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原名丙灘場,因位于赤水河中游的丙灘而得名。在未通公路之前,河運是丙安最主要的物流方式。由于丙灘河段水流湍急,載滿貨物的木船無法繼續前行,必須靠人工卸下貨物,然后由纖夫將空船沿纖道拉上丙灘,停泊在上碼頭岸邊,再由人工將貨物背上船運往遠方。丙安纖道長約500米,西自雙龍橋,東至新丙安大橋,保存完好。整條纖道均用80×40厘米左右的石板鋪成,由于年代久遠,石板有所殘缺或斷裂,棱角圓潤。路邊立著的石柱叫“石蹲子”,巖石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叫“牛鼻子”,均是用來拴繩固定船舶的設施,這密布的拴船設施足以說明當時丙安碼頭的繁榮。為遵義市文物保護單位,坐標位于遵義市丙安古鎮內。保護范圍:北面外延至7米,南面外延至5.3米,西面外延至2米,東面外延至6.3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界起,向北面外延至7.……
[詳細]