友付。現墓葬完全埋于地下,情況未知,地面為苗木林和菜地,附近有部隊營房。該墓葬為明代蜀府……[詳細] |
![]() | 明蜀趙妃墓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1978年當地村民挖掘水渠時發現磚室券頂墓一座,成都市文管處隨即進行了清理發掘。 該墓為磚室券頂,坐北朝南,通進深13米,內空寬3米余,依次為墓道、八字墻、門廳、中廳、棺室,建有陶瓦筒排水管道。墓室內出土壙志碑一通,通高1.07米,寬0.61米,額題兩邊各鐫翔鳳圖案,陰……[詳細] |
![]() | 明蜀昭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昭王陵建于明正德四年,為明蜀昭王朱賓瀚與其妃劉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占地五十畝,由墓塚、墓室及地面建筑構成。現地面建筑已盡毀,墓塚殘高5米,底部殘徑22米余,地宮為磚石砌筒拱券,寬近13米,總長(包括地宮前面的八字墻和墓道)41米。入墓依次為墓門前殿、前庭、中庭門殿、中庭、橫排并……[詳細] |
![]() | 龍泉驛江西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江西館街,因主供許真人,又稱“萬壽宮”。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為清填川江西人聯絡據點,亦即同鄉信館,曾作為交易場所和鎮政府辦公場所。會館坐南朝北,由門廳、前后廳及廂房構成,四合院布局,總占地1185平方米。門廳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卷棚硬山頂,面闊5間23.7米,進深3間6.3米,通高8米……[詳細] |
![]() | 明蜀定王次妃墓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1998年12月成都三環路南一段施工中,于琉璃鄉潘家溝村12組地段發現一處大型磚室結構墓葬,經成都市考古隊發掘清理,從出土的壙志記載確定,該墓為明蜀定王次妃王室墓。因國家建設需要,發掘清理后,整座墓葬遷至龍泉驛區十陵鎮異地保護。該墓建于明弘治9年(1496),遷建后整座陵園……[詳細] |
![]() | 明蜀太監墓群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墓區占地面積十畝,墓葬方向相同,坐東朝西。墓園大門面闊8.66米,高5.67米,大門至墓室70米,墓葬為2002年搬遷于此,共九座,按南北向一字排開,北側五座規模較大,總長23米,墓前以石板或青磚砌有八字墻,八字墻上雕刻有龍紋或麒麟圖案。均以青磚起拱,內置仿木建筑石刻構件,室……[詳細] |
![]() | 明蜀懿簡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大面街道天鵝湖村12組。陵墓面積很大,上起封土,陵園面積約有800平方米,地面建筑不存,墓室內部結構不詳。1987年龍泉驛區文物普查發現該墓早年自然垮塌,曾有人進去,據調查,里面很大,立有石碑,依稀記得有“王友檐和王五子封汶川王.......”等字,垮的大洞后來填平了,《明史.諸王世表》、《華陽……[詳細] |
![]() | 龍泉驛區博物館位置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燃燒燈寺。郵編:610108。博物館成立于1988年3月,為龍泉驛區文化局下屬的事業單位,負責全區地面地下文物的保護管理、調查研究、宣傳介紹、征集收藏。館址瑞應寺(俗稱燃燈寺),原座落于洛帶鎮東場口外三莪山上。1958年以后,僅存三座清代重修的殿宇。1984年10月,公布為龍泉驛……[詳細] |
![]() |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位于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博客小鎮,博物館建筑面積1000平米,藏品數上千件,是以收藏祖宗牌位和研究姓氏文化為主題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博物館內分“百家姓姓氏祖宗牌位陳列區”、“姓氏家譜陳列區”、“百家姓姓氏尋根館”、“宗祠家廟祭祀文物陳列區”、“姓氏堂號祖宗畫像陳列區”、“匾額對聯書畫陳列區”。服……[詳細] |
![]() | 原道文化博物館籌備于2004年,2006年經國家文物部門批準正式成立并對外免費開放。自博物館舉辦以來,因其鮮明的道教文化特色而吸引了眾多的港澳臺人士、大陸觀眾以及外國專家學者。特別是得到了日本著名道教研究專家蜂屋邦夫教授、莫尼卡教授,美國著名道教研究專家柏夷教授、法國利氏文化有限公司在臺灣創辦的《人籟》雜志社總魏明德博……[詳細] |
![]() |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北周文王碑,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巖。此碑鐫刻于龍泉山腰、古名天落石的巖壁上,通高2.24米,寬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象。碑額陽刻正書15行,每行4字,字徑5.4厘米,均刻于7厘米大的陽線正方格內。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詳細] |
![]() | 四川旅游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公辦旅游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休閑美食文化園是依托四川旅游學院而創建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休閑美食文化園坐落于成都東簏素有“水果之鄉”、“汽車之城”美譽的龍泉驛區,北接洛帶古鎮,南靠百工堰、桃花故里,西鄰三圣花鄉,東依龍泉湖、石經寺,是天府新區“兩湖……[詳細] |
![]() | 巴金文學院創建于1983年,旨在發現、培養青年作家,并為文藝界人士提供交流學習場所,于2003年巴金先生百歲華誕前夕正式建成,院名由著名作家冰心先生親筆題寫。巴金文學院是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是研究巴金先生的重要資料庫與學術基地,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20年來巴金文學院碩果累累,先后受聘于文學院的200余位中青年……[詳細] |
![]() | 地點: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3組年代:明核心價值:該建筑是龍泉驛地區僅見的、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結構建筑,其單檐歇山頂、穿斗式梁架為了解明代建筑風格提供了實物資料,建筑大梁上有清晰的“維大明弘治十四年”和“維大明崇禎八年”題記,為了解龍泉驛地區明代及以后歷史提供了材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詳細] |
![]() | 有3個門可以進1驛都大道出城方向過了繞城高速的橋右手邊,走專門停車場,停車收費;2成龍大道進城方向繞城高速收費站右邊,沒有停車場,開車不建議走這邊;3紅沙村里面有條小路進去,沒有專門停車場,路邊可停車,到燒烤區近。以人造自然景觀為主,主要是花圃,草坪,沼澤。另外有專門的燒烤區,免費。有兒童游玩得設施,免費。有很大的幾個……[詳細] |
![]() | 很多人去過洛帶古鎮,或許很少知道在旁邊的玉帶湖,原住農民很多被集體安置到城鎮,或者自己在成都安家了。很多枇杷果園也就無主,可以文明摘取。那里四季景色都很不錯,如果趕上早春是一種享受。油菜黃得耀眼,李花如雪,桃花燦若云霞,竹林依依的農家小院恬靜幽深別有一番情趣。門票入園門票:35.00元套票:110.00元景區保險:2.……[詳細] |
![]() | 博客小鎮是洛帶古鎮的“鎮中鎮”,是一個集博物館聚落、文化商業街、藝術工作室、企業會館群、五星級酒店為一體的高端文化休閑度假人文小鎮。小鎮建筑中獨創的商院是中國精致生活的縮影,以古都名宅為用材標準,由名匠古法精工打造,一磚一木,皆精湛厚重,足見中國。一院一字號,戶戶皆流金,為豐富的小鎮業態提供了舞臺,同時也傳承著街、巷、……[詳細] |
![]() | 大面鎮距四川成都市市區10公里,東靠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接雙流縣新興鎮,大面鎮將建成城區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12.5萬的新興鎮,西連錦江區三圣鄉,北鄰龍泉驛區十陵鎮。 景點位置距四川成都市市區10公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